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2570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名词解释与 相应的英文文档格式.docx

又称通讯连接,这种连接呈斑状。

此处细胞间隙仅2-3nm,内

有等间隔连接点,胞膜中有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并和组成的连接小体,相连两细胞膜中的

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9、连接复合体(Junctioncomplex):

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这四种细胞连接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紧密存在,即可称连接复合体。

10、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呈扁平或梭形,有长突起,

胞质弱嗜碱性,核较大、椭圆形,核仁明显。

电子显微镜下胞质内含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

能产生结缔组织纤维,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

11、巨噬细胞(Macrophage):

形态多样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短小突起(伪足),

功能活跃者常伸出伪足。

胞核小,圆或椭圆形,着色深;

胞质丰富,多为嗜酸性,可含异物

颗粒和空泡。

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褶皱和突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噬小泡。

能变形运动具有吞噬提呈抗原、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等免疫防御功能。

吞噬体和吞

12、浆细胞(plasmacell):

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偏居细胞一侧,异染色质常呈块状,沿核内面呈辐射状分布;

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电子显微镜下胞质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功能是分泌合成及分泌免疫球蛋白。

13、肥大细胞(mastcell):

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居中。

胞质内充满粗大

的水溶性、嗜碱性和异染性颗粒,颗粒的主要成分为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肥大细胞是结缔组织的重要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过敏反应扁平或梭形,有长突起,胞质弱

嗜碱性,核较大、椭圆形,核仁明显。

14、分子筛(Molecularsieve):

是疏松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蛋白多糖多聚体形成的分子水平的多微孔筛状结构,具有屏障作用,只允许小于孔隙的水和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

子等通过,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菌等不能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扩散的防御屏障。

15、同源细胞群(Isogenousgeoup):

位于软骨中央,有2-8个成熟的软骨细胞聚集在一起,

其来源于同一个软骨细胞。

越靠近软骨中央,同源细胞群的细胞数量越多,反映了软骨的间质性生长。

16、骨板(bonelamella):

骨基质中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沉积形

成半层状结构,称为骨板。

骨板成层排列,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连骨板内的纤维则相互垂直,这种结构特点使骨的密度有效增大。

17、类骨质(osteoid):

骨质在最初形成时,细胞外基质无骨盐沉积,称类骨质,类骨质经钙化后形成骨质。

18、哈弗系统(Haversiansyst电子显微镜):

又称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排列方向

与骨干长轴一致,呈圆筒状,由中央管和同心圆排列的多层哈佛骨板组成。

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

哈佛系统是生长骨干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19、血浆(plamsa):

血液除去有形成分即为血浆。

血浆是无形成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约占血液容积的55%,包括水、血浆蛋白、脂蛋白、脂滴、无机盐、酶、激素、维生素和各种代谢产物。

20、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细胞内尚

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在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在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的病人,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21、造血干细胞(h电子显微镜opoieticst电子显微镜cell):

有称多能干细胞,源于受精3周时的人胚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

其基本特征为:

有很强的增值潜能;

多向分化能力;

有自我修复能力。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22、肌节(Sarcomere):

是肌原纤维上相连2条Z线之间的一段结构,每个肌节都由

1/2明

带+暗带+1/2明带组成。

肌节hi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3、肌质网(sarcoplasmicreticulum):

又称纵小管,是肌节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彼此吻合呈网状包绕在肌原纤维的周围故称肌质网。

基膜上有钙泵及钙离子通道,够储存钙离子和调节肌浆内钙离子的浓度,在肌纤维收缩中发挥重要作用。

24、闰盘(intercalateddisk):

是心肌纤维相互连接的部位,光镜下为染色较深的粗线,与

肌纤维长轴垂直;

电镜下呈阶梯状,位于Z线水平,为相连心肌纤维的肌膜相互嵌合,在横向接触面上,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在纵向接触面上有缝隙连接,此结构有利于化学信息和电冲动交流,使心肌纤维同步舒缩而成为一功能整体。

25、肌原纤维(intercalateddisk):

是骨骼肌纤维肌浆内含有的一种与肌纤维收缩有关的结

构,呈细丝状,与肌纤维长轴相平行。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是由粗、律的平行排列而成。

细两种肌丝有规

26、三联体(triad):

骨骼肌纤维的明带和暗带交界处,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横小管,肌

质网在相邻两条横小管之间纵向排列,在靠近横小管处膨大为终池,横小管和它两侧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

27、突触(Synapse):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包括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两类。

通常指化学性突触,由突出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

28、神经纤维(nervefiber):

由神经元长的突起以及包在外面的鞘状结构构成。

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类型。

29、尼氏体(Nisslbody):

是位于神经元胞质内的嗜酸性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电子显微镜下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30、郎飞结(Ranviernode):

神经元长的突起被施万细胞成层包裹而形成许多节段,每一段称为结间体。

两个节间体之间无髓鞘裸露的部分称为郎飞结。

31、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

为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的一道屏障,由连续性毛细

血管的内皮细胞、肌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

可阻挡某些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以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32、蒲肯野纤维(Purkinjefiber):

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的特殊心肌细胞,位于心室的心内膜

下层。

蒲肯野纤维短而粗,形状常不规则,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少,细胞间有较发达的缝隙连接,细胞末端与心肌纤维相连,其功能是传到冲动到整个心脏。

33、血窦(Sinusoid):

是毛细血管的一种类型也称窦状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

和一些内内分泌腺内。

其结构特点是管腔较大儿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有的血窦内皮细胞有窗孔内皮下的细胞不连续或没有,不同器官的血窦差别较大。

34、淋巴细胞再循环:

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与全

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

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处淋巴组织,

这种现象成为淋巴细胞在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协作,使

分散于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35、胸腺小体(thymiccornuscle):

是胸腺髓质的特征结构,散在分布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较幼稚,细胞核明显;

近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成熟,

核退化胞质中含有较多的角蛋白;

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则则已完全角质化,呈嗜酸性,有的已破碎呈均质投透明状。

小体还常见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

胸腺小体的功能不清楚,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36、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barrier):

胸腺皮质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

可以阻止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皮质,保持胸腺皮质微环境相对稳定。

该屏障由以下5层结构组成:

①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

②内皮周围完整的基膜;

③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

④上皮细胞的基膜;

⑤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37、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phagocyticsyst电子显微镜e):

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具有强烈吞噬功能的细胞群体,主要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及肺巨噬细胞等。

38、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portalsyst电子显微镜):

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伸入神经垂体的漏斗部形成初级毛细血管网,然后在结节部汇集成垂体门微静脉,沿漏斗部下行入远侧部再度形成刺激毛细血管网。

初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和次级毛细血管网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39、赫令体(Herringbody):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的大型神经内分泌细胞胞质中含有许

多分泌颗粒,这些分泌颗粒经轴突运输到神经部,在轴突的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成团,使轴突呈串珠状膨大,在光镜下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作赫令体。

40、胃底腺(Flcnclicgland):

又称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位分支管状腺,是胃粘膜中数

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可分为颈、体、底三部。

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41、主细胞(Chiefcell):

胃底腺的一种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体底部,光镜下细胞呈矮柱状,核圆形,核下方胞质强嗜碱性,核上方染色浅,主要功能是分泌胃蛋白酶原。

42、壁细胞(parietalcell):

胃底腺的一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胃底腺的颈部和体部,光镜下

细胞为圆锥或三角形,核圆形居中,一个或两个,胞质为嗜酸性。

主要功能为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43、小肠绒毛(intestinalvillus):

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形状不一,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中轴为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富含有孔的毛细血管,中央乳糜管,散在的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

可以扩大小肠的吸收面积,是消化吸收、物质转换的重要部位。

44、胰岛(pancreasislet):

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内分布于腺泡之间,人胰岛主要

有A、B、D、PP、D1细胞组成,分别产生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多肽、血管活性肠肽。

45、窦周隙(perisinusoidalspace):

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充满血浆,

是血液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部位,肝细胞血窦面大量微绒毛浸泡在血浆内,窦周隙内有贮脂细胞,可以贮存维生素A,产生细胞外基质。

46、泡心细胞(centroacinarcell):

是延伸入胰腺腺泡腔内的闰管起始部上皮细胞,细胞较小,呈扁平或立方形,胞质染色浅,核圆或卵圆形。

47、门管区(portalarea):

指的是相连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管道,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48、II型肺泡细胞(typeIIalveolarcell):

II型肺泡细胞细胞较小,呈立方形或圆形覆盖肺泡约5%的表面积细胞核圆形,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游离面有短小的微

绒毛,胞质富含线粒体和溶酶体,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核上方有较多高电子密度的板层小体;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作用。

49、肺巨噬细胞(pulmonarymacrophage):

由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广泛分布与肺间

质内,于肺泡膈最多,有的游走到肺泡腔,具有活跃的吞噬、免疫和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的功能,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吞噬较多尘埃颗粒的肺巨噬细胞称为尘细胞。

50、气-血屏障(blood-airbarrier):

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

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其中有的部位缺乏薄层结缔组织,更便于气体交换。

51、肾单位(Nephorn):

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每个肾约有100

万个以上的肾单位,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质肾单位,前者位于皮质浅部,后者位于皮质深

部,它们和集合管系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52、滤过膜(filtrationm电子显微镜brane):

即滤过屏障。

由血管球毛细血管的有孔内皮、

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组成。

血管球毛细血管的血液在较高压力下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

成滤液。

滤液中除不包括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与血浆相似。

滤过膜的滤过是具有选择

性的。

53、基底细胞(basalcell):

表皮最深层的细胞,附着于基膜上,是一层矮柱状或立方状细

胞,胞质嗜碱性,内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有散在或成束的角蛋白丝,又称张力丝相连的基底细胞以桥粒相连,与基膜以半桥粒相连。

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可分化为表皮其余各层细胞。

54、黑素细胞(melanocyte):

是生成黑色素的细胞,胞体多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其突起

深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电子显微镜下,胞质内含丰富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

高尔基复合体,还有特征性的黑素体,由高尔基复合体形成,内含络氨酸酶,能将络氨酸转化为黑色素。

当黑素体充满黑色素时称黑素颗粒。

55、螺旋器(organofcorti):

膜蜗管基底膜上皮呈螺旋状的膨隆结构,由支持细胞膜和毛细胞组成,是听觉感受器。

56、壶腹嵴(cristaampullaris):

膜半规管壶腹部的一侧粘膜增厚,形成嵴状隆起,称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感受身体或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

57、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指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

精子发生包括三个阶段:

(1)精原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精母细胞;

(2)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

(3)精子细胞变态发育形成精子。

58、血-睾屏障(blood-testisbarrier):

生精小管和血液之间存着血-睾屏障,其组成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其中紧密连接最重要。

功能:

防止某些物质进入生精管,维持精子发育微环境;

防止精子抗原外逸,引发自身免疫。

59、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

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由圆形变为蝌蚪形精子的

过程,称为精子形成,主要变化为:

(1)核浓缩,并形成精子的头部

(2)高尔基复合体形

成顶体泡并呈帽状称顶体(3)中心粒移至细胞尾侧发出轴丝并伸长形成尾部;

(4)线粒体在轴丝近端形成线粒体鞘(5)多余的胞质形成胞质残余体脱落。

60、黄体(corpusluteum):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卵腔内塌陷,

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这些结构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体

积较大、富含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

主要分泌雌激素

和孕激素。

61、排卵(ovulation):

成熟卵泡的卵泡液剧增,使卵泡壁、白膜和表面上皮变薄并局部缺

血,形成透明的卵泡小斑。

在酶的作用下,卵泡小斑处的胶原解聚,导致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从卵巢排出,此过程称为排卵。

62、卵丘(cumulusoophorus):

初级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透明带、

在卵泡腔的一侧,共同形成一个突入卵泡腔的圆形隆起,称卵丘。

放射冠和部分卵泡细胞挤

63、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

自青春期起,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

内膜功能层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功能层的剥落、出血、修复和增生,

称为月经周期。

64、精子获能(capacitatiaon):

是指排出男性体外的精子的头端被一层糖蛋白所覆盖,无法

释放顶体内的酶类成分完成受精。

当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中运行过程中,包裹在精子头部的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中的酶类降解,暴露出顶体而获得受精能力,此过程称精子获能。

65、受精(fertilization):

是指已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此过程包括了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以及雄原核与雌原核的结合等一系列过程。

66、顶体反应(acrosomereaction):

当精子接触到卵母细胞周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时,其顶体释放顶体酶,融蚀放射冠和透明带,此过程称顶体反应。

67、透明带反应(zonareaction):

当精子的细胞核及部分胞质进入卵细胞胞质时,卵细胞周

边的皮质颗粒释放其内容物进入卵周隙,引起透明带中zp3(精子受体)糖蛋白分子的变化,

使透明带失去了接受精子穿越的能力,这一过程称透明带反应。

68、胚泡(blastocyst):

桑葚胚的细胞继续分裂增殖,大约在受精后的96小时,卵裂球的

数目增至100个左右时,细胞间出现若干小的间隙,小间隙逐渐融合成一个大腔,腔内充满

液体,而子细胞也被分为内外两群,外群的细胞呈单层皮称滋养层,内群细胞堆积成群称内

细胞群,整个胚形似囊泡,故称胚泡。

69、植入(implantation):

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过程称为植入,植入的时间是受精后的5—6天开始,11—12天完成植入的部位为子宫体、底部的子宫内膜。

70、胎盘屏障(placentalbarrier):

是将母体血和胎儿的血隔开,又能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

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屏障。

胎盘屏障由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细胞滋

养层及其基膜和合体滋养层构成。

妊娠后期,只由合体滋养层、毛细血管内皮和两者间的基

膜构成。

71、致畸敏感期:

致畸敏感期指的是受精后的3-8周是胚体器官的原基形成的关键时期,胚体受致畸因子作用最易发生畸形的发育阶段,称为致畸敏感期,最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母体的一些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微生物等的感染等)、某些药物等

72、腮器(branchialarch):

人胚第3—5周,额鼻突尾侧胚体的两侧间充质增生,从胚体头

向胚体尾方向依次形成左右对称、背负走向的6对弓形隆起,称鳃弓。

相邻鳃弓之间的浅沟

为鳃沟,共5对。

同时原始咽侧壁内胚层向外膨出,形成5对囊状结构,称咽囊,它们分别

与5对鳃沟相对应,咽囊与鳃沟之间的薄膜称鳃膜。

原始咽侧壁上的鳃弓、鳃沟、鳃膜和咽

囊统称鳃器。

73、唇裂(cleftlip):

因上颌突未与同侧的内侧鼻突融合所致,表现为人中外侧垂直裂隙。

多为单侧唇裂,偶见双侧唇裂。

74、腭裂(cleftpalate):

有因正中腭突与外侧腭突未愈合而致的前腭裂(单侧或双侧,常伴

发唇裂);

有因左、右外侧腭突未愈合而致的正中腭裂;

一侧外侧腭突与正中腭突和双侧的外侧腭突都没有愈合的完全腭裂。

75、甲状舌管(thyroglossalduct):

人胚第四周初,在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相当于第一对咽囊平面上,内胚层细胞增生,向间充质内下陷成一个盲管,称甲状舌管,为甲状腺的原基。

76、肝憩室(hepaticdiverticulum):

第四周初,前肠末端腹侧壁增生,形成一囊状结构,称

肝憩室,系肝胆原基,肝憩室末端迅速膨大,分头尾两支。

头支发育为肝:

尾支发育为胆囊和胆囊管,肝憩室根部则发育成为胆总管。

77、消化管狭窄或闭锁(stenosisatresia):

人胚第6周时,消化管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致使

消化管某段管腔闭锁或狭窄。

随后过度增生的细胞发生凋亡。

至第8周时官腔重新出现。

官腔重建过程受阻,致使消化管某段管道过细,即为消化管狭窄;

若完全无官腔,则为消化管闭锁。

78、先天性脐疝(congenitalumbilicalhernia):

胎儿出生时,肠管从脐部膨出,称先天性脐

疝。

主要是由于肠袢未从脐腔退回或肠袢虽然退回腹腔,但脐腔未闭锁,致使新生儿出生后随着腹压增大时,肠管再次挤入脐腔所致。

79、食管气管瘘(tracheoesophagealfistula):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气管食管膈发育不良,致使气管与食管分隔不完全,两者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