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35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docx

资产评估实务二总结17113

1.1 企业价值评估

一、企业

1.特点:

盈利性、持续经营性、整体性、权益可分性(股东权益+付息债务)

  2.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无限连带责任)和有限合伙人(有限责任)组成

二、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是企业获利能力的货币化体现

  1.特点:

是一个整体、受企业可存续期限影响(生命周期影响)、表现形式具有虚拟性。

  2.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

宏观环境、行业发展状况、企业自身状况(企业层和资产层)

三、企业价值评估:

资产综合体、关键是分析判断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核心)、整体性评估(与其他资产评估的本质区别)

四、评估目的

(1)企业改制(企业产权变动)

(2)企业并购(吸收、新设和控股合并)

  (3)企业清算:

对破产财产中的单项资产分别变价出售进行评估的,并不属于此范畴。

  (4)财务报告(商誉减值测试、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了解企业价值)

  (5)法律诉讼:

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价值有异议时,需要评估结论作为裁决依据。

  (6)税收:

股权转让环计税依据(7)财务管理(8)考核评价(经营者)(9)其他

五、评估对象和范围(重点)

 

(一)评估对象:

整体企业权益、股东全部权益和股东部分权益三种。

   企业整体价值=所有者权益+付息债务

 

(二)评估范围(企业产权涉及的整体性评估)

 1.企业各项资产、负债的识别(表内和表外)

  表外资产:

无形资产、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特许经营权、商誉等账面未记录资产。

  表外负债主要包括法律明确规定的未来义务和合同约定的未来义务。

(经营租赁的未来租金)

 2.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分析

  

(1)资产和负债的经营属性进行区分。

(看是否有利息)

  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和非经营性负债(资产剥离法)

  

(2)资产配置属性,必备资产和溢余资产。

经营性资产--必备经营性资产、溢余经营性资产 

六、价值类型:

市场价值、投资价值和清算价值。

依据:

 1.评估目的(股权收购,买方——投资价值,卖方——市场价值)

2.市场条件(公开市场、非公开市场)

  3.评估对象自身条件(持续经营——市场价值,非持续经营——清算价值)

七、评估假设(重点)(持续经营、清算+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

 1.持续经营假设(最常用)

   考虑的因素:

评估目的、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要素的功能和状态

  企业价值评估中持续经营假设的分类:

  

(1)存量持续经营假设(最普遍);维持原有经营规模及产品机构等

(2)增量持续经营假设;追加资本投入,形成新的生产力,资本回报率提高

(3)并购整合持续经营假设。

并购整合后,协同效应

 2.清算假设:

资产面临清算或具有潜在的被清算的事实或可能性。

资源是否自由支配、资产计价差异

 3.具体假设

  

(1)主要类别:

企业外部环境(宏观+行业)、企业内部环境的假设。

  

(2)设定依据。

(与评估价值选择依据对比学习,无价值类型)

  ①与评估目的相匹配②与企业价值类型相协调③与市场条件相适应④与评估对象自身条件相契合

  (3)应注意的问题。

  ①科学合理地设定评估假设;(不能以假设代替评估程序)

  ②不能简单地对企业基于相关条件所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假设;(如委托方提供的盈利数据)

  ③应谨慎使用非真实性假设(评估报告需要披露)④应与企业价值评估过程相呼应。

1.2 企业价值评估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一、评估信息的种类(企业内部相关信息、企业外部的相关资料)(重点)

(一)企业内部信息:

(1)评估对象相关(相关权益法律文件、主要权属证明)

(2)企业产权和经营资料(设立和权益变更、主要股权投资情况、组织架构)

(3)资产和财务资料(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管理状况、经营计划(未来预测收益资料)、以往交易情况(变化不大,可比参考。

变化大,间接验证))

(二)企业外部信息:

宏观(含财政、金融政策)、区域、行业

二、信息收集的来源(公开信息来源和非公开信息来源)(重点)

  

(一)公开信息来源:

政府、数据服务机构、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在网站、刊物、书籍等。

  

(二)非公开信息来源(筛选)--很强的适用性,带很强的主观倾向或领导意愿。

  企业非公开的财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工作总结等。

(三)信息收集的原则(来源可靠,筛选)

  

(1)来源可靠性原则(来源权威、核验、保密等)

  

(2)信息收集和筛选的原则1.相关性 2.有效性(及时) 3.客观性 4.经济性:

成本收益原则

(四)信息分析的基本要求:

相关性、合理性(分析结果与假设一致)

三、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宏观分析(包括政治和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技术因素)

 

(一)政治与法律因素

(1)政治体制与稳定性、包括政局和政策的稳定性

  

(2)法律法规:

1.法律法规(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税法)2.行使机关(财政、税务、工商等)

  (3)政府的经济管理(经济干预:

1.宏观2.微观经济管理3.行业政策)(4)国际环境(跨国企业)

 

(二)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运行状况等)

  

(1)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最重要)、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和技术结构)

 (三)社会和文化因素:

人口因素、生活方式和消费趋势、文化传统与价值观

 (四)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科技力量、科技政策、科技体制

四、行业分析(行业经济特性、市场结构、生命周期、景气分析)

 

(一)行业经济特性:

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生命周期阶段、竞争范围和状况、消费者状况

 

(二)行业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三)行业生命周期:

初创、成长、成熟、衰退阶段

 (四)行业景气分析:

景气指数一般以100为临界值,范围为0-200。

 (五)波特五力模型: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竞争能力和行业内竞争者现有竞争能力

  

五、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企业分析(企业业务分析和战略分析)

(一)企业业务分析

 

(1)盈利模式分析盈利模式特征:

(1)独特的价值 

(2)难以模仿 (3)脚踏实地。

(2)市场需求分析:

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者收入、产品价格

(3)竞争能力分析:

成本优势、技术优势、质量优势

(二)企业战略分析(公司层、业务层、职能层)

  

(1)公司层战略:

稳定型战略(哇哈哈)、发展型战略(小米)、紧缩型战略(克莱斯勒)

  

(2)业务层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沃尔玛)、差异化战略(海底捞)、集中战略(IBM商用电脑)

  (3)职能层战略分析:

生产、研发、营销、人才、财务战略

(4)SWOT分析:

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

1.3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一)股利政策类型:

1)剩余股利政策(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2)固定股利政策(合理安排收入支出;股利支付与盈余脱节,难以保持资本结构)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与盈余结合,股价不稳)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较大灵活性)

(二)股利折现模型的具体形式(股权资本成本)1.基本公式(每期股利折现)

 2.基本公式的演化

 

(1)零增长模型(永续年金)

 

(2)固定增长模型D1/(r-g)注意:

1)股利增长率要和企业的利润指标增长率相一致。

2)任何企业都很难维持高于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的增长率的规律。

  (3)两阶段增长模型(稳定后为递延年金,D1开始,递延期折现)

  (4)三阶段增长模型(+过渡期,按g增长,参考基础(按等比数列递增s)    

(三)股利折现模型使用的注意事项通常适用于缺乏控制权的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的评估

  1.应用条件:

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较为稳定、预测期及永续期股利可合理预测

2.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的处理:

①已制定处置计划,考虑影响。

②未制定,考虑适用性。

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股东支配的现金流)

 

(一)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EBIT*(1-T)

  ①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金增加)-税后利息费用-偿还付息债务本金+新借付息债务

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金增加-偿还付息债务本金+新借付息债务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利息支出-偿还债务本金+新借付息债务

  债权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利息支出+偿还债务本金-新借付息债务(债权人角度)

      营运资金增加额(当期营运资金减去上期营运资金的余额)

(二)使用的注意事项

  1.应用条件:

自由现金流和风险(r和g)

  2.折现率:

股权资本成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三因素模型以及风险累加法等)

  3.永续价值的计算:

通常预测期越短,永续价值占企业价值的比例越大。

永续增长率与股权资本成本差距越小,模型结果对增长率假设的变化就越敏感。

4.与股利折现模型的对比

  ①当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和分配的股利相等时,两个模型可得出相同的结果。

  ②现金流稳定、股利分配政策不稳定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更具可操作性。

  ③一般适用于具有控制权的股权或战略型投资者的股权(VS少数股权)。

三、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全部投资者共同支配:

普通股、优先股、付息债务)

  

(一)企业自由现金流量(WACC)

 ①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金增加)

  股权+债权=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利息支出+偿还债务本金-新借付息债务

 ③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三)使用的注意事项

  1.应用条件:

自由现金流量做出预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g)

  2.折现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采用税后口径。

  3.资本结构的确定①通常用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加权;②基准日的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差异很大,且需长时间调整,需逐年分别确定当年的资本结构和加权成本

在对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评估时,优先选择股权现金流。

(付息债务高)

四、经济利润折现模型(企业绩效)税后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①经济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的成本(债务+股权)成本

  ②经济利润=净利润-股权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中:

投入资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负债和溢余资产的净额

  

  

(二)经济利润折现模型的具体形式基本公式

  IC0----评估基准日投入资本。

投入资本回报率

(三)使用的注意事项

  1.应用条件:

评估基准日的投入资本、收益期及收益期的经济利润、风险

  2.折现率的选择: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五、收益法应用的操作步骤

  

(一)确定评估思路和模型

(二)分析和调整历史财务报表(三)确定和划分收益期

  (四)预测未来收益(五)确定折现率(六)测算经营性资产及负债价值

  (七)识别和评估溢余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及负债(八)得出评估结果

六、折现率的确定折现率与收益口径的匹配关系

收益口径

匹配的折现率

价值内涵

净利润/利润总额、股权自由现金流量

税后/税前的权益回报率

股东全部权益价值

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经济利润

税后权益回报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