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91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青岛版

第2单元:

繁忙的工地——线和角

■教材分析

六三制青岛版教材对“线和角”的了解先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接着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最后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本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两个信息窗: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选取了真实、科学的素材,体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以繁忙的工地为素材,创设了两位同学参观工地的情境,巧妙地将具体的事物抽象为几何图形,体现生活与图形的密切联系。

2.重视直观操作在学习中的作用。

教材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通过画一画让学生体会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形成一个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借助量角器画指定的角;通过玩活动角学习平角和周角。

3.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教材创设了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这些活动的创设,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及反思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如,周角和平角的学习,教材安排了借助活动角研究铲斗臂在工作中形成的角,引出平角和周角,建立周角和平角的表象。

4.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射线的学习是角的学习的基础,角的度量是角的分类的基础,根据知识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点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进一点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

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

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恰恰是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

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和角

1

角的度量和分类

1

整理和复习

1

总计

3

2.1认识线段、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提示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认识了角,了解了它的一些基本特征,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宜采用直观感受法,利用几何直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图形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重点、难点

重点

角的意义。

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学生准备:

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出示:

师:

你认识这些地方吗?

感觉哪里最美?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些彩灯的光线从哪里来?

可以照多远?

你能把这些光线画出来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描述:

像这样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板书:

射线。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形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利用教材主题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顺势提示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熟悉的场景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汇报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1.我记得以前学过关于线段的知识:

线段有_________个端点。

2.我能画出一条线段:

3.仔细观察课本第22页情境图。

(1)我发现图上有很多________、________、还有车灯射出的光线。

我想提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们身边物体的面上有很多角,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都有角。

(二)探究新知:

认识射线,合作探究

(一)

1、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2、动手画一画: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3.比较发现:

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区别?

老师总结: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认识角,合作探究

(二)

1.动手操作:

过一点画两条射线,观察形成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3.动手操作。

用活动角旋转出下面这些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①②  ③

④ ⑤

1.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组长分好工,可以讲解、演示、板书等)。

2.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疑、补充或评价。

老师总结: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角的共同特点。

(三)巩固新知:

教材23页,画一画。

让学生画出任意长度的线段和指定长度的线段,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四)达标反馈

习题;1.火眼金睛辨对错。

(1)一条射线长60米。

()

(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

(3)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

(4)直线是无限长的。

()

2.填空。

(1)(       )可以量出长度,(      )只有一个端点,从一点引出的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2)从一点可以画(     )条射线和(     )条直线。

  (3)经过任意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4)红领巾上有(     )个角,数学书的封面上有(     )个角。

3.画出任意长度的线段一条。

4.选一选

⑴直线、射线和 线段中可以无限长的有( )  

A直线和射线      B直线和线段        C射线和线段

⑵确定角的大小要看(       )

A边的长短B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⑶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延长,这时角的大小(    ) 

A比原来大B比原来小 C跟原来一样

答案;1.x√x√。

2.

(1)线段射线射线

(2)无数无数(3)1(4)34

4.ABC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第1课时:

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

1.画一画。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个钝角。

2.画一画,数一数。

从一点引出3条射线组成几个角?

引出4条射线呢?

3找出下面哪些是直线?

哪些是射线?

哪些是线段?

.

答案:

1.略。

2.3个6个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端点个数

延伸方式

能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2.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

板书简洁明了,突出教学的重点,回扣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亲自实践和真实体验学习活动。

作为概念教学课,我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

如,体验“无限感”这一环节处理得比较好。

这一环节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顺序都不能乱。

第一层:

激光棒指向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说这个光束可以看作什么;第二层:

激光棒指向对面大楼的墙壁上,让学生说这个光束可以看作什么;第三层:

激光棒指向月球上,让学生说这个光束可以看作什么;第四层:

激光棒指向无穷的宇宙,让学生说这个光束可以看作什么。

这个四个层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验无线感,而且还巩固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间的区别。

又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

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

通过操作,让学生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

再如,通过画角、指角,让学生感受到角是如何形成的。

以上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更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和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