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57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 美味的水果 教学设计 4.docx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6美味的水果教学设计4

粤教版一年级科学:

6.美味的水果教学设计(4)

6.美味的水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水果也是他们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

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辨认一些水果,但是对于水果的特征、生长环境等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

而本课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原有的感性认识,主要通过观察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水果,探究水果的特征、生长环境等。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

“美味的水果”是《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水果和蔬菜”的第2课。

本单元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水果和蔬菜的特征,认识到水果和蔬菜都来自大自然中的植物,认同地球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着各种资源。

“美味的水果”以水果作为观察对象,共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1各种各样的水果,引导学生描述水果的外形特征;活动2苹果和香蕉,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比较苹果和香蕉的不同点,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水果的特征;活动3各地的水果,让学生了解各地盛产的水果,加深对水果的认识。

学生(学情)分析:

水果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来投入学习中。

学生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可以通过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去观察物体,也学会从轻重、颜色、表皮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去描述事物的特征。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低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交流和比较水果的特征,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表达能力等。

教学策略:

1.从教的方面来说,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设置问题情境,驱动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

2.从学的方面来说,利用有效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探究的主体;通过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去动手,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学目标:

1.从轻重、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描述水果的外形特征。

2.说出苹果和香蕉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不同点。

3.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对水果进行观察,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4.认识各地的盛产水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从轻重、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去描述水果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比较苹果和香蕉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

苹果、香蕉、其他的常见水果、眼罩等。

教学过程:

一、情节导入

生活情境:

小红和小月在客厅吃水果,小红手里拿着一个水果,小月发现小红拿的水果像桃子,也像李子。

小月问:

它是什么水果呢?

小红说:

这种水果像桃子,也像李子,这种水果是油桃。

师: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美味的水果吧。

板书课题:

美味的水果

【设计意图:

大部分学生对桃子和李子都比较熟悉,但是油桃的外形像桃子,表面却像李子一样光滑,这和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去探究这是什么水果,去了解更多水果的外形特征。

二、活动1:

各种各样的水果

1.出示一张色彩鲜艳的包含多种的水果图

师:

水果来自于植物,这张图中有你喜欢的水果吗?

生:

香蕉、葡萄、苹果……

师:

你能用说说它的外型特征吗?

生1:

我喜欢吃葡萄,葡萄小小颗的,很轻,有红色的,绿色的。

生2:

我喜欢吃油桃,它红红的,很好看,外形看起来像桃子,表面摸起来的感觉像李子一样光滑。

2.水果猜猜猜

出示:

1.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学生抢答:

西瓜

2.黄皮包着红珍珠,颗颗珍珠有骨头,不能穿来不能戴,甜滋滋来酸溜溜。

学生抢答:

石榴

3.小小红坛子,装满红饺子,吃掉红饺子,吐出白珠子。

学生抢答:

桔子

【设计意图: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水果来自大自然,是自然资源。

而这节课的学习则让学生明确知道水果是来自于自然界中的植物。

教师通过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引导学生从轻重、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来认识水果的不同。

同时,设计让学生猜一猜水果的名称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课堂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2:

苹果和香蕉

1.观察苹果和香蕉,它们有哪些不同?

出示:

一张分别是完整的苹果和香蕉、切开的苹果和香蕉的图。

师:

同学们,观察图中的苹果和香蕉,它们有哪些不同?

生:

这个是没有切开的苹果,这个是切开了的苹果。

师:

我们可以用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

生:

可以用眼睛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鼻子闻闻它的香味;可以用舌头尝尝它的味道;可以用手摸一摸它的粗糙程度。

2.动手操作

(1)师:

四人小组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香蕉。

观察一下苹果和香蕉的特征。

四人小组通过眼睛、鼻子和手等感觉器官来观察苹果和香蕉。

观察后汇报

师:

你们观察到的苹果和香蕉有什么特征?

生:

苹果摸起来硬硬的,圆圆的,表面很光滑,表皮是红色的,闻起来有点淡淡的香味。

生:

香蕉摸起来是软的,弯弯的,表面也是光滑的,表皮是黄色的,闻起来很香。

(2)师:

苹果和香蕉的内部又有哪些特征呢?

请各小组把苹果和香蕉切开,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对苹果和香蕉的内部进行观察,并完成活动手册的第六页。

四人小组动手切水果,并通过舌头,手等感觉器官来观察切开的苹果和香蕉。

观察后汇报

师: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切开的苹果和香蕉有什么特征?

生:

苹果切开后有汁流出了,甜甜的(酸酸甜甜的),咬起来有点硬,脆脆的。

生:

香蕉切开后闻起来更香了,咬下去很软,甜甜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观察苹果和香蕉的特征,只有自己亲身感受过才能更好地总结出它们的特征。

(3)小结:

苹果的外形是圆的,红色的,比较硬,闻起来有香味,切开苹果后,它的内部是白色的有果核,果肉尝起来甜甜的,水分比较多;香蕉的外形是弯的,黄色的,软软的,闻起来有香味,切开香蕉后,它的内部是白色的,没有果核,尝起来甜甜的,水分比较少。

3.蒙眼辨认水果游戏。

师:

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篮子的水果,水果用布遮住了,辨认的同学要用眼罩遮住自己的眼睛,只能通过摸一摸、闻一闻辨认出这些水果哦,你准备好了吗?

请学生戴上眼罩,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猜猜是什么水果?

学生上讲台猜:

苹果、香蕉、橙子、芒果......

【设计意图:

通过蒙眼猜一猜的游戏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游戏中学习,感受科学的魅力】

四、活动3:

各地的水果

出示:

哈密瓜和葡萄的照片

师:

哈密瓜和葡萄是哪里盛产的水果?

生:

哈密瓜和葡萄是我国新疆盛产的水果。

出示:

菠萝、荔枝、香蕉和番木瓜的照片

师:

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是产自哪里的吗?

生:

菠萝、荔枝、香蕉和番木瓜这些水果主要盛产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区。

我们这里就是盛产这些水果的地区了。

师:

我们国家非常大,不同的地方盛产不同的水果,请同学们看看介绍。

展示各个地区盛产的水果的情况:

1.东北地区盛产的水果有苹果、梨、杏、李子、西瓜等。

2.华北地区盛产的水果有苹果、桃、杏、梨、李子、枣、柿子等。

3.华东地区盛产的水果有苹果、梨、葡萄、西瓜、杨梅、柑橘、龙眼等。

4.华中地区盛产的水果有柑橘、柚子、葡萄、桃子、西瓜、苹果等。

5.西南地区盛产的水果有柠檬、雪梨、猕猴桃、枇杷、水蜜桃、草莓、石榴等。

6.华南地区盛产的水果有荔枝、龙眼、杨桃、芒果、香蕉、菠萝等。

7.西北地区的新疆是我国的瓜果之乡,以其哈密瓜、葡萄最为著名。

【设计意图: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不同地区盛产的水果,感受国家的地大物博。

五、亲子时间

出示:

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水果店,了解各种水果的产地。

师:

周末和家长一起去水果店认识一下不同的水果。

六、板书设计

美味的水果

外形特征:

颜色、形状、轻重……

苹果:

硬、圆、红……

香蕉:

软、弯、黄……

粤教版一年级科学:

4.学会运用工具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工具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习惯使用眼睛去观察物体,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到使用放大镜的好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低年级学生对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想象,此时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也是开展科学教育的最佳时期。

因此,我我设计了用肉眼观察花朵和用放大镜观察花朵这个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3、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

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不但能充分表达每个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又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也能从中体验到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的不同。

二、教材分析

“学会运用工具”是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单元中的第4课,通过第3课的学习,教科书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感觉器官,并尝试用各种感觉器官感觉身边的各种物体,然后再综合利用各个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事物更多的外部形态特征。

在这节课中,教科书利用情景创设提示学生借助工具观察物体,这样可以观察得更细致,再让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学会记录自己的发现,丰富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用放大镜观察,本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以模仿的方式跟教师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活动2边观察边记录,是指导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比较使用放大镜观察与肉眼观察得差异,并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能力。

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科学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学会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记录,这为后续学习科学的方法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延续上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活动主要的科学研究技能还是观察,有所区别的是本课是运用工具(放大镜)进行观察。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听说过放大镜,但使用放大镜的经验比较少,本课也是学生初次接触观察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等直观的方式展示放大镜的使用规范,同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放大镜时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强调“爱护放大镜”以及“禁止用放大镜看太阳”等教育,对于放大镜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以体验活动为主,通过不断的使用领悟到放大镜可以放大细节,观察物体更清晰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以得的信息。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

4、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可以运用工具辅助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五、教学准备

分小组准备:

每人一份:

放大镜一个、花朵一支(小组)、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

课件、花朵一支、放大镜一个。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1.先来个视力大考验,看看同学们的视力好不好。

(1)出示图片(较易看清楚的图片)

(2)出示以下邮票的图片

2.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图片上的图案?

3.同学们能想到利用工具,这一点非常棒。

师:

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导入今天的新课:

《学会运用工具》(板书:

学会运用工具)

【设计意图:

利用小游戏来调动课堂的气氛,邮票上的太小了看不清楚,要怎么办呢?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与猜测。

1、教师这里有一朵花(非洲菊),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朵花是什么样的?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观察。

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所观察物体的形状。

4、学生回答分享,教师提出问题:

那花里面的一些细小部分怎样看得更清楚?

是的,我们这时就要借助工具——放大镜。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花朵,他们只能看到花朵的一些基本的外观特征,当老师提出问题怎样看得更清楚,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用放大镜看会有什么不同呢?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与实践。

(一)认识放大镜。

1、以小组为单位对放大镜进行观察。

2、说一说放大镜由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

贴出放大镜的图片,板书每一部分的名称。

3、用手触摸放大镜的镜片,找找与普通镜片有什么不同。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充。

(二)使用放大镜。

1、组内讨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的方法一:

手持镜柄,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让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的方法二: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注意提醒学生:

禁止用放大镜看太阳,避免眼睛被灼伤】

3、小组内利用放大镜再次观察花朵,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4、组内交流使用放大镜前后观察效果有什么不同?

5、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论进行补充、总结。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解决“放大镜应该怎么使用”与“使用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两个问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器材,教师要做好第一次使用放大镜的正确说明,以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不仅满足了人们看清更小物体的愿望,还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意外惊喜”,让人们发现原来在自己身边一直存在着一个想像不到的奇妙世界。

2.出示放大镜下指甲的图片:

猜猜这是什么?

这个东西就在我们要观察的对象之中,让我们来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1)分别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手指。

找一找放大镜除了能放大图像,还能显现哪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2)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指纹通过观察画下来。

3.小结: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更大,显现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设计意图:

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并领悟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放大细节,能够使结果更加清晰,意识到借助工具可以更好的认识事物。

六、拓展活动

找一找,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展示放大镜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图片。

【设计意图:

运用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更多的场景中,进一步巩固对放大镜作用的认识。

六、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什么?

生: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看得更清楚。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