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262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docx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

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调研与思考

杭州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二〇〇四年十二月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农村文化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部分地区更是得到长足发展,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还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然而,近些年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和规范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农村文化市场,为繁荣和规范我市农村文化市场,为我市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关于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杭州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于2004年10-11月份组织调研了桐庐、建德、富阳、淳安、临安五个县(市)69个乡、镇(占五地区101个乡镇的68.32%)的农村文化市场。

本次调研主要是针对日常检查时较少涉足的偏远乡镇,调研的形式主要包括暗访、明查、邀请代表座谈、与业主交谈等。

该次行动共调研走访了214家有证及无证文化经营单位(其中网吧86家、音像店93家、娱乐场所12家、书报刊店8家、印刷业5家、电子游戏房3家、大棚车演出3起、电脑培训室2家、电子阅览室2家)。

通过调研,对当前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部分地区的文化市场发展迅猛、日趋成熟;部分地区的文化市场发展缓慢、停滞不前;部分地区的文化市场更是出现了市场萎缩、经营亏损的情况;部分地区的文化市场却仍处于寸草不生、原始荒芜的状态。

农村先进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之间的严重矛盾导致大量农村中青年涌向城市、农村文化消费主体流失、业主难以维持正常经营,少数地区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和规范已经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课题之一。

具体而言,我市农村文化市场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农村文化市场人均占有率比较低,分布差异比较大。

截止2003年底,杭州市总人口642.78万,其中农村总人口249.58万。

被调研的五个县(市)总人口248.62万,其中农村总人口202万、非农人口46.62万。

被调研的五个县(市)202万农村人口分别占杭州市总人口的31.43%、占杭州市农村总人口的80.94%。

然而占杭州市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杭州农民究竟拥有了多少文化市场资源?

以有证网吧和音像店为例,截止2004年11月底,被调研的五个县(市)拥有有证网吧共计337家,其中226家分布在城区街道、111家分布农村乡镇;拥有有证音像店共计349家,其中209家分布在城区街道、140家分布农村乡镇。

该五个县(市)每万农村人口拥有0.55个有证网吧,每万非农人口拥有4.85个有证网吧,后一数字是前一数字的8.82倍;每万农村人口拥有0.69个有证音像店,每万非农人口拥有4.48个有证音像店,后一数字是前一数字的6.49倍。

在被调研的69个乡镇中,平均每个乡(镇)有文化经营单位5.96家,但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多的如富阳的新登镇有网吧8家、音像店10家、娱乐场所14家、印刷业49家等共计115家文化经营单位;建德的梅城镇网吧有9家、音像店15家等共计53家文化经营单位;桐庐的分水镇有网吧有6家、音像店11家、娱乐场所3家、印刷业7家等共计47家文化经营单位;临安的于潜镇网吧有7家、音像店7家、娱乐场所4家、印刷业10家等共计40家文化经营单位。

而淳安的石林镇、富阳的东图乡、桐庐的合村乡、临安的湍口镇、建德的凤凰乡等连一家有证的文化经营单位都没有。

五个县(市)中像这样的文化市场处于原始荒芜状态的乡镇共计28个,占五个县(市)乡镇总数的27.72%,其中发布在淳安18个、临安4个、建德3个、富阳3个、桐庐1个。

二、农村文化市场经营项目比较单一,消费观念比较落后。

我市农村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逐步普及,发达地区的文化生活方式形成的示范效应,农户文化消费的需求被调动起来,不满足于现存状况,由此加剧了文化产出和需求的矛盾。

农村文化市场近些年虽然发展迅猛,但总体上经营项目比较单一。

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由于文化经营项目比较单一,农民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目前,看电视仍是广大农民唯一的文化消遣,而电视节目的针对性又差,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们这里文化生活太单调了,连狗咬狗就会有一大群人围着看热闹”,调研时一位朴实农民脱口而出的这样一句话,深刻反映了农村文化市场项目单一和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渴求的真实现状。

农村文化市场的先进载体的缺乏、先进文化的缺乏直接导致落后腐朽的文化乘虚而入,加剧农村文化消费观念的落后程度。

农历三月三、六月十九、七月六、九月二十八,农民群众上山烧香拜佛、集资造庙建宇的现象也重新流行。

棋牌室、茶馆“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娱乐,实为搓麻打牌搞赌博,败坏了社会风气。

一些农民自己组织的乐队,在农村婚丧喜事等场合,极不严肃地演奏胡乱改编的政治性很强的歌曲,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有的农民群众花钱看戏买书,消费一点小钱就心痛半天、非常吝啬,而请人算命卜卦看风水、花钱造庙修坟建教堂,却大手大脚、无比大方。

农村部分群众落后腐朽的文化消费观念客观上也束缚了文化市场的发展繁荣。

三、农村文化市场经济效益比较低,政策引导脱离实际。

在所调研的86家网吧中,除了余杭区勾庄镇的5家网吧、建德梅城镇的1家网吧、桐庐横村镇3家网吧生意较好外,其余大部分网吧生意冷清、白天上座率不足10%、晚上也不到50%。

临安藻溪蓝色信息网吧业主向我们算了一下网吧的经济帐:

整个网吧前期一次性投入150000元,一年房租费8000元,一年宽带费8000,一年水电费、雇人费5000元左右;而一年营业额只有40000元不到,再扣除各种税费,全年的收入不足15000元;若把机器设备的折旧计算进来,基本上就不存在盈利。

淳安横沿乡的党委书记黄书记(曾任淳安的汾口镇党委书记)向我们介绍:

汾口镇90年代中后期歌舞娱乐场所发展鼎盛时期共有21家,而至2004年11月底,该镇歌舞娱乐场所倒闭了17家,剩下的4家经济效益都极差,且全部面临即将停业或转行的现实。

当我们向汾口镇文化站余站长问起原因时,余站长指出了其中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90年代中后期歌舞娱乐场所数量发展太多,政府宏观调控不利,导致经营单位的恶性竞争;二是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落后、发展缓慢,全镇4.2万人口中有将近1万人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

随着这些文化市场潜在的消费主体的大量流失,大部分经营单位处于亏损状态、难以维持正常经营。

我市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文化市场规模普遍较小,层次普遍较低,经营项目单一,经济效益较差,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

国家的一些政策规定在发达地区和城镇能够较好地执行,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却明显不切实际。

据调查,网吧经营业主对网吧的台数和经营面积限制表示难以理解,普遍认为电脑台数在10-20台左右最有利。

农村网吧电脑30台、面积60平方米的经营条件根本不符合农村的现实,白天平时上座率根本不会超过20%,晚上也几乎不超过50%。

这种情况导致大量资源浪费,网吧经营成本增加,企业难以生存发展。

多数文化市场荒芜的乡镇镇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不过几百上千人。

集镇上可开办1家网吧,10-15台电脑,这样的规模与当地市场的实际容量和消费水平是基本适应的。

开办音像店必须达到30平方米的标准也不符合农村实际。

四、农村文化市场无证经营比较严重,非法出版物比较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文化市场无证经营包括大棚车演出、电子游戏机房、音像、书刊的现象比较严重。

秋冬季商品交流会上的出售非法出版物的地摊、大棚车表演,难以管理规范。

无证有店经营非法出版物往往不是单独经营,而是经常混杂在出售文具、农具的小店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例如在建德大洋镇发现的一家无证音像店门口的牌子是“中国电信”,里面是经营烟酒食品,在最里面的厨房旁边一间5平方米灰暗的房间里的架子上摆了七、八十张非法音像制品。

在同有证经营音像制品的业主交谈中了解到:

由于无证经营音像制品十分严重,再加上相关责任部门监管不力,经营业主对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无证经营反而没人管,无证经营反而好赚钱。

无证经营以及非法出版物直接严重冲击了有证经营的正常市场秩序,甚至导致了农村部分地区文化市场的恶性循环。

纵观农村市场上的非法出版物,一是宣扬打斗、情杀、赌博、迷信的书刊比较多。

不少商贩是打着“性知识”科普教育的旗号,出售一些淫秽色情内容的书刊,购买此类出版物的以农村青少年居多,且容易受到毒害。

二是盗版音像制品比较多。

为牟取暴利,个体商贩贩卖的盗版音像制品无论是歌碟还是故事碟,几乎都存在盗版现象,破坏了音像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

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比较多除无证经营这一原因外,其他主要原因有: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非法出版物的危害性认识不够,非法出版物的“市场需求”较高;二是文化、工商等部门的交叉管理存在漏洞,监管不力,有的地区的监管甚至处于真空状态;三是制定的政策规定脱离实际,让完全合法经营的业主难以盈利。

五、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不顺,监管力量薄弱。

由于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特点是点多面广线路长,单纯靠文化部门孤军奋战是难以管理到位的,必须形成文化行政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的机制。

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文化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是市场监管机制不顺,部门配合协作不够,难以形成合力。

文化部门的一些基层执法队员向我们抱怨:

争职权的时候,相关部门都想插一手;落实责任的时候,相关部门则能推就推。

这要求我们必须把部门协作机制和联动机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由社会各层面人士参与的社会协管机制,特别是县、乡、村文化员三级梯队的构建和加强。

例如乡镇商品交流会中的大棚车无证演出这一现象,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乡镇文化员没有执法权,再加上部分乡镇地理位置的偏僻、大棚车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等原因,往往导致文化部门的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力量比较薄弱,监管手段比较原始,监管装备比较落后。

截至2004年11月底,被调研的五个县(市)共有文化市场执法人员28人,平均年龄37.9岁,50岁以上的有4人;21人只有大专或高中学历;拥有公务员身份的只有5人,拥有干部身份的有4人,其余19人的身份竟然是工勤人员或合同工人(这其中还包括2位县稽查队队长)。

目前,被调研的五个县(市)仅拥有3辆稽查车,且全部是兼用性质;有专用的电脑7台、摄像机4台、照相机5台。

以淳安为例,淳安县面积4427平方公里,比整个嘉兴地区面积还大400多平方公里。

但全县执法人员仅4人(实际在岗2人),摄像机1台,而且没有稽查车。

日常的执法检查只能采取坐出租车、轮渡摆渡的方式。

乡镇文化员是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重要依靠力量,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行政执法职能,而且本身的生存也面临较大的危机。

截至2004年11月底,被调研的五个县(市)共有乡镇文化员115人,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半数以上是兼职的、极少数拥有公务员身份。

以情况较好的桐庐为例,桐庐共有乡镇11个,乡镇文化员29人,平均年龄40.9岁。

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0人,拥有大专学历的有13人,其余16人只有高中、中专、高小学历;14人属于兼职文化员,15人属于专职专干。

他们平均从事文化员工作的年数有19.45年,而他们的月平均工资1316.81元。

“农村文化站就是垃圾桶”,建德麻车乡的一位文化员向我们埋怨,“宣传、调解、贴标语,公告、招标、布置会议,打杂、倒水、扫垃圾等等都是文化员的事情”。

以上虽然不能全面反映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但情况已经足以令人忧虑,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对进一步繁荣规范我市农村文化市场形成巨大障碍。

为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和认真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得力政策措施,推动我市的农村文化市场规范健康、繁荣发展。

以下仅是笔者三点尚未成形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放眼全局,统一认识,开阔思路,强化责任,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解放和发展我市农村文化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以其投入少、产出高、增长幅度大、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已经成为世人普遍看好的“朝阳产业”和“21世纪的支柱产业”。

农村文化市场更是整个我市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相对城区发展滞后的问题不仅仅是文化建设自身积累下来的,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背景的缩影和反映。

因此,在思考与建设我市农村文化市场时,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而必须从更大的背景下观察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从中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症结和根本途径。

在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与时俱进、从落实“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高度上认识和重视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和发展。

加快农村文化事业体制的改革;加快制订符合农村文化市场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组织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地方政府在集中精力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为建设农村文化市场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到农村文化市场,积极引导监管好使之健康发展。

要把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宣传、文化、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在明确职权范围的前提下,齐抓共管,标本兼治。

文化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市场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管理农村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注意运用各种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二、完善法规,正确引导,科学定位,积极培育,从市场发展

繁荣与规范管理并重的角度推进我市农村文化市场规模发展。

这些年来,国家以及浙江省为加强包括农村在内的文化市场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要求越来越明确,标准越来越细化,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这无疑为文化市场实施规范化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制定和实施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规定,是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的关键。

国家的一些政策规定在发达地区和城镇能够较好地执行,在农村地区却明显超前。

比如,开办“网吧”需有30台的规模、60平方米的面积,这就与农村文化市场的实际有比较大的距离。

目前,网吧在农村已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农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其存在的理由。

如果简单地“一刀切”、“一个模式”,在当前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一时难以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一方面有证网吧因为资源大量浪费、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势必将转为无证经营或转入地下;另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也将刺激新的“黑网吧”继续开办,这都将进一步加剧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失控。

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决定了监管工作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行政执法、行政处罚。

由于农村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市场的监管和繁荣工作就要更加重视灵活性、引导性。

要科学定位、科学规划我市农村文化市场,正确处理“两只手”的关系。

在繁荣发展市场方面,要立足现实、合理布局,要加强优秀本土文化培植;要突出主旋律文化亮点;要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面向市场的机制改革。

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做到“培育一个,成熟一个”,加强发育成熟文化市场的有效辐射和强势引导功能。

在监管规范市场方面,要疏堵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要继续稳定农村文化员队伍,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员的作用,大力提高农村文化员的素质。

农村文化员是监管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的重要基础力量。

他们长期扎根农村,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积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要根据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稳定农村文化员队伍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工作做得更好,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提高农村文化员工作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农村文化员队伍的素质。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制定农村文化员队伍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村文化员提供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典型示范,凸现亮点,立足现实,贴近生活,从广大农民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地方入手净化和激活我市农村文化市场。

2003年底,我市的农村人口总数为249.58万,其中202万分布在调研的五个县(市)1.31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如何才能使每一位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先进文化呢?

这就要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要合理。

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当地标志性的文化设施,以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各县(市)文化部门应当注意把发现亮点、放大亮点作为规范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的有效途径,对正在或已经显现的亮点,一开始便积极支持,大力扶植,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

威坪镇文化市场就是淳安近些年凸现的亮点:

该镇文化站建有1200平方米以上科技文化发展综合性大楼,其中有一个藏书12000余册的图书馆、一个面积800多平方米的演出礼堂。

该镇的1个演出剧团、2家网吧、3家书店、4家音像店经济效益都比较好、有效吸引了周边群众积极参与,有效辐射了威坪镇周边的金峰、宋村、唐村等文化市场荒芜的乡镇。

特别是该镇1997成立的千岛湖长春越剧团,现正式演员17人,常年在淳安、建德等地的农村乡村田间演出,完全市场化的操作和运营,至11月底,全年演出250场,每场收费500元至1500元不等。

发展和建设农村文化市场最终目的就是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设文化的小康。

我们应紧扣这一目的,有的放矢;应知道农民群众需要什么,要从他们最关心的地方入手建设文化市场。

我们在发展农村文化市场的时候,在继续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的推广,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图书下乡等针对性强的文化活动,帮助和带领农民尽快走上文化的小康大道。

文化下乡、文化扶贫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应当每年分组定期深入农村,为农民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

市、县、区所属相关单位要建立文化下乡挂钩制度,每个单位要长期挂钩乡镇或村,积极辅导当地文艺创作、培养文艺人才、开展文艺活动。

市、县、区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讲求实效,形成制度,持之以恒。

在强化文化下乡扶贫的同时,注重文化市场造血功能的提高。

要积极扶持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组织和活动形式,努力使农村文化向基层的农户和农民个体延伸,使农民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使广大农民既是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又文化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只有把农村文化建设变成农民自觉追求的行为,农村文化市场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明确指出: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我们坚信,只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不渝地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原则,始终不渝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规范”,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一定会实现我市农村文化市场新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