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970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docx

樊登解读应对焦虑

读完本文约需33分钟

很多人喜欢把知识付费和应对焦虑联系在一起,似乎人们是为了解决焦虑的问题才去学习的。

其实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学习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你不愿意学习,你希望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没有知识的生活,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

绝对不是因为我要解决焦虑问题才去学习,因为如果你是本着这个出发点去学习的话,你会越学越焦虑,因为你会发现你不知道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多。

那今天我们正本清源,讲一讲焦虑的根本来源。

这本书叫作《应对焦虑》,首先我们要说,焦虑是一种普遍的感受,甚至我会认为焦虑是每一个人自我保护的最重要的能力。

如果你是一个原始人,你从来都不焦虑,你可能很快就被老虎吃掉了。

所以人们天生就有一种焦虑感,这个让我们能够活下去,但是如果这个焦虑过度严重,导致你可能连心跳都加快了。

身上出很多的汗、紧张、上不来气,或者每天为同一个事不断地产生惊恐的状态,会影响到你的生活,这时候我们把它叫作焦虑症。

所以,如果你出现了焦虑症的问题,就一定要小心地去面对和解决,因为它真的会给你的身体造成伤害。

很多人在谈到焦虑的问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为什么会焦虑呢?

我为什么会得焦虑症呢?

大量的人的直接反应都是想知道为什么。

但是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什么吗?

他说你不知道为什么,也可以解决焦虑的问题。

反过来你就算知道了为什么,也未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让大家知道人为什么要焦虑,但是要真正解决问题靠的是具体的方法。

很多人没法区分焦虑和恐惧,因为焦虑跟恐惧两个东西非常像,都是对一个事表示担心,感觉到难受、不舒服、惶恐这样的感觉。

这里的区别是什么呢?

普遍的恐惧的感受是有对象的,就是对那个东西,对那件事,对即将发生的那个东西是有感觉的,这个叫作恐惧。

而焦虑是一种普遍的、无对象的感觉,就是莫名其妙地内心开始翻腾,然后开始坐不住、开始浑身出虚汗、难受,而且焦虑会影响到人的整体。

什么叫作整体呢?

三个层面:

就是心理、行为和生理。

在心理、行为和生理三个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是焦虑的特征。

比如说很多人焦虑起来以后,会担心自己发疯。

我有朋友就是这样,他就经常会担心自己:

有一天,我会突然失控,或者别人会觉得我是一个疯子,这是焦虑的人最常担心的话题之一。

还包括有人会觉得自己要死亡了,我有个朋友得了焦虑症以后,去医院看病,他表现出来的状况就是心脏不舒服,心脏特别难受。

医生就帮他检查,检查来检查去说心脏没有任何问题,后来医生给他开的是焦虑症的药,说你是焦虑的问题。

而且医生告诉他你心跳很快,你放心,你让它跳吧,没关系,你的心脏能够承受那么快的速度,这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在心理层面,人们会对死亡和发疯产生大量的恐惧,在行为方面我们会产生很多的回避行为。

就是很多事不敢做,比如说不敢乘电梯、不敢去人多的地方、不敢坐飞机等等。

这种不敢做很多事,有人不敢去窗口、不敢到大海边,这都是有这样的情况。

还包括生理层面的这种变化,比如我们说的呼吸、心跳、出汗等等。

所以,如果你想要解决焦虑的问题,你必须能够从这三个层面同时出发。

就是既要减少他的生理反应,又能够消除他的回避行为同时改变他内心自我对话的方式,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重点。

那么普遍来讲,有七种焦虑的症状,我们可以对号入座看一下,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有可能性。

第一种叫作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的特点,第一个是突然发作,第二个是反复出现,然后差不多平均每个月至少一次,这个叫惊恐障碍。

有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突然坐起来,觉得呼吸不上来,觉得难受,心脏嗵嗵一直在跳,这就是典型的惊恐障碍。

第二个叫广场恐惧症。

大量的人不太理解什么叫广场恐惧症,就是人多就不敢去,看到人多就难受。

在超市里不能排队,然后一到那种需要拥挤的地方就开始紧张,这个叫作广场恐惧症。

第三个叫社交恐惧症。

比如,要去见人,跟陌生人吃饭、上台演讲,紧张得像要死一样,真的是要死一样。

这不是一句夸张的话,大量的人在上台演讲之前,就觉得自己口干舌燥,上不来气,是要死的,这个叫作社交恐惧症。

还有叫特定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很有意思。

比如有人怕蜘蛛,就是只要一谈到“蜘蛛”这个词,吓得浑身的毛都炸起来那种感觉。

我见过一个最有趣的案例,是有一个女的,每天恐惧她老公的脚趾头会掉。

她觉得今天她老公出门脚趾头肯定要受伤,就整天担心她老公的脚趾头会被汽车轧到,会被钉子扎烂啊什么的,就担心这么一件事。

这个叫作特定恐惧症。

还有一个叫作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就是长期的,至少六个月的时间处在焦虑的症状当中。

还有一种叫作强迫症,不停地洗手,还有不停地检查门窗,不停地去看门锁好了没有,锁完了回去再拉一拉,再拉一拉。

第七个叫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就是我们所说的PTSD。

要想把创伤后应激障碍搞明白,就去读我们讲过的一本书,叫《身体从未忘记》。

那本书整个就讲这个事——如果一个人经历过了巨大的这种恐吓,经历过了生死,从战场上回来。

大家看过一个李安拍的电影,叫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那些从伊拉克战场回到美国本土的,那些战士们,就是PTSD,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这种典型特征。

动不动就发怒、动不动就焦虑,甚至动手差点把人杀死等等。

这是我们说七种最主要的焦虑症的表现,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倾向。

但是只要不达到焦虑症的那个水平和要求,没有影响到你正常的生活,没有让你觉得极度痛苦,那都还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那么,我们简单地讲讲它的来源,有两种误解,一种叫作生物学谬误,一种叫心理学谬误。

什么意思?

就是长期以来的观点当中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认为说所有的焦虑症,主要都是生物学的问题。

就是你的大脑出现了问题,你的大脑里边的神经递质分泌出现了状况,所以导致这个症状,那这个叫作生物学谬误。

为什么?

因为绝不仅仅是你的大脑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或者分泌的递质出了问题就会导致这个症状,而所有的这些症状,一定是跟心理学有关。

那另外一个相应的心理学谬误就是,他只相信这个人童年的生活,说到任何问题,就是你小时候的经历是什么。

你怎么样去调整心理,怎么样谈话,它忽略了整个生理的变化,所以这两者都是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个成因的问题的。

那么客观来讲,应该把它分成长期诱因、近期诱因还有持续的原因。

什么是长期诱因呢?

比如说遗传,从小时候所受到的教育、教养然后早期的创伤,小时候受过的伤被父母忽视,还有父母过度的批评。

我见过一个有焦虑症状的人,他小时候只要考第二名回家,妈妈就不给他吃饭,就觉得成绩太差了,所以没饭吃,这叫过度的批评。

还包括过度的保护,还有虐待以及父母有酗酒的问题,这些东西都叫作长期诱因。

如果我们童年遭受过这样的创伤,或者受过这样的对待,那有可能会埋下一个焦虑的种子。

近期的环境因素,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开着车,突然之间心脏不舒服,犯了一次高血压,这个高血压他觉得特别恐惧。

因为他很年轻,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打击,一个人在那个高架桥上停下来车,浑身发抖、上不来气,于是打电话求助。

结果这件事以后,他就再也不能开车了,他只要坐到车里就紧张气短,后来自己买了个电动摩托,每天这么骑着。

这就是叫短期的突发的诱因。

这里包括比如说压力突升,有的人在创业期间突然出现焦虑症,就是因为压力突然变得很大。

还有生活中出现了重大的损失、生活的转变,如疾病、毒品这些东西的介入都会产生短期的诱因,会给人带来焦虑的可能性。

还有一个叫作使焦虑持续的原因,就是有人偶尔焦虑一下,过去就过去了,但是如果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一定是跟一些原因有关的。

第一个原因,我相信很多人完全想不到,是肌肉紧张。

就是如果你经常会出现背痛,那就是你的背部肌肉是紧张的。

如果你经常身体出现肌肉紧张的状况,你就有可能会处在焦虑当中。

我妈妈过去得焦虑症的时候,就是每天晚上都背痛,后来她把焦虑症治好了以后,第一个反应是神经性背痛没有了,这是特别神奇的一件事,所以第一个是肌肉紧张。

第二个叫作消极的自我对话,就是你的B。

我们讲ABC原理,就是认知疗法里大家都很熟悉的ABC疗法,那个B——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所以当你长期给自己做消极对话,你总是觉得自己很倒霉,觉得自己不可能很幸运。

你觉得,这件好事肯定轮不到我,这一定是他针对我。

你看,你有很多这样消极的想法,所以会导致持续地焦虑下去。

第三个就是错误的信念。

什么叫错误的信念?

比如我必须出人头地、此仇不报,什么什么这样一大堆这样的想法。

他有一个非常奇怪,非常持续的顽固的信念。

这种信念可能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可能是来自于童年时候教育。

他就认为我必须挣足够多的钱,我必须得买一个大房子,我必须得怎么怎么样。

还有不运动。

长期的不运动会导致你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发生变化,还有饮食错误。

作者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吃垃圾食品,每天就是汉堡、薯条、炸鸡这么不断地吃,他的抑郁状况出现的可能性会非常高。

最后一个使焦虑持续的原因就是不呵护自己。

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作机器,一个工作狂,每天就喜欢工作,从来不会想到怎么样让自己享受一下。

所以待会儿我们在讲应对焦虑的方法里,有一章我特别喜欢的,就是对自己好一点。

那里列举出了很多个对自己好一点的享受的方法,这个对我来讲太有价值了,就是从来不会享受。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神经生理因素。

神经生理因素主要体现在哪儿呢?

这几个名词大家要熟悉一点,比如说血清素,这个大家都很熟了,我们讲过很多本书提到血清素。

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缺乏或者失调,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杏仁核和蓝斑等脑结构过度活跃,大家知道杏仁核是负责“打”还是“逃”的那个地方。

杏仁核和蓝斑过度活跃,这时候你会容易兴奋,容易焦虑。

第三个就是额叶皮层和颞叶皮层等中枢,不能够抑制杏仁核和蓝斑等脑结构的过度活跃,这部分我们不需要了解得太清楚,这就交给医生处理就好了。

总之,你的大脑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才会使得这些焦虑的症状能够持续下去。

我们现在搞清楚了焦虑的主要症状还有它的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真正的最重要的跟大家有关的部分:

怎么办?

这里一共给大家提供了九招,九招应对焦虑。

第一招叫作放松身体,放松身体就是我们说把肌肉放松。

渐进式肌肉疗法的发明人雅各布森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

“身体放松的时候,精神是不会焦虑的。

”你不需要去应对你的精神,你只需要让你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保持放松,这时候你的焦虑感就会慢慢地舒缓下去。

这是第一招非常实用的方法。

怎么做呢?

我就教大家这一个渐进式的肌肉放松技巧。

渐进式肌肉放松需要连续收缩和放松16组肌肉群。

在不拉伤肌肉的前提下,尽量紧绷每一组肌肉群,坚持10秒后立即放松,然后放松10〜20秒。

注意感受肌肉群,紧张和放松时候的不同感觉,然后再进行下一组肌肉群的放松,那每天至少练习20分钟。

你需要找一个不会让你分心的、安静的地方练习,你告诉家里人,你说,“我现在要放松肌肉了”。

把门关上,把手机拿出去,不要打扰你,在固定的时间练习,养成习惯。

还有空腹练习,就如果你吃的东西太多的话,它会干扰你放松练习。

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最好是头部和身体都能够有支撑,躺在沙发或者床上,然后让自己非常舒服地躺在那儿,疲劳困倦的时候,坐着比躺着更好,这样不会睡着。

因为你放松放松突然睡着了,可能就没起到这个作用,然后不要让身体有任何的负累,手表摘掉,身上紧的部分,皮带什么都拿掉。

下定决心,不为任何事担心,采取顺从、超然的态度。

紧绷但是不拉伤,就是你要把肌肉紧起来,但是不要过分把它拉伤掉,然后专注于当下,释放的时候就是松弛,把它放开,感受那个肌肉释放的感觉。

试着重复放松的口令,把注意力放在肌肉上,这里有一系列放松的口令。

比如说他会这么讲:

“首先做三次腹式深呼吸,呼气时要慢,边呼气边想象全身的紧张感,开始从体内流走,握紧拳头,保持7〜10秒,然后松开拳头10〜15秒,以同样的时间间隔,放松其它肌肉群。

双手的前臂抬起,前臂与上臂尽量靠拢,紧绷肱二头肌,保持,然后放松。

你看,用这样的方式,从头到脚地试一下。

我试过一次,我就自己练,从眉毛开始,就是从额头开始紧张,让眉毛紧张,紧张紧张,然后放松;让脸部紧张,然后放松,让脖子紧张,放松。

我才刚刚放到胸部这个位置,就已经觉得很舒服了。

就是浑身的压力感,就随着肌肉的紧张和放松,慢慢地抒放出去,这个是我们说,叫作渐进式肌肉放松法。

接下来,还有一个就是腹式呼吸和镇定呼吸的方法。

很多人不会腹式呼吸。

我是因为在上大学的时候参加辩论赛,有一个老师专门教我们正确的呼吸方法,我才学会,原来呼吸不是用胸的。

过去我们小时候只要一吸气,要测那个什么,要吹肺活量的时候,一吸气,胸部就鼓起来,然后呼吹出去。

不对,你吸气的时候要把气吸到腹部去,你把手放在腹部上,吸气的时候腹部顶起来;呼气的时候,从腹部把气顶出来然后慢慢地吐光。

你学会了腹式呼吸以后,你就能够练习镇定呼吸。

镇定呼吸就是吸气的时候,数5个数,数5个数,把腹部鼓起来,然后憋5秒,数5个数,然后慢慢地把它吐出去,最好也是5个数。

但是有的人吐得会慢,你会发现有时候吐7个数或者吐8个数,没关系,这算一组。

然后再接着5个数,吸气,憋5秒钟,再吐出来,这就是镇定呼吸。

当你遇到了不淡定的时候,遇到了焦虑的状况,或者你的心脏觉得跳得很快的时候,你用镇定呼吸的方法,是能够让你快速地平复的,这是我们说从呼吸的角度。

最后,作者给了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

他说,最好是去练瑜伽,练瑜伽对整个身体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各位知道,瑜伽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瑜伽这两个字的本义就是“结合”和“联合”,把什么东西结合起来?

你的身、心、神三者结合在一起,这个过程就是瑜伽的过程。

去练练瑜伽,保持自己的身体的柔韧性,保持呼吸的能力。

瑜伽绝对不是那些简单的姿势。

瑜伽包含了特别深层次,可以挖掘的东西,到最后一直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很多人一辈子都要练瑜伽,就是这没有一个止境。

这是第一招,我们叫放松身体,能够把这招学会就已经好很多了。

第二招叫放松精神。

怎么样放松精神?

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从哪儿来的?

来自于想象,就是因为你想象出来的很多事使你焦虑和紧张。

那么怎么样去解决这些想象的问题?

我们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也就是说你还得用想象。

想象能够给你带来紧张,那么想象也同样可以给你带来放松,因此在这儿我们教大家一个方法,叫作引导式内观。

什么叫引导式内观?

就是你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躺在那儿,不需要像放松肌肉一样,不断地去身体用劲。

调动你的想象力,你可以闭上双眼,想象自己处在某个令人心情平静的情境,像这样在脑海中上演让人凝神静气的电影,可以大大地减轻焦虑的症状。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然后也是解除掉身上的束缚,确保安静不受干扰,花一点时间让身体放松。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先进行一些呼吸或者是肌肉放松的方法,然后完成内观的练习之后,我们待会儿说怎么内观。

完成内观的练习之后,跟随下面这段话,让自己恢复清醒的状态。

“现在,再过片刻,可以开始恢复到清醒的状态了。

在我从1数到5的过程中,请集中注意力,我数到5时,可以睁开双眼,感觉清醒,精神焕发。

“一,开始恢复清醒;二,感觉越来越清醒;三,在变清醒的同时开始活动手脚;四,几乎完全恢复清醒;五,睁开眼睛,感觉自己完全清醒,精神焕发。

这就是唤醒的那个过程,因为怕你内观了以后睡着起不来了。

完成内观练习后,站起来四处走走,直到感觉彻底清醒,回到现实。

那么结束练习,至少10分钟以后再开车,或者做其他需要复杂协调性的活动。

我给大家念一段内观的这个词,大家可以跟着一起感受,想象一下。

如果你在听这段话的时候,恰好你又是躺着,可以闭上双眼来感受一下,先做两个深呼吸试试看,这就是内观的过程。

以下是内观的时候,你需要想象的那部分:

“你走在一条长长的木栈道上,栈道的尽头是美丽宽阔的海滩,栈道上几乎空无一人,一直向视野可及的远处延伸。

沙滩上的沙子又细又软,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你赤脚走上沙滩,脚指缝间的细沙轻轻摩挲,漫步于美丽的海滩,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让你感到心情平静,好像可以忘记脑海中的一切。

“你看着潮涌、潮退,潮水慢慢涌来,一浪盖过一浪,然后再慢慢退去。

大海是美丽的蓝色,看着这片蓝色就让人感到放松,你望向远处的海面,视线触及最远处的海平线,感觉海平线沿着地球表面的弧度微微向下弯曲。

在细细观察海面的时候,你看见距离海岸数英里的地方,有一艘小小的帆船轻轻划过海面。

眼前这些景象让你释放自己,越来越放松,继续走在海滩上,你清晰地感受着海边带着咸味的清新空气。

“你深深吸了一口气,呼气,感到神清气爽,更加放松了。

头顶两只海鸥飞过,它们在风中翱翔的姿势是那么优美,你想象着仿佛自己也可以自由飞翔。

你沿着海滩漫步,感觉自己已经进入深度放松的状态。

你感觉微风轻拂面颊,和煦的阳光照在脖子和肩膀上,温暖清澈的日光让你感觉更加放松。

走在美丽的海滩上,你感觉分外满足,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很快你看见前面有一张看起来非常舒服的沙滩椅,你慢慢走向沙滩椅,走到椅子旁边,坐下来舒服地靠了下去。

躺在舒服的沙滩椅上,你感觉更加放松,越来越放松。

片刻之后,你闭上双眼,倾听着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

一波波海浪涌来又退去,生生不息,海浪有节奏地拍打海滩的声音,让你陷入美好的安静平和。

越陷越深,越陷越深。

现在,再过片刻,就可以开始恢复到清醒的精神状态。

“在我从1数到5的过程中,请集中注意力,我数到5时可以睁开双眼,感觉清醒,精神焕发。

一,开始恢复清醒;二,感觉越来越清醒;三,在变清醒的同时开始活动手脚;四,几乎完全恢复清醒;五,睁开眼睛感觉自己完全清醒,精神焕发。

刚才我们完成了一整轮的内观的过程,当然这个我是很业余的,只让大家感受一下。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觉得舒服,已经开始觉得放松了。

这个叫作放松精神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听舒缓的音乐。

我以前睡觉前喜欢听流行歌,听那些刘德华、张学友这些歌,越听越激动,睡不着觉,勾起很多往事。

实际上,你应该听没有歌词的,听那些舒缓的音乐。

这部分你现在有了那么多音乐软件,你很容易就搜得到,早就有人替你整理好了,听音乐有帮助。

还有一个就是冥想。

冥想这个更要求专业,这个不能乱教。

但是冥想的时候,有这么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你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减少肌肉紧张,前面我们讲过的放松肌肉的过程,可以先做过。

然后坐姿正确,让自己坐起来,然后每日练习冥想,使之成为一个习惯。

哪怕只要5分钟,只要形成习惯也是很好的。

慢慢地你可以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30分钟。

不要在饱腹或者疲劳的时候冥想,就特别累或者吃得特别饱的时候不要做。

冥想的过程,其实就是专注一个目标,找到一个点,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一个东西上面就好。

听之任之不做评价,就是不要老批评自己怎么念头又起来了。

一个人很难控制自己完全没有念头,所以念头来就让它来,去就让它去,你关注这念头的来去就好了。

不要总是想着冥想的结果,就是不要老觉得我今天一定要想出个什么东西来,我今天一定要证悟到什么东西。

不需要,就去感受那个念头的来去就好了,然后学会放轻松,这是第二招叫作放松精神。

以上这两招都是我们自己就可以做的,在家里就可以用得到的。

第三招是思维方式。

大家记不记得我们讲过一本书叫《思辨与立场》。

那本书里说,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烦恼,就一定是因为你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你看说得这么绝对,那在这本书里的第三招就是说,我们需要重新去梳理思维方式。

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坐在同一部车里,堵车了。

堵车了以后,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人就特别着急、生气:

怎么搞的?

今天怎么这么倒霉?

这个交通怎么这么糟糕?

谁设计的这个路?

他充满了愤怒,他想把所有的一切都指责外部的这个环境。

另外一个人就会说,堵车了也挺好,堵车了刚好听听音乐,堵车了刚好休息一下来练练深呼吸。

试试看,反正你也走不了。

你看,同样是在车里的两个人,竟然会有这么完全不同的感受。

区别在哪儿?

一定是在于他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要对付灾难化思维。

什么叫灾难化思维?

就是如果怎么怎么样了,该怎么办。

大量的人之所以焦虑,唯一的原因就是如果这个东西一直延续下去,如果这东西真的发生了,如果这个东西变得很严重,那么该怎么办,这是灾难化思维。

比如说一坐飞机紧张。

紧张什么呢?

如果飞机掉了怎么办?

你看如果飞机掉下去怎么办?

孩子成绩不好,将来吸毒怎么办?

孩子成绩不好离吸毒还远着呢,但是他已经想到将来完蛋了,跟那些不好的人混在一起怎么怎么样。

为什么要给孩子选一个学区房?

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学区房,就没有一个好的学校,没有好的学校会遇到坏人,遇到坏人会去吸毒。

你看,大量的家长所担心的,都是灾难化思维在不断地扩大。

我有时候劝那些焦虑的家长,我说你想想,你小时候上的什么学校,我小时候上的什么学校。

我们上的学校这周围都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人,每天上下学还要跟人打架,就这样都活过来了。

你现在的孩子都已经和平成这样了,干吗那么担心。

但是大量的人受不了,他就一定会有灾难化思维。

那么怎么扭转灾难化思维?

这里有一个叫作质疑三步曲,这个非常重要。

质疑三步曲的第一步叫作识别扭曲思维。

你看,你原来的句式是如果怎么怎么样了怎么办,这是过去的句式,把它改成一个肯定句。

比如说,如果飞机掉了怎么办,那么这时候怎么识别这个思维,把这个思维改成:

我认为飞机要掉了。

你看,这就对了,因为你认为飞机要掉了,这就是如果什么什么怎么办的变体,你识别它发现,我此刻认为这个飞机要掉了,这就是第一个叫作识别扭曲思维。

第二个叫作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

评估这个飞机要掉了,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飞机掉下来的概率大概是多少?

可能很难。

所以这是质疑扭曲观点的准确性,比如说我认为,我的孩子上不了这个学校就会吸毒。

你看这就是一个肯定的语言,你用一个肯定性的语言去描述你此刻的这个观点。

我认为孩子上不了这个学校,就会去吸毒。

好了,第二步,质疑这个观点的准确性,是不是凡是没有上这个学校的孩子都会去吸毒,这是我们说质疑它。

第三步,用更符合现实的思维方式来取代它。

更符合现实的思维方式,就是很多人没有上这个好学校,但他照样也成长得很好。

我小时候就没上过这样的学校,我也成长得很好。

所以未必上不了这个学校,这个孩子将来就完蛋,这孩子将来就会吸毒,这就是三步。

所以大量的人,被那个如果怎么怎么样,就会怎么怎么样控制住了,然后沉浸在里边出不来。

这个时候你需要首先识别它,跟它辩论,最后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即用质疑三部曲来质疑你的灾难化思维。

灾难化思维是最典型的焦虑症的人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说,还有其他的各种扭曲的方法。

比如说过滤。

什么叫过滤?

就跟咖啡那个过滤器一样,过滤是别人跟你说了一段话,你只听到了糟糕的部分,好的那部分完全没听到,这个叫过滤。

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棒的东西、对生活有帮助的地方都过滤掉,这个是自动过滤的过程,这是第一种思维方式。

那要解决过滤的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你需要迫使自己去关注反面,去关注那个糟糕问题的反面。

你要提醒自己说:

我又过滤了,所以我要看看有没有好的一面。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极化思维,比如说一个妈妈,她特别想成为一个好妈妈。

结果有一天早上,送孩子上学迟到了。

她说:

“完了,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妈妈。

我连送孩子上学我都做不到,我特别失败。

”你看,把一个小事夸张变成了一个极化的思维。

这种情况之下,你需要学会使用百分率。

使用百分率,我在80%的状况之下可能是个好妈妈,还有20%做得不够好,这就避免了极化思维的方式。

所以在生活当中你要引入概率的这个概念,去用百分率来给自己做一个简单的界定。

第三个叫过度泛化。

一个事发生了以后,你会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