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训练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13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学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学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学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学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训练题.docx

《教育学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训练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训练题.docx

教育学训练题

教育学训练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家庭木业工艺的代代传承。

这种以技能、技术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活动属于(A)

A广义教育B狭义教育C家庭教育D学校教育

2、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多)(ABC)

A生产力发展,有了物质上的条件B劳动分工有人得以专门从事教师工作

C语言发展有了文字,可以记录和传承人类经验D人口增加有了比较多的教育需求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B)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学校的产生

4、制度化教育的出现,大致在(D)

A17世纪B19世纪C20世纪初D19世纪下半期

5、制度化教育所指的是(B)

A学校的产生B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C近代教育制度D实体化教育

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主要标志是(多)(AB)

A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B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C京师大学堂的建立D上海南洋公学的建立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了其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C)

A教学规律B教育目的C教育理念D教育手段

8、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和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颁布,标志着(B)

A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形成B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兴起C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9、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大约产生于(C)

A春秋战国B西周C4000多年前的夏代D近代

10、中国历史上的“官学”最早的产生于(B)

A春秋战国B西周C4000多年前的夏代D近代

1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学”产生于(A)

A春秋战国B西周C4000多年前的夏代D近代

12、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多)(BC)手中

A统治者B婆罗门教C佛教D劳动人民

13、在古代,规定7—12岁的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而中等教育则主要由贵族和富人子弟

才能接受的是(多)(BC)

A希腊B罗马C雅典D斯巴达

13、孔子教育思想比较集中的表现为(多)(AB)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知行结合D学思结合E温故知新

14、

二、判断题:

1、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F)

2、汉代选仕制度的产生是封建统治者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T)

3、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废止于清朝(1905)(T)

4、“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印度教育的一大特征。

(F)

5、“培养有文化修养和有才能的政治家、商人”的教育是古代雅典教育,而骑士教育则是

斯巴达教育(F)

6、先秦时期的墨学和儒学并称为显学(T)

7、《论语》和《学记》并称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学著作。

(F)

8、“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提出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政治学》

中;《理想国》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最集中的代表作;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于1632年发表了他的标志教育学诞生的代表作《大教育学》;法国卢梭的《爱弥尔》是宣扬自然

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德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F)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在

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应该以教师为中心。

他们因此而成为现代教育的代表。

(F)

10、1939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写的《教育学》,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著作。

(T)

三、简答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怎样?

2、近代教育的基本表现是:

3、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是怎样的?

四、论述题:

试论述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在各阶段上的特征。

第二章小学教育

一、选择题:

1、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是指(D)的儿童

A6岁B7岁C6—7岁D6——12岁

2、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是(B)

A1902年的壬寅学制B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附设的小班。

C1897年盛宣怀

创办的南洋公学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的小学令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B)

A5年B4年C6年D6年,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AB)

A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B义务教育就是用法律给予规定的强制性教育。

C义务教育就是

学校必须义务承担的教育D义务教育就是指小学、初中教育。

5、我国义务教育法审议通过的时间是(B)

A1985年5月B1986年4月C1986年9月D1992年4月E1980年12月

6、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多)(AB)

A发展基础教育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C大力发展生产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多)(ABC)

A“六三学制”B“五四学制”C“九年一贯制”,D“五三学制”

8、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多)(ABC)

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D国民性

9、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除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还包括(BC)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C人们的教育理想D教育发展水平

二、判断题:

1、我国的小学教育产生于殷周时代(T)

2、清末小学教育规定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入学为7岁,年限

为6年(F)

3、义务教育就是家庭不需要负担教育费用的教育。

(F)

4、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制。

(T)

5、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

(T)

三、简答题:

1、我国建国后的小学教育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2、义务教育的意义怎样?

3、什么是教育目的?

它对小学教育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是:

四、论术题:

试结合我国全面的素质教育推进,谈一谈你对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认识。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多)(AC)

A认知发展B思维发展C意向发展D情感发展

2、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动力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的“内发论”代表人物有(多)(BCDE)

A孔子B孟子C弗洛伊德D威尔逊E格塞尔

3、“外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多)(ACD)

A荀子B孟子C骆克D华生

4、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多)(ABCDE)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F特殊性

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是(B)

A前运算水平感知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

B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C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D感知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6、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人的道德认知发展顺序是(A)

A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B低级的世俗水平中级的世俗水平高级的世俗水平

C外部的世俗水平接近内部的世俗水平内部的世俗水平

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多)(AC)

A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上的不平衡

B身心发展有时快有时慢,甚至还会有倒退现象

C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D不同个体间的发展速度不一样

8、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多)(BCE)

A家庭因素B遗传素质C环境,即社会生活条件,D个体本身因素E教育及个体实践

9、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其

构成主要由(C)

A主体需要、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B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

C生理、心理和社会D行为程序、结果及调空机制

10、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的,是人活动水平上的(C)

A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B以认识为基本活动的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

11、

二、判断题:

1、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

(T)

2、“内发论”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就教给他什么,而“外铄论”则强调该让他学什么和让他怎样去学。

(T)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但同时又具有阶段性,这是互相矛盾的两个特点(F)

4、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就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T)

5、一般说,人的感知成熟比较早,思维成熟比较晚,而人的情感成熟则更晚。

(T)

6、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了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遗传决定论观点(T)

7、环境在人的发现中起决定作用,对儿童而言常常是通过(B)实现的

A社会实践活动B教育活动C成人的引导D家长的带领

8、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决定作用(T)

9、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决定个体发展的环境因素中,物质环境中的生产方式是主要的,心理环境中的个体心理健康是主要的。

(T)

10、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可以概括为:

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打基础;为全面发展打基础;为成长为高素质的公民低基础;为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基础。

(T)

三、简答题:

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结合“内发论”与“外铄论”来谈

2、简要说说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3、如何认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注意教育的作用、个体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强调教育要注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简述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不作重点,心理学课程已经强调过)

6、简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可概括为根据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发展心理品质,培养社会素养)

四、论述题:

简要论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一、选择题:

1、在构成教育系统的若干因素中,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AB)

A学生B教师C教学活动D教学手段E教师与学生

2、学生是人,其意义包含这样几个内容(多)(ABCDE)

A、是能思考、会创造的人B、是有兴趣爱好追求和独立意志的人C是希望自尊得到保护和爱发脾气的人D是积极使自己的生命得有以保存和发展的人E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的人

3、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将取决于(多)(AD)

A学生发展的需要B教师的引导C教育环境的作用D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B)作用。

A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影响B主导C决定D在校期间是主导的,放假时是自发的

5、把“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确定为核心精神的法律文献是(D)

A我国的《宪法》B我国的《未来成年人保护法》C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

D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E我国的《义务教育法》

6、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份可确定为(多)(ABD)

A国家公民B国家与社会未成年的公民C家庭的希望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7、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多)(ABCDEFGH)

A学生的受教育权B学生的人身权C学生的身心健康权D人身自由权E人格尊严权

F隐私权G名誉权H荣誉权

8、下列对教师职业表述比较完整准确的是(B)

A教师是教书的人B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C教师是教育者

D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9、下列属于教师职业角色的是(多)(ABCEGH)

A管理者角色B传道者角色C授业解惑者角色D领导者角色E示范者角色F监督者

G父母与朋友角色H研究者角色

10、要求教师做到“多走一步,深入三分”,所强调的是(A)

A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B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C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1、正确的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内容有(多)(ABD)

A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B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C具有经济时代的利益观

D具有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12、下列不属于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是(多)(BE)

A敬业B职称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E良好的教师个性F正确的教育观念

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C)

A教育能力B转变教育观念C研究能力

14、“师严乃道尊”所说明的是(B)

A教师要给予学生以一定的权威B学生必须服从教师C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

二、判断题:

1、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T)

2、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们有赖于教育,他们只有发展的可能性但没多大的

发展需要,低年级儿童几乎就没有这种需要(F)

3、学生既然是人,并具有可塑性,那么在教育中教师就可以按照成人的要求来看待他们(F)

4、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是一对矛盾,因为学生不成熟,所以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受到局限(F)

5、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权力问题(T)

6、儿童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接受教育的对象,所以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只具有搞好学习的义务(F)

7、中小学生的法律地位,是由他们在与教师、学校领导、行政机关双方形成的关系中得到确立的(T)

8、由于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保护权。

所以,他们不完成作业是可以得到宽容的(F)

9、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

也决定了对教师高素质的要求(T)

10、小学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内容就可以了,不需要有怎样高深的学问。

(F)

11、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审美、怎样健体。

这是对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求(F)

12、教师敬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爱学生,爱学生就把学生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F)

13、教师的教育能力就是指教师的传授知识能力(F)

1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授受关系”(F)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3、简要说说教师的人格特征

四、论述题: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请用具体例子来说明。

第五章课程

一、选择题:

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A),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D)

A基础B关键C重点D核心

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的是(D)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是(D)

A德国的赫尔巴特B捷克的夸纽斯C美国的杜威D英国的斯宾塞

3、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多)(DEF)

A国情B社会制度C社会生产力D知识E儿童F社会

4、为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在课程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多)(BCE)

A反映科学价值与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概念B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C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D反映道德与人文精神E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

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来分,可以把课程分为(多)(BDF)

A基础型课程B国家课程C核心课程D地方课程E校本课程F学校课程

6、下列对基础型课程的理解正确的是(多)ABCDE)

A内容重在“双基”B有最基本的要求C应该是必修的D需要有严格的考试

E各学段有差异,应该是有所发展的

7、我们说,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双基”(基本知识与技能)“二力”(能力与体力)“三

品质”(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

这其中是以(A)为根本的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

8、课程结构的编制主要包括(大多)(BC)

A教科书的编制B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C具体课程的编制D教学大纲的编制

9、课程计划的构成主要包括(多)(ABCDE)

A教学科目的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10、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应具有的性质是(多)(ABC)

A发展性B基础性C普及性D义务性

11、

二、判断题:

1、我们所研究的课程主要是指学科(F)

2、学校课程直接受约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

(F)

3、地方课程就是县、校可以自由变动或编制的课程(F)

4、教学大纲也就是学科课程标准,它包括说明、本文及其他三部分(T)

5、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又称课本。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材(F)

三、简答题:

1、简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关系

2、简要说说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3、谈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及其执行的意义

4、简要说说教科书的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5、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

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2001年)谈谈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教学(上)

一、选择题:

1、我国的教学是以(D)为基础的

A发展学生的素质B发展学生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技能D知识的授受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C),是(BD)的统一活动

A基本目的B教师教C基本途径D学生学E学校一切教育

3、对教学的理解,以下比较合适的有(ACD)

A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B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C教学是一种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D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多样性与共性的统一

4、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B)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E)为主。

A首要工作B中心环节C管人D德育E教学

5、教学过程是“学——思——行”统一的过程。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B)

A孟子B孔子C赫尔巴特D杜威E夸美钮斯F凯洛夫

6、对“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A)

A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知识和认识方法,达到认识现实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目的

B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

C教学认识的客体主要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式,是学生认识的对象,也是发展自身的工具和中介。

D教学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及其水平上的矛盾。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ABCD)

A间接性B交往性C教育性D有领导性

8、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教学基本规律)可概括为(ABCD )

  A间接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双主性 

9、教学过程的结构也就是教学进程上的基本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心环节是(B)

A激发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

二、判断题:

1、教学可以看成是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一种共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形态(T)

2、以教学为主,就是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T)

3、在我国,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发展的过程(T)

4、学生的认识过程,始终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作为主导因素的介入使教学过程形成了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的“三体结构”关系(T)

5、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就是直接学习前人积累的东西(F)

6、小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只要在教师指导下系统的从课程和教材中学就可以了,不需要验证和体验(F)

7、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那他的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F )

8、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F )

三、简答题:

1、简述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如何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双主性”。

四、论述题:

联系小学教育的实际,谈谈在掌握运用教学过程结构上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七章教学(下)

一、选择题:

1、在教学基本原理中,人们只能去发现、掌握而不能制造的是(A)

A教学规律B教学原则C教学手段D教学方法

2、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这种思维是根据(B)进行

A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B根据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建立起来的表像C语言

3、“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B)原则

A教育性B启发性C直观性D巩固性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

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E因材施教

4、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所强调的教学原则是(D)

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E因材施教

5、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CEF)

A讲授法B讲述法C谈话法D讲解法E讨论法F练习和演示发法G讲演法

6、我国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设计教学法E道尔顿制

7、班级授课制的突出优点有(ACEF)

A有严格的教学制度B有利于因材施教C教学效率高D有利于个别教学E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F有利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8、备课的基本要求是(AB)

A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B写好学年进度计划、单元计划、教案C编写好教案

9、上课是教学的(A)

A中心环节B完成教案的讲授C给学生布置好作业D重要环节

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ABCD)

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D课外辅导E评价和总结

11、学生进行书面测验要考虑的指标有(ABCD)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二、判断题:

1、教学原则是人们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T)

2、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F)

3、个别教学制就是教师只对一个学生进行教学(F)

4、班级授课制就是不管对象怎样,只要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就行(F)

5、设计教学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去决定自己学什么(T)

6、个别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而班级授课则不容易做到,所以班级授课没有个别教学制好(F)

7、课的结构就是课的组成部分和时间分配,这仅是针对综合课而言的(F)

8、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是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辅助形式是复式教学(F)

9、考试与考查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式(T)

三、简答题:

1、简要说说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2、简要说说讲授法、谈话法在运用时的基本要求

3、怎样把课上好

4、怎样进行课外辅导

四、论述题:

试比较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缺点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德育就是对社会成员在(ABC)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积极的影响的活动。

A、政治B思想C道德D心理

2、狭义的德育就是(E)

A、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心理教育E专指学校教育

3、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