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380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1.《古诗三首》

1.《四时田园杂兴》写了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宋代范成大他的诗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和民生疾苦,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也称“南宋四大家”

2.《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3.《村晚》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 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5.《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皮之态。

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6.课外积累描写儿童的古诗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祖父的园子》

1.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快乐、自由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祖父的思念。

2.“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3.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

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4.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5.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虹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6.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这句话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

“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

不好。

“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

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

7.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因为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头”铲地,表现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表现他对“我”的疼爱。

8、“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1)园子给了“我”自由。

“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即使是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

(2) 园子给了“我”快乐。

这里有“我”喜欢的昆虫、花鸟、植物,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是“我”喜欢的环境。

9.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

我还追蜻蜓、摘吃黄瓜、捉玩蚂蚱等。

  特别之处: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

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许多可爱的昆虫,白、黃、红、金、绿,各种颜色一应俱全。

(2)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

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

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10.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感受:

园子里的生活是无拘无的,是完全自由的。

不光“我”是自由自在的,就连这里的植物、动物仿佛也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来干涉。

11.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在祖父的菜园里玩耍的情景:

关上小虫子,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摘吃西瓜,追逐蜻蜓,捉完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3.《月是故乡明》

1.《月是故乡明》本文以“月亮”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6.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写了两件件趣事:

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捉知了;第二件事是在苇坑边赏月。

7.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1.数星星、捉知了2赏月亮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8.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9.《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10.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不可胜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不胜枚举

11描写月亮的古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古》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12思乡的古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

春风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

 

4.《梅花魂》

1.《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无比崇尚的精神。

3,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4.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看见梅花开,闻到梅花的幽芳,再写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巧设悬念,引人思考:

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联系呢?

5.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

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6.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

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8.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课文写了外祖父1.教诗词而落泪,2.珍爱墨梅图,3.难归国而痛哭,4赠予墨梅图,5.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9.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答:

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

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10.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说的话有几层意思?

外祖父的目的是什么?

答:

1赞美梅花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

2.借花喻人,赞美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3指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外祖父的目的就是教育哟做一个像梅花品格的人。

11文中三次描写外祖父的眼泪,都是哪三次?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答;教诗词时无声的落泪,不能回国呜呜地哭,送梅花手绢眼含泪水。

从中感受外祖父渴望回国,但是不能回国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12作者为什么要用“梅花魂”作为题目?

答: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13描写梅花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

学习园地

一语句段运用

冷;北风呼啸着,从窗户缝钻进来,教室里没有暖气,就像一个大冰窖。

我裹紧衣服,缩缩脖子,两只手使劲搓一搓,在呼一口气。

静:

教室里安静极了,静的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静的连同学们写字声都能听到。

辣:

这个辣椒简直太辣了,辣得他面红耳赤,辣得他流出眼泪。

辣得他大口大口喝水。

忙:

他太忙了,忙得忘记吃饭,忙得忘记回家。

吵:

下课铃响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在讲笑话,有的哼着小曲,有的在打闹。

快:

他跑得真快。

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眨眼功夫看不见踪影。

二.对比写法的句子

1这里的山泉水真甜,可是我还是想念故乡的井水。

2.虽然父亲的自行车已经很旧,远比不上城里的汽车宽敞舒服,但是父亲的自行车承载着我的美好童年,看起来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3.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词义:

临;将要意恐:

担心言;说寸草:

小草报得;报答三春晖:

慈母之恩晖;阳光形容母爱像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子女。

心:

既指草木的茎,也指子女的心意

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衣服。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制,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敢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的慈母恩情呢?

5.《草船借箭》

1.《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课文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足智多谋,有胆有识以及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2.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3.课文主要内容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4.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5.《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

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8诸葛亮为什么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

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

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9.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

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

此行“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

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10.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11.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算好天气:

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

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

忠实守信。

(识人心)

④算好周瑜:

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

谨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准确。

12.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

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

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

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10.《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空城计关羽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三英战吕布

11.三国中的人物;关羽张羽刘备吕布赵云马超董卓赵云。

12.三国中的成语及人物: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刮目相看(吕蒙)三顾茅庐(刘备)草船借箭(诸葛亮周瑜)

13.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6.《景阳冈》

1.《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 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3.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4.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

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躲”。

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

作者写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

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

请看:

“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

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5.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

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

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筋疲力尽的状态。

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6.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

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7.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

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

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8.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9.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10.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

作者通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

11.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这些内容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

12.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吗?

为什么?

是。

因为这只吊睛白额大虫一到天晚就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

武松打死它,可以说是为民除掉了一害。

13.第9自然段写老虎扑人,武松沉着应对,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

表现出了什么?

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

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14.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

15.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讲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16《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故事,武松在梁山108将中排行第14位,人称“行者武松”

17小说中人物的绰号: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

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小李广——花荣

智多星——吴用

14.对文中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

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我认为两种评价都有道理:

他明知山中有虎,却无所畏惧,最终打死老虎。

说明他勇敢。

他不听劝阻,有些固执。

看到榜文不返回,说明他很爱面子。

 

7.《猴王出世》

1.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勇敢顽强能屈能伸、敢作敢为。

大公无私的特点。

2.石猴具备了哪些当猴王的条件?

他来历非凡,是一个饱受日精月华的石猴,非一般猴子能比;他能与其他猴子打成一片,具有亲民的特点;他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还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石猴和群猴是怎样发现水帘洞的?

石猴与众猴避暑时去山涧洗澡,看到涧水奔流,就想去找寻源流,源流处是一道瀑布,石猴自告奋勇进去寻源头,发现了水帘洞。

4.群猴是怎样进洞的?

又是怎样拜石猴为王的?

群猴在石猴的带领下跳进了水帘洞,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

石猴提出人要讲信用,按先前讲的拜他为王,石猴因穿越水帘洞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

5.读完本文后,石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石猴给我留下了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身手不凡的印象。

6.西游记中的故事:

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

7.西游记中人物的特征:

唐僧:

一心向佛心慈面善

孙悟空:

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嫉恶如仇

猪八戒:

好吃懒做贪财好色沙僧:

任劳任怨忠诚老实

8.《红楼春趣》

1.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课文主要写了宝玉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姑娘们一起放风筝的事情,表现出贾府当时繁荣昌盛,宝玉的无忧无虑。

2.紫鹃笑道:

“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

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人物直爽的性格特点。

3.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

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

“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

4.黛玉笑道:

“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

这句话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知道问题出在顶线不好。

5红楼春趣,趣在哪里?

红楼春趣的“趣”表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