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857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docx

政治高考热点专题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11年5月12~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圳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进行调研。

李长春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要求,以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督促检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1.2011年10月15~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决定》指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3.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4.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决定》指出,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决定》指出,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5.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决定》指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决定》指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的开展。

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7.保证公共财政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决定》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决定》指出,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

8.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决定》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决定》同时指出,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11年安徽卷以选择题的形式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考查。

文化建设——2011年山东卷以选择题的形式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考查。

发展文化事业——2011年天津卷以主观题的形式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考查。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2011年浙江卷以主观题的形式从经济和哲学的角度进行考查。

保护知识产权——2011年江苏卷以选择题的形式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考查。

文化体制改革——2011年广东卷以主观题的形式从政治和哲学的角度进行考查。

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2010年课标全国卷以主观题的形式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进行考查。

文化软实力——2010年江苏卷以主观题的形式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考查。

命题理由

1.从考题通鉴可以看到,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是近年各省高考命题的重点。

2.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也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因而必将成为2012年命题的重点。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内容主要涉及文化生活中文化建设的内容,结合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本内容也可结合经济、政治、哲学角度进行考查,因而必将成为2012年命题的重点。

4.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滞后、食品安全问题、网络色情文化泛滥、“见义不为”等道德缺失的现象突显,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内容成为命题的重点也就成为必然。

命题重点

【经济生活】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考查我国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由、措施、意义。

如何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更快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政治生活】党和政府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依据是什么?

如何做?

分析说明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制“文化强国”蓝图体现的道理。

【文化生活】从文化的社会作用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如何避免娱乐节目“低俗”之风泛滥。

【生活与哲学】从哲学的角度,考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的依据、措施等。

1.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通过扩大内需,有效抑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3)有利于通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促进我国服务业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内需特別是居民消费,而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6)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文化消费由于相对廉价,并且有较强的心理安慰作用,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顺应这种大规模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7)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必须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产业。

“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2)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特别是要增强“走出去”的能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做到文化产业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更快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2)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3)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扩大文化消费。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此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公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4.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1)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2)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市场体制和机制完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监管。

(3)引导和鼓励企业多开发有创意、有活力、内容向上的文化产品,保护知识产权,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5.近些年,全球创意产业发展规模与速度大幅度增长,创意产业以其新型的产业形态和产业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并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中的前沿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既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很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从业者的创意能力、创意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企业应如何理性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1)努力创新,加强科学管理,创造满足人们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2)文化产业投资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

(3)文化企业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依法经营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6.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加快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坚持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面向市场,生产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文化产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经营者要提高道德素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反对非法牟利,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秩序,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带来文化产品的丰富和发展。

文化产品也可以作为商品。

生产文化产品,一方面,可以给文化企业带来利润;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出现文化方面的消费热点,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维护社会稳定。

(5)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适应国际竞争,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1.党和政府为什么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党: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由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

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就要求党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③这是由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走在发展先进文化的前列,在实践中把党对发展先进文化的意志和目标转化为现实的领导能力、建设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荣昌盛。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能真正认识和掌握文化发展的建设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政府:

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政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必然要求。

2.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加快振兴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国家要履行文化职能,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进行政治领导,制定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政策。

1.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发展?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另一方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还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

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3)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4)尽管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产业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这与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地位非常不相称。

尤其是当今世界仍然是西方文化处于主流地位的大环境,我国在文化领域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就甚为必要,更具有紧迫性。

因此,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5)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是实现“十二五”目标的必然要求。

(7)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8)我国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导致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要求通过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才能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2.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立足社会实践,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4)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好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8)面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我们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同时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0)大力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

(11)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通过创新形式,更加积极主动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必须在保持文化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1)通过商业、教育等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借助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进行文化传播。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正确处理其他各民族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各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以各民族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其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5)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5.国家为什么要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精神文明程度,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文化塑造人生,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能激励人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爱国热情。

(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

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目前,在我国,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