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111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著文说:

“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

这个故事说明

A.汉武帝赞成君主借天意行事

B.汉武帝宽宏大量

C.诸大臣对董仲舒有成见,量刑不当

D.汉武帝反对灾异天意说.但给董仲舒留了面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符合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有利于加强君权,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因而汉武帝赦免了他。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2.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

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

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D

【解析】

上海没有设立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上海属于第一批开放的沿海城市,而不是从1990年才开始,故B项错误;上海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80年代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90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故D项正确。

3.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

“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

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

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据此分析,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

B.“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

C.“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经济严重依赖

D.“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违背自己的意愿”是指迫使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错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故B项错误;“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是指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商品,因为没有与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比较,得不出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D项正确。

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这段话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权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今世的享受和幸福。

这是文艺复兴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的内涵。

B、C、D有悖于材料的表述。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

点评: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还可以考查其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弘扬。

5.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明确指出:

“它(法国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从根本上说明“它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是

A.社会等级对立严重,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B.启蒙思想的传播,促使法国人民反抗意识加强

C.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英美革命的鼓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要求选择说明法国大革命不是偶然事件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就法国而言,封建专制政治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而其它各个选项都是次要原因,答案为C。

考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点评:

此题较简单,解题关键是要掌握根本原因一般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理论。

6.《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

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

B.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

C.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

D.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

【答案】B

【解析】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结束于1945年,该史料时间跨度不足以说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也并不是局部抗战的时段。

故A、C两项错误。

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反映了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可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故B项正确。

题干与国共联合抗战关联性不大。

故D项错误。

7.有学者在评价某启蒙思想家时说:

“他对英国政制的阐述是错误的,因为他基本上把它说成是国王、议会和法官之间的权利平衡,而实际上辉格党寡头政权操纵着国家。

”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答案】B

【解析】

“对英国政制的阐释是错误的,因为他基本上把它说成是国王、议会和法官之间的权力平衡”,结合所学,孟德斯鸠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故B正确;伏尔泰、卢梭、康德不涉及三权分立思想,排除ACD。

点睛: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抓住关键信息“他基本上把它说成是国王、议会和法官之间的权利平衡”,结合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分析解答。

8.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

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

这表明当时

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今则知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等可以看出,苏区农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渐提升,故B项正确。

A项“共同主张”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材料无法体现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C错误。

D项中“开始”说法错误。

9.史载:

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

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

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当时分封制度遭到较大破坏

C.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D.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次弭兵之会发生于公元前546年可知应为春秋时期而非战国时期,排除C;D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定期朝见述职,各诸侯国之间都服从周王室。

从材料可以看出弭兵之会的背景是诸侯争霸战争、弭兵的条件是大国平分霸权,弱国仆从大国,这都体现了对分封制的破坏,因此B较之A项更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春秋时期分封制的瓦解

【名师点睛】分封制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的直接管辖范围其实很有限,主要依靠各诸侯的力量来完成大规模的国家行动,比如一旦遭遇入侵,各诸侯都有义务保卫王室。

随着时间推移,血缘上的联系逐渐淡化,诸侯对中央的服从度也逐渐降低,而中央缺少足够的力量对此进行控制,国家的分裂,诸侯之间的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10.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白猫黑猫”意思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

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

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故B项正确;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内涵,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团结一致和戒骄戒躁属于工作作风,不符合材料主旨,C和D项错误。

11.“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这一讲话意义在于

A.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D.表明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答案】A

【解析】

材料出自邓小平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篇讲话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已经端正,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而迫切需要实施的情况下发表的,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A正确;B是1982年宪法的意义;C是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D是新时期法制建设成就的总体意义,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的基本史实,注意掌握我国宪法发展演变的历史。

12.《后汉书·西域传》载: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汉代造纸技术的对外传播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

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D.有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西汉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从此开辟”于东汉,故A项错误;记载中未涉及“基督教”,故B项错误;C项题意没有显示;材料显示了中西方的交流,所以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代丝绸之路古代

1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C.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答案】C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人文主义者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无法反映出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故A项错误。

材料只是提及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罗马文化只是人文主义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掩护,无法体现出其具有反专制的色彩,故B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文艺复兴利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和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肯定人的价值,反映出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只是将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并没有摧毁神学世界观,故D项错误。

14.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答案】C

【解析】

A项错误,1992年后我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由“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销”“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分析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C项正确;D项不选,题干没有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问题。

15.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叙述了日本在侵略中国同时,使用经济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控制和掠夺。

我们要认清这件事情的本质,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在经济上转嫁危机,以达到用中国的经济支撑自己侵略中国。

A选项错在“国统区”,扩大了实际范围;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C项错误;D选项不对,题中是银行和货币,没有物资。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军的经济侵略

16.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C.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主要国际因素”,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排除A项;B、C两项发生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

17.1949年4月20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双方展开激烈炮战。

这说明

A.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

B.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

C.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

D.解放战争进入胶着状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英国皇家海军远东队四艘军舰”“双方展开激烈炮战”说明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具有反帝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解放军与英国军舰之间的战争,故A项错误;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18.老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它的主要思想不包括

A.“道”即万物B.“无为而治”C.祸福相依D.养“浩然正气”

【答案】D

【解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道,所以A选项是老子的思想;B选项是老子的政治主张;C选项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体现;D选项是孟子的思想内容,故本题选择D选项。

19.“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经营,自负盈亏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因此选B

考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

建国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到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的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

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

1989年至2008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超过140万件,结案率为99.7%。

这主要反映了

A.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

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答案】C

【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法律的完善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故D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故C项正确。

21.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延安时期主要是指长征之后,大约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论述:

他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故选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2.“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

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

……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为此,人民解放军采取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解放南京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的“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信息体现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它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A是1946年;C是1948年;D是渡江战役。

考点:

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千里跃进大别山

【名师点睛】

(1)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23.《联合报》报道:

最近德国特里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

……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成大明星。

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A.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周年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经济的不景气促使人们努力去寻找原因,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因此马克思成了“大明星”,C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经济不景气”这一原因无直接关系。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影响

24.“舞弊在18世纪初期极其猖狂,这导致1711年在扬州考试落榜的学生被盐商贿赂的考官进行抗议。

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这种现象说明

A.科举制度存在自身弊端

B.人才来源缩小,政治腐败

C.商人与官僚开始相互勾结

D.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教育不复存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题干中“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可知科举制的舞弊现象必然会导致社会中下层通过科举出仕的机会大大降低,也必然会加剧官场的腐败,故B项正确;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员,制度本身是没有弊端的,故A项错误;C项中的“开始”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不能说明,故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科举制度

25.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抓住“1992年”这一关键信息,华而诚的讲述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故选B。

A项是在1978年;C项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D项说的是对外开放,与材料无关。

考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赋”在汉代有何影响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

(1)影响力: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2)原因:

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4)趋势:

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

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太子喜之”、“富贵人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