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128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诗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诗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诗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赏析.docx

《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赏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赏析.docx

古诗赏析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_________

2.人面:

______________笑:

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作者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追忆往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写到的时间有两个,即_______和_______;诗中的形象也有两个,即_______和_______;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第一句交代去年偶遇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B.第二句勾画了一幅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

C.第三句中“人面”的含义与第二句中的相同。

D.第四句表现了诗人对桃花少女的一往情深。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桃花依旧笑春风”是今年今日的情景,却透出惆怅、无奈

 B.“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去年今日的情景,一派欢快、美好

 C.“桃花依旧笑春风”表明诗人始终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D.“人面不知何处去”是全诗情调更替转换的关键

2.指代姑娘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5.去年今日人面桃花桃花依旧,佳人不再的失落、失望

6.C(第二句指代一个姑娘的脸,第三句指代姑娘)

7.C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1.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2.不自哀:

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由梦境化为现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现状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不自哀”表现诗人对复国大业仍充满信心。

B.“轮台”借指诗人渴望抗金卫国的地方。

C.最后两句以梦的形式再现了诗人的志向。

D.本诗伤感悲凉,抒发了诗人爱国主义情怀。

2.不为自己哀伤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

5.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

6.D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1.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

2.向来:

______________

中流:

______________

3.诗中用____________比喻读书,形象地说明了读书能使人从知识中获取力量,轻松为事。

4.诗中揭示哲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诗作者是从自然界中捕捉形象,来谈“观书”的体会的。

B.前两句诗人写景,目的是要提示一种哲理。

C.后两句提示人们如果违反规律,干劲再大也是白费。

D.“艨艟巨舰”借喻书本,从而紧扣《观书有感》的题意。

2.从前,往昔河流的中心

3.水中行舟

4.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5.刻苦勤学,锲而不舍,达到根底厚实,博古通今,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纵横如意

6.D(“艨艟巨舰”比喻难懂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1、本词上片写景,描写_______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片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中的“狂”字贯穿了全篇,统摄了全词。

B.表达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C.体现了词人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的形象。

D.抒发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镜帽”两句描绘了词人带领将士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两句表达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信任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诗的题目。

4、全词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是()。

A.词的上片描写了作者一次冬猎的情景。

B.词的下片写出了词人向朝廷请战的豪情。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下片自比冯唐。

D.整首词感情纵横奔放,充满阳刚之美。

6、本词的作者是____朝_______(人名),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_____的词风。

7、下列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学会拉满月一样的弓箭,西北的人都看着我射下天狼星。

B.学会拉满月一样的弓箭,向西北看过去,射下天狼星。

C.学会拉满月般的雕花的弓箭,在西北地区,射杀敌人。

D.将要把好弓拉的同圆月一样,瞄准西北的侵略者,射杀打败他们。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9、词中“太守”是指___________;“孙郎”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

10、天狼是指_______,这里隐指_____。

1、出城打猎渴望报效国家

2、C(表达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信任)

3、B(是直序豪情)

4、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

5、C(下片自比魏尚)

6、宋苏轼

7、D

8、C(“亲射虎”表现出作者的“狂”劲和豪情,“射天狼”表现出作者想要抗击侵略者)

9、作者自己作者自己

10、天狼星西夏

如梦令

宋•李清照

1、词中的“肥”和“瘦”分别形容和。

2、下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昨夜雨疏风骤”是说夜晚风雨交加,难以入眠。

B.“浓睡不消残酒”是说自己酒喝多了,而人消瘦了。

C.“却道海棠依旧”充分地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的感情。

D.“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的时令特点。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词中以花自喻,赞叹自己青春如花。

B.“浓睡”的意思是作者呼呼大睡,睡的很香。

C.“知否”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有理睬自己。

D.“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昨夜的风刮得很突然,还稀稀落落的下起了雨。

5、雨疏风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却道海棠依旧”中的“却”字,既表明了侍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明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本词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____(人名),号__________。

1、绿叶茂盛红花凋零(绿叶红花)

2、D

3、B

4、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

5、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6、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察觉,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听到侍女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7、漱玉集宋李清照易安居士

 

蝶恋花

宋•柳永

1、疏狂是指_________。

2、衣带渐宽是指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能表现主人公主要情绪的词是       

A.疏狂    B.春愁     C.无味     D.憔悴

4、下列各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词表现词人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B.全词以冷落春景为衬托,渲染了惜别的场景,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C.上片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展示了令人伤心的一幕。

D.下篇述怀,其中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景象,创造出了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情境。

5.词中表现女主人公虽为思念所苦,却对思念无怨无悔的两句词是

                                                  

6.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A.“伫倚危楼”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对相会的渴望,同时与下文“天际”照应

B.“无言谁会凭澜意”表现女主人公的孤寂、愁闷,从而渲染了思念之情

C.“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表现女主人公因长期思念未果而失态,与上下文展示的形象矛盾

D.“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女主人公的感情执着专一,忠贞不贰

1.狂放不羁

2.指人逐渐消瘦

3.B

4.C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C

 

诉衷情

宋•陆游

1,“鬓先秋”中“秋”在文中的含义是。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景。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尘暗旧貂裘”一句借用典故,表明自己的境况。

1、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2、B

3、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

4、苏秦;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丑奴儿

1,强说愁在文中的含义是。

2,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天凉好个秋”,充分表达了作者

4,本词的主要写作手法为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B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C“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十分轻脱,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D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1、无愁而勉强说愁

2、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

3、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4、对偶,拟人

5、C

 

破阵子

1,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边对本首词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

内容上描写了军营中的种种雄健,壮美的场景,思想感情上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风格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与婉约派词在风格上都有着截然的不同。

4.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在全词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

 

1、烤肉

2、D

3、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壮丽豪放

4、完全否定了前几句的理想,理想在现实中彻底破灭,壮词也由雄壮化为悲壮。

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四块玉*别情

1,凭栏:

______

2,这首小令表现了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

B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C外在自然景物是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D作品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

1、主人公靠着栏杆

2、多情的女主人公真切、深切的离愁

3、C

天净沙*秋

1,飞鸿:

________

2."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中"一点"表明,"影下"不能改为"飞下"的理由是

3,同是写秋天的景象,小曲前后呈现了两组景物,反应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4,前三句用了_____个_____景物,写出了秋郊黄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用了几幅__________的画面,写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1、天空中的鸿雁

2、"一点"表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3、反应了作者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希望自己象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

4、6;自然;萧瑟,冷清,黯淡

5、秋日迟暮萧瑟与明朗绚丽之景;反应了作者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希望自己象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

 

水仙子咏江南

1、“两岸人家接画檐”一句中,“画檐”是指南方砖瓦房屋彩绘装饰的屋檐,“接”是“连接”的意思,这一句写出了江南——————————的特点。

“爱杀江南”的意思是————————

2.下列对《水仙子咏江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一江烟水”句展示出一幅天然美景

B“看沙鸥舞再三”为江南美景平添了几分青春活力

C“画船儿“两句写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

D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的春色

1、鳞次栉比,画梁相接;十分喜爱江南

2、D

 

天净沙秋思

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昏鸦”的“昏”字,除了与“夕阳西下”呼应,你还读出了什么意味?

答:

                                                                  

3、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

谈谈你的看法吧!

答:

                                                                  

4、整体感知这首元曲,说说曲中之人为何“断肠”?

答:

                                                                 

5、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你是否也能选取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意象,来表现对某个季节的感受?

答:

                                          

1、c

2、、“昏鸦”令我们联想到是黄昏时乌鸦回巢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

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孤独地游走天涯。

3、有,因为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

二者意境大相径庭。

4、游子漂泊天涯,却不知何处是归宿,何处是家乡

5、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一、古文默写

1、必虑人逼取,

2、,必高束焉,,曰“”云尔

3、往借,,。

4、,俸去书来,,

5、然后叹借者用心专,

二、词语解释

1、若业为吾所有业:

2、家贫难致致:

3、汗牛塞屋汗:

塞:

4、归而形诸梦形:

诸:

5、吾不得而见之矣得:

6、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

假:

7、必高束焉高:

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公:

类:

三、句子解释,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3、非夫人之物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4、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5、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四、内容理解

1、作者写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

2、作者为了证明“”的论点,例举了:

1)

2)

3)

几个事实论据,进而推理出

的结论。

3、第二段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运用了和描写,写出了的心理。

4、第三段将作者的与形成对比论证,是为了

5、第三段“其切如是”中的“是”是个代词,它指代的是“”

这种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6、作者为黄生写下这篇“说”的目的是

五、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朝著名学者的;作者号,另著有诗歌评论集。

一、

1、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若业为吾所有;庋藏焉;姑俟异日观

3、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4、通籍后;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5、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二、

1、已经2、得到3、使……汗,让……流汗;塞满4、表现,显露;之于

5、能够6、那个;借7、使……在高处8、以……为公,把……当作公有的

三、1、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2、如果这东西已经被自己所占有,一定会把它捆扎起来好好放在高处,收藏起来

3、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就忧惧地抚摸玩赏那久久不停东西

4、我到他家里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5、这样以后才我才感叹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四、1、交代了黄生允修来借书这件事,缘事而发,引出作者议论

2、“书非借不能读也”;“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动作;神态;借物者既担心主人讨还,又非常珍爱借来的东西

4、借书苦读;做官不读;突出强调有力论证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

5、归而形诸梦;迫切渴望读书

6、勉励黄生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五清;袁枚;小仓山房文集;随园主人;随园诗话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一、词语解释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以:

为:

岂以一过即记以:

2、反覆诵观,可欣可泣观:

可:

3、其龌龊亦耐不得得:

4、虽生知安行之圣虽:

行:

5、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了了:

方寸:

6、愈研愈入入:

二、句子翻译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3、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4、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三、内容理解

1、找出文中的三个成语、、

2、第二段运用了、、作用是

3、第三段用了与

两个论据,运用了例证法和喻证法,生动形象有力论证了

4、本文的论证方式为,作者之所以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6、本文的第一段的作用为

四、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为朝著名家、家,。

2、《史记》为我国第一部通史,由朝的所作。

一、

1、把;当作;因为2、阅读;值得3、能够4、即使;实行5、明白;指认的内心

6、深入

二、

1、读书把看一遍就能背诵当作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2、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对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3、况且看一遍就能背诵,又有了什么东西都要背诵的弊端

4、怎能因为看一遍能记住就丢下书本草草地结束学习了呢!

三、

1、过目成诵、应接不暇、韦编三绝

2、喻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生动突出强调且有力论证了反驳“过目成诵”主张深入研读的观点

3、“《史记》、《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反驳“无所不诵”,主张选择精华

4、驳论;“过目成诵“及”无所不诵“是很多人误以为正确的观点,作者郑燮倾生平治学经验告诫堂弟正确的读书方法,言之恳切,情致关爱。

5、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的观点,树起批驳的靶子,表明自己鲜明的态度。

四、

1、清;书画;文学;郑燮

2、纪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