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718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高新区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基础

高新区中心小学创建于2009年9月1日,是高新区创办的第一所直属学校。

学校位于高新区小平岛路220号,现占地10300m2,建筑面积8104m2,拥有19个教学班,40名教职工,650名学生。

二年来,学校遵循“每个孩子都成功”之校训,彰扬“从‘心’做起,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之校风,全体教职工秉持“从生活开始,为终身发展奠基”之办学理念,以“创中西文化相融合的小班化特色教育”为目标,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先后获得大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点校、大连市“信息技术”实践校、大连市干训基地、大连市数学教育基地以及大连市“足球运动”点校等诸多荣誉,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未来五年中,中心小学将以此为起点,开放办学,在中央教科所专家的指引下,科学谋划,改革创新,大力倡导“诗韵教育”,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为办学理念,继续以“创中西文化相融合的小班化特色教育”为办学目标,不断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使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与更健康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1)硬件设施:

园区一直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省市一流,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

投资两千多万为学校配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学校由教学楼、体育馆、仓库和车库三部分组成。

教学楼6062m2,有24个教室以及自然实验室、计算机室、舞蹈室、音乐室、机器人室、科技活动室、多功能厅等;体育馆面积800多平方米,塑胶体育场面积6425平方米,体育设施齐全。

每个教室均有千兆校园网、多媒体电脑、电子白板、大屏幕液晶电视、投影仪等。

硬件设施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堪称市内一流,省内领先。

(2)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44名教师。

平均年龄31岁,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2人。

小学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29人,还有10名聘用教师。

所有教师均从省市招聘,通过区校两级层层选拔而来,原有8名市级骨干,10余名区级骨干,重新竞聘后由于名额限制,现有3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

2、发展优势

(1)领导关心、重视。

高新区管委会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保证学校需求,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2)高新区是大连市对外开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示范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这里聚集着大量高科技人才。

学校位于小平岛旅游度假区,随着大批高档住宅陆续交付使用,未来五年,学区内居民数量和质量都将迅速提高,学校只要搞好自身建设与发展,生源不成问题。

(3)学校成立之初,便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从市内四区的名校中招聘了相当数量的市区级骨干教师,现在学校领导班子均是理工、桃源等名校的中青年骨干精干,教师队伍年轻而有经验,实干而有思想,是一支有活力有素质的研究型队伍

(4)建校以来,学校在“小班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现代学校制度、校本课程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5)学校与中央教科所、大连市教育学院、高新区教师进修学校等业务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帮扶关系。

3、主要问题

(1)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目标引领,制度考核,层级管理框架与职责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磨合与完善。

(2)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学校发展要求脱节。

发展步子较慢,除了市区级骨干教师,其余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意识观念陈旧,学习动力不足。

高学历大学生较多,但经验较少,成长缓慢,专任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美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比较薄弱。

由于部分大学生编制不能落实到位以及定编老师工资兑现名额限制,使得一部分教师工作不稳定。

(3)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办学效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4)学校在舞蹈、信息化、小班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办学特色,但未形成规模优势,特色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没有形成学校文化。

(5)由于体制的限制,学校的办学需求不能及时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请示审批时间较长,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第二部分行动纲领

二、学校五年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

大力倡导“诗韵教育”,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为办学理念,以“创中西文化相融合的小班化教育”为办学目标,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全面改革,突出重点,在三至五年的时间里,把学校办成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市内一流、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建构“诗情的制度”,形成和谐、科学、精细、高效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益;

2、打造“诗心的教师”,建设业务精良、团结协作、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

3、开发“诗性的课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诗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学、艺术、体育、科技、国际文化等校本课程。

4、塑造“诗意的环境”,体现“诗韵教育”思想,形成陶情、启思、阳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5、培养“诗韵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形成乐学、善思、勤奋、笃行的学风。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从生活开始,为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优化教师队伍,注重内涵发展;以特色建设为龙头,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求突破,在办学层次上求提高。

三、学校五年发展的重点项目:

(一)“诗韵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二)“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三)数学、科技、体育与艺术特色发展

(四)国际化交流

第三部分实施策略

四、组织管理

(一)组织管理目标:

构建和谐、科学、精细、高效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益

(二)主要举措:

1、针对学校管理目前存在的若干环节实施改革,通过转变管理思想的价值取向,调整行政组织体制,完善组织机构职能,健全规章制度体系等途径,基本实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构建“平等,尊重,和谐,宽松”为人文精神内核,以“规范,合格,学习,创新”为表现特征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和组织制度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2、编制《高新区中心小学章程》,对学校的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学校理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办学特色,领导体制,机构设置,教学,人事,财产,财务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等作业基本的原则规定,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基本依据”。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

根据地域优势和学校实际,逐步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四层网络发展格局。

尤其要通过各种途径,沟通教师对于学校理念、精神、目标等学校文化要素的理解,达到高度的心理认同,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的发展目标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并化为具体的行动,塑造文明、健康、有知识、有能力的中心人。

4、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新的内部管理框架下,年级组与教研组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各有所长的新的管理运行体系。

对年级组的功能定位,管理职责和运作方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层性教师组织,使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5、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竞聘上岗制、任期制、民主测评制。

领导班子应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善研究、能决策、相互容纳、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五、德育工作

(一)基本目标:

1、德育组织网络化:

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进一步拓展德育空间。

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教育;让孩子走进社区—宣传教育;让学校深入社区—展示教育。

办好家长学校,利用学校网络及“家校通”加强沟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教辅导。

从而形成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性育人氛围。

2、德育队伍专业化:

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培养,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人文素养和工作的艺术性。

3、德育资源最优化:

五年内,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等社会资源,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和社区德育阵地”等德育基地网络

(二)主要举措:

1、丰富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两个纲要。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着重落实“四个一”:

每月一次主题月教育活动,每周一次主题升旗仪式,每月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主题班会。

(2)以小公民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手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3)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

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继续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

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2、拓宽育人途径,增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全员育人:

牢固树立“人人是德育师”理念,每位教师自觉承担起育人责任。

(2)学科育人:

加强德育和学科教育的整合,与校本课程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3)班级育人: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继续开展过程性的“规范班”的评比及期末的“优秀班级”、“文明班级”评选活动。

(4)实践育人:

结合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开拓视野,增进理解,丰富生活经验。

(5)环境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教室环境布置,学校做到绿化、美化、净化。

(6)家庭育人:

通过家长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方法。

3、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德育科研机制:

将德育科研纳入科研整体工作,鼓励班主任老师参与德育课题的研究。

(2)德育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将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区评相结合。

(3)德育激励制度:

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

开展文明班级、文明个人、雏鹰好少年的评选。

(三)目标分解:

时间节点

工作举措

成功标志

责任人

2010.09

2011.08

1、加强师德建设:

构建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教育氛围,强化班主任队伍。

2、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

3、开放好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利用心理咨询对学生、家长、老师进行心理调节。

4、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5、在评价机制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多给学生鼓励,增强学生信心,实现多元化评价模式,积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陈姝均

万慧馨

温春晖

2011.09

2012.08

1、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继续加强班主任的培养。

打造一支有教育特色的骨干班主任队伍。

2、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陶冶功能。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建成效。

3、班级特色逐渐形成。

形成德育管理运行机制,分层推进,工作实效性明显。

陈姝均

万慧馨

温春晖

2012.09

2013.08

1、形成一支有实力的具有自己教育风格的骨干班主任队伍,起辐射,引领作用。

2、形成稳定而良好的社区效应,德育工作有实效,争创区德育先进集体。

3、强化班主任主动发展意识,形成一批特色班级。

4、积极开展德育科研,增强德育骨干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5、初步形成学校与社区双向互动和资源合作教育体系。

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明显,在省、市、区分别获得荣誉。

陈姝均

万慧馨

温春晖

2013.09

2014.08

1、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增强队员自我管理意识。

以推进“养成教育”的实施。

2、进一步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建立有效的德育运作机制。

3、不断总结“班集体建设”的经验,加强德育评价制度建设,促进德育骨干队伍的素质发展。

4、优化德育网络,深入探索学校与社区双向互动和资源共享合作教育体系。

5、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有新的成果。

陈姝均

万慧馨

温春晖

2014.09

2015.08

1、形成养成教育的长效管理和过程管理机制,各方形成合力,成效显著。

2、建设一支教育理念新,教育能力强的德育骨干队伍。

3、建成学校与社区双向互动、资源共享的合作教育体系。

4、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工作”,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关心集

体、热爱集体的风气,形成良好校风。

5、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优化学生心理环境。

队干部能真正成为少先队自主自动活动的领头军。

在少先队活动的课题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陈姝均

万慧馨

温春晖

六、教学工作

(一)基本目标:

1、深入进行“有效教研”,将问题课题化,构建学校“有效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健全教研组建设和完善教学管理常规,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深化“小班化教育”试验,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4、以科研促教研,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数学文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二)主要举措:

1、有效教研方面

(1)建立与完善学校教研管理机制,形成学校有效教研规范。

(2)丰富教师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

(3)改变学校原有的教师考评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

2、“小班化教育”试验

在目前“小班化教育”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着力在以下方面重点实施探索:

(1)独具风格的班级布置。

(2)多向交往的空间形态。

(3)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4)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

(5)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6)合作竞争的分组学习。

(7)分层多元的评价形式。

(三)目标与分解:

时间节点

工作举措

成功标志

责任人

2010.09

2011.08

制定实施方案,营造小班教育“氛围”,探索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开设专题讲座,提高小班教育意识,开展小班课题研究

提升教师自身开展小班教育的实践素质,关注每一个孩子,发挥学生身心潜能。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2011.09

2012.08

开展小班的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分层教学研究

教师备个案,教学讲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合作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2012.09

2013.08

开发校本课程,打造特色,开展小班学生个案研究,立足实际,打造特色

教师角色创新,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学生发挥特长。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2013.09

2014.08

开展小班学生评价研究,质量监控,进行评价改革研究,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形成一套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2014.09

2015.08

教师根据班级实际,运用小班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

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总结成果

教学教育方法有新突破,培养学生有新进展,转化后进生有新成就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七、师资队伍建设

(一)基本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扎实,开拓创新,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至2015年7月,在职教师均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并增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数。

2、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接近教师总数的100%,高级职称的比例达教师总数的5%以上。

3、培养市区级骨干教师6~7名。

4、争取50%左右教师具备两种课程的教学能力,即一门基础型课程与一门拓展型课程,适应二期课改的发展需要。

5、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竞争激励机制日趋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更趋于科学化。

(二)主要举措:

1、以德为先铸师魂

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政策性文件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教师中开展“教师论坛”,争当“师德标兵”等活动,基本形成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积极奉献,求实创新,为人师表,团结合作的良好师德和教风。

2、 人事管理顺形势

(1)以岗位聘任制为基础,改革和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并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完善教师年度和学年的考核办法,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更趋于科学化、制度化。

3、终身学习求发展

(1)学历进修:

以在职培训的形式,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采取激励措施,大力提倡与鼓励教师攻读高一层次学历和学位,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优化学校师资结构。

(2)师资培训:

①依托大连教育学院,对教师进行“十二五”培训;

②依托高新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在职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③加强国际国内、市区校际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开展学术、科研、教学等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4、外引内培创名师

(1)构建学校自培体系:

①自我培训:

根据本人的个性和特长以及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自学或者在社会求学并时间研习。

②全员培训:

根据学校的发展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理念、理论和新技术的培训。

③重点培训:

根据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一部分教师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训。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以老带新,促其合格;经常听课,促其钻研;有的放矢,促其提高;知人善任,促其成材;创设条件,博展求精。

(3)积极推进名师工程:

选准苗子,营造氛围,开发潜质,提供舞台,政策保障。

八、特色建设与课程开发

(一)基本目标

以小班化、信息化、数学、科技、体育与艺术特色发展为龙头,全面打好基础,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精神,提高人才素质,促进师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主要举措

1、成立特色建设与课程开发小组。

充分利用学科骨干、外聘专家及教学顾问等力量,保证特色课程发展的方向,遵循课程发展的规律,保证课程发展的领先性。

2、建立课程发展的激励机制。

建立校内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发展中,并及时吸收课程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保证课程开发的各种投入。

学校全力支持课程发展,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对课程发展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资助品牌课程的开发与教材印刷等。

4、实行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原则。

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过程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适时调整。

5、将课程建设中的教师校本培训教材和校本教材并行开发与实施。

从教师、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编写教师校本培训教材,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挖掘区域优势,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文实践活动为载体,编写和实施校本课程,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学校文化系列,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6、校本课程的开发由点到面,逐渐向各学科、各领域辐射。

主要开发的课程有:

舞蹈、机器人、足球、趣味数学、管弦乐等

(三)、目标分解:

时间节点

工作举措

成功标志

责任人

2010.09

2011.08

着力加强教师的学习,通过听讲座、研讨等活动,请进来、走出去,提高认识,提升理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

1、校本培训教材;2校本课程初稿的编写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2011.09

2012.08

加强校本教材开发与研讨,定期开展活动,保证校本课程点内实施工作。

校本课程的修改稿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2012.09

2013.08

加强校本课程的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工作

校本课程的实施、完善与定稿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2013.09

2014.08

加强校本课程的评价

汇编《校本课程教学反思案例集》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2014.09

2015.08

校本课程普及与推广

举办校本课程教学评比与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活动。

王玲

周慧卿

董全礼

陈文涛

九、科研工作

(一)基本目标:

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学习,规范教育科研日常管理,落实教育科研具体措施;使每个教师主动适应教改发展,以科研促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力争用五年时间,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二)主要举措:

1、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学习。

“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自培、它培及其他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教科研队伍建设。

成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培养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

3、教科研制度建设。

修改完善学校教科研管理章程和奖励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和奖惩激励措施的制订,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

4、关注教师个体差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5、加大对科研项目与成果的扶持,有序推广一批已形成特色的科研成果。

(三)目标分解:

分年度

目标

工作举措

成功

标志

责任人

2010.09

2011.08

(1)成立和完善教科研领导小组。

(2)修改完善学校教科研管理章程和奖励制度。

(3)规范教育科研日常管理。

(4)结合校本培训,邀请专家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每个教师自学1-2本教育专著。

(5)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均有自己的课题;45岁以下的教师两年内须参与或承担一项科研课题;学校有论文在区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交流。

(6)学校确立一个龙头课题——《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制定计划。

三级骨干教师均有自己的课题,并有论文在区级及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计划龙头课题的实施方案。

董全礼

王玲

陈姝均

2011.09

2012.08

(1)龙头课题的研究有实质性启动。

鼓励教师围绕龙头课题个人领题,学校中青年教师能围绕学校的龙头课题独立或合作设计子课题并进行研究。

(2)培养一支科研骨干队伍。

(3)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形成教科研研讨制度。

(3)通过自培、它培及其他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三级骨干教师有自己的有一定质量的教科研成果,有3-5篇论文能在区级及区级以上刊物发表交流。

龙头课题有若干子课题。

三级骨干教师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董全礼

王玲

陈姝均

2012.09

2013.08

(1)学校形成一支5-6人的科研骨干队伍。

(2)学校科研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骨干教师能独立承担区级以上课题,中青年教师均有自己独立研究的课题。

(4)组织学校龙头课题的中期汇报,在推广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生长点。

(5)有序推广一批已形成特色的科研成果,组织教师参加校级教科研论文评奖。

中青年教师均有自己独立研究的课题,组织学校龙头课题的中期汇报和教科研论文评选。

董全礼

王玲

陈姝均

2013.09

2014.08

(1)学校科研骨干队伍壮大。

(2)学校科研管理与区级课题管理接轨。

(3)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高涨,以科研促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共识。

(4)继续深化龙头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5)区级课题达到一定数量,有5-7篇论文能在区级及区级以上刊物发表交流。

学校教科研论文集结集出版。

学校教科研论文集结集出版。

龙头课题研究继续深化。

董全礼

王玲

陈姝均

2014.09

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