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177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以及结构的五部分,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2、把握课文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这两则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首先来学习第一则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经营:

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

溃败后退。

3.背景链接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4.文体链接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一个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3)新闻的表达方式: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

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

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

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

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

【交流点拨】在这条消息中,何时: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

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

2.速读消息,找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交流点拨】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二)语言品析

这则消息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试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

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交流点拨】“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有许多经典的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

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交流】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谦虚的一句话——这

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这则消息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

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这则消息就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溃退:

因被打垮而后退。

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

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3.背景链接

二十二日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二十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

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交流点拨】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

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点拨】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

二十一日夜

三十万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

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

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大部

  3.跳读课文,口头复述记叙的六要素。

【交流点拨】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

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

三路大军横

渡长江

结果: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二)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

何处详写?

何处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

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

次写西路,略写。

最后写东路。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

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三)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加点词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

【交流点拨】“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交流点拨】“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

坚不摧的气势。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交流点拨】“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四、课堂小结

这两则消息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的。

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了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气象的。

新闻有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路透社2月9日电 中美两国空军军机在南海黄岩岛附近上空相遇,两者最近距离仅为305米。

受访的美国官员表示,相遇双方为美国海军一架P-3巡逻机和中国的一架空警-200预警机。

这名美国官员称,中美之间的类似互动并不常见,2016年仅发生过两次。

据调查,其中有一次也是发生在南海上空。

2月8日事件发生后,美军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尽管仍旧使用“不安全(unsafe)”一词描述这一事件,但是表示此事是“无心之失(inadvertent)”。

【交流】电头:

路透社2月9日电 导语:

中美两国空军军机在南海黄岩岛附近上空相遇,两者最近距离仅为305米。

主体:

受访的美国官员表示……是“无心之失(inadvert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