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82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docx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历史文化学院

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

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第一章导论

一、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本章所叙述的历史从公元2世纪末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

欧洲的罗马帝国,陷入了全面危机。

中亚的安息,被萨珊王朝的波斯所取代。

南亚的贵霜帝国,正在解体为若干小国。

而我国的东汉帝围,也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扩展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希腊都先后被罗马所征服,处在罗马的统治之下。

但是,自公元2世纪中期起,罗马的奴隶制生产方式盛极而衰,帝国的统治危机初露端倪。

各省不断爆发起义,进而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蛮族”也乘机发起攻击,日耳曼人诸部落开始越过多瑙河南下。

公元3世纪,罗马城市衰落,农村枯竭,政治经济全面混乱。

30年代,由军队拥立的塞维鲁王朝被军队推翻。

此后的30多年,军人操纵政权,屡屡发动政变,长期割据混战,导致专制统治的加强,政治上则从“元首制”过渡到“君主制”。

由于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先后实行改革,使帝国的统治继续苟延残喘。

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奴隶制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了。

公元263年,西西里岛爆发奴隶起义。

其后是高卢发生的奴隶、隶农和贫民的联合起义,称为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

罗马统治者加紧对人民群众镇压,使奴隶、隶农和小农的境况进一步恶化。

君士坦丁两次重申主人有权处死奴隶,加重了对逃亡奴隶及其煽动者的刑罚。

隶农的地位下降,他们没有自己的财产,不得离开主人和原居地,如想逃跑就会像奴隶一样被戴上镣铐,强制劳动。

凡窝藏隶农者课以罚金,逃亡隶农加镣押解回去。

因农民不堪国家税吏的压迫,宁可接受地主的“庇护”,沦为隶农,投奔大地主的还有皇帝的隶农和奴隶。

罗马统治者的暴虐和倒行逆施,激起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和反抗斗争。

公元4世纪中叶以后,帝国西部的人民运动此起被伏,不列颠、西斑牙发生纳税人的起义,高卢的巴高达运动死灰复燃。

在北非,奴隶、众农和农民掀起阿哥尼斯持(意为争取正当信仰的战士)运动。

这时,匈奴已经进入欧洲,征服日耳曼部落的是东哥特人,而西哥特人因避难进入罗马,但遭受罗马官吏的欺凌,于是爆发起义。

在战争、政变和人民起义中,罗马统治者已经耗尽丁精力。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帝国分裂后,西哥特人继续入侵西罗马,410年攻下罗马城,西罗马被迫迁都拉温那。

西哥特人转而进攻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于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公元5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大部分被蛮族占领。

不列颠被盎格鲁、撤克逊人占领,高卢北部全部被法兰克人占领,东部则被勃根第人占领。

至70年代,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已经仅限于意大利部分,而且罗马皇帝只不过是一只行尸走肉。

476年,西罗马帝国终于灭亡。

在日耳曼化的过程中,西方分裂了。

古代罗马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进入3世纪危机以后,罗马在文化上已无所作为。

西罗马的灭亡,更使作为上古时期在地中海地区出现最晚和影响最大的古罗马文明,在历史上中断了。

当罗马帝国危机四伏时,公元226年,波斯安息王朝被萨珊王朝所取代。

罗马帝国曾经多次侵犯安息,遭到安息的顽强的抵抗。

安息阻遏了罗马向东扩张,使西亚地区免受罗马奴役,但自身也逐渐衰弱了。

萨珊王朝的建立者原是安息属下的波斯王公,它乘机起兵夺取政权。

萨珊王朝从建立伊始,就内争外斗,很不平静。

内部阶级斗争尖锐,神庙和贵族的庄园使用奴隶劳动,矿山和贵族家沟也使用奴隶劳动。

奴隶主用改良的方式维持奴隶制,给予奴隶支配四分之一或十分之一劳动所得的权利。

农民的狱税、徭役和兵役的负担沉重,有的被迫卖出自己的土地。

外部与罗马的战争持续不断,3—5世纪的200年间发生9次战争。

5世纪恹哒人又从东北入侵,萨珊王朝最终被迫纳贡求和。

长期承受赋税兵徭重负和战争破坏的人民,终于不能忍耐下去了。

5世纪末,波斯发生广泛人民起义运动,要求废除奴役与剥削。

起义由首都扩大到各省,广大农民、城市贫民和奴隶纷纷参加。

这次起义历时40年,虽然最后被镇压下去,但沉重地打击了统治者。

萨珊王朝继承波斯帝国以来的文化传统、又以其地处东西方通道的优势,吸收其它国家文化,也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

在文史方面,萨珊时期既有丰富的波斯语的文学作品,还有叔利亚语的文学作品。

王朝宫中设置史官,编纂文书,如《统治考之书》就是当时的作品。

在建筑艺术方面,王宫宏伟壮丽,饰以雕塑和彩绘。

雕刻中的岩石浮雕最为有名,生动逼真。

手工艺品也非常精致,具有独持的风格。

波斯的摩尼教和袄教(拜火教)不仅在中亚传播,而且传到中国。

公元2世纪中,中亚的贵霜王朝达到极盛,囊括了恒河和印度河流域。

它的疆域西起咸海,东至葱岭,是中亚细亚地区一个庞大的帝国。

然而,贵霜的统一并不巩固。

至3世纪30年代,帝国开始日趋衰落,逐渐解体,原来被征服的王国已不再听命,统治所及只有大夏、喀布尔河流域和次大陆西北部,并且很快分裂为若干小国。

不久,新兴的萨珊王朝占据了令阿富汗一带。

4世纪时,南方摩揭陀建立起芨多王朝.控制了次大陆的北部。

5世纪时,人自北而下.消灭贵霜的残余势力。

贵霜社会中奴隶制生产方式有显著发,有些地区已出现封建制生产关系。

芨多王朝在5世纪初甚为强盛,经济比较繁荣,佛教文化兴盛。

“人民殷乐、元户籍、官法。

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往便往”。

国家为僧人修建寺院,供给田宅、园圃,赐与民户。

这说明国中既有自由民,也有依附农民.封建生产关系正在生长。

芨多王朝强盛的局面非常短暂,5世纪哒人不断入侵,中央政权衰落。

内部分崩离析,疆土日蹙。

5世纪末,它所统治的地区只剩下摩揭陀及其东南的一小部分。

于是,印度古代最后一个温大的王期到6世纪已经不复存在。

芨多王朝时,与神学相联系的古代印度哲学较为发达,吠檀多派提出一整套的一无论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梵是唯一的本体,梵以幻法创造了世界。

这是为婆罗门教服务的哲学。

芨多王朝也是梵语文学繁密的时期,《五卷书》、《嘉言集》等以民间故事、寓言和童话的形式歌颂普通人民,讽刺虚伪的国王、大臣和婆罗门祭司。

牧学、天文、医学等白然科学部门也取得显著处成就,数学发明了0,已经掌握开平方根和立方根,能够解二次不等方程式。

天文学家提出大地是一个球体,并围绕地轴自转的学说。

相比之下,虽然这个时期的我国历史也经历了剧变,在西晋短期统一后,北方建立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南北分裂长达270多年。

但是,我国在分裂时期实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接受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为重新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国政治统一和民族团结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伟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如果从196年曹操迎汉献市都许(今河南许昌)算起,到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共有393年的历史,这一历史时期如果要细分话,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四个阶段,其中西晋曾经在全国实现短期统一,其余则部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乱世,分裂割据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

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有董卓之乱、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侯景之乱,小规模的动乱则史不绝书。

这些动乱所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人口锐减、社会凋敝、经济衰退、文化事业几至于毁灭,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几度在战火中夷为丘墟,黄河中下游高度文明一再遭到洗劫。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民族并没有在如此的历史浩劫中沉沦,我们的各族人民在这样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仍然不屈不挠地劳动、创造,使中华文化仍然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首先是新经济区的开发。

六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北方人民避难南下,络绎不绝,多次出现徒民风潮。

大批流民过江,既补充了江南劳动力的不足,也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扩大了江南开发的范围,加快了开发的速度,从根本上改变原来江南地区的落后面貌,使人烟稀少,草莽丛生之地变成良田沃土,鱼米之乡,山林川泽也披上新装。

江南地区的开发,从农业始,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集镇的兴起和都市的繁荣,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格局,使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起来,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为全国经济的复兴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南之外,在关中、中原流民较多的河西走廊和辽河流域,经济,文化面貌亦为之一变,成为小型的开发区。

其次是汉族与南北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魏晋之际,北方各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西晋江统曾说;“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内迁各族人民大多成了国家的编户民,即使仍保持聚族而居,但与汉族人民往来频繁,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汉化,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杂居杂处,或被征人军队,或沦为汉族地主的依附民和奴隶,汉化程度更深。

十六国时期的统治者展开剧烈的人口争夺,战胜者把人口掳到自己的统治区,进一步打破各族的隔离状态。

各族人民在共同的斗争中团结一致,相互支持,

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

民族混居是民族融合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不断缩小以至消弥各民族间的语言、经济生活、文化和心理素质上的差异。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认同于华夏文化,往往自称是华夏后裔,自觉自愿接受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等传统思想文化,并以政权的力量推动汉化的进程。

其中苻坚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尝试融合各族,统一全国,尽管由于条件尚未成熟而失败,但功不可没。

北魏孝文帝在民族融合的条件日趋成熟时,坚决果断地实行汉化改革,对最终从文化和心理素质方面消除民族隔阂起了重大的作用。

此后,北镇军人政权虽然实行反汉化的逆流,但终究是螳臂挡车,其结果是造成更广阔、更深刻的汉化,至隋朝时,南北各地少数民族大抵已经与汉族融为一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史上光辉的一页,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作用巨大。

再次是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成就超越秦汉,与后代的“治世”相比也毫不逊色。

农学有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各族劳动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先进技术。

炼钢方面有“杂钢生煣法”和“灌钢法”的发明,把冶炼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机械制造方面有翻车、水碓、连机磨、千里船等重大创造,反映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知识积累。

数学有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祖冲之的《缀术》,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历法有何承天的《元嘉历》和祖冲之的《大明历》,历法的进步是先进的天文学的成果。

医学方面有张仲景的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有华佗的麻醉剂——麻沸散和外科手术。

所有这些,在当时都居于当时世界前列,迢迢领先。

此外,哲学、史学、地理学、文学艺术等等也有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独持的贡献。

人类是在与社会和自然界的斗争中创造历史的。

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压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

魏晋南北朝是乱世,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其压力尤大。

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正是在这种巨大压力下曲折地、顽强地前进。

来自以门阀士族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以及各族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混战厮杀,扼杀不了各族人民的劳动、创造。

当然,各族人民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中国历史视野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189年,董卓率兵入洛阳,控制东汉朝廷大权,引起军阀混战,东汉帝国名存实亡。

由群雄割据经魏蜀吴三国分立,到280年,西晋统一全国,暂时结束了分裂状态。

西晋灭亡后,江南相继出现东晋、宋、齐、梁、陈5个相继承接的政权。

北方则经历了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统治。

隋取代北周统一北方后,于589年灭掉南方的陈后,统一全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结束。

三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分裂状态,在将近4个世纪中,先后存在着30多个政权。

这是中国古代自秦统一后的第一次政治大分裂。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中原地区战乱不息,北方的社会经济在屡遭破坏的情况下,仍然有所发展,而江南和东北、西北等边疆地区则得到前所没有的大开发。

民族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