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29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docx

全国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检测

第一部分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4题。

4.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5~6题。

(双选)

5.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海冰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总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8.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

读图,回答9~10题。

9.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10.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下题。

13.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

《桃花源记》中描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14~15题。

14.“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

15.“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发电厂,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能发电厂都是利用放射性重金属铀、钚核裂变反应而发电,核电站建设一般需要花10年左右。

图1示意美国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分布,图2示意美国运行核电反应堆数量随时间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美国核电站(  )

A.运行中的反应堆数量持续增长

B.核电站分布接近核燃料分布区

C.早期核反应堆规模大,发电量大

D.1990年后运行核电反应堆数量变化与核电事故相关

2.核电与常规能源相比(  )

A.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B.核反应堆发电成本不稳定

C.铀、钚等核燃料可以循环利用

D.比化石燃料的运输量大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回答3~4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5~6题。

5.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

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

C.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

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

6.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③利用太阳能发电 

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北极冰层覆盖面积逐年减小。

据此回答7~8题。

7.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影响。

下列事象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

A.海陆间循环B.极昼极夜的范围

C.格陵兰岛的形状D.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8.西北航道海冰的不断融化对下列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大(  )

A.丹麦B.加拿大C.巴拿马D.日本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9~10题。

9.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B.c、b、aC.c、a、bD.b、c、a

10.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11.下图阴影部分表示世界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该资源最可能是(  )

A.耕地B.森林C.水能D.太阳能

下表是我国2010年四川、江苏、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

据此回答12~14题。

   省区

土地类型   

耕 地

8.18

13.12

25.0

48.66

园林地

14.44

41.77

51.3

6.06

草 地

46.42

28.43

5.3

0.23

交通及建设用地

2.33

3.23

3.2

15.20

水 域

1.61

1.71

5.1

28.41

未利用土地

27.12

11.74

10.1

1.44

12.四个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江苏

B.内蒙古、四川、江苏、黑龙江

C.内蒙古、四川、黑龙江、江苏

D.四川、内蒙古、江苏、黑龙江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省耕地比重最小是因为位于山区,地势高,起伏大

B.②省耕地比重较小是因为该省气候干旱,地势起伏大

C.③省园林地重最大是因为全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D.④省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全省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气候湿润

14.省区④“以全国第10位的耕地面积,实现了全国第四位的粮食总产量”,与同为我国粮食大省的②相比,其主要优势是(  )

A.耕地面积更大

B.人口更多,精耕细作

C.科技水平更高

D.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更少

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

A.天然气B.水能

C.核能D.其他可再生能源

16.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  )

A.煤炭消耗量下降

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

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

D.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

地理学中,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平衡。

下图为我国1980年至2005年能源生产(图1)和消费(图2)重心变化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1980年至2005年我国(  )

A.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

B.能源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完全一致

C.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由北方地区移到南方地区

D.能源生产重心东西向的变化小于能源消费重心的变化

18.1980年至2005年我国能源生产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东部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

B.东北、华北地区油气和煤炭资源的开发

C.西南、西北地区油气和水能资源的开发

D.东南部沿海地区核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

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乡村聚落数量百分比图”和“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坡度越小聚落数量越多

B.在各海拔段中,海拔越高聚落数量越少

C.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D.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20.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橡胶B.谷子

C.青稞D.水稻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伦古湖是新疆仅次于博斯腾湖的第二大渔业基地。

为了保护乌伦古湖,当地政府采取了夏季休渔,按时向湖内投放鱼苗,湖周围禁止设立工厂,禁止向湖内排放污水等多种措施。

下面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乌伦古湖由于湖面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1972年后沙堤、沙滩面积日渐增加。

(1)分析乌伦古湖冬季捕鱼的原因。

(2)为缓解乌伦古湖进一步萎缩,当地人们挖穿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引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

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3)轮牧是该地区的特色,推测该地牧民在甲、乙、丙三地轮牧的季节及原因。

2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

“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攻位于汭”(汭:

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等。

材料二 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2)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23.读我国古丝绸之路上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示,说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中河流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平原形成的影响。

(3)简述图示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答案

第一部分

1.C 2.D 3.C[第1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

故选C。

第2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

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

故选D。

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退后且缩短,植被缺少积雪覆盖,致使冻害加重。

故选C。

]

4.B[结合图中云杉主要分布区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由此可知C、D项错误。

]

5.AC 6.AD[第5题,由图1可知,从2003年到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应量均下降,而再生水供应比例明显提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2003年供水总量为35.8×108m3,2013年供水总量为33.3×108m3,供水总量下降;由图2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3年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

第6题,南水北调会缓解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但不可能解决缺水问题,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会增加该地区的用水成本。

]

7.A 8.C[第7题,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最长,冰层厚度最大,所以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最大。

故A正确。

第8题,开采海冰资源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所以没有大规模开采。

故C正确。

]

9.A 10.C[第9题,据图判断该流域冰川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东南方向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第10题,冰川面积减小会使冰蚀作用减弱;补给水源减少使绿洲面积减小,干旱程度加剧;流域面积是河流、湖泊的集水区域面积,不会随冰川面积的减小而扩大。

]

11.A 12.B[第11题,该图所示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南海区域,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而V级风也正分布于图东北和西南方向,且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因此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

第12题,①③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低,可供利用的有效风能资源少,A、C项错误。

④地虽等级高,但距广东太远,建设成本太高,D项错误。

②地等级高,分布广,距发达地区近,故B项正确。

]

13.B[解析 由经纬网及海陆轮廓特征判断甲地所在国家为吉布提,其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故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

14.C 15.A[第14题,“土地平旷”说明土地平坦开阔,而山间峡谷则两侧陡峭,中间窄狭,故A项错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是指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由此看出是缘溪而上,而山前平原是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故B项错误。

结合“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土地平旷”可推断出该地应为周高中低的山间盆地。

故C项正确。

平缓高原虽也具有平坦开阔,但与“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不相符,故D项错误。

第15题,题目材料中有桃林,又有桑竹,既出现了温带水果,也出现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常见的桑竹,体现出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分异规律,而这种变化是主人公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故选A。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东晋,东晋时期江南农业虽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也较多,但当时灌溉系统和农业科技依然非常落后,但文中也未提到与农业技术相关的内容,故B、C项错误。

由“缘溪行”可知该地水量不大且落差较小,由此可知该地水力资源不丰富,故D项错误。

]

16.解析 从图中可知道,甲地年平均气温比五道梁高,即甲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更大。

从材料中可知,冻土会受气温的影响。

所以甲地的冻土活动层季节变化大,导致路基受影响。

答案 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第二部分

1.D 2.A[第1题,读图可知,美国运行中的反应堆数量不是持续增长;核电站分布不接近核燃料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早期核反应堆规模小,发电量小;由于核电站建设的周期需要10年以上,可知从1990年后运行的核电站数量减少,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世界核电事故频发,导致未安排新核电站建设计划。

第2题,核电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反应堆原料是金属铀和钚,用量较稳定,所以价格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波动不大,核发电成本稳定;核反应堆使用的铀和钚等核燃料不能循环利用;比化石燃料运输量小。

]

3.C 4.B[第3题,任何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都是相对的,受世界探明储量和本国保有储量的变化而不同。

第4题,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应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并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5.B 6.D[第5题,冰川面积最小值应该在温度最高月份,海洋水体比热容较大,温度升高慢,所以推迟到9月水体温度最高,冰川面积最小。

第6题,图中显示从总体上看,北极冰川面积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气温升高。

控制冰川面积下降的幅度必然要减小温度升高幅度,农业灌溉技术与全球温度变化关系不大。

]

7.B 8.C[第7题,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从而影响海陆间循环;由于海平面上升,格陵兰岛沿海部分将会被淹没;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因海平面高度的变化及峰顶冰川融化也会发生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与地球的运动相关,不因气候变化而改变。

第8题,随着西北航道海冰的不断融化,西北航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输期,处于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战略地位的巴拿马运河的过往商船会减少,巴拿马的经济收入会降低。

]

9.B 10.D[第9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的油气产量增产空间越来越小,相反,中西部的煤、水电等的开发越来越快,能源生产重心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转移,故曲线c代表能源生产总量重心变化轨迹。

东南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使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都向南偏移,其中体现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GDP的重心更靠近东南沿海。

故曲线b和a分别代表消费总量重心和GDP重心的变化轨迹。

第10题,能源生产的重心偏西,能源消费的重心偏东,要缩小这个东西间距,就要在东部建设能源生产基地,故D项正确,而A、B、C项发展的均是西部的能源基地。

]

11.A[图中该资源分布在中国东部,印度,欧洲,北美东部等地区,所以判定是耕地,A正确。

]

12.C 13.D 14.C[第12题,江苏城市化水平最高,交通和建设用地比重最大,因此④为江苏;黑龙江省人少地多,黑土肥沃,耕地比重较大,园林地比重最大,③为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为半干旱区,草地比重最大,①为内蒙古;②为四川。

第13题,①省耕地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该地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②省耕地比重较小是因为该省山区面积较大;③省为黑龙江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④省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以平原为主,全省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气候湿润。

第14题,省区④为江苏省,和②四川省相比,该省成为我国粮食大省的显著优势是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较高,其次是该省纬度较低、热量较为充足。

]

15.B 16.C[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为天然气,4为水能,6为核能,B正确。

第16题,本题要注意一点,就是比例与消费总量的关系。

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对能源需求量增加,所以虽然某些能源比例下降,但整体消费量却在增加。

故而从图中信息状况,4(为水能)虽然比例增长不大,但其消耗量在持续增加,C正确。

]

17.A 18.C[第17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1980年、2005年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经纬度数值及其变化方向,从而作出合理推断。

由图可知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都向西南方向转移,所以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由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二者在空间分布上不完全一致,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基本仍然在北方地区,而且能源生产重心东西向的变化约3°左右,大于能源消费重心的变化大约1°左右,故选项A正确。

第18题,我国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核能、风能等新能源所占比重很小;东部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东南部沿海地区核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不会使能源生产重心向西转移,故排除选项A、D;东北、华北地区油气和煤炭资源的开发早,不会使能源生产重心向南转移,故选项C正确。

]

19.D 20.B[第19题,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不是最少的,坡度大于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正确。

第20题,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250m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

所以其种植的农作物最可能是谷子,B正确。

]

21.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夏季实行休渔政策,投放鱼苗,经过半年的生长,渔业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冬季气温较低,便于鱼的储藏。

(2)题,此题为开放试题,赞同就从可行性的条件和有利影响来分析;不赞同即从不利条件与不利影响来分析。

额尔齐斯河支流多,水量大,从额尔齐斯河引水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从额尔齐斯河引水不仅可以缓解乌伦古湖地区用水紧张状况,还能缓解乌伦古湖萎缩,保护生态环境。

但是如果过多从额尔齐斯河引水,会导致水量大大减少,从而破坏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污染物带入乌伦古湖,加剧水污染。

第(3)题,该地由于海拔较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明显,夏半年在山地上部。

因为夏半年气温高,气温带上移,降水上移,山上水草丰美,而且山上冰雪融水丰富,所以在山上放牧,并且能保护甲、乙两处的草场;冬半年,在山下部。

因为冬半年气温带下移,山上部被冰雪覆盖,气温较低,不适宜放牧,而山下温度适宜;春秋季在半山腰,该地海拔和位置位于甲、丙两地之间(位于山麓),适合春秋放牧,充分利用了草场资源。

答案 

(1)冬季气温低,便于储藏;经过夏季的休渔和投放鱼苗,渔业资源丰富。

(2)赞同。

理由:

额尔齐斯河支流多,水量大,引水对额尔齐斯河流量影响不大;乌伦古湖地区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引水可缓解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缓解乌伦古湖萎缩,保护生态环境。

或不赞同。

理由:

引水会减少额尔齐斯河的水量,可能会破坏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污染物带入乌伦古湖,加剧水污染;控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规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答对两点即可)

(3)夏季在丙地,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