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3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

 

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   录

附表:

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1设备投资估算表附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3项目总投资使用与资金筹措表附表4年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5年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1年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表附表5-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附表5-3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5-4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7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附表8利润和利润分配表附表9长期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附表10指标表附图:

1.地理位置图

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工业品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

1.2项目性质

1.3项目地点

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

1.4项目负责人

王小成

1.5建设内容及规模

企业新征133340m2的土地,规划2个区,北区为工业品仓储区南区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区。

计划分两期建设。

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建设。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1#、2#、4#仓库,面积共计14446.55m2,货棚面积(占地)3816m2,沿街商业铺面积6707m2,配电室102m2,维修间482.8m2,办公楼(2层)(含信息系统)997.2m2,门房(3座)108m2,循环水池(2座)240m3,消防水池500m3,化粪池50m3。

一期工程新增总建筑面积24751.3m2,新购置设备107台(套)。

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冷库1座,建筑面积10800m2,静态库容合计为8640吨(包含恒温库、低温库),配套建设制冷机房1座,面积为288m2,站台400m2,制冰间288m2;沿街商业铺(部分为仓储)面积5212m2;交易大棚2座,单座面积(占地)2496m2;交易大厅1668m2;配电室178.2m2;3#库房,面积为5832m2,办公楼3545.6m2。

二期工程新增总建筑面积30308.6m2,新购置设备188台(套)。

项目总体建成后总建筑面积55059.9m2,新购置设备295台(套)。

本项目工业品仓储物流360天运营。

1.6建设期限

一期工程建设期为1年(2011年9月-2012年9月)。

1.7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3986.07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3906.54万元,建设期利息70.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9.03万元。

企业自筹1986.07万元,建设投资银行贷款2000.0万元;流动资金银行贷款20.0万元(不计入总投资)。

1.8营业收入及效益

项目正常年营业收入838.22万元,正常年利税497.06万元。

项目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11.6%、财务净现值1943.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8.65年;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9.46%;资本金净利润率11.7%,总投资收益率8.4%。

1.9项目目标及结论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在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一个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工业品仓储区年吞吐量超过40万吨,能够满足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驻企业对工业仓储的基本需要。

项目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和适应武威工农业的发展和园区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促进企业的的壮大,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由于甘肃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居高不下,远远高于全国16.7%的平均水平,而且甘肃地形狭长,东南大部分地区是山地丘陵,西北多为戈壁荒漠,其地理情况致使甘肃的物流主要依靠公路进行,且公路的等级和路况较差。

以上综合因素直接导致了甘肃物流业发展的缓慢。

为了充分利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在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

(一)根据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

根据甘肃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分为五个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定西地区;河西经济区,包括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和酒泉五个地级城市;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

作为甘肃经济腾飞点——现代物流,应围绕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并在城市数集中的地区,如兰州-白银地区、酒泉-嘉峪关-玉门地区,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功能,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

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二)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

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整合以上几种类型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二是不论国有、民资、外资,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我服务模式,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必须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运营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分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企业的服务供给。

(三)建立一批物流配送中心。

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对联结生产和消费,降低营销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的比重分别达到100%和80%。

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造对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四)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构筑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切忌“一哄而起”。

从总体上看,甘肃省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

应当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五)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如果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的基础格局,那么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

为此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

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六)建立完善统一的政策体系。

各经济区应建立物流行业领导机构,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备标准,不断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同时政府应设置综合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以避免物流竞争的负面效应。

(七)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

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

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 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八)加大物流产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物流企业在甘肃发展物流业。

我国加入WTO后,物流市场已开放,要积极引进、利用外资改造和重组甘肃原有的以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来促动甘肃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业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营造内外双重竞争环境,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现代物流大市场。

(九)农产品冷链主要是将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突出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

目前,我国鲜活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国冷链的比率较低。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

我国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7公斤,冷链保温库车展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使用时间长久达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

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引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武威市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市场交易系统和冷链系统还不完善,仅能保证武威一部分地区及临近地区的需要,无法将产品市场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市场相对剩余,产品的优势无法体现,对当地农产品的发展不利。

武威地处河西入口,是进入河西地区的第一站,出入河西的物资都要经过武威,如今武威已成为甘肃省及西北地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发展物流业最有利的条件。

总之,随着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完成,仓储物流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迫切的,加快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园区设施的完善,对园区的建设、武威市的经济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三章 厂址及建设条件

3.1地理位置

武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