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052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docx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理工研字〔2009〕9号

—————————————————————————

关于制订2009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学院:

按照教育部2009年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于今年在11个工程硕士领域首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2009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需新制订培养方案的领域、学科

我校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物流管理等十一个工程领域及对应的主干支撑学科。

见下表。

工程领域名称及代码

方向学科

矿业工程430119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安全工程430125

安全技术及工程

环境工程430130

环境工程(工学)

材料工程430105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冶金工程430106

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

化学工程430117

化学工艺;应用化学

控制工程43011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430102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430114

岩土工程

测绘工程430116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物流工程430141

管理科学与工程(注:

相关学科)

说明: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报到时须选定具体的方向学科,入学两周内选定校方导师,入学一个月内选定企方副导师。

二.制订原则

1.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见附件1)文件精神的原则,努力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体现办学效益与培养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各工程领域方向学科与对应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主体的一致性和相通性的同时加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应用性课程的设置(2008版学术型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可从研究生处网站下载)。

3.与各学院师资队伍、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教育等实际状况相结合的原则。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业型、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热爱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求实和团结合作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熟悉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熟悉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科学研究等专门技术工作。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2-3年。

本着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要求安排培养时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专业实践、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

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的设置

   1.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密切关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在突出本学科已有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

使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能够有较高的起点,立足于学科前沿,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2.研究方向的设置应做到科学、规范,相对稳定。

要努力开拓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积极推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3.对同一学科专业内所设置的研究方向应在该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内,宽窄适度,避免重复,一般不超过4个。

   (四)学分、学时与课程设置的要求

   1.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7学分,必修环节7学分。

每位研究生的课程学分以修27-31学分为宜。

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专业课每16学时计1学分)。

2.课程设置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一)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分为公共课和基础理论及专业课,学位课程的学分为17-19学分。

公共学位课7学分

⑴自然辩证法(32学时)2学分

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6学时)1学分

⑶第一外国语(含综合外语、听力、写作等)

(日语140学时)(英语180学时)4学分

第1学期英语和第2学期英语各占2个学分,第2学期英语的课程成绩以学校组织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成绩为计分依据。

日语可参照英语的相应要求。

基础理论及专业课10-12学分

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其中必须包括数学、力学类课程2-4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共10-18供选学分。

1.必修课

与培养要求密切相关、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的主要课程4-6学分

2.选修课

⑴实践性、应用性专业选修课6个左右学分

⑵第二外语不计学分

⑶人文、素质类选修课不计学分

(三)跨专业报考入学或同等学力研究生的补修课程

跨专业报考入学或同等学力研究生是否需要补修本科课程由导师自定。

若需补修,可随本科生听课学习或由导师指导学习,记成绩、记学分,并且列入培养计划,但不列入课表且对任课教师不记工作量。

3.必修环节7学分

[1]专业实践3学分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各学院、各专业教研室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要求研究生在论文工作阶段每半年提交一份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在读期间共需提交两份。

[2]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1学分

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路、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总量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并应尽量以近5年的文献为主(不少于60%)。

专业外语的学习包括阅读和写作,原则上,要求研究生必须完成一篇外文文献综述报告。

指导教师要重视硕士生的文献阅读工作,研究生自入校之日起即应加强文献阅读的指导和考核。

指导教师应明确要求硕士生在必修环节“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中需阅读的文献。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做两次文献阅读报告,其中一次结合必修环节“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进行,填写“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成绩登记表”;一次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经导师评阅签署意见后随同成绩单存档。

[3]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地关系到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和质量。

要在论文选题上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应在研究生入学报到后尽早明确拟从事的方向及选题范围,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以便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科研实践。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

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技术(理论)难点及拟解决方案。

开题报告应由硕士生本人向教研室宣读,听取意见,修改后提交正式书面报告送研究生处。

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前两周内完成。

未完成课程学分、“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环节考核不合格的,不能开题。

(五)专业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

各工程领域所属方向学科应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制订好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管理和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一经确定,须共同维护其权威性、严肃性,保持相对稳定。

新生入学选定学科方向后,各学院组织导师和研究生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个硕士生的导师、企方副导师,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最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制订好硕士生培养计划。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应符合本领域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也要适合硕士生本人的实际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硕士生培养计划经导师及学院同意后,一式四份,研究生处、学院、导师、副导师各执一份。

(六)课程考核与中期考核

   [1]学位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一般采用考查的形式。

所修全部课程的加权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者,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学位英语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并计2学分。

[3]中期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和开题报告完成后进行,具体要求见《江西理工大学中期考核暂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暂行规定》。

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原则上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副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及论文答辩暂参照《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有关规定执行,有待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逐步完善。

四.制订工作时间进度及相关要求

5月15日前研究生处布置制订工作,各学院启动此项工作。

5月15日—5月31日:

各学院组织安排各专业学科调研、讨论,形成各领域方向学科培养方案,由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

6月3日之前,审核通过后的培养方案由各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统一提交纸质文档一份和电子文档至研究生处。

要求纸质文档上附有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以及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意见及主席的签字。

6月中旬,经研究生处复核并报校领导批准后,学校统一印刷成册,作为2009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的依据。

附件1: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附件2、附件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模版

二00九年五月十一日

附件1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为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

  

(一)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二)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

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科研人才更多是来源于博士研究生。

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更好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需要。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根据不同培养对象,学习方式可以全日制攻读,也可以非全日制攻读。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在职人员攻读比例偏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比例偏小,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一)科学定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二)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

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三)实践要求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

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四)学位论文

  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三、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抓住机遇,着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统筹规划,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要重视构建和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

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

  (三)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学习、实践、创业等提供良好条件。

要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学校、院系和导师的作用,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要建立和完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助办法。

要不断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2

________(代码)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方向学科:

 授工程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学习年限2-3年。

本着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要求安排培养时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

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4年。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由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组成。

课程学分应不少于27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

每位研究生的课程学分以修27-31学分为宜。

必修环节共7学分。

未完成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不予受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四、课程设置(见表)

五、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由四部分组成:

专业文献阅读,第1-2学期完成,计1学分;

开题报告,第2学期末或第3学期前两周内完成,计3学分;

专业实践,第1-4学期完成,计3学分。

六、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及论文答辩暂参照《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有关规定执行。

七、其他要求

 

附件3

_______方向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院

备注

学位课

基础理论课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