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116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docx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DOC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

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电现象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透镜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

电流和电路

八年级上的内容在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是相对最容易的部分,因为没有大量的计算,不需要列方程式等。

但也是知识最碎的部分,系统性不强,学好这部分知识,首先要求同学们对每一个物理现象要做到透彻的理解、记住并且会结合现象应用物理知识。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祝成功。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察:

设计实验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例:

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振动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考查重点: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注意:

体现实验的对比性(有空气时——抽真空时)

例1:

设计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

如图,用一根棉线连接两个纸筒,就做成了“土电话”。

在土电话中,传播声音的介质是棉线,而这种介质是固体,这一现象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例2、如图,当用小锤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发现挂在左边音叉旁的小球会被弹起来,这个实验说明了①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②空气能传播声音。

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做,小球不会(填“会”“不会”)被弹起,这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根据上表得结论:

4.回声现象: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例3、用超声波测海深,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米/秒,如发出超声波后4秒收到由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求海深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单位——赫兹Hz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

实验探究音调高低的决定因素

例4、用塑料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的划过,快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填“高”、“低”),慢划时梳子的振动慢(填“快”、“慢”)

例5、探究:

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器材:

钢尺

实验步骤:

(1)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

(2)改变钢尺深处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的关系(3)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的关系

实验结论: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

声音的强弱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实验探究响度大小的决定因素

例6、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作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距离有关;

例7、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不同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例8.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3)主要是依据声音的(B)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重点考察:

选择题——区分三特性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乐器:

打击乐器,绷的紧音调高,振幅大响度大

弦乐器,短、细、紧音调高

管乐器,空气柱短音调高

敲击灌水的水瓶:

水少音调高

吹灌水的水瓶:

水多音调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例9.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甲是乐音的波形,图乙是噪声的波形.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例10.为了减少噪声污染,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在下列措施中属于不可行的是(D)

A.把高噪声的工厂迁往郊区

B.给噪声较大的装置装上隔音罩

C.在公路与住宅之间有计划地植树绿化

D.关闭所有声源,彻底消除噪声

五、声音的利用

1.声与信息

蝙蝠的回声定位

B超

声纳系统

2.声与能量

声波可以清洗精密机械

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结石

例11、声音能使物体发生振动,我们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前,当喇叭放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见烛焰在晃动,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源: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直线传播的例子: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

例1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C)

例13.小明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成像的物体是一支蜡烛。

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D)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

3.光速:

m/s

例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光速大于声速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14.一束光与镜面成30o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

如果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_度。

例15.一束光线以与镜面成4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100°B.120°C.140°D.160°

2.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例、甲同学通过镜面可以看到乙同学的眼睛,那么乙同学通过镜面一定也能看到甲同学的眼睛。

例16、一条光线从与镜面成30o角射向平面镜,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并注出入射角的大小。

例17、做过的实验

观察两幅图片说明:

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3.分类: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镜面反射——黑板“反光”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例18.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

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B)

A.直线传播B.漫反射C.镜面反射D.折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正立”“等大”“虚像”

例.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用手接触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火焰”,为什么感觉不到疼?

虚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所成的像

做过的实验

例19、观察、思考、得出结论(D)

例20.“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例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透过玻璃看到像,确定像的位置_;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无法确定玻璃后像的位置_____.

(3)用白纸做屏幕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通过在白纸上看不到像的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四、凸凹面镜

凹面镜

性质:

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

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定义:

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

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

汽车后视镜

五、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空大物小”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例22.如图,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可以断定,界面是__MN___,入射光线是__BO__,反射光线是__OC_,折射光线是__OA__

例23、识别下列属于哪种光现象

例24、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用什么物理

知识解释。

①镜花水月——光的反射

②坐井观天——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③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④立竿见影——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⑥水中捞月——光的反射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折射所成的像是虚像

例子——笔折了、海市蜃楼、叉鱼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

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的“高”是因为

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

入射角。

例2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BD)

A.人在河边看到“白云”在水中晃动

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

C.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树的倒影

D.人在水中看到岸上大树的“树影”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因此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10cm,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因为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所以该透镜的应用为放大镜。

则物距u

凸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

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

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27.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2cm,当蜡烛在20cm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6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不能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___放大镜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例28.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厘米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A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29.用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A

A.超过100mmB.正好等于50mm

C.在50mm与100mm之间D.小于50mm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实验:

光具座读数,由表格得结论

三、眼睛和眼镜

近视: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使远处某点光会在视网膜前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1℃的规定:

_冰水混合物_的温度为0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到100度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例30、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25__℃.

3、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1)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2)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继续停留在被测液体中

(3)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1.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

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侧壁__

B____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部___

D____应将温度计放在被测液体中读数_

二、物态变化

考点一:

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是哪种物态变化?

技巧:

分析清楚初、末的物质状态并对照六种物态变化。

考点二:

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实验及图像

技巧:

掌握好晶体非晶体的区别

考点三: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技巧:

清楚影响的因素,

注意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考点四:

沸腾实验

技巧:

掌握沸腾的特点,会描点作图。

例3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加热到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在水面下的形状变化大致为图中的哪一种?

____B___(填字母)。

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__不变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不变”)。

但必须继续__持续吸热__.

例33.下列图像中,表示晶体萘熔化的图像是(D)

C选项表示晶体萘凝固的图像

例34.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A)

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例35.如图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像,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萘在AB过程中是_固__态,该过程中要不断_吸__热,温度_升高_。

(2)萘在BC过程中是_固液共存态,温度_不变_,但需要不断_吸__热,这个过程用了__6_分钟,萘的熔点是_80.5_℃。

(3)萘在4分钟时是_固_态,在8分钟时是_固液共存态,在12分钟时是__液_态。

例36.某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手边有下列温度计可供选择:

体温计、家用寒暑表、水银温度计(量程为-10℃~110℃),酒精温度计(量程为-80℃~50℃)各一支。

(1)该同学估测水沸腾后温度为100℃后,选择了水银温度计

(2)如果该同学为了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则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低,这样是不允许的。

(3)通过表的实验记录数据可知水的初温是90℃,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在不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例37.图①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B]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例38.夏天,在盛有冰冻饮料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是 [B]

A.杯中的水渗透出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跟人体出汗道理相似

例39.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C)

A.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

B.盆中的水没有使用,过些日子变少了

C.冬天洗完的湿衣服放在室外冰冻后,衣服慢慢干了

D.深秋季节地面上出现的霜

例40.电灯泡用久了,灯泡的玻璃壁会发黑,这是灯丝的(D)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

C.凝固现象D.先升华后凝华现象

电流和电路

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原因

验电器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例41、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发现它们相互排斥。

此实验说明玻璃棒A带__正__电荷,毛皮带__负___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电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易导电的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注意: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例4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属于导体的是(A)

A硬币、盐水、铅笔芯B橡皮、玻璃球、硬币

C玻璃球、盐水、铅笔芯D橡皮、食用油、铅笔芯

一、电路

电 源――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基本组成部分用电器――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 线――连接其它器件,形成电流的路径

从工作状态来看通路――处处相通的电路.

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与电源的两极相连的电路.

断路――电路中某处断开的电路.

分类

从连接方式来看串联――将用电器逐个依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并联――将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例43、在如图的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 D )

例4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适当,要使电铃和电灯同时有电流通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D)

A.断开S2,闭合S1、S3;B.断开S3,闭合S1、S2;

C.闭合Sl,断开S2、S3;D.闭合S2,断开S1、S3.

【分析】题中电路是一个多开关的电路图,两个用电器在电路只有两种连接形式:

并联或串联.

如果要使电路形成一个并联电路,关键的是电流能并列地流进两个用电器.因此开关S1闭合;这样电流在D点分为两条路:

一条经过S1再要通过灯泡,另一条经过电铃再通过开关,最后两条路在A点汇合一起回到电源的负极,那么开关S2就须断开.

同样如果电路要形成串联电路,那么电流就须逐个依次地流过两个用电器.这时经过的路径就应是:

电源的正极、电铃、开关S2、电泡、电源的负极.

三、电流

1、定义――电流的强弱. 单位――安培(A)

2、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电源的负极.

3、测量

仪表――电流表

电流表使用

Ø与被测电路成串联关系;

Ø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Ø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不能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

4、电流特点

Ø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Ø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条支路中电流之和

例45.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比较a、b、c、d四处电流的大小,其中不正确的是…………………(B)

A.Ia=IdB.Ia>IdC.Ia>IbD.Id>Ic

例46.如图所示,若开关S闭合后,灯L1、L2均不亮,小华同学利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故障,当她将导线连接在灯L1两端时,两灯均不亮,将导线连接在灯L2两端时,灯L1亮而灯L2不亮.由此可以判断…………………………(D)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D.灯L2断路

例47、如图所示,电路接通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1.7A,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作导线把右边的实物连接起来。

(导线不要交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