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08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22《出师表》第1课时同步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知识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是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隐居隆中,三顾茅庐始出。

辅助刘备取得荆州、益州,建立蜀汉。

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

刘备死后,他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因病卒于军中。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称赞他: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他的代表作有《》《》等,他还曾发明孔明灯、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2.背景探寻。

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考虑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书,以期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3.知识链接。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汉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由此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常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4.主旨归纳。

本文是诸葛亮在北伐临行前给刘禅的嘱托。

作者告诫后主只有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报答先帝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表明了“北定中原”的决心。

 

5.拓展阅读。

白帝城托孤

公元219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刘孙由此交恶。

两年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并亲率大军攻打孙权,以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结果汉军被陆逊攻破,折损兵马无数,刘备也被迫退往白帝城。

由于战败,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召丞相诸葛亮火速前来,为自己料理后事。

得到消息后,诸葛亮立刻赶到白帝城。

在病榻前,刘备命诸葛亮总揽朝中事务,同时给远在成都监国的刘禅下诏,要他尊诸葛亮如父。

交代完身后事,他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即如果刘禅昏庸无能,允许诸葛亮废掉他改立新君(此句,至今争论不断,笔者意见仅为一家之言)。

得到莫大信任的诸葛亮闻言跪地大哭: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不久刘备病死,诸葛亮扶灵回成都,奏请刘禅承遗诏继位。

参考答案

1.孔明三国刘备陆游出师表诫子书

重点

1.本文围绕“出师”二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文围绕“出师”,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诸葛亮对国内政事的安排。

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不懂得治理政事。

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

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

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给他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

国内政局稳定,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从而专力伐魏。

由此可见,诸葛亮安排国内政事正是为了出师。

二是诸葛亮陈述出师的理由。

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

针对蜀国内部对出兵的不同意见,诸葛亮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

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诸葛亮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2.作者是如何融议论、叙事与抒情于一体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由于本文是奏章,作者希望后主采纳自己的建议,从而修明政治、兴复汉室。

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以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劝谏的目的。

所叙之事如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为使自己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更能使人信服。

因为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全文贯串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

报先帝,忠陛下。

在文中,他真挚地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爱戴和怀念,进而表达了知恩图报、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这能激发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之情,进而听取自己的建议。

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率真、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十三次提先帝,七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串全篇。

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之大业。

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

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等;文中还有一些工整的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

这使得全文语言颇为精练。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陛下(bì)臧否(zāngfǒu)

B.恢弘(hóng)菲薄(fěibó)

C.庶(shù)弩钝(núdùn)

D.崩殂(cú)裨补(bì)

2.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

(2)益州疲弊()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不宜妄自菲薄()

(6)引喻失义()

(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若有作奸犯科()

(9)论其刑赏()

(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1)志虑忠纯()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3)悉以咨之()

(14)必能裨补阙漏()()

(15)性行淑均()

(16)晓畅军事()

(17)以后汉所以倾颓也()

(18)必能使行阵和睦()

(19)躬耕于南阳()

(20)猥自枉屈()

(21)遂许先帝以驱驰()

(22)后值倾覆()

(23)夙夜忧叹()

(24)深入不毛()

(25)庶竭驽钝()

(26)攘除奸凶()

(27)至于斟酌损益()()

(28)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9)以彰其咎()()

(30)以咨诹善道()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

(3)引喻失义()

(4)不宜异同()

(5)愚以为宫中之事()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7)先帝不以臣卑鄙()

(8)猥自枉屈()

(9)由是感激()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以光先帝遗德()

(2)恢弘志士之气()

(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4)北定中原()

(5)恐托付不效()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7)此皆良实()

(8)攘除奸凶()

(9)亲贤臣,远小人()

(10)苟全性命于乱世()

5.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6.背诵并默写下列重点句子。

(1)今天下三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3),不宜异同。

(4)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有所广益。

(5)先帝称之曰能,。

(6)亲小人,远贤臣,。

(7),不求闻达于诸侯。

(8)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进尽忠言。

(10)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

能力测试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性行淑均: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引喻失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诸葛亮一生忠心为主,在北伐临行前,深情向后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建议。

(只能用四字词语回答)

4.梁衡《武侯祠:

一千五百年的沉思》写到:

“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

”《出师表》见证了诸葛亮的忠诚,说说选段中哪些具体内容能体现他的忠诚。

 

5.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的?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四川眉山卷】文言文阅读。

猩猩嗜酒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

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

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

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④也,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

已而谓其朋曰:

“盍少尝之?

慎无多饮矣!

”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

已而取差⑤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⑥之甘也,遂大爵⑦而忘其醉。

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

麓人追之,相蹈藉⑧而就絷⑨,无一得免焉。

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注】①麓:

山脚下。

②醴尊:

醴,甜酒。

“尊”同“樽”,酒杯。

③履:

鞋。

④属:

zhǔ,连接。

⑤差:

chā,稍微,比较。

⑥唇吻:

指嘴。

⑦爵:

古代的一种酒杯。

⑧蹈藉:

践踏。

⑨就挚:

被拘囚。

絷:

zhí,拴,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兽之好酒者也_____________

(2)骂而去之_____________[:

(3)不胜其唇吻之甘也_____________

(4)恶其为诱也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3.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A

【解析】“否”读pǐ。

2.

(1)死。

(2)贫困,衰败。

(3)实在,确实。

时。

(4)优待,厚遇。

(5)轻视,看不起自己。

(6)说话不恰当。

(7)奖惩。

善恶。

(8)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9)受罚。

(10)显示。

治。

(11)志向和心思.(12)选拔。

给予。

(13)询问。

(14)弥补。

缺点和疏漏。

(15)善良平正。

(16)通晓。

(17)崩溃、衰败。

(18)指军队。

(19)亲自、亲身。

(20)辱,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21)奔走效劳。

(22)遇到,正赶上。

(23)早晨。

(24)不长草,文中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25)比喻才能平庸,文中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26)排除,铲除。

(27)除去。

兴办、增加。

(28)怠慢,疏忽。

(29)表明、显扬。

过失。

(30)询问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需认真阅读原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实词。

文中重点实词很多,如“陟罚臧否”“驱驰”“夙”“驽钝”“诹”等,均要求学生重点识记。

3.

(1)古义:

时。

今义:

秋季

(2)古义:

扩大。

今义:

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古义:

适宜、恰当。

今义:

意义

(4)古义:

偏指“不同”。

今义:

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5)古义:

自称的谦词。

今义:

愚笨,傻

(6)古义:

伤心遗憾。

今义:

极端憎恨或悔恨

(7)古义: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8)古义: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义:

卑鄙;下流

(9)古义:

感动奋发。

今义: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

解答此题,应牢记辨别古今异义词的三种方法,即字义分析法、字音分析法、字形分析法。

常见的古今异义类型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

具体到此题,需结合词语的具体语境和课下注释进行理解。

4.

(1)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2)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3)名词用作动词,长草

(4)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5)动词用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6)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之事

(7)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8)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9)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10)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解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

作答此题,应熟练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和句意,进行识别和理解。

5.

(1)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自耕种,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4)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5)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

作答此题,应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识记重点语句。

6.

(1)益州疲弊

(2)恢弘志士之气

(3)陟罚臧否

(4)必能裨补阙漏

(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6)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苟全性命于乱世

(8)猥自枉屈

(9)至于斟酌损益

(10)以咨诹善道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的背诵。

学生应熟读并充分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1.

(1)给予

(2)善(3)优待、厚遇(4)称引、譬喻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的意思。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如本题中“遗”“殊遇”为古今异义词,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2.

(1)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

(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光大志士们的勇气。

(2)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第一句中的“开张圣听”“恢弘”第二句中的“裨补阙漏”等,关键字词都要解释清楚,最后疏通句子。

重点句子要加强记忆,这样在做题时就可以直接写出译句。

3.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和概括能力,要注意提干要求,只能用四字词语回答。

4.①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

②诸葛亮想要以对刘禅的尽心来报答先帝。

③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向刘禅推荐了很多得力人才。

④回忆和先帝谈论先、后汉的事情,着重激励后主必须亲贤远佞。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提示,根据诸葛亮的自述,从积极谏言和推举人才两个方面来概括。

5.观点一:

诸葛亮的“忠”是值得后世赞扬的。

他的“忠”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报恩心理,更重要的是他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一般人。

他的忠国忠君,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后人铭记。

观点二:

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知遇之恩禁锢他的沉重枷锁。

他只忠于刘备父子,却不知审时度势,忠于自己的才能。

刘禅昏庸无能,不懂治理国事,即使诸葛亮殚精竭虑,最后也只能抱憾而终。

良禽择佳木而栖,明知不可为,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呢?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固定答案。

既可以赞同诸葛亮的忠,也可以反对,只要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1.

(1)酒:

喝酒。

(2)去:

离开。

(3)胜:

能忍受。

(4)恶:

厌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酒”是名词用作动词,“喝酒”;“去”是古今异义词,“离开”的意思。

2.

(1)编了很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

(2)可是最终免不了一死,是贪婪造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为(做,这里是‘编’的意思)、属(连接)”是赋分点;

(2)句中的“卒(最终)、为(动词,造成)”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贪婪者没有好下场”或“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能力。

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即可。

这则故事讲述了猩猩因“贪”终不能抵挡住诱惑醉酒被抓,告诫人们:

贪婪者没有好下场。

这可以从“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看出来。

  【参考译文】

  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

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

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

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

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

“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

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

”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

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

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

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

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的事。

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

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个个都被捉住。

以后来的猩猩也是同样的下场。

猩猩可算是很聪明了,知道憎恨人家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心造成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