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33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docx

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内文言文

课内文言文及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考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本专题的指导意见,确定以下考试目标:

1、能正确理解、运用常用浅易文言文词汇,重点考察教材篇目中实词的理解。

2、会默写教材中所有要求背诵的内容。

当然课内文言文及古诗词的默写就成为重头戏。

3、掌握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学常识。

自从2011年泰安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改革以来,以上三点的考查类型大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如:

2013年中考试题中的第3个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考查了“文理劳形次辩”这四个实词的解释;

6题: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BC三项分别考查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一句词、《论语》和《诗经》中的一句诗的正确默写。

2011年的古诗词考查还是沿袭默写填空的形式,考查了四句诗文的默写,均是理解感悟型的提示填空。

但是随后近两年来这种形式便逐渐推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却都是选择题,考查与原文是否一致。

这种题型还是占上风的。

2011年选择题8还考查了陶渊明的朝代和“记”这种文体还有《诗经》的相关知识。

2012年选择3仍然考到了实词解释;选择题8设计到“铭”这种文体知识和《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文言散文的考试目标:

1、能够正确翻译句子。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

3、能够分析主要人物的语言及其性格特点。

4、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与情感。

5、能够分析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6、能够感受精彩语句的妙用。

这是针对所有的文言文包括课内与课外提出的共同考试目标,具体到课内文言文的考查,大体是考独立的一篇,设计4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8分。

例如2013年的《曹刿论战》共设计了22、23、24、25四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学生: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熟悉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材料的详略安排来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还有感受精彩语句的妙用能力。

2011年《三峡》同样设计到了4个小题:

断句、重点语句的翻译、分析文章的情感、辨析文章内容。

古诗词的考试目标:

1、能够感受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意义。

2、能够感受诗词物象中蕴蓄的情感。

3、能够感受诗词的绘画美、结构美与音乐美。

4、能够分析寄情于(事、物、景)、托(事、物、景)言志的表达方式。

5、能够分析联想与想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6、能够分析关键词句在诗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在2012年的中考试题中浓墨出场。

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

题目设计到:

“望”的角度、重点诗句的理解、感悟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意义、写法(联想与想象的运用、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诗风、作品情感的把握等内容。

★【备考策略典例剖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B.今亡(逃走)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C.则有去国(国家)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D.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解析】A、中“易”在古代解释为“交换”,而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容易”,这个重点实词的理解学生也很容易分辨出来。

B、中的“亡”解释为“逃亡”也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所理解的“死亡”。

C、中的“国”在古代通常是指“国都”并非指“国家”。

D、中的“去”古义指“离开”,今意是“到达”从方向上来看,正好相反。

因此正确答案选B

【备考策略】

这类题型中所选择的词语,都是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实词,这就需要广大考生们特别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这几种词语,及时进行积累、比较、辨别,以便在考场中练就一双火眼金晶,快速准确的说选出正确答案。

本例题中所选的四个词语就是古今异义词,非常典型。

【牛刀小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认为……)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B、乃丹(用丹砂)书帛曰“陈胜王”。

(司马迁《陈涉世家》)

C、所识穷乏者得(得到)我与?

(孟子《鱼我所欲也》)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常常)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确答案选C,你的答案正确吗?

★【备考策略典例剖析】

3、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梳洗吧,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望江南》)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解析】A中“吧”应为“罢”,明显的字形易错;B、中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相对应的下半句应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正确D、中应为“赢得生前身后名”“生”和“身”读音相近,如果只是求音近而不理解意思,这道题的难度较大。

【备考策略】

2011年的古诗文考题仍是以往填空默写形式,自从2012年以来,中考改革后上述这类题型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2013年仍是沿袭这类考题。

同学们在做这类题目时,应注重各句中有没有写错的形似字、同声字、词语颠倒、诗词中上下语句不对应……这几类现象。

【牛刀小试】

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夜栏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栽空悠悠。

D、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正确答案选B,你选对了吗?

★【备考策略典例剖析】

考试题中有时还会设计到一类文学、文化类的选择题,内容包含很广,凡是课本教材中出现过的边边框框,都是选题的内容,比如:

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书法知识、文学体例、作家、作品等。

而在这其中有关课内文言文及古诗词的考查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请看例题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130篇。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

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D、“狼来了”“大人国”“智取生辰纲”“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

【解析】

A项设计到了课内文言文的出处、作者、朝代和称号。

B、项除作家作品出处之外,重点还考查了《史记》的文体特征,显然,《史记》是纪传体,而并非是编年体。

C、考查了词的特征、渊源、类别和代表人物,这类常识性的知识。

答案选B

【备考策略】

这类题型需要老师和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夯实基础,注重积累,更要注重拓展,作者(朝代、称号、主要成就)作品(出处、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另外还有诗词曲格式特点及渊源分类,这些都需要强化归类记忆。

【牛刀小试】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时期五百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之为“诗三百”。

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C、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诗风“沉郁顿挫”。

D、《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答案选D,你选对了吗?

★【直击中考沙场点兵】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B.肉食者鄙(卑鄙,品质低下),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

D.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011年泰安市中考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王安石《伤仲永》)

B.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平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前人之述备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D.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抵挡)有余。

(《墨子·公输》)

——2012年中考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

(王安石《伤仲永》)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刘禹锡《陋室铭》)

C.又间令吴广之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所旁丛祠中。

(司马迁《陈涉世家》)

D.万钟则不辩(辩论,争论)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2013中考

10.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B.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信乎?

与朋友交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秦风•蒹葭》)

D.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何其芳《秋天》)——2013年中考

11.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2012年中考)

A沉重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老夫聊发少年狂,右擎苍,左牵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

(《论语》)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附答案

7、C8、B9、D10、D11、A

阅读《望岳》诗,完成22-25题。

(2012中考)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中考剖析】

22题由题目入手,考查学生对诗人所描绘对象的观察角度的把握,很明显,从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这个角度是从远望到近望。

23考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实际上考的非常细,归鸟指的是“在外飞倦了,归隐山林的鸟”。

24、考查学生把握关键性语句,理解把握作者思想情感,这也是每一篇诗作中都应当重点把握的一项。

25、这道题可谓是诗歌赏析的一个大杂烩,设计到诗歌的写法(虚实相生)、诗人的性格特点、和诗歌的语言特色(特别是重点字词的理解)。

显然B项中“桀骜不驯”一词用于诗人性格特点把握不准,答案B.

【备考策略】

这就启示我们今后在学习任何一篇古诗文时,都不仅仅是会背会写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应当学会多角度的进行赏析,包括重点诗句的理解、感悟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意义、写法(联想与想象的运用、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诗风(语言特色)、作品情感的把握等内容。

五、阅读《曹刿论战》,完成22-25题。

(2013中考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二段对曹刿语言的描写、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判断错误的一项()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中考剖析】

这是去年2013年的中考试题中对课内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都是选择题,但是难度加大了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

22题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必考内容,但是,很多同学并不能得出正确答案是因为,他只是机械记忆了曹刿所有性格特点,具体到第二段,并不能很准确的把他的性格特点对应出来,这道题应当选D。

23考查学生能否掌握故事情节,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这是一项基本功,因此该题难度不大,稍加甄别就会选出A

24、就材料的详略,也就是文章的写法,谈谈自己看法。

这类题目就加大了一点难度。

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论”字和这篇文章的中心,突出曹刿的性格特点入手,选出正确答案D

25、这道题目非常有创新性,同时又非常具有迷惑性。

表面上看来他是考查《曹刿论战》中学生对于鲁国处境的把握,而实际上却是考查了ABCD四个选项中四个诗句的理解与把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形象的写出了齐国将要攻打鲁国,迫使鲁国有一种“兵临城下”的紧急战事处境。

B中写出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处境无关,因此应当选A。

阅读《三峡》,完成22-25题。

(2011年中考)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中考剖析】

22根据朗读节奏划分句子停顿,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一般像“至若”“若夫”“夫”这一类句首发语词后面要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述补之间要停顿。

选B.

23根据课下小注翻译句子,特别是重点词语的解释要准确。

选C

24、感受诗词物象中蕴蓄的情感,从“哀转久绝”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我们可以感受其中的凄婉美。

25、把握文章的内容,从细处入手B中应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备考策略】

对于所有的课内的文言文,我们都应当具备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根据课下注释正确翻译句子的能力,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写景类的还应当学会借助诗词中的物象感受蕴蓄的情感的能力。

对于写人叙事类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应当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熟悉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从材料的详略安排来把握文章主题;还有感受精彩语句的妙用。

★【精选习题巩固提升】

12、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受任于危难之际,奉命于败军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通“辨”辨别)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B、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C、以其境过清(冷清,凄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D、选贤与(参与)能。

(《大道之行也》)

1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刘禹锡《陋室铭》)

B、公曰:

“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C、将军身被坚(坚固)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司马迁《陈涉世家》)

D、宾客意少舒(伸展、松弛),稍稍正坐。

(林嗣环《口技》)

15、下列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

A、晴川历历汉阳树,荒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B、朔气传金柝,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C、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登岳阳楼》)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写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称赞《出师表》

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此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携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阅读《鱼我所欲也》中的文字,完成17——20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7、下列语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

18、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19、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

改句中“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20、“舍生取义”广为后人赞同,请选出不能表现此观点的事实论据()

A、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

B、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C、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D、西汉匡衡勤奋好学,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邻家的光亮来读书。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回答21——25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

A、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D、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

B、这首词读起来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辽和西夏。

作者以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报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3、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4、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下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句统领全文,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