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详解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详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详解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详解版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碱的是
A.C2H5OHB.Na2CO3C.Ca(OH)2D.Cu2(OH)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C2H5OH是有机物,属于醇类,A不合题意;
B.Na2CO3属于无机盐,B不合题意;
C.Ca(OH)2是二元强碱,C符合题意;
D.Cu2(OH)2CO3是碱式盐,D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C。
2.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硫酸钡B.食盐水C.二氧化硅D.醋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按强电解质的定义可知,强电解质指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含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等。
所以对四个选项进行物质分类考查:
A.可知硫酸钡是强电解质,A项正确;
B.食盐水为混合物,不在强电解质的概念内,B项错误;
C.二氧化硅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
D.醋酸在水中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D项错误。
故答案选A。
3.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
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
C.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
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C。
4.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4NH3+5O2
4NO+6H2OB.2Na2SO3+O2
2Na2SO4
C.2Na2O2+2CO2
2Na2CO3+O2D.2KI+Cl2
2KCl+I2
【答案】D
【解析】
【详解】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单质和一个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个单质和化合物,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前者在后者的概念范围内;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A不合题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不合题意;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C不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定义,属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活泼性强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活泼性较弱的非金属单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5.下列溶液呈碱性的是
A.NH4NO3B.(NH4)2SO4C.KClD.K2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盐类水解是指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本题四个选项均涉及盐类水解。
【详解】A.该盐属于强酸弱碱盐,NH4++H2O⇌NH3·H2O+H+,溶液显酸性,A不合题意;
B.同A,NH4+发生水解,使得溶液显酸性,B不合题意;
C.该盐属于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显中性,C不合题意;
D.该盐属于强碱弱酸盐,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显碱性,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点睛】关于正盐的酸碱性可利用口诀速度判断:
“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都弱须看电离程度大小”。
6.反应8NH3+3Cl2
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B.8∶3C.6∶3D.3∶2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为
,可知实际升价的N原子为2个,所以2个NH3被氧化,同时Cl2全部被还原,观察计量数,Cl2为3个,因而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
故答案选A。
7.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丁烷的球棍模型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6C
【答案】A
【解析】
【详解】A.次氯酸中Cl最外层为7个电子,为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拿出一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O原子最外层为6个电子,为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拿出两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因而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A项错误。
B、C、D等3个选项均正确。
故答案选A。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氯就是液态的氯气,与钢瓶不反应,可以储存在钢瓶中,A项正确;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B项错误;
C.石英、水晶、硅石、沙子的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C项正确;
D.硫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火山口处有硫单质,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
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危险,A项正确;
B.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
C.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分液,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
D.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O2和16O2互为同位素
B.正己烷和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系物
C.C60和C70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
D.H2NCH2COOCH3和CH3CH2NO2是同分异构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18O2和16O2是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分子,而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同位素,A项错误;
B.正己烷的分子式C6H14,2,2−二甲基丙烷即新戊烷分子式是C5H12,两者同属于烷烃,且分子式差一个CH2,属于同系物,B项正确;
C.核素表示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C60和C70是由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形成的分子,显然,C项错误;
D.H2NCH2COOCH3和CH3CH2NO2是分子式分别为C3H7O2N和C2H5O2N,分子式不同,显然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11.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mL氯气、20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
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
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
C.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项正确;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故答案选A。
1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n2+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增加
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
2Ag+2OH−
C.
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
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答案】A
【解析】
【详解】A.Zn较Cu活泼,做负极,Zn失电子变Zn2+,电子经导线转移到铜电极,铜电极负电荷变多,吸引了溶液中的阳离子,因而Zn2+和H+迁移至铜电极,H+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变H2,因而c(H+)减小,A项错误;
B.Ag2O作正极,得到来自Zn失去的电子,被还原成Ag,结合KOH作电解液,故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
2Ag+2OH−,B项正确;
C.Zn为较活泼电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溶解,因而锌筒会变薄,C项正确;
D.铅蓄电池总反应式为PbO2+Pb+2H2SO4
2PbSO4+2H2O,可知放电一段时间后,H2SO4不断被消耗,因而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D项正确。
故答案选A。
13.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5SO2+2H2O+2MnO4-
2Mn2++5SO
+4H+
B.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双氧水:
2I−+2H++H2O2
I2+2H2O
C.硅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
SiO32-+2H+
H2SiO3↓
D.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
3Cu2++2Fe
2Fe3++3Cu
【答案】D
【解析】
【详解】D.Fe3+氧化性大于Cu2+,所以Cu2+只能将Fe氧化到Fe2+,因而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
Fe2++Cu,D项错误。
其他3个选项的离子方程式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D。
14.2019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第35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
B.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第84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
D.第七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答案】C
【解析】
【详解】A.35号元素是溴元素,单质Br2在常温常压下是红棕色的液体,A项合理;
B.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是砷元素(As),为非金属元素,B项合理;
C.第84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ⅥA族,为钋元素(Po),由于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该元素最高化合价是+6,C项不合理;
D.第七周期0族元素是第七周期最后一个元素,原子序数为118,D项合理。
故答案选C。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
B.甲烷、苯、葡萄糖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天然植物油没有恒定的熔、沸点,常温下难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于分子式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因而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
而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有机物,含羟基越多,沸点越高,原因在于-OH可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使得沸点升高,因而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A项正确;
B.葡萄糖为多羟基醛,含有醛基,能使溴水或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错误;
C.羊毛、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C项正确;
D.天然植物油是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另外,植物油常温下难溶于水,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苯和氯气生成C6H6Cl6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H2CH2Br2
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CH3Cl
D.硫酸作催化剂,CH3CO18OCH2CH3水解所得乙醇分子中有18O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和氯气生成农药六六六,其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A项错误;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H2BrCH2Br,B项错误;
C.甲烷和氯气反应为连续反应,甲烷和氯气生成CH3Cl和HCl,接着CH3Cl和氯气生成CH2Cl2和HCl,之后生成CHCl3和CCl4,,因而产物除了4种有机物,还有HCl,C项错误;
D.酯类水解断裂C-18O单键,该18O原子结合水中H,即生成乙醇H18OCH2CH3,因而,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C(s)+H2O(g)⇌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
)+B(g)⇌2C(?
)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1molN2和3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mol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不等于Q1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可逆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发生变化,当缩小反应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加,A项错误;
B.在建立平衡前,碳的质量不断改变,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变,因而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项正确;
C.若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表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不等,故A、C不可能均为气体,C项错误;
D.易知N2(g)+3H2(g)⇌2NH3(g)ΔH,合成氨气实际参与反应n(H2)=3×10%=0.3mol,因而Q1=0.3/3×|ΔH|=0.1|ΔH|,分解氨气时实际消耗的n(NH3)=2×10%=0.2mol,Q2=0.2/2×|ΔH|=0.1|ΔH|,则Q1=Q2,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烧碱和纯碱均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须克服离子键,A项正确;
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水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B项正确;
C.CO2溶于水发生反应:
CO2+H2O⇌H2CO3,这里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C项错误;
D.石墨属于层状结构晶体,每层石墨原子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只含有共价键,因而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1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
B.500mL0.5mol·L−1的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
C.30g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NA
D.2.3g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A.1个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含两个共价键,4个碳氢键合为4个共价键,总计6个共价键,因而1mol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A项正确;
B.n(Na+)=n(Cl-)=0.5L×0.5mol·L-1=0.25mol,n(Na+)+n(Cl-)=0.5mol,因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总计0.5NA个,但水会电离出极少量的H+和OH-,因而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B项正确;
C.HCHO与CH3COOH的最简式为CH2O,原混合物相当于30gCH2O,n(CH2O)=1mol,因而C原子数为NA,C项正确;
D.不管钠和氧气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因而2.3gNa(2.3gNa为0.1mol)转移电子数为0.1mol×1×NA=0.1NA,D项错误。
故答案选D。
20.在温热气候条件下,浅海地区有厚层的石灰石沉积,而深海地区却很少。
下列解析不正确的是
A.与深海地区相比,浅海地区水温较高,有利于游离的CO2增多、石灰石沉积
B.与浅海地区相比,深海地区压强大,石灰石岩层易被CO2溶解,沉积少
C.深海地区石灰石岩层的溶解反应为:
CaCO3(s)+H2O(l)+CO2(aq)
Ca(HCO3)2(aq)
D.海水呈弱酸性,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导致海水中CO
浓度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石灰岩的形成是CaCO3的沉积结果,海水中溶解一定量的CO2,因此CaCO3与CO2,H2O之间存在着下列平衡:
CaCO3(s)+CO2(g)+H2O(l)⇌Ca(HCO3)2(aq)。
【详解】A.海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浅海地区,海水层压力较小,同时水温比较高,因而CO2的浓度较小,即游离的CO2增多,根据平衡移动原理,上述平衡向生成CaCO3方向移动,产生石灰石沉积,A项正确;
B.与A恰恰相反,石灰石岩层易被CO2溶解,沉积少,B项正确;
C.在深海地区中,上述平衡向右移动,且倾向很大,故溶解反应为CaCO3(s)+H2O(l)+CO2(aq)
Ca(HCO3)2(aq),C项正确;
D.海水温度一定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海水中溶解的CO2随之增大,导致CO32-转化为HCO3-,CO32-浓度降低,D项错误。
故答案选D。
21.室温下,取20mL0.1mol·L−1某二元酸H2A,滴加0.1mol·L−1NaOH溶液。
已知:
H2A
H++HA−,HA−⇌H++A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L−1H2A溶液中有c(H+)-c(OH−)-c(A2−)=0.1mol·L−1
B.当滴加至中性时,溶液中c(Na+)=c(HA−)+2c(A2−),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10mL
C.当用去NaOH溶液体积10mL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有c(A2−)=c(H+)-c(OH−)
D.当用去NaOH溶液体积20mL时,此时溶液中有c(Na+)=2c(HA−)+2c(A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该二元酸H2A,第一步电离完全,第二步部分电离,可以把20mL0.1mol·L−1二元酸H2A看做20mL0.1mol·L−1HA-一元弱酸和0.1mol/LH+溶液,注意该溶液是不存在H2A微粒。
【详解】A.0.1mol·L−1H2A溶液存在电荷守恒,其关系为c(H+)=c(OH−)+2c(A2−)+c(HA−),因而c(H+)-c(OH−)-c(A2−)=c(A2−)+c(HA−)=0.1mol·L−1,A项正确;
B.若NaOH用去10ml,反应得到NaHA溶液,由于HA−⇌H++A2−,溶液显酸性,因而滴加至中性时,需要加入超过10ml的NaOH溶液,B项错误;
C.当用去NaOH溶液体积10mL时,得到NaHA溶液,溶液的pH<7,存在质子守恒,其关系为c(A2−)=c(H+)-c(OH−),C项正确;
D.当用去NaOH溶液体积20mL时,得到Na2A溶液,根据物料守恒有:
c(Na+)=2c(HA−)+2c(A2−),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22.高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接近常温下弱酸的c(H+)或弱碱的c(OH−),油脂在其中能以较快的反应速率水解。
与常温常压水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温高压液态水中,体系温度升高,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
B.高温高压液态水中,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
C.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
D.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于任何化学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均可加快反应速率,A项正确;
B.由于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和c(OH−)增大,油脂水解向右移动的倾向变大,因而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反应速率加快,B项正确;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以H+做催化剂,加快水解速率,因而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C项正确;
D.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其水环境仍呈中性,因而不能理解成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而是以体系升温、增加水和油脂的互溶以及提高水中H+浓度的方式,促进油脂的水解,D项不正确。
故答案选D。
23.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M2+(g)+CO32-(g)
M2+(g)+O2−(g)+CO2(g)
已知:
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MgCO3)>ΔH1(CaCO3)>0
B.ΔH2(MgCO3)=ΔH2(CaCO3)>0
C.ΔH1(CaCO3)-ΔH1(MgCO3)=ΔH3(CaO)-ΔH3(MgO)
D.对于MgCO3和CaCO3,ΔH1+ΔH2>ΔH3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ΔH3,又易知Ca2+半径大于Mg2+半径,所以CaCO3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CO3,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
A.ΔH1表示断裂CO32-和M2+的离子键所吸收的能量,离子键强度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大,因而ΔH1(MgCO3)>ΔH1(CaCO3)>0,A项正确;
B.ΔH2表示断裂CO32-中共价键形成O2−和CO2吸收的能量,与M2+无关,因而ΔH2(MgCO3)=ΔH2(CaCO3)>0,B项正确;
C.由上可知ΔH1(CaCO3)-ΔH1(MgCO3)<0,而ΔH3表示形成MO离子键所放出的能量,ΔH3为负值,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因而ΔH3(CaO)>ΔH3(MgO),ΔH3(CaO)-ΔH3(MgO)>0,C项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ΔH1+ΔH2>0,ΔH3<0,故ΔH1+ΔH2>ΔH3,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24.聚合硫酸铁[Fe(OH)SO4]n能用作净水剂(絮凝剂),可由绿矾(FeSO4·7H2O)和KClO3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O3作氧化剂,每生成1mol[Fe(OH)SO4]n消耗6/nmolKClO3
B.生成聚合硫酸铁后,水溶液的pH增大
C.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而净水
D.在相同条件下,Fe3+比[Fe(OH)]2+的水解能力更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题干中信息,可利用氧化还原配平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6nFeSO4+nKClO3+3nH2O=6[Fe(OH)SO4]n+nKCl,可知KClO3做氧化剂,同时根据计量数关系亦知每生成1mol[Fe(OH)SO4]n消耗n/6molKClO3,A项错误;
B.绿矾溶于水后,亚铁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当其转系为聚合硫酸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