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298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9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 工业.docx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工业

2018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2工业

【课标解读细化】

1.理解各种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2.根据资料,运用工业区位理论分析世界或中国各种工业的区位选择

3.根据材料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

4.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新的景观

5.了解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发散训练】

1.钢铁工业和石化工业一般是集中布局,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我国大多数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工厂之间的工业联系主要表现为哪一种?

3.工业集聚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为什么还会出现工业分散呢?

二者有什么联系?

4.现在我国好多城市都在搞“开发区”,它与意大利的“工业小区”是一回事吗?

理由是什么?

5.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北京中关村与美国“硅谷”的发展有何异同点?

7.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为什么?

8.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试分析原因。

9.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10.考劳动力因素对不同工业区位影响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属于传统工业,这些工业运输量大,工业联系又大多属于生产上的投入—产出的联系。

因此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2.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联系。

3.工业集聚虽然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但工业部门过度集中,就会出现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拥堵以及原料、燃料困难等问题,因此会出现工业分散的趋势。

由于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分散提供了条件。

二者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工业集聚,到工业化后期,区域工业多表现为分散。

4.不一样。

我国的开发区是在规划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的一种工业地域,各工厂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的。

而意大利的“工业小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依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它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5.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6.二者共同点:

都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

不同点:

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完善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也不够完善。

7.

(1)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

(2)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3)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

8.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因此,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沿江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

9.该观点是错误的。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是由于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的。

10.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素质,而劳动力素质既包括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数量大但文化程度低,熟练程度高的劳动力。

技术指向型工业则需要数量少但科技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

【自主梳理归纳】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土地、、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政策、、工人(劳动力)等。

2.选址原则(经济利益方面):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获得。

【答案】水源动力市场运输优势条件生产成本最高利润

3.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主导因素

工业布局类型

工业布局原则

典型工业部门

原料

原料导向型

接近

制糖工业(原料运输成本较高),水果罐头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

市场

市场导向型

接近(往往是指城市)

啤酒、瓶装饮料工业、家具制造业、炼油业等(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印刷厂(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动力(电能)

导向型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有色冶金冶炼如电解铝工业、重化工工业(电能消耗量大)

劳动力(廉价)

劳动力导向型

接近具有的地方

普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业、纺织工业、鞋帽加工业等

技术

技术导向型

接近和发达地区

飞机工业、集成电路工业、精密仪表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制药工业等

【答案】原料产地市场动力大量廉价劳动力高等教育科学技术

【注意提示】在确定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要结合具体工业地区进行分析,如:

(1)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但伊春家具厂布局的主导因素则是原料。

(2)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而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则属于原料导向型。

(3)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4)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而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属于市场导向型。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选择因素不断变化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动力及劳动力数量等因素的依赖程度。

2.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污染类型

布局原则

大气污染型企业

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地带或最小风频的

水源污染型企业

污水排放口远离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企业

远离

【答案】下风上风向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居民区和农田

3.政策和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注意提示】

原料指数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消耗原料、燃料重量与产品重量的比值。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如果原料指数大于1,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企业区位应接近原料产地;如果原料指数小于1,则为市场导向型工业,企业区位应在产品消费地;如果原料指数等于1,则企业区位可在原料产地或产品消费地。

三、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联系:

即与原料的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共用,共用当地等。

2.工业集聚的意义

(1)降低,提高,取得。

(2)共用,节约。

3.工业地域

(1)形成:

(2)分类

①按形成:

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②按性质: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答案】产品基础设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利润规模效益

基础设施生产建设投资自发形成

四、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

(1)充分发挥优势。

(2)生产企业所需零部件不可能在生产。

2.工业的地域联系方式: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答案】不同地方的区位同一地区交通运输方式

【注意提示】

摩托罗拉公司的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的“硅谷”,其分厂遍布世界各地这是工业分散现象,主要因为零部件运输量小,可以空运,分散到世界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接近市场,接近原料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

工业分散的两种情况

(1)一个地区工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有些老工业中心不得不向外扩散,在环境及条件适宜、或是发展新资源的地区布局生产,这种分散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

(2)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

这种分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原料或零部件和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第二,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这种分散的结果,就形成了跨国公司。

五、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代表性地区

德国,英国中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

意大利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日本“硅岛”、英国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等

特点

以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以企业为主,工业呈分散分布

代表性工业部门

、钢铁、、机械、等

轻工业和

【答案】鲁尔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东北部和中部硅谷

大型工业企业中小型煤炭纺织化工高技术工业

【注意提示】现在我国好多城市都在搞“开发区”,它与意大利的“工业小区”是一回事吗?

为什么?

不一样。

我国的开发区是在规划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的一种工业地域,各工厂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的。

而意大利“工业小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依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剖析高考真题】

(2017•新课标Ⅰ卷)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答案】4.A5.D

5.材料中提到海德堡印刷机技术要不断革新,可知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水平,使得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品质优良,表现在功能多、耐用性高等方面,即印刷机的质量优。

款式新,不等于质量好。

质量优才可以满足挑剔的国内客户,也能在人力成本高的竞争下处于优势,故D项正确。

考点:

影响企业发展及影响企业集聚的区位因素。

【点睛】第5题需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材料中信息“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使得其产品在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而C选项是一个干扰项,“款式新”只代表产品的外观新颖,不能代表产品内在的质量优,故排除。

(2017•海南卷)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

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

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

据此完成6~8题。

6.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原材料C.市场D.劳动力

7.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

A.节约工厂建设成本B.获取高素质劳动力

C.缩短产品流通时间D.延长时装产业链条

8.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快速更新产品B.改进生产技术

C.扩大生产规模D.拓展国际市场

【答案】6.C7.C8.A

【解析】

6.根据题干提示: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时装是市场变化影响大,所以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7.洛杉矶时尚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距离时装设计、销售企业近,有利于缩短产品流通时间。

8.根据时装是具有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快速更新产品,适宜市场需求的变化。

考点:

工业区位条件和工业布局。

【点睛】该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6题,关键是从时尚街区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考虑,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第7题,键是根据时尚街区与洛杉矶的位置来看,都位于同一地区,因此即可得出答案。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装的特点的掌握,结合材料即可分析得出答案。

输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从而失分。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答案】4.A5.B

【解析】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

故选A。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

故选B。

考点:

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

【点睛】本题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4题,要结合图示信息和区域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第5题,要明确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的上涨是工业转移的原因。

(2016•海南卷)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据此完成1-3题。

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劳动力C.资源D.技术

2.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居民收入B.文化传统C.国家政策D.气候

3.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A.增加产品销量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答案】1.B   2.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3.相比我国,马达加斯加的设计水平不高。

我国在马达加斯加办厂,由于“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会远离了部分消费市场;可以增加当地就业,但不是主要目的。

从材料提取信息“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说明我国在该地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销量。

故选A。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注意审题,结合问题,利用文字材料提示找出答案。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除政策优惠外,劳动力是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纬度位置,确定该国全年高温,不需要御寒的羊绒衫;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可以直接出口欧美市场。

(2016•上海卷)(十四)重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

27.2009年到2012年,重庆商品出口中比重变化最大的产品产自于

①资源密集型企业②技术密集型企业

③资本密集型企业④劳动密集型企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重庆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为

A.长江航运交通较便利B.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

C.能源、矿产品产量大D.农业较发达,农产品种类多样

【答案】27、B28、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考查工业区位及区位影响。

【名师点晴】这组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

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是要有丰富资源的,如钢铁、冶金、采掘等;资金密集型产业,主投入资金多的,如钢铁、汽车、飞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求技术高的企业,如计算机、精密仪器、飞机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要求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的,如服装、鞋帽、装配厂等。

重庆国际贸易要注意题中的图,当地出口商品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不是依靠水运,需要的是高速交通;它对能原料需求量小,不是农产品输出。

能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的,只能是生产成本较低,即是劳动力的价格低。

(2016•上海卷)(十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工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左右的结果。

21.以下世界著名工业区中,钢铁、冶金企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是

A.德国鲁尔工业区B.中国京津唐工业区C.日本阪神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2.曾经的杨浦“工业锈带”上,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锈带铮亮”反映了某些区位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要素主要是

A.能源与原材料B.技术与人文环境C.物流与市场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答案】21、C22、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名师点晴】题中的工业区都是传统工业区,早期的钢铁工业是在煤炭资源或铁矿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本身缺少这些资源,钢铁工业是临海型的,即靠进口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是新兴工业,是技术导向型产业;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技术和环境及高速交通;对能源原料需求少;其市场面向全球,不是当地市场。

现代工业发展,劳动力的素质、市场、交通、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而劳动力数量、原料、燃料影响力在下降。

(2016•新课标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3.B4.A5.D

【解析】

试题分析:

5.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考点:

本组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具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第1小题明确“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图示信息,产业逐渐转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劳动力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因素。

第2小题有材料可知,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具备了优势,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市场条件不如中国。

该题关键在于越南和中国的优势对比。

第3小题,中国家电产业在丧失劳动力优势后,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该题考查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方向。

掌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和迁移是解题的关键。

(2016•新课标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1.D2.A3.C

【解析】

试题分析:

2.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

3.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所以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基础好。

考点:

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

【名师点睛】该题组文字材料字数不多,但隐含的信息量大,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与问题相关的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分析。

第1题最容易错选A了,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与同期的景德镇相比得出,改革开放政策是佛山有而景德镇不具有的,而开放政策的实施利于引进国外生产线继而发展陶瓷产业。

第2题,由文字材料中“佛山的陶瓷主产区划入中心城区范围”,进而联系该地城市发展,地价,劳动成本及治污成本的上升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陶瓷产业的外迁。

第3题,提取文字信息: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

明确景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推理其产业基础好。

(2016•北京卷)36.(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8分)

【答案】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

考点:

工业发展条件

(2015•福建卷)一个国家中某种商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程度用R值表示,R值越大表示该商品出口的优势越强。

表1为2005-2012年中国、东南亚Y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前六位的R值。

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5.中国,Y国商品出口的共同特点是()

A.工业品比较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