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542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单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单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单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单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分析.docx

《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分析.docx

单元分析

第二组:

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材解读: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组教材就是一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这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探究、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重要方面。

《儿童诗两首》是作家高洪波写的两首儿童诗。

它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丰富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1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简说

一、单元总体介绍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

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编写本组教材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重点是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

精读课文两篇《杨氏之子》和《晏子使楚》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让读者感受语言的精妙和威力。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

写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的回击了楚王。

略读课文两篇更以语言见长。

剧本《半截蜡烛》人物在不动声色的语言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

相声《打电话》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

本组教材还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是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会写20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

积累词语,能正确读写“家禽、侮辱”等词语。

背诵文言文。

针对不同体裁文章的语言特点,对重点句段进行朗读指导。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课时安排总计11课时

《杨氏之子》2课时

《晏子使楚》2课时

《半截蜡烛》1课时

《打电话》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交流平台》1课时

《日积月累》和《展示台》1课时

第四组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本组教材与前一个单元的内容有相似之处:

都是通过一件活几件事情来刻画人物;但也有不同之处:

第三单元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描写主人公的机智等特征,而第四单元则着重通过事件的过程来表现人物的品优秀品质。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语言。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中令人震撼的情,品味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美好心灵,并受到熏陶。

3.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单元教学重点:

1.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2.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本单元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多项教学内容。

通过课本剧的演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历史人物的风采;“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兴趣.

3.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教学重点:

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1课时.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一、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由“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组成。

“活动建议”是板块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

(一)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由3篇短文组成,分别是《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

三个故事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古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从这三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已经重视信息的传递,但古人用烽火、漂流瓶等传递的信息量小,传递的速度慢,有时还会误事。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简要地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建设过程和它的作用。

这个阅读材料的第一段,用简明文字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一篇阅读材料,理清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

与前几种信息传输方式相比,计算机网络无论在传递的信息量、信息的多样化以及传递的速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以一位北京的小学生制作一份“绘声绘色”的电子邮件为线索,介绍了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

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电脑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网上呼救》记叙的是一个发生在网络时代的真实故事,显示了网络的巨大作用。

苏珊是芬兰赫尔辛基一所学院的学生,在图书馆突然发病,生命垂危,危机时刻她在网上聊天室发出了求救信息。

美国德克萨斯州登顿县的男孩桑恩看到这条信息,展开万里营救,终于使苏珊脱离危险。

救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通过网络进行万里营救就显得很不一般,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整个营救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这个故事,我们除了看到桑恩的热心与机智和更多热心相助的人们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可以让学生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的作用,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把握自己》是一篇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稿。

演讲从一名高三学生猝死说起,列举了不健康网站、沉湎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然后对同学们提出希望:

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这篇演讲稿提出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很及时的。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改进,造福于人类,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辨别信息的良莠,正确利用信息,是现代社会一个人良好的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取健康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从网络问题引出一系列如何对待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正确利用媒体。

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演讲稿的写法,如,列举事实,讲清道理,发出呼吁,语言要有感染力。

(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的起因是“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我”发现爸爸的咳嗽好像和东南风有关,于是“我”开始做观察记录,最后在医生张伯伯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爸爸的病因,原来东南风带来的空气污染是爸爸咳嗽的病因。

这个材料阅读的重点是记录表和张伯伯的话。

记录表记载了两项信息,每天的风向和爸爸的病情;张伯伯对记录表进行分析,确定了东南风和爸爸的咳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病因。

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

报告分成“问题的提出”“调查的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等几个部分,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自己看法。

这份调查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的情况和资料整理”部分。

研究者从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有调查访问、查阅书籍报刊,也有上网搜集资料。

资料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李姓的来源、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李姓人口数量和李姓人口分布等,获得的资料比较丰富,这是得出结论的前提。

由于资料比较丰富翔实,得出的结论也令人信服。

研究者把结论分点列出,结论清楚明白。

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例,对学生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会起到启示作用。

二、教学建议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理念和教材提供的建议与素材,围绕“走进信息世界”这个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并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思路,教给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活动中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认识信息与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密切联系。

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一)关于第一板块

时代

信息传递的方式

古代

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

用火车、轮船、飞机传递

现代

电报、电话、报纸

当代

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

一方面,通过组间互动交流让全班学生分享学习成果,了解阅读材料上的内容

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关于第二板块

五年级上册

遨游汉字王国

活动计划和报告

五年级下册

走进信息世界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年级上册

轻叩诗歌的大门

活动总结

六年级下册

难忘小学生活

读写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1.发现两个研究报告的共同点

▪都有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都需要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都有关于某个问题的研究结论;

▪都是基于事实的、结论都是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

2.相同中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有一定的写作格式,但是并不太严格;

▪语言都很平实,但是也可以有不同的风格;

▪研究的问题可以多种多样,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

仔细分析《奇怪的东南风》一文,就能了解一次完整的问题研究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搜集信息

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3.教师心中要有个明确的活动计划

日期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5月16日

单元导读,选择课题

班级

5月17日

制订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

5月18日

听“信息发展”讲座

年级

5月19—20日

双休日分头搜集资料

小组和个人

5月21日

分组整理资料

小组

5月22日

补充资料

小组

5月23日

资料汇总

小组

5月24日

综合汇报活动

年级

4.教学资源缺乏可以采用替代品:

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搜集信息看电视,听广播

没有资料做研究报告有困难自己调查访问

5.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要求不要太高:

研究课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切口小,力所能及的

研究报告内容可以比较简单

研究报告格式不必十分严格,能说明问题就好

注意研究报告写作中信息的搜集和运用

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研究

6.不要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悄无声息的淹没:

向本班同学宣传——互相激励,增强自信心

向全校宣传——成为其他年级学生的学习资源

向家长宣传——使家长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综合性学习

向社会宣传——争取社会更多的支持

7.用什么方法评价综合性学习:

成长记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

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

既自我评价也互相评价。

等级、星号加激励性评语比较合适。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安排的一系列综合学习活动,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培养学以致用的观念,体会生活中语文的理念。

6.认识19个生字。

四、教学重点:

1.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2.初步学会有目的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五、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有目的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课时安排:

11——12课时

 

单元分析

第七单元

主题:

作家笔下的人

教材解读: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

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

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单元目标:

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写作方法: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侧重人物动作描写

临死前的严监生        侧重人物动作某一细节描写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侧重人物语言、外貌描写

23.刷子李            侧重人物细节描写

24.金钱的魔力          侧重人物言行变化描写

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进行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刻画。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拓展阅读建议: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兵张嘎》

《临死前的严监生》《守财奴》、《儒林外史》(部分)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红楼梦》

《刷子李》《快手刘》、《泥人张》

《金钱的魔力》《百万英镑》

 

第八单元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

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并抒发了作者对德国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威尼斯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与象共舞》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十分向往。

学习这组关于异国风情的课文,不仅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还要围绕“异国风情”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异域风情充满兴趣,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多项训练。

既要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与同学交流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又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3.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

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四、教学难点:

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可用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

拓展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