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训练题教育学训练题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选择题:1、 家庭木业工艺的代代传承。这种以技能、技术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活动属于(A )A 广义教育 B 狭义教育 C家庭教育 D学校教育2、 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多)(ABC )A生产力发展,有了物质上的条件 B劳动分工有人得以专门从事教师工作C语言发展有了文字,可以记录和传承人类经验 D人口增加有了比较多的教育需求3、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B )A 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学校的产生4、 制度化教育的出现,大致在 (D )A 17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初 D19世纪下半期5、 制度化教育所指的是(B )A学
2、校的产生 B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C近代教育制度 D实体化教育6、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主要标志是(多)(AB )A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 B 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C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D上海南洋公学的建立7、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了其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C )A教学规律 B教育目的 C教育理念 D教育手段8、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和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颁布,标志着(B )A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形成B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兴起 C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9、 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大约产生于(C )
3、A春秋战国 B西周 C 4000多年前的夏代 D 近代10、 中国历史上的“官学”最早的产生于(B ) A春秋战国 B西周 C 4000多年前的夏代 D 近代11、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学”产生于(A ) A春秋战国 B西周 C 4000多年前的夏代 D 近代12、 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多)(BC )手中A统治者B婆罗门教 C佛教 D劳动人民13、在古代,规定712岁的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而中等教育则主要由贵族和富人子弟才能接受的是(多)(BC)A希腊 B罗马 C雅典 D斯巴达13、 孔子教育思想比较集中的表现为(多)(AB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知行结合 D学思结合 E温故知新 1
4、4、二、 判断题:1、 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F )2、 汉代选仕制度的产生是封建统治者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T )3、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废止于清朝(1905)(T )4、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印度教育的一大特征。(F )5、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有才能的政治家、商人”的教育是古代雅典教育,而骑士教育则是斯巴达教育(F )6、 先秦时期的墨学和儒学并称为显学 (T )7、 论语和学记并称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学著作。(F )8、 “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提出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政治学中;理想国是亚里士多德教
5、育思想最集中的代表作;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于1632年发表了他的标志教育学诞生的代表作大教育学;法国卢梭的爱弥尔是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德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F )9、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应该以教师为中心。他们因此而成为现代教育的代表。( F) 10、1939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写的教育学,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著作。(T )三、 简答题:1、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怎样?2、 近代教育的基本表现是:3、 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是怎样的?四、 论述题:试论述教育学
6、的形成与发展在各阶段上的特征。第二章 小学教育一、 选择题:1、 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是指 (D )的儿童A 6岁 B 7岁 C 67岁 D 612岁2、 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是 (B )A1902年的壬寅学制 B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附设的小班。C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3、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的小学令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 (B )A 5年 B 4年 C 6年 D 6年,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 (AB )A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B义务教育就是用法律给予规定的强制性教育。C义务教育就是学校必须义务承担的教育 D 义务教育就是指小学、初中教育。5
7、、 我国义务教育法审议通过的时间是(B )A 1985年5月 B 1986年4月 C 1986年9月 D 1992年4月 E1980年12月6、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多)(AB )A 发展基础教育 B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C大力发展生产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7、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多)(ABC )A “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C“九年一贯制”,D“五三学制”8、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多)(ABC )A普及性 B基础性 C强制性 D 国民性9、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除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还包括(BC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少
8、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C 人们的教育理想 D教育发展水平二、 判断题:1、 我国的小学教育产生于殷周时代 (T )2、 清末小学教育规定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入学为7岁,年限为6年 (F )3、 义务教育就是家庭不需要负担教育费用的教育。(F )4、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制。(T )5、 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T )三、 简答题:1、 我国建国后的小学教育发展情况是怎样的?2、 义务教育的意义怎样?3、 什么是教育目的?它对小学教育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4、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四、 论术题:试结合我国全面的素质教育推进,谈一谈你对小学全面发展教育
9、的认识。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 选择题:1、 人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多)(AC )A 认知发展 B思维发展 C 意向发展 D 情感发展2、 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动力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代表人物有(多)(BCDE )A孔子 B孟子 C弗洛伊德 D威尔逊 E 格塞尔 3、 “外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多)(ACD )A荀子 B孟子 C 骆克 D 华生4、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多)(ABCDE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10、F特殊性5、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是(B )A前运算水平 感知运算水平 形式运算水平 具体运算水平B感知运算水平 前运算水平 具体运算水平 形式运算水平C感知运算水平 前运算水平 具体运算水平 形式运算水平D感知运算水平 具体运算水平 前运算水平 形式运算水平6、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人的道德认知发展顺序是 (A )A前世俗水平 世俗水平 后世俗水平B低级的世俗水平 中级的世俗水平 高级的世俗水平C外部的世俗水平 接近内部的世俗水平 内部的世俗水平7、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多)(AC )A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上的不平衡B身心发
11、展有时快有时慢,甚至还会有倒退现象C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D不同个体间的发展速度不一样8、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多)(BCE )A家庭因素 B遗传素质 C环境,即社会生活条件,D个体本身因素 E教育及个体实践9、 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其构成主要由(C )A主体需要、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 B 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C 生理、心理和社会 D 行为程序、结果及调空机制10、 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的,是人活动水平上的 (C )A 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
12、动 B以认识为基本活动的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11、二、 判断题:1、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T )2、 “内发论”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就教给他什么,而“外铄论”则强调该让他学什么和让他怎样去学。 (T )3、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但同时又具有阶段性,这是互相矛盾的两个特点 (F )4、 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就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T )5、 一般说,人的感知成熟比较早,思维成熟比较晚,而人的情感成熟则更晚。(T )6、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了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遗传决定论观点(T )7、 环境在人的发现中起决
13、定作用,对儿童而言常常是通过(B )实现的A社会实践活动 B教育活动 C成人的引导 D家长的带领 8、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决定作用(T )9、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决定个体发展的环境因素中,物质环境中的生产方式是主要的,心理环境中的个体心理健康是主要的。(T )10、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可以概括为: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打基础;为全面发展打基础;为成长为高素质的公民低基础;为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基础。(T )三、 简答题:1、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结合“内发论”与“外铄论”来谈2、 简要说说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3、 如何认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
14、决定作用?(注意教育的作用、个体的能动作用)4、 为什么强调教育要注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5、 简述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不作重点,心理学课程已经强调过)6、 简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根据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发展心理品质,培养社会素养)四、 论述题:简要论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一、 选择题:1、 在构成教育系统的若干因素中,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AB )A 学生 B教师 C 教学活动 D教学手段 E教师与学生2、 学生是人,其意义包含这样几个内容(多)(ABCDE )A、 是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B、是有兴趣爱好追求和独立意志的人 C是希望自尊得到保
15、护和爱发脾气的人 D 是积极使自己的生命得有以保存和发展的人 E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的人3、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将取决于(多)(AD )A学生发展的需要 B 教师的引导 C 教育环境的作用 D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B )作用。A 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影响 B 主导 C决定 D在校期间是主导的,放假时是自发的 5、把“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确定为核心精神的法律文献是(D )A我国的宪法 B我国的未来成年人保护法C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D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E我国的义
16、务教育法 6、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份可确定为(多)(ABD )A 国家公民 B 国家与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C 家庭的希望 D 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7、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多)(ABCDEFGH ) A学生的受教育权 B学生的人身权 C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D 人身自由权 E人格尊严权 F隐私权 G名誉权 H 荣誉权8、下列对教师职业表述比较完整准确的是(B ) A 教师是教书的人 B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C教师是教育者 D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9、下列属于教师职业角色的是(多)(ABCEGH ) A管理者角色 B传道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领导者角色
17、E示范者角色 F监督者 G父母与朋友角色 H研究者角色10、要求教师做到“多走一步,深入三分”,所强调的是(A ) A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B 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C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1、正确的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内容有(多)( ABD) A 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 B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C具有经济时代的利益观 D具有全面发展的质量观12、下列不属于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是(多)(BE ) A敬业 B职称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E良好的教师个性 F正确的教育观念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C ) A教育能力 B转变教育观念 C研究能力14、“师严乃道尊”所说明的是
18、(B ) A教师要给予学生以一定的权威 B学生必须服从教师 C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二、 判断题:1、 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T )2、 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们有赖于教育,他们只有发展的可能性但没多大的发展需要,低年级儿童几乎就没有这种需要( F )3、 学生既然是人,并具有可塑性,那么在教育中教师就可以按照成人的要求来看待他们(F )4、 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是一对矛盾,因为学生不成熟,所以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受到局限(F )5、 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权力问题 (T )6、 儿童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接受教育的对象,所以他们没有独立的
19、社会地位,只具有搞好学习的义务(F )7、 中小学生的法律地位,是由他们在与教师、学校领导、行政机关双方形成的关系中得到确立的(T )8、 由于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保护权。所以,他们不完成作业是可以得到宽容的(F )9、 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也决定了对教师高素质的要求(T )10、小学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内容就可以了,不需要有怎样高深的学问。(F )11、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审美、怎样健体。这是对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求(F )12、教师敬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爱学生,爱学生就把学生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F
20、 )13、教师的教育能力就是指教师的传授知识能力(F )1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授受关系”(F )三、 简答题:1、 怎样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2、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哪几方面?3、 简要说说教师的人格特征四、 论述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怎样的关系?请用具体例子来说明。第五章 课程一、 选择题:1、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A ),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D )A基础 B关键 C 重点 D核心2、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的是(D )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是(D )A德国的赫尔巴特 B捷克的夸纽斯 C 美国的杜威 D英国的斯宾塞3、 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多)(DEF )
21、A国情 B 社会制度C 社会生产力 D知识 E 儿童 F社会4、 为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在课程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多)(BCE )A反映科学价值与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概念 B学科体系的完整性C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 D反映道德与人文精神 E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5、 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来分,可以把课程分为(多)(BDF )A 基础型课程 B国家课程 C核心课程 D 地方课程 E 校本课程 F学校课程6、 下列对基础型课程的理解正确的是(多)ABCDE )A内容重在“双基”B有最基本的要求 C应该是必修的 D需要有严格的考试E 各学段有差异,应该是有所发展的7、 我们说,教育应该
22、培养学生的“双基”(基本知识与技能)“二力”(能力与体力)“三品质”(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这其中是以( A )为根本的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8、 课程结构的编制主要包括(大多)(BC )A教科书的编制 B 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 C具体课程的编制 D教学大纲的编制9、 课程计划的构成主要包括(多)(ABCDE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10、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应具有的性质是(多)(ABC )A发展性 B基础性C 普及性 D义务性 11、二、 判断题:1、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主要是指学科(F )2、 学校课程直接受约于社会政治、
23、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F )3、 地方课程就是县、校可以自由变动或编制的课程(F )4、 教学大纲也就是学科课程标准,它包括说明、本文及其他三部分(T)5、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又称课本。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材(F )三、 简答题:1、 简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关系2、 简要说说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3、 谈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及其执行的意义4、 简要说说教科书的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5、 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四、 论述题: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2001年)谈谈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六章 教学(上)一、 选择题:1、 我国的教学是以(D )为
24、基础的A发展学生的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 提高学生的技能 D知识的授受2、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C ),是(BD )的统一活动A基本目的 B教师教 C基本途径 D学生学 E学校一切教育3、 对教学的理解,以下比较合适的有(ACD )A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C教学是一种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D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多样性与共性的统一4、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B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E )为主。A首要工作 B中心环节 C管人 D德育 E教学5、 教学过程是“学思行”统一的过程。提出这一观点的是(B )A孟子
25、 B孔子 C赫尔巴特 D杜威 E 夸美钮斯 F凯洛夫 6、 对“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A )A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知识和认识方法,达到认识现实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目的B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C教学认识的客体主要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式,是学生认识的对象,也是发展自身的工具和中介。D教学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及其水平上的矛盾。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ABCD ) A间接性 B交往性 C教育性 D有领导性、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教学基本规律)可概括为(
26、ABCD)间接性发展性教育性双主性9、教学过程的结构也就是教学进程上的基本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心环节是(B )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二、 判断题:1、 教学可以看成是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一种共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形态(T )2、 以教学为主,就是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T )3、 在我国,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发展的过程(T )4、 学生的认识过程,始终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作为主导因素的介入使教学过程形成了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的“三体结构”关系(T )5、
27、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就是直接学习前人积累的东西(F )6、 小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只要在教师指导下系统的从课程和教材中学就可以了,不需要验证和体验(F )7、 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那他的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F)8、 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F)三、 简答题:1、 简述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2、 如何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双主性”。四、 论述题:联系小学教育的实际,谈谈在掌握运用教学过程结构上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七章 教学(下)一、 选择题:1、 在教学基本原理中,人们只能去发现、掌握而不能制造的是(A )A教学规律 B 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方法2、 一般来说,
28、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种思维是根据(B )进行 A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 B根据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建立起来的表像 C语言3、“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B )原则 A教育性 B启发性C 直观性 D 巩固性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 )A直观性 B启发性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E因材施教4、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所强调的教学原则是(D ) A直观性 B启发性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E因材施教5、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CEF )A讲授法 B讲述法 C谈话法
29、D讲解法 E讨论法 F练习和演示发法 G 讲演法6、 我国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E道尔顿制7、 班级授课制的突出优点有(ACEF )A有严格的教学制度 B有利于因材施教 C教学效率高 D 有利于个别教学 E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F 有利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8、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AB )A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B写好学年进度计划、单元计划、教案 C编写好教案9、 上课是教学的(A )A中心环节 B完成教案的讲授 C给学生布置好作业 D重要环节 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ABCD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 D 课外辅导 E
30、评价和总结 11、学生进行书面测验要考虑的指标有(ABCD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 判断题:1、 教学原则是人们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T )2、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F )3、 个别教学制就是教师只对一个学生进行教学(F )4、 班级授课制就是不管对象怎样,只要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就行(F )5、 设计教学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去决定自己学什么(T )6、 个别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而班级授课则不容易做到,所以班级授课没有个别教学制好(F )7、 课的结构就是课的组成部分和时间分配,这仅是针对综合课而言的( F)8、 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是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辅助形式是复式教学(F )9、 考试与考查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式(T )三、 简答题:1、 简要说说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2、 简要说说讲授法、谈话法在运用时的基本要求3、 怎样把课上好4、 怎样进行课外辅导四、 论述题:试比较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缺点第八章一、 选择题:1、 德育就是对社会成员在(ABC )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积极的影响的活动。A、 政治 B思想 C道德 D心理2、 狭义的德育就是(E )A、 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E专指学校教育3、 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