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9804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docx

城区化学一模分类汇编实验

(朝阳)11.右图为实验室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逐滴加入饱和食盐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

B.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还原性

C.用Br2的CCl4溶液验证乙炔的性质,不需要除杂

D.将纯净的乙炔点燃,有浓烈的黑烟,说明乙炔不饱

和程度高

(大兴)10.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搅拌棒

A.配制100mL

0.1mol/L盐酸

B.验证AgCl和Ag2S的溶解性

C.测定中和反应

的反应热

D.实验室制取

并收集氨气

(东城)

9.用图示装置(试剂任选)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

A.从粗盐中获得NaCl晶体

B.除去附着在铁屑表面的铝

C.从含苯酚的废水中回收苯酚

D.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东城)1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蔗糖变黑体积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葡萄糖与新制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C

分别点燃集气瓶中的乙烯和乙炔,乙炔产生的黑烟更浓

乙炔的含碳量高于乙烯

D

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房山)1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蒸干AlCl3饱和溶液制备AlCl3晶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I2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D.用图4所示装置,可以证明氧化性:

Cl2>Br2>I2

(丰台)11.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X

Y

Z

实验现象

A

苯酚浑浊液

NaOH溶液

盐酸

浑浊液变澄清,后又变浑浊

B

FeCl3溶液

KSCN溶液

饱和KCl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后颜色加深

C

KI溶液

足量氯水

乙醇

溶液变为黄色,后溶液分层,上层为紫红色,下层为无色

D

Na2SO3溶液

Ba(NO3)2溶液

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有大量气体生成

 

(海淀)8.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室制乙烯

分离酒精和水

(海淀)12.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0.1mol·L-1氨水稀释成0.01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10.6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常温下水解程度:

CO32->HCO3-

C

向25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D

将固体CaSO4加入Na2CO3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固体成分为CaCO3

同温下溶解度:

CaSO4

(石景山)12.现有一Na2SO3、Na2SO4混合物样品ag,为了测定其中Na2S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将样品配制成溶液V1L,取其中25.00mL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消耗标准KMnO4溶液V2mL

B.向样品中加足量H2O2,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bg

C.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cg

D.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HSO3的洗气瓶、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测定干燥管

增重dg

(西城)12.欲检验CO2气体中是否含有SO2、HCl,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气体通入酸化的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

②滤去沉淀a,向滤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a为AgClB.沉淀b为BaCO3

C.气体中含有SO2D.气体中没有HCl

(西城)

8.用下列各组仪器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组:

制备少量乙酸乙酯

B.b组:

除去粗盐水中的泥沙

C.c组:

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D.d组:

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延庆)8.对四支分别盛有无色溶液的试管,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原溶液中有I-

B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无NH4+

(延庆)

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

C.用图③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东城)6.下列图示内容的对应说明错误的是

A

B

C

D

图示

说明

该仪器用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该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氮

该装置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

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大兴)9.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制淡水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B.海水制盐、发展氯碱工业都是发生物理变化

C.海水提溴过程中先通入Cl2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海淀)28.(16分)

甲同学进行Fe2+还原性的实验,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步骤一:

制取FeCl2溶液。

向0.1mol•L-1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得pH<1。

实验二:

向2mL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5滴5%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mol•L-1、pH约为5),观察到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

(2)甲探究步骤二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II.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III.向2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变红,通入O2,无明显变化。

1实验I的说明;②实验III的目的是。

得出结论:

溶液退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42-。

(3)甲直接用FeCl2·4H2O配制①mol•L-1的FeCl2溶液,重复步骤二中的操作,发现液体红色并未褪去。

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I.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红色液体和滴加了KSCN溶液的FeCl3溶液,前者有丁达尔效应,后者无。

测所配FeCl2溶液的pH,约为3。

由此,乙认为红色不褪去的可能原因是②。

II.查阅资料后推测,红色不褪去的原因还可能是pH较大时H2O2不能氧化SCN-。

乙利用上述部分试剂,通过实验排除了这一可能。

乙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步骤

试剂及操作

现象

i

生成白色沉淀

ii

向i所得溶液中滴加0.1mol•L-1FeCl3溶液

28.(16分)

(1)2Fe2++H2O2+2H+===2Fe3++2H2OFe3++3SCN-

Fe(SCN)3(不写可逆号不扣分)

(2)①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SCN-发生了反应而不是Fe3+发生反应

②排除H2O2分解产生的O2氧化SCN-的可能

(3)

①0.15

②H2O2将Fe2+氧化为Fe3+,pH增大促进Fe3+水解形成红色Fe(OH)3胶体

③取2mLBaCl2溶液,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和5滴5%H2O2溶液(多答盐酸或答酸化BaCl2溶液为0分,答错一种试剂即为0分)

④无明显现象

 

(大兴)28.(14分)某化学小组进行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如下图所示,该小组对试管c中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

 

(1)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

;请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

①当NaOH溶液pH≥13时,可以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

②Na2O2与水反应分两步进行:

Na2O2+H2O=NaOH+H2O22H2O2=2H2O+O2↑

(2)请设计实验验证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残留:

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证明溶液中有H2O2残留。

(3)结合资料,该小组同学针c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以下假设:

①;

②溶液中H2O2破坏酚酞的结构;

③NaOH和H2O2共同作用结果。

(4)该小组同学测出c中溶液的pH为14,认为还不能排除假设②、③,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空白处: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向少量H2O2中滴加2滴酚酞,放置一段时间,再加入NaOH溶液至pH=12

加入NaOH后,无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

向少量NaOH溶液(pH=14)中滴加2滴酚酞;再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12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盐酸后,又出现红色,且不褪色

3

向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pH=14)中滴加2滴酚酞;再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12

……

……

溶液pH大于13时,NaOH使变红的溶液褪色;pH在8~13时,NaOH和H2O2共同作用使溶液褪色

(5)某同学按取(4)中述实验2褪色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pH=12,没有观察到溶液变红。

该同学推测实验2加盐酸后溶液变红还可能与温度有关,请写出理由:

28.(14分)

(1)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2分)

2Na2O2+ 2H2O=4NaOH+O2↑(2分)

(2)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分)

(3)①溶液中NaOH浓度较大,pH≥13(2分)

(4)①仅H2O2不能破坏酚酞结构,酚酞褪色是H2O2和NaOH共同作用结果。

(或假设②不正确,假设③正确)(2分)

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稀盐酸后,又出现红色,但随后褪色。

(2分)

(5)加入稀盐酸,会因发生中和反应而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西城)28.(15分)某小组对Cu与浓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

记录如下:

装置

药品

现象

实验1

0.64gCu片(0.01mol)

和20.0mL浓HNO3

Cu片消失,得到绿色溶液A,放置较长时间后得到蓝色溶液B,……

Ⅰ.Cu与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探究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

(1)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离子浓度较大引起的。

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乙的依据是。

(2)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NO2引起的。

进行实验2:

先将NO2通入B中,再鼓入N2。

结果证实假设成立。

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

(3)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i.溶有NO2的浓HNO3呈黄色;水或稀HNO3中通少量NO2溶液呈无色。

ii.NO2溶于水,会发生反应2NO2+H2O=HNO3+HNO2;

HNO2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ⅲ.NO2

能与Cu2+反应:

Cu2+(蓝色)+4NO2

Cu(NO2)42

(绿色)

据此,丙进一步假设:

①可能是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②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42

使溶液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实验3

i.配制与溶液A的c(H+)相同的HNO3溶液,

取20.0mL,通入NO2气体

溶液呈黄色

ii.再加0.01molCu(NO3)2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

溶液变为绿色

iii.加水稀释

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4

i.向20.0mL0.5mol/LCu(NO3)2蓝色溶液中通入少量NO2

溶液呈绿色

ii.加入稀H2SO4

有无色气体放出,

遇空气变红棕色,

溶液很快变为蓝色

①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H2SO4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

______。

(4)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请依据实验现象

阐述理由:

28.(15分)

Ⅰ.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分)

Ⅱ.

(1)溶液A和溶液B中,c(Cu2+)基本相同。

(2分)

(2)溶液由蓝变绿(1分);溶液由绿变蓝(1分),有红棕色气体逸出(1分)

(3)①3HNO2=HNO3+2NO↑+H2O(2分)

②加入稀硫酸,抑制HNO2的电离,并使HNO2分解,降低c(NO2-),造成Cu2++4NO2

Cu(NO2)42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绿色变蓝色。

(2分)

(4)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2分)

实验4中加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酸性较强的A溶液中NO2-不能大量存在。

因此在A溶液中,绿色的Cu(NO2)42

不能大量存在,Cu2+与NO2-反应生成Cu(NO2)42

不是使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

(2分)

 

(朝阳)28.(16分)

某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

Ⅱ.待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Ⅲ.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

(1)步骤Ⅱ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步骤Ⅲ中,“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的操作是______。

(3)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

检验过程如下:

查阅文献:

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

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

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现象,再滴加K4[Fe(CN)6]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

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

(4)再次假设,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

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现象

1.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2.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3.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①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______性。

②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

(5)以上实验说明,黑色沉淀中存在铜的硫化物。

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沉淀是CuS与Cu2S的混合物。

将黑色沉淀放入浓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沉淀溶解,其中CuS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8.(16分)

(1)SO2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后过滤

(3)黑色沉淀中不含有CuO

(4)①还原性

②2NO+O2==2NO2

③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NO2+SO2+Ba2++H2O==BaSO4↓+NO↑+2H+

④取冷却后A装置试管中的溶液,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说明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

(5)CuS+4H2SO4(浓)==CuSO4+4SO2↑+4H2O

 

(丰台)28.(15分)银氨溶液可用于检测CO气体。

实验室研究该反应的装置图如下:

(1)甲酸在浓硫酸条件下能分解生成CO和H2O,体现浓硫酸具有(填“氧化性”或脱水性)。

(2)软管的作用是。

(3)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4)反应结束后试管C底部有黑色沉淀,为验证产物,分离出上层清液和底部黑色固体,并进行实验。

a.测得上层清液pH为10。

b.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B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出现,同时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d.将黑色沉淀用蒸馏水洗净。

①实验c的目的是。

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证明上层清液中含有。

③已知银可溶于浓硝酸,设计实验证明黑色固体是Ag单质:

NaOH溶液

④CO与银氨溶液反应中有氨气生成,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15分)

(1)脱水性

(2)保证分液漏斗和试管A内气压相同使甲酸溶液可以顺利滴下。

(3)洗气,吸收酸性气体

(4)

①对比试验,证明Ba(OH)2溶液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证明实验b中的现象是产物与Ba(OH)2溶液反应导致的。

②(NH4)2CO3或NH4+、CO32—

③滴加浓硝酸,固体能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银。

④CO+2Ag(NH3)2OH=(NH4)2CO3+2Ag↓+2NH3↑

 

(延庆)28.(13分)为证明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Cu片放入0.5mol/LFe(NO3)3溶液中,观察到Cu片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绿色,由此甲同学得到Fe3+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结论。

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Fe(NO3)3溶液具有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也能氧化Cu”,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

水解反应

平衡常数(K)

Fe3++3H2O

Fe(OH)3+3H+

7.9×10-4

Fe2++2H2O

Fe(OH)2+2H+

3.2×10-10

Cu2++2H2O

Cu(OH)2+2H+

3.2×10-7

请回答:

(1)稀硝酸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试剂:

0.5mol/LFe(NO3)3溶液、Cu片、精密pH试纸(0.5~5.0)、硝酸钠溶液、稀盐酸。

方案:

(3)丙同学分别实施了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用pH计监测溶液pH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

溶液逐渐变成蓝绿色,pH略有上升

乙同学的实验方案

无明显现象,pH没有明显变化。

①据实验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导致实验过程中溶液pH略有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③解释乙同学的实验现象

(4)请你设计更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帮助甲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28.(13分)

(1)3Cu+8HNO3=3Cu(NO3)2+2NO↑+4H2O(2分)

(2)测定硝酸铁溶液的pH,再用硝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配制成与硝酸铁溶液PH相同、硝酸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溶液,将铜片加入到该溶液中,观察二者是否反应。

(3分)

(3)①Cu+2Fe3+=Cu2++2Fe2+(2分)

②Fe3+变为Cu2+和Fe2+,水解能力下降(2分)

③在此酸性条件下NO3-不能氧化Cu。

(2分)

(4)将铜片放入0.5mol/L氯化铁溶液中(2分)

 

(石景山)28.(15分)下图是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的现象为。

(3)C试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

(4)如将B试管换成D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

(要求填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化学式;如有需要,可加装防倒吸装置。

(5)实验结束后,证明A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6)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经查阅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资料1

硫酸浓度mol/L

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

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15

约150

约236

16

约140

约250

18

约120

不消失

附表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黑色物质的相关性质

资料2

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2S、CuS、Cu7S4中的一种或几种。

仅由上述资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15mol·L

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

28.(本题共15分)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吸收Cl2和SO2,防止污染空气

(4)NH3(NO2或ClO2);Cl2(O3或O2或Br2蒸汽)

(5)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将A中溶液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试管)里,观察溶液颜色是否为蓝色。

(6)abd

(房山)

28.(14分)某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电解CuCl2溶液制少量漂白液:

 

(1)其阳极的反应式是:

;导气管W端应与出气口连接。

(2)实验后发现阴极碳棒上除了附着有红色物质,还附着有少量白色物质。

物质名称及化学式

氯化亚铜CuCl

碱式氯化铜Cu2(OH)3Cl

性质

白色固体、不溶水

绿色固体、不溶水

查阅资料显示:

化学小组分析提出:

①红色物质可能有、或Cu2O、或二者都有;

②白色物质为CuCl

(3)为探究阴极碳棒上附着的红色、白色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出阴极碳棒,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W1g,并将其放入下图所示装置b中,进行实验。

 

实验中,碳棒上的白色物质完全变为红色,无水硫酸铜不变色,d中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束时,继续通H2直至碳棒冷却后,称量其质量为W2g。

①碳棒上的红色物质是        ,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②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电解CuCl2溶液时,阴极上产生白色物质的原因用电极反应式解释为                  。

⑤阴极上产生白色物质的物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