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438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docx

新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

 

21世纪通信产业结构变革研究报告(全文)

互联网实验室

 

前言

 

第一章通信产业矛盾和解决方式

1.1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矛盾

1.1.1通信产业的发展

1.1.2通信产业面临的矛盾

1.2网络融合vs.服务迁移

1.2.1融合方式

1.2.2迁移方式

1.2.3网络融合与服务迁移方式的关系

 

第二章NGSP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

2.1NGSP的定义

2.2NGSP的结构

2.3基于NGSP的服务迁移

2.4NGSP的优势

2.5NGSP的市场空间

2.5.1电信运营商

2.5.2服务运营商

2.5.3电子政务

 

第三章基于NGSP的新一代网络服务

3.1NGS定义

3.2NGS优势

3.3NGS的实现方式

3.4NGS应用

 

第四章NGSP先行者分析

4.1互联网阵营的先行者

4.2电信阵营的先行者

4.3迁移阵营的先行者

4.4三大阵营的比较

 

第五章产业结构变革研究结论

5.1NGSP引起的产业变化

5.1.1通信的新结构和新角色

5.1.2网络与业务分离

5.1.3用户与应用融合

5.2大通信的图景

5.2.1大通信图景:

开启产业的无限的机会

5.2.2大通信图景:

通信成为未来网络社会生活的核心

5.3国家和产业的战略

5.3.1国家产业战略:

开放促进发展

5.3.2产业生态战略:

从竞争思维到竞合思维的转变

前言

  从184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的发出计算,以电信号为传输载体的现代通信已经走过了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人类对相互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无限需求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而每一次通信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会成为通信产业内涵和规模扩充的一个更高、更大、更坚实的基础。

今天,世界通信产业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电报服务,扩展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信息、数字电视等覆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通信网络也主要演变为4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网络:

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

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但是,从2001年以后,由于受互联网泡沫的影响,世界通信产业普遍跌入低谷,通信消费市场持续疲软,通信股价暴跌,老牌通信企业大量裁员甚至倒闭,所有的一切使我们不得不从新审视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以话音为主的传统通信服务已经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而互联网服务是否就一定能够引领电信产业发展的下一次高潮?

我们无法准确的预测未来,但是深入总结通信产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呈现的新特点,对判断未来走向具有科学和现实的意义。

 

  通信技术一直是通信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是通信技术经历的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它大大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通信可以无处不在;而通信网络的发展也伴随着人类需求的提高日益专业化和独立化,不同的网络提供不同的服务,服务的分工刺激了各种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崛起则是影响产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开放、分布、自制的特点赋予用户真正的网络自由,极大扩展了通信产业的内涵;另外,通信能力已经从供小于求发展为供大于求,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产业结构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用户需求已经代替通信技术,成为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所有变化的结果导致通信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日益突出:

互联网拥有最丰富的服务资源,电信网和广电网则拥有最大的用户数量,但由于网络资源的相对割裂,其它网络的用户却无法直接享受丰富的服务资源;而移动性、简便性、安全性、QOS等方面的限制则阻碍了互联网用户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服务与用户的割裂成为限制通信服务消费的主要障碍,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的不平衡则是通信产业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所以如何化解以上矛盾,融合服务与用户,释放消费潜力是解决目前通信产业持续疲软的主要问题。

 

  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

融合与迁移。

网络融合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NGN则是国际信息领域的研究重点,有多个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在推进其标准化工作,例如:

ITU、ETSI、3GPP等,包括中国在内,已经有多家运营商已经开通了商用或实验的NGN,但是,目前NGN研究同样也面临重大的挑战,技术标准制定复杂,网络设备投资巨大,商业模式缺乏,实施周期过长等因素使NGN的前景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例如,在1999~2000年期间,美国有890个打着NGN旗帜的经营者获得了资金,而其中现在能够生存下来的恐怕只有不到10%。

由制造商和运营商构成的NGN业仅在2001年一年之中,市场价值丢失了1万亿美元。

因此,缺少对用户需求的具体研究,一味研究NGN本身并不能保证NGN的成功。

 

  迁移方式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同样是基于IP通信技术,通过搭建面向业务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

NewGenerationServicePlatform),连接4个独立的通信网络,实现了IP层面的无缝链接,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的潜力,迁移服务,实现不同网络服务在不同网络用户的跨越,实现了服务和用户的融合。

由于NGN的研究和部署发展缓慢,并且缺少实际的商业应用,如何在现有网络、终端基础上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矛盾,从而带动业务和收入的增长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大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用户则希望以一种简单易用的方式使用各种网络提供的应用服务。

服务迁移成为多种现实需求推动的必然结果,而目前服务迁移市场的迅速发展则证明了迁移方式的生命力和市场空间:

中国SMS市场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从2000年的10亿条发送量迅速攀升到2003年的2200亿,2004年预计会达到3500亿。

而SMS只是功能最简单的服务迁移平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功能强大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

NewGenerationServicePlatform)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NGN的发展由于涉及的关键技术比较多,面临的网络环境复杂,投资巨大,虽然在软交换、光通信、Ipv6等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规模的应用并不多,在我国由于目前的系统设备依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大规模的NGN建设至少应该在2010年以后,所以服务迁移方式则是现阶段解决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不平衡之间矛盾的科学和现实的选择,比网络融合更有实际意义,并且用户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促进服务、网络、终端融合的发展,与NGN的发展并不矛盾,而NGN的发展又可以在网络质量上促进服务迁移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上分析,还是从经济上分析,现阶段发展服务迁移方式解决通信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实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而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是服务迁移实现的核心,因此NGSP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

  由于NGSP的发展,将加快通信产业变革的步伐,使得服务与网络分离,产业分工更加明确,提升通信产业的整体价值,引领通信产业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NGSP是未来通信产业的服务核心,NGSP的领导者必将领导通信产业的未来!

第一章通信产业矛盾和解决方式

1.1     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矛盾

 

1.1.1    通信产业的发展

      

  从184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的发出计算,以电信号为传输载体的现代通信已经走过了160年的发展历程,人类对相互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无限需求不断推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而每一次通信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会成为通信产业内涵和规模扩充的一个更高、更大、更坚实的基础。

今天,世界通信产业已经由单一的电报服务,扩展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多媒体信息、数字电视等覆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通信网络也演变为4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网络:

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

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图表1-1通信产业发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

互联网实验室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世界通信产业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所以深入总结通信产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呈现的新特点,对判断未来走向具有非常科学和现实的意义。

我们将分别从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互联网的崛起、产业推动力量4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

纵观100多年现代通信发展的历史,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革命性转变。

基于IP分组的数字通信技术是国际一致公认的未来通信技术的核心,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业务承载能力、统一的开放性、低廉的运营成本和良好的可管理性等特点,目前世界范围的主要通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都在积极开发各种基于此技术的系统和终端产品,基于IP分组的数字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产业的基础。

      通信网络

由于通信产业涵盖的功能以及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为了更好地实现每一种服务,通信网络也发展为4个功能专一,并且相对独立的网络:

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和广电网。

4个网络在技术、运营以及用户方面保持相对独立,这种专业的网络服务方式对于各自的用户来讲都具有出色、专业的特性和功能,很好地完成了服务的提供。

而从通信产业的总体发展来讲,这种网络的独立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分割了服务和用户资源,导致了网络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另外用户的需求发展要求通信运营商可以同时提供多种原来由不同网络提供的服务,因此如何整合各种相对独立的通信网络资源将成为决定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

       互联网的崛起

互联网的开放性、简单易用、表现力丰富、业务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通信和信息传递方式,用户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各种网络服务,但是由Internet是以用户为核心,以用户自律为基础的非赢利性网络,没有中心,无需管理,因此QOS和安全问题一直是困饶Internet进一步发展的致命弱点;另外Internet先是用于军事,随后用于教学科研,没有商业模型,无需赢利,直到Web取得巨大成功,才将它推向商用。

另外,由于Internet完全的开放性,一直以来在网络的安全性以及应用的QOS方面存在问题,无法提供电信级的应用服务。

正因为如此,Internet在商用上也是有先天缺陷的。

因此如何实现可运营电信级的Internet是未来通信产业必须解决的重要命题。

      产业推动力量

一直以来,通信服务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通信网络的建设规模也就决定了通信产业的规模;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通信能力和资源已经大大超过原有服务的需求,通信服务变为供大于求,网络建设不再是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而用户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服务,简单易用、移动性、多样性、个性化、多媒体的应用服务产品成为用户消费的重点,Internet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了用户需求发展的趋势,用户需求成为推动通信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力量。

  因此,满足用户新的服务需求成为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所以如何利用IP技术整和现有的各种网络与服务资源,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就成为通信产业成功跨越“十字路口”,迈上新台阶的关键。

1.1.2    通信产业面临的矛盾

  由于通信技术、通信网络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崛起,以及产业主要推动力量的变化,使得目前通信产业已经不同于以话音业务为主的传统通信服务,产业的发展正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用户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

 

 

图表1-2网络类型比较

资料来源:

互联网实验室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4大网络都以各自专业和成熟的服务拥有了大量忠实的用户,并且都在各自领域将专业化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通过图表1-2我们可以清楚看到4大网络都具有各自明显的优势,固定网简单易用并且安全,移动网可以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沟通,广电网则具有多媒体的特性,表现力最强,而互联网拥有最丰富和无限扩展的服务资源。

而由于个人收入、文化水平、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每个独立网络的用户在数量和分布上呈现不同的特点,电信网和广电网拥有大量的用户但服务种类单一,互联网拥有无限的服务资源但由于受到终端和操作使用相对复杂的限制却只有最少的用户群体。

 

  而由于网络的功能独立和资源割裂,目前不同网络的用户并不能直接享受其它网络的服务,例如电信网无法承载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业务,电信网用户也无法直接享受互联网的丰富服务;而QOS以及安全性无法保障也限制了互联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互联网应该具有电信级的品质,另外用户也更喜欢以比较简单的方式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

 

  因此,4大网络用户无法使用其它网络的服务,尤其是最大数量的互联网服务无法被最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用户使用已经成为目前通信产业面临的最主要矛盾。

而这个矛盾的解决将改变世界通信产业停滞不前的现状,推动通信产业总体的快速发展。

 

图表1-3信息社会主要矛盾

 

 

资料来源:

互联网实验室

 

  而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通信网络资源、应用服务资源和计算资源都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了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之间矛盾的能力,因此如何整合通信、服务和计算资源,平衡服务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目前通信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

融合与迁移。

这两种方式各具特点,并且具有互补性,而且相互促进。

 

1.2网络融合vs.服务迁移

 

1.2.1    融合方式

      融合方式是解决上述矛盾最直接的想法,其主要思路就是基于IP技术在服务提供的全部三个环节上从新开发和建立统一的新标准,代替目前相互割裂和对立的服务、网络和终端计算资源,使用户可以自由地使用标准的智能终端通过NGN访问统一的服务。

 

图表1-4融合方式

 

资料来源:

互联网实验室

 

  方式介绍:

  如图1-4所示,融合方式的核心是针对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矛盾的三个信息传递阶段分别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从新生产和建立符合标准的服务、网络和终端,彻底取代原有相对独立的应用服务、通信网络和终端,从而实现服务、网络和终端资源的最大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以及其它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服务产品开发困难、网络维护成本高等。

 

      电视、话音、互联网信息等应用服务将按照各种国际标准从新生产和转换;移动/固定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将融合为NGN(NextGenerationNetwork);而各种电话、手机、电脑、电视等终端将融合为各种可以与NGN通信的标准智能终端。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将通过各种标准终端,通过NGN访问各种标准服务内容,可以满足日益提升的用户需求,并实现网络、计算和服务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优势:

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信息的全面协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矛盾,是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劣势:

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各种完全统一的标准,技术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需要更换大量现有设备,现实阻力大,实际操作困难,并且容易造成目前资源的浪费,直接实现的难度大。

   发展状况:

融合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案就是各大国际标准组织和产业巨头努力推动的NGN研究,它是网络融合的美好未来,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进行了一些商业上的探索;关于终端的融合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别以INTEL和联想主导的国际DHWG组织和国内闪联组织都在进行相关的标准制定。

另外,由于服务本身更多的是依赖网络和终端的支持,而且涉及范围太广,其实是一个社会信息总体融合的过程,因此进展缓慢。

  NGN标准的研究是ITU-T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世界主要电信运营商积极准备的下一代运营网络。

由于用户对服务需求的提升以及以互联网为主的数据业务的崛起,话音业务正在迅速萎缩,而受到自身原有话音网络和设备的限制,每一个新服务的开发都要求运营商从新构建一套新的网络和OSS,导致运营成本巨大,旧的网络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服务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传统电信运营商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新业务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促使运营商必须建设可以提供业务创新能力的基础设施,提供可管理和可运营的网络、业务和应用,提高以IP为基础的多业务、多接入、多媒体和通用移动性,提供开放的支持网络和业务集成和融合的平台,NGN研究和开发就是新一代网络发展与融合的结果。

  目前NGN是国际信息领域的研究重点,有多个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在推进其标准化工作,例如:

ITU、ETSI、3GPP等,已经对NGN研究的范围和阶段做了大致的规划,并在NGN的概念上达成初步共识,在软交换、光传输、Ipv6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有NGN理念的网络设备开始出现,电信运营商已经有了一些实践和实验,IP电话、视频会议等基于NGN的数据服务也的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目前NGN研究同样也面临重大的挑战,使NGN的前景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首先,NGN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协调工作。

我们可以从ITU-T关于NGN标准研究的众多工作组身上看到这个工作的艰难程度,另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各种标准组织和论坛,以及运营商和设备商的研究机构,各种复杂的技术标准、测试标准、维护标准、终端标准等研究和协调工作需要完成,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而标准是NGN的基础,因此标准制定的艰难同样会限制NGN的实际发展进程。

  其次,如何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厂商的利益也是很现实的非技术性因素。

目前国内外不同厂商的网络和设备基础并不一致,所以便形成了多个以利益为中心的经济共同体,因此利益的竞争也严重影响到NGN的进展。

  再次,适应NGN发展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运营商在NGN的投入。

NGN主要是引入电信运营的理念,基于IP技术,为多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网络建设一个统一的承载网,目前关于NGN的研究致力于解决网络的QOS和安全问题,以便为各种服务提供端到端的、严格的服务质量保证,并保障信息、用户和网络设备的安全。

但关于NGN商业模式的研究却缺少实质的进展,3G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受挫就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商业模式方面研究,严重影响了移动运营商对3G的发展热情,而如果没有适合的杀手级应用和运营模式,NGN的发展同样会面临3G的危险。

  另外,如何与现有电信网络设备协同工作也是决定NGN发展的关键。

NGN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原有网络设备的改造和退出,但现有网络设备是传统电信运营商主要业务和收入的基础,发展NGN也是其希望将传统话音网络过度到以IP数据业务为主的网络结构,同时利用NGN的丰富业务手段增加收入,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但如果网络过渡的费用过高,势必影响运营商在NGN投入的积极性。

  最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威胁到NGN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的特点是分布、开放和自治性,使其能够在全球普及,连接世界各个公网,无所不在;而互联网基本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商务模式符合用户的消费思想,也代表未来服务发展的方向。

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的规模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核心传输骨干网和用户接入网的速度快速提升,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迅速,并且开始形成造血机制和健康的生态系统,互联网在自身QOS和安全性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互联网又一次成为投资的热点。

而NGN的发展过多考虑了电信运营商的要求,强调全网的统一控制,NGN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运营商的专网,而这将失去互联网分布、开放和自制的优点,成为NGN生存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上世纪90年代末,电信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开放竞争,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数据业务急剧增长,用户对多媒体业务产生了强烈需求,用户对移动性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凡此种种,电信业面临着强烈的市场冲击与技术冲击,普遍认为现在的网,不管是固定电话网、基于IPv4的互联网,还是第2代移动网都不能适应将来的需要。

在这种形势下,NGN成为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

特别在最近5年里,运营商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扩建和升级上,对用户需求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结果造成了网络过度建设,成为泡沫的根源之一。

例如,在1999~2000年期间,美国有890个打着NGN旗帜的经营者获得了资金,而其中现在能够生存下来的恐怕只有不到10%。

由制造商和运营商构成的NGN业仅在2001年一年之中,市场价值丢失了1万亿美元。

因此,缺少对用户需求的具体研究,一味研究NGN本身并不能保证NGN的成功。

 

1.2.2    迁移方式

  迁移方式

  如图表1-5所示,迁移方式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同样是基于IP通信技术,通过搭建面向业务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

NewGenerationServicePlatform),连接4个独立的通信网络,实现了IP层面的无缝链接,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的潜力,迁移服务,实现不同网络服务在不同网络用户的跨越,实现了服务和用户的融合。

 

 

图表1-5迁移方式

 

资料来源:

互联网实验室

 

  方式介绍:

  迁移方式的核心是立足现实,基于IP数据通道,搭建新的业务运营平台,通过业务平台实现不同网络业务在各个独立网络之间的迁移。

迁移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其并不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服务,实现难度和投资相对较小,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现实矛盾,促进通信产业总体的发展。

如图表1-6和1-7所示,目前服务迁移思想在实现的方式上又可以分为封闭模式和开放模式,封闭模式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根据原有网络基础搭建新的服务运营平台,例如移动运营商的SMS、MMS、WAP等业务平台;开放模式则是面向业务,建立在各个独立网络之上完整的新一代服务平台(NGSP:

NewGenerationServicePlatform),例如微软的MSN、尚阳的uPass等。

  优势:

  现在技术上已经拥有实现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服务和终端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并且不影响目前设备的使用和服务的运营。

  劣势: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问题。

  发展状况:

  由于NGN的研究和部署发展缓慢,并且缺少实际的商业应用,如何在现有网络、终端基础上解决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矛盾,从而带动业务和收入的增长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大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同样希望能够将自己丰富的应用服务推广到数量巨大的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以及电视用户面前;用户则希望以一种简单易用的方式使用各种网络提供的应用服务。

服务迁移成为多种现实需求推动的必然结果,而目前服务迁移市场的迅速发展则证明了迁移方式的生命力和市场空间:

中国SMS市场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从2000年的10亿条发送量迅速攀升到2003年的2200亿,2004年预计会达到3500亿。

而SMS只是功能最简单的服务迁移平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功能强大的新一代网络服务平台(NGSP:

NewGenerationServicePlatform)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表1-6迁移方式的封闭模式

资料来源:

互联网实验室

 

  服务迁移的思想很早就已经在移动数据业务上体现,如图表1-6所示,移动运营商通过构建SMS、MMS、WAP等服务平台,将丰富的互联网服务与移动终端的移动性、易用性等特点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服务向移动用户的迁移,同时将移动通信服务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