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4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docx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摘要:

石灰、粉煤灰、细料(粒径小于5mm的集料)是影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做了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出上述三因素之间的主要响影因素。

关键词: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影响因素

1前言

击实试验是道路工程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试验中最基本的试验之一,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不同组的强度特性、合、不同配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进而对混合料变形特性、路用性能进行分析。

最大干容重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工程造价。

最佳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二灰碎石中火山灰反应的进行程度,二灰碎石的强度力学特性、变形性能。

混合料含水量越大,孔隙越多,将导致混合料整体强度下降,收缩增大。

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是基层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一共做了9种配比,每一种配比做一组平行试验,每组有10个试件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含量的石灰、粉煤灰、细料对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为材料组合和配合比的选择提供依据。

2原材料性质

2.1石灰

试验用的石灰是扬州产生石灰,有效CaO+MgO含量为81.5%,未消解残渣含量9.7%。

2.2粉煤灰

试验用的粉煤灰是扬州热电厂粉煤灰,其主要化学成分(%)颗粒组成分别列于表1、表2。

粉煤灰的主要化学成分(%)表1

成分

SiO2

Fe2O3

AL2O3

TiO2

CaO

Mg0

TsO3

灼减

含量

55.94

9.49

21.19

0.74

3.75

0.89

0.53

6.42

粉煤灰的颗粒组成(%)表2

粒径分布

>2mm

2mm~0.074mm

0.074mm~0.002mm

<0.002mm

含量

4.9

68.4

26.6

0.1

从表1、表2可见,各种氧化物的总含量超过85%,属于典型的硅铝粉煤灰。

粉煤灰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26.7%,可见本研究所用的粉煤灰颗粒较粗。

2.3粗集料、细集料

试验所用的集料是扬州产的石灰岩,它们分别俗称为2-4-6(cm)碎石、1-3(cm)碎石、米砂、石屑,它们的筛分结果如表3。

集料的筛分结果表3

孔径(mm)

通过量%

集料名称

40

30

20

10

5

2

1

0.5

0.075

2-4-6碎石

100

69.9

9.1

1-3碎石

100

95.2

28.7

2.5

米砂

100

96.5

63.6

15.5

石屑

100

56.9

39.1

22

3.2

3试验方法

把试验需要考察的结果称为指标,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称为因子,因子所处的状态称为水平。

影响程度势必对于石灰、粉煤灰、细料三个因素,如果单独考察某一个因素的增加试验量。

鉴于此,此项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即对于各种影响因素安排不同的水平,利用现成的正交表,直接安排试验计划,这样既可以考察各种因素对强度的影响,又大大减少了试验量,使试验在“质”和“量”上得到保证。

3.1确定因子和水平

由于本试验只考察3个参数:

石灰、粉煤灰、细料,对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故而碎石的配合比因子有3个:

石灰-A,粉煤灰-B,细料-C。

参考现有的各种二灰和集料级配,结合具体情况,本试验拟定因子和水平如表4。

因子水平表表4

因子

水平

石灰

(A)

粉煤灰

(B)

细料

(C)

1

3.5%

8%

18%

2

5%

11%

23%

3

6.5%

15%

28%

3.2选用正交表

根据因子水平选择正交表,选择的原则是试验的水平应等于正交表的水平,试验的因子个数应小于或等于正交表的列数。

本试验属于三因子三水平试验,应选Lg(34)正交表

3.3表头设计

将因子水平表中的各因素放在正交表适当的列上称为表头设计。

由于本试验的因子间无交互作用,故表头设计如下,因素A,B,C分别置于Lg(34)的1、2、3列上,第4列上为空白列。

表头设计如表5。

表头设计表5

列号

1

2

3

4

因子

A

B

C

3.4试验方案

将试验因子和水平依次列入正交表中即构成试验方案。

如表6。

试验方案表6

因子

水平

试验号

石灰

(A)

粉煤灰

(B)

细料

(C)

W1

1(3.5%)

1(8%)

1(18%)

W2

1(3.5%)

2(11%)

2(23%)

W3

1(3.5%)

3(15%)

3(28%)

W4

2(5%)

1(8%)

2(23%)

W5

2(5%)

2(11%)

3(28%)

W6

2(5%)

3(15%)

1(18%)

W7

3(6.5%)

1(8%)

3(28%)

W8

3(6.5%)

2(11%)

1(18%)

W9

3(6.5%)

3(15%)

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