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95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九章 热和能 章末练习题.docx

九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九章热和能章末练习题

绝密★启用前

九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九章热和能章末练习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热传递时,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D、内燃机都要靠火花塞点火来使燃料猛烈燃烧

2.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

C.用灌了热水的热水袋取暖

D.冬天太阳下的人会觉得温暖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4.当一滴水沿着一根倾斜放置的木棒流下时,水滴不会在木棒的某一位置竖直落下,而是沿着木棒一直流到底端。

这一现象说明

A.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B.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C.水具有黏性D.重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

5.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符合题意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热传递发生在内能大的物体与内能小的物体之间

7.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B.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C.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是按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D.人类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夸克,然后发现了质子

8.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A.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B.两铅块分子之间有空隙

C.两铅块分子之间有斥力

D.两铅块分子无规则运动

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吸人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危害。

福州市为了保护宜居环境,今年已开始Pm2.5监测。

以下措施中会使空气中PM2.5污染增大的是

A.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B.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C.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D.禁止在户外焚烧垃圾

10.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时会冒黑烟,这时发动机的效率升高

B.打开香水瓶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高温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没有内能

D.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11.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其他不相同的是

A.石头被太阳晒热

B.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D.冬天,用搓手的方式使手变暖和

1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不正确的是

A.使用“相同的加热器”的目的是为了使水和酒精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相同温度

B.图象中a曲线代表的物质是酒精

C.横轴的时间越长表示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D.图象越陡峭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变化量越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的方法增大铁丝内能的;我们通常把烧红的铁丝放入水中冷却,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较大的性质.

14.如图,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

从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________,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比热容________的特点,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__(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15.15.1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体是由_____组成的。

为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所以加油站内禁止吸烟。

铁棒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生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

16.汽油机是常见的内燃机,它的工作主要拥有四个冲程,分别是:

吸气冲程、_______、________和排气冲程。

17.某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是1500R/min,那么1min里,该汽油机的冲程数和燃气做功次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8.汽车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一般分为: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在这四个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___冲程.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飞轮的转速为1200r/min,该内燃机每秒钟对外做功的次数为________次.

19.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其他物体,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你熟悉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各举一例).

20.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除尘,这是因为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可以____,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_____现象.吃粽子时,粽叶上总是粘有米粒,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_____.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的道理是______.

21.用煤气灶烧水时,燃烧1kg的煤气,使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q煤气=4.2×107J/kg)

22.如图所示,一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桶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增加,温度升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汽油机工作时_______冲程与该图实验相同.

23.新农村建设中正大力推广使用瓶装液化气。

如果每瓶中装入10㎏液化气,液化气的热值取4.2×107J/㎏,求:

(1)则每瓶液化气全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放出的热量有40%被水吸收,在标准大气压下可把多少㎏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

[C水=4.2×103J/(㎏·℃)]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4.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9甲).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图9乙)。

请问:

(1)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说明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丙、丁两图中,演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减少的实验是________(“丙”或“丁”),这个实验中容器内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A瓶中装的是水,B瓶中装的是煤油,两瓶中用的是电阻均为5Ω的电热丝.

(1)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水和煤油的________和初温必须相等.闭合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________(选填“A”或“B”)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快.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用物理量比热容来描述.

(2)实验时,小明和小红发现电热丝热得很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小红猜想:

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

和导线的电流不同.小明猜想:

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阻不同.小组的其他同学立刻判断小红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3)接着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阻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器材:

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电热丝两根、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实验,他们应该在原来的装置上调整的器材及要求是:

①将A瓶中的水换成与B等质量的煤油;②________.

(4)最后,小明和小红又利用此装置探究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根据记录数据大致画出了产生的热量Q和电流I2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6.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小明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

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再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几个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

有人用固体做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27.微波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电磁波:

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微波碰到含有水分的食物,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过量的微波辐射对人体有害.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振动频率为2.45×109Hz的微波,直达食物内部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振动,剧烈振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被食物吸收,于是食物“煮”熟了.用微波炉烹饪的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

(1)微波炉内产生的微波属于______.

A.声波

B.电磁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2)家庭使用微波炉工作时,实现的能量转化的过程是________.

(3)微波炉在使用时,食物不能用金属容器装入后放进炉内加热,试根据短文内容简述其原因:

________.

(4)与其它灶具相比,微波炉烹饪速度快且热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28.目前,“长鼻子”校车在我市投入使用,如图甲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司机是________(运动/静止)的;

(2)当校车急刹车时,制动轮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滑动/滚动)摩擦,同时轮胎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增加了轮胎的内能.

(3)图乙所示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________(急刹车/被追尾)时造成的危害;

(4)《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__(平均/最大)速度;

(5)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0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___km.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燃机的点火方式有两种,分别为点燃式和压燃式。

汽油机的点火方式为点燃式,即靠火花塞点火来使燃料猛烈燃烧;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即靠高温高压气体使柴油燃烧来动活塞做功的。

【考点定位】温度计原理,分子动理论,热传递的条件,内燃机的点火方式。

2.A

【解析】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区别是: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两手相互摩擦,就需用力,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故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解答:

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因此炽热的铁水也具有内能,故A正确;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故B正确;C.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温度和状态。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内能增大,故C正确;D.同A一样的道理,水结冰后也具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①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②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温度和状态;③内能与机械能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4.A

【解析】

试题分析:

当一滴水沿着一根倾斜放置的木棒流下时,水滴不会在木棒的某一位置竖直落下,而是沿着木棒一直流到底端,是因为水分子和木棒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点评:

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5.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选B

考点:

分子动理论

6.B

【解析】

【详解】

物体的温度改变,内能一定改变,但是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故B正确;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与热传递,所以物体内能增加,可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热传递发生在温度高的物体与温度低的物体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内能大的物体与内能小的物体之间,故D错误,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AB、原子核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B错;C.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按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故C正确;D.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再后来又发现了夸克,故D错。

故选C.

【点睛】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及几乎全部的质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

8.B

【解析】

试题分析: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CD错误,B正确.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9.A

【解析】A选项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以使空气中PM2.5污染增大,其它3个选项会使空气中PM2.5污染减小。

视频

10.B

【解析】解答:

A.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占燃料完全燃料放出的总能量的百分比。

冒“黑烟”说明燃烧不充分,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总能量的比值就小,所以效率降低,故A不正确;B.打开香水瓶闻到香味是因为香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原因,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C错误;D.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一定质量的海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

白天,阳光照在海面上,水的温度在升高的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海边附近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晚上,气温降低,海水的温度在降低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海边附近的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所以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故D错误;

11.A

【解析】

【详解】

A.石头被太阳晒热,是太阳将热量传给石头,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B.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冬天,用搓手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手变暖和,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综上,只有A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与其它不同,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

解决此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12.A

【解析】

A、“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为不同液体提供的热量相同,也就是不同液体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但升高的温度不同.故A错误;

B、D、酒精的比热容小于水,在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由公式△t=

知,酒精的温度变化较大,所以a曲线代表的是酒精,也就是图线较陡的是温度变化量较大的酒精.故B、D正确;C、在热源一定时,加热时间越长,放出的热量越多,横轴代表的是加热时间,所以加热越长表示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故C正确;故选A.

13.做功比热容

【解析】

拿一段铁丝反复弯折多次,手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我们通常把烧红的铁丝放入水中冷却,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14.大大内陆

【解析】

由一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得出,A所示的城市最高、最低气温差比B所示的城市的大;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值比较小,所以曲线A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15.大量分子热运动斥

【解析】由分子动理论知识可知,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故1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为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加油站内禁止吸烟.铁棒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16.压缩冲程做功冲程

【解析】

【分析】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详解】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17.3000750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完成4个冲程,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功1次.

解:

四冲程汽油机完成1个工作循环,要经过四个冲程,飞轮转动2转,对外做功1次;

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500R/min,所以该汽油机在1min内可以完成3000个冲程,可以做750次功.

故答案为:

3000;75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热机飞轮转速的含义的理解以及对热机工作循环中各冲程情况的了解,掌握好内燃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动的圈数和做功次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8.压缩;10

【解析】

试题分析: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200r/min=20r/s,每秒飞轮转动20转,内燃机经过10个工作循环,燃气对活塞做功10次。

考点:

有关热机的计算

19.转化转移风能石油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换的过程(同种能量叫转移,不同的能量叫转化)。

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石油、核燃料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考点:

能量守恒定律;能源的分类

20.电(电荷)吸引轻小物体扩散分子间有引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除尘,这是因为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吃粽子时,粽叶上总是粘有米粒,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塑料绳越捋越分散,说明的道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1.2.1×1074.2×107

【解析】试题分析: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100kg×(70℃﹣20℃)=2.1×107J;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1kg×4.2×107J/kg=4.2×107J。

【考点定位】热量的计算

22.做功;内能;压缩

【解析】试题分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

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桶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汽油机工作时压缩冲程与该图实验相同.

故答案为:

做功;内能;压缩.

【点评】此题是通过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课本中的实验来验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实验题,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学会变通.

23.

(1)4.2×108J;

(2)500㎏

【解析】

试题分析:

(1)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

Q放=mq=10kg×4.2×107J/kg=4.2×108J,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

Q吸=Q放×40%=4.2×108J×40%=1.68×108J,

由Q吸=c水m水(t-t0)得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

4.2×108;500.

考点:

燃料的热值;热量的计算.

24.

(1)扩散现象

(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丁;容器内有白气生成

【解析】

试题分析:

(1)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丙图,属于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而燃烧;丁图,推动打气筒,瓶内气压增大,推开瓶塞,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看到有白雾生成.故答案为:

(1)扩散现象

(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丁;容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