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87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docx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和解题方法精简版MicrosoftOfficeWord97文档

三大文体文体知识及解题方法精简版

                记叙文阅读一(2016/5/18)

      一般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的概念及特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体。

二、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方式看,可分为:

①写人的记叙文《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

②叙事记叙文  《最后一课》《散步》

③状物记叙文《紫藤萝瀑布》《白杨礼赞》

④写景记叙文《春》《济南的冬天》

三、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1、列出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六要素包括: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己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

 ⑴顺叙。

 ⑵倒叙。

其作用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

插叙有两种:

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3、分析记叙文结构思路——找出记叙的线索。

⑴以时间为线索。

   ⑵以事件为线索。

    ⑶以某物为线索。

   ⑷以某人为线索。

以某人为线索的文章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

   ⑸以见闻为线索。

    ⑹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⑺以感情为线索。

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该文除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4、分析记叙文结构思路——注意总领、引起下文、总结、过渡、照应、铺垫和伏笔等结构标志词或句。

⑴过渡的作用:

承上启下(有时需要具体说说)

    ⑵照应的作用:

对严谨结构、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

文章的照应有①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可称之为复叠式照应。

 (3) 铺垫和伏笔。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表现手法之一。

 铺垫的特点:

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表现手法。

它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

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5、领悟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

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

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

以旁观者身分出现;不受时空限制,视野广阔,取材丰富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

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常见于抒情散文。

6、分析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但不能不写。

7、体会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除了以记叙、描写表达方式为主之外,还要运用说明、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2)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说明

(4)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记叙中议论一般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一是先叙后议;二是夹叙夹议

(5)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可以直抒胸臆,也可融情于景。

8、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

  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

平时阅读时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9、品味精彩的语言

特别注意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具体见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附录)

   

(1)比喻: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作用: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

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

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它一般只在诗歌或对联中出现。

作用:

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

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重复的词、短语或句子中间插入其它内容)两种。

作用:

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

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设问分两种,一种是自问自答,一种是问而不答。

作用: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作用: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0)反语:

正话反说,表面是褒义,实际是贬义;表面是贬义实际是褒义,例如“实在标致极了!

”,实际的意思是“实在是恶心人死了”,不同于反问,反语不是问句的形式

作用:

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既是修辞手法也是表现手法,说修辞手法是针对于句子来说的,说表现手法是针对文章整体的构思来说的):

作用:

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中心等。

10、把握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

对比(一般情况中,指的是正面和反面的对比)、

象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的意向)、

烘托(有时是环境的描写)、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联想、想象、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在文章的开头就点明中心或主旨)、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点出作者的志趣、愿望等)、托物言志(即象征)、借物喻人、借景抒情、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1) 所谓悬念,设置悬念可以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使布局更巧妙;主题更突出;情节更动人。

(2)理解“抑扬”的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是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突出某一特点或感情的常用手法之一。

它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3)衬托的表现手法。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特点,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与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4)对比的表现手法。

   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5)象征的表现手法。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记叙文阅读二————小说文体知识

一、  小说概念:

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描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个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2)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它的作用主要是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或是渲染气氛;或是衬托情感;或是预示人物命运;或是揭示社会本质;或是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它通过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记叙文阅读三——散文文体常识

一、  散文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1)形散: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2)神不散:

主题、意境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写作对象

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

(1)人物:

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

(2)事件:

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

(3)自然景观:

通过细致描写自然,突出景物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人生理想或情感意志。

四、散文的表现手法(参见一般记叙文文体知识)

(1)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3)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5)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6)寓理于事:

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7)融情于事:

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

(8)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五、散文的主题

六、散文语言的特点: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记叙文常见的十五大考点及解题思路

1、分析标题。

例如:

(1)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

(2)标题的妙处

(3)标题的表达效果             (4)拟标题

解题思路:

(1)

(2)(3)(从题目的本意、内在意义(一语双关,具有什么什么象征意义);新颖形象、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运用的修辞;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或暗示中心、文章线索、推动情节、照应文章什么内容等的关系方面考虑分析。

(1)答案范围要大于

(2)(3)

 (4)拟标题,体现中心,暗示中心、概括内容、线索词、关键语句等的词语拟题,拟题尽可能简洁、醒目、通顺,有文采。

符合字数要求。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见文体知识——记叙文的线索

3、梳理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或故事情节发展过程

(实际上是划分段落层次和概括段意层意的创新简易变形命题方法)

概括文章的内容或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⑴找出事情的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时还要交代时间、地点特别是经过⑵找出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格式是:

什么人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局如何。

4、词句或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一般有这些作用: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照应题目、前后照应,总结,过渡(承上启下),文章线索等等

5、文章或文章的某一部分写作的顺序是什么?

见文体知识——记叙文写作顺序

6、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某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说说)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或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

  ⑵从侧面描写入手。

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7、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8、理解关键句子的作用

记叙文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议论抒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结尾,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过渡句)

 

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句子作用各不相同:

例如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在开头:

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

在文章结尾:

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起承上启下的句子:

(1)对上文(或全文):

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

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3)从艺术效果看:

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

9、理解语句或词语的深刻含义

答出表面意,再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语境品味深刻含义

10、品味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分析本意+精彩的写法+写出了什么+对文章中心甚至后文情节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分析

11、词语是否可以互换、去掉?

答题思路:

(1)不可以

(2)结合具体语境,换后的词或去掉后有什么不好

(3)结合具体语境,原词有什么好(4)所以不可以去掉。

12、词语(主要是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题思路:

句子之前找到指代内容,然后用代入法检验。

13、品味或赏析文中精彩语句

一般找这两类句子:

(1)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

结合具体语境,再套用修辞手法的作用赏析。

(2)精彩的描写句,句中一般包含有精彩的动词、形容词。

除了整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外,还要从句中精彩的词语入手具体分析

14、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从文章的立意取材特点方面看。

  ⑵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

  ⑶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

  ⑷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可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其次可看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

(5)从写作手法入手分析(最常见)

15、拓展与创新性考题(2、3最常考)

(1)、仿写题:

主要是散文中精彩的语句的仿写

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2)想象题:

对记叙文中暗含的情节运用想象进行合理的补充

a、注意人称的要求(多数是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叙述补充);

b、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3)鉴赏题:

     赏析精彩语言  语言赏析词库如下:

A、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a、朴实无华

b、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c、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d、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e、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f、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g、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h、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B、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a、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b、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c、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d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e、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f、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g、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h、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i、语言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j、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k、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l、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4)圈点批注题

主要也是赏析精彩语言、也可以从对文章写作特点、自己的人生感悟等方面批注

(5)感悟题:

读了本文(或你从某某人身上)你有什么感悟,

结合文章中心,联系生活实际。

(6)联想题:

联想到的诗句,类似的人物、事件等

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7)谈看法:

你对于文中某某人的做法是否赞同等

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观点一般要与作者的观点一致,谈看法要结合文章内容与中心,有理有据去说。

 注意区分记叙文的这几个概念:

文学作品的四大类: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表达方式五种: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写作手法(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对比、烘托、抑扬等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等

结构手法:

悬念、开门见山、伏笔、照应、线索等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解说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特征,来介绍知识,阐明事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对事物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特征进行说明。

事理说明文: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说明。

2、从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来分:

平实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生动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事物本身,特征即事物的特点。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的内容,特征是事理的本质。

    四、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

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建筑物布局),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

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五、说明的方法及作用(作用见后):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十种):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配图表、作引用。

“二字二比作分下摹”

六、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

七、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密,有时(特别是文艺性小品文)

还要求生动形象。

 

              说明文的七大考点及解题方法

第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是什么?

有什么特征?

(见文体知识: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文章围绕说明对象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特征、分类、功能、未来前景等等

(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实际上也是考察说明对象及特征。

采用类似于数学定义:

什么(说明对象)是(特征)或(特征)是(说明对象)的形式表述

第二、采有某种方法(常见的是开头叙述故事等)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1)叙述故事,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引出说明对象(3)引出下文(4)照应题目等等

第三、某段或某句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

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形象。

②分类别:

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分类加以说明,更好地说明事物的……,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事理)的……特征。

④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解释说明,更好地说明事物的……,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

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⑥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语言更生动。

⑦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⑧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

增强说明文语言表现力,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

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第四、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或从文章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解题思路:

参见文体知识——说明顺序

   第五、文章中某些段落或句子为什么不能调换顺序?

解题思路:

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

(1)不能调换:

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不能调换:

段或句同前面或后面某段中的某句话对应。

    第六、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