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科版.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科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科版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
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朗、选、作、疑、霜、举”6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以及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意境美。
重点难点:
重点:
读懂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情景,介绍背景解诗题
1.学生在《思乡曲》中感受淡淡的忧伤、难过。
(1)请欣赏一段乐曲,一边听,一边静静地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
(课件:
《思乡曲》)
(2)这是马思聪的《思乡曲》,此时作者远离家乡,思念亲人。
所以曲子听起来有些忧伤、凄凉。
思念家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展现,也可以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表达。
唐朝诗人李白,就借一首五言绝句寄托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板书:
《静夜思》)
2.学生自主理解课题。
(1)读了课题,你猜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诗人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
(2)在静静的夜里悄悄地思念自己的家乡。
应该怎样读课题更能表现这样的情景。
二.个性理解明诗意,读诵吟咏悟诗情
(一)初读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
以前读过这首诗吗?
你愿意读吗?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页,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去掉拼音指名读。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得这么好,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读好这首诗吗?
来!
试一试。
(2)谁有勇气单独读给大家听?
可能你对古诗不太熟悉,也可能是有点紧张,不过你做到了正确、流利。
不要紧,听听别人怎么读,你在心里跟着模仿,就一定能读好。
(3)谁愿意帮助他,读给他听。
(4)你有勇气再试着读读吗?
好!
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你是个会用心学习的好孩子。
加油!
你会更了不起的!
3.齐读
让我们像**同学这样,一起读读这首诗。
(二)品读感受诗意
1.教师范读。
(1)大家专心读书的样子真好看,我也想读,你们想听吗?
听听我读得怎么样?
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你们的意思是说我读得还不错?
这让我觉得朗读古诗真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
(2)我教你们读一遍呀?
2.学生仿读。
(1)自己好好练一练。
就能读得比我还好。
(2)谁有胆量和实力,想跟我比一比?
A.有点感觉了,跟我的水平差不多。
B.比我读得还要好,简直就是播音员。
C.大家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读一读。
3.了解古诗意思。
(1)默读,理解古诗的意思。
这一次我们换一种安静的读书方式,这样更有利于思考,用手指着字,不出声音地在心里读,边读边想,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2)前两行
A.你觉得明月光是什么样的月光?
(八月十五)
B.那你们见过霜吗?
(冷秋)
D.这一年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不到一年的时间,用去三十多万银两,身无分文,又得了一场大病。
中秋节这天,独自一人躺在冰冷的客栈里。
这美丽、明亮的月光在诗人的眼中就像寒霜一样冰冷。
E.请读前两行诗。
F我感受得到大家的心情和诗人一样,有点淡淡的……?
(忧伤、难过、惆怅、凄凉)
G请再读前两行诗。
(3)后两行
A.当诗人从忧伤中回过神来,发现那光亮的一片不是冰霜而是月光的时候,便开始寻找光从何来,于是他……?
(举头望明月)
B.这个“举”字用得好。
C.请同学们抬起手,请同学们举起手。
哪一个更高?
哪一个更费力?
D.由这一个“举”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E.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最美。
对孤身在外的游子来说,是最容易触动思乡情怀的。
因为秋节和过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日子,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
诗人抬起头看见这一轮明月,无数的往事会涌上心头。
诗人也许会……(长叹一声)、也许会……(呼唤亲人的名字)、也许会……(悄悄地流泪的)……于是又把头深深地低下了。
(三)吟咏感悟诗情。
1.自读悟情。
让我们再一次朗诵这首诗人伴着泪水写下的《静夜思》。
2.展示读诵情。
此时此刻,谁想单独替诗人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
3.集体读抒情。
这短短的20个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人生的幸福是团聚,最大的痛苦别离。
让我们站起身,来穿越时空,来到月光凄冷的小屋,仰望窗口的明月陪着诗人一起抒发这浓浓的思乡愁。
(课件:
《思乡曲》)
课间休息:
嘘!
夜深了,(课件:
月景配古筝曲)不要打扰沉思中的李白。
让我们陪着诗人,静静地欣赏这迷人的月色吧。
三.情感迁移创诗境,自然流露展诗景
此时,这明亮的月光已不再是冰冷的寒霜,它化做一缕亲情,如诗一般美好,如画一般迷人。
激发了多少诗人创作的灵感,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
还想再学一首这样的古诗吗?
虽然同是这一轮明月,在李白的《古朗月行》中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板书:
《古朗月行》(节选))
四.自主理解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
1.借助拼音读古诗。
(1)《朗月行》是乐府古题,李白用此题作诗,所以称作《古朗月行》。
跟我读。
(2)这首诗很有趣的,快翻开书第4页,借助拼音认真地读一读,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它。
2.同桌间互读,正音
请同桌互相帮帮忙,一名同学读,另一名同学为他正音。
3.去掉拼音读古诗。
同学们自己读得很用心,互相帮助又有了很大的收获,要是把拼音这个小拐棍扔掉,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课件:
《古朗月行》全文)
(1)自己读一读,试一试。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请你读、你再读、你也想读(节奏、韵律、停顿、重音、语速、延长)
(3)大家都想读就一起读吧。
4.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诗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1)听这你们朗读古诗简直是一种享受。
究竟诗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请你一边听我朗读古诗,一边到诗中找一找。
谁知道白玉盘什么样?
(光华细腻)
那瑶台镜呢?
(精美华丽)
它们和圆圆的月亮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请看屏幕,教师朗读古诗。
(课件:
盘镜)
圆圆的月亮像白玉盘一样(圆、白),像瑶台镜一样(亮、美)。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古诗。
这既像“白玉盘”又像“瑶台镜”的月亮简直是太美了,我们就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6.配乐吟诵古诗。
古时候的诗词都是可以配上音乐吟唱的,我们也做一回古人,让诗意尽情的流露!
想怎么背就怎么背,音乐响起来!
7.介绍原诗文。
这首诗《古朗月行》原诗共有16句,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
说的是比你们还要小很多的小孩子,对月亮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请看大屏幕。
(课件:
《古朗月行》)认字多的同学请跟我一起读。
(教师范读)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自己学懂全诗。
8.介绍一首类似的小诗。
老师这有还有一首和《静夜思》一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小诗,自己读一读。
(投影)像这样描写月亮的诗还有很多,课后可以自己找来几首背一背。
9.总结。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看!
还是这轮明月,它曾经照着一千多年前远离家乡的李白;也照着现代社会的千家万户;还将照耀着未来世界的一切。
(课件:
古筝曲)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首古诗,把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深深地留在我们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