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057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docx

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

2012年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

序言:

热点问题复习的思路

高考命题以“问题”立意,以能力考查为重点。

“问题”即社会热点和政策重点,据此创设新情境,生成新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诸如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气候与环境问题等)

第二类,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诸如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八个统筹等)

第三类,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政策重点(诸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节能减排、物价、分配、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外贸顺差、人民币升值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主要任务: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看点:

看点一:

总基调“稳中求进”,防止经济波动风险

看点二: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明年资金面“相对宽松”

看点三: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巩固通胀治理成果

看点四:

充分运用税改工具,顺应民意呼声

看点五:

发挥资本市场积极作用,债市有望获得更大发展

看点六:

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体现中央决心

看点七:

扩大内需成战略基点,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看点八:

“三农”工作依然是“重头戏”农产品价格很关键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同样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就决定了2011-2012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带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特征。

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依然较低。

人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到美、日等发达国家的1/10。

这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二是我国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

五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经济的发展。

六,从国际来看,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大进大出”的传统发展方式,不仅会加大风险,而且在未来难以持续。

主要举措:

  扩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社、城乡、区域、行业)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相关知识: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

国际竞争的实质

担当国际责任等

 试题链接:

我国消费、投资和出口对GDP的影响

年份

消费

投资

净出口

贡献率

拉动(百分点)

贡献率

拉动(百分点)

贡献率

拉动(百分点)

2008

37.9%

3.4

41.3%

4.2

20.8%

2.4

2009

52.5%

4.6

92.3%

8.0

-44.8%

-3.9

注:

2007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2003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分别为86.1%、86.1%、75%、78%,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思路:

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出口。

材料反映了08年和09年投资拉动GDP增长的作用最大。

09年与08年相比,投资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消费对GDP拉动有所增长,但低于投资,也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为负增长,反映出金融危机之后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不合理,投资比重过大,外贸出口风险性大,需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2)某班同学在讨论未来经济发展时发生了争论。

有的人认为,应该进一步扩大投资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有的人则认为,应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

你如何评价上述两种观点?

思路:

投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单纯依靠投资规模的增长来拉动经济,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张,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能带动产业发展;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2、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某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了新的发展。

该企业把自己的成功秘笈概括为四条:

一是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二是以敏锐眼光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把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商机;三是凭借拥有的过硬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四是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企业生产转型升级。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该企业是如何化“危”为“机”,实现新的发展的?

参考答案: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

该企业面对危机,鼓足干劲,积极应对危机,实现企业新的发展。

(3分)②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该企业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把机遇变商机,实现企业新的发展。

(3分)③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

该企业大胆创新,提高研发能力,促进企业新的发展。

(3分)④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该企业通过优化结构,推进生产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新的发展。

(2分)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四是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等等。

现实问题:

第一、产业结构的失衡

  第二、内需和外需的比例失调。

  第三,投资消费比重失调严重影响经济的内生动力。

  第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扭曲,各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消费倾向降低。

国家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结构调整、资源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等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是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的核心内容。

知识依据:

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主要包括3个方面:

从生产角度来看,要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第二产业调整到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发挥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的作用;从需求来看,要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增长方式上看,要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调整到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上。

例题:

1、材料一:

下图是东部某省F市、西部某省T市发展指标

地区

年度

(增长倍数)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财政收入

(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F市

1978年

32

9

204

643

2009年

6157

1329.8

11100

22260

倍数

192.4

147.7

54.4

34.6

T市

1978年

14.38

2.0

84.8

316.4

2009年

1416.7

230.7

7020

16200

倍数

98.5

115.3

82.8

51.2

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4分)

参考答案:

图表反映了F、T两市1978年与2009年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都呈10倍以上增长,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两地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F市与T市地区差距大,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常明显。

T还需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会议提出,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落实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必须牢牢抓住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一重点,力争在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通过调整,提升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三年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使中国经济真正既大又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重点产业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

坚持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4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分)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抑制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技术改造,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工作。

(3分)

下表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经济数据。

回答第8、9题。

人均GDP(美元)

服务业占GDP比重

投资占GDP比重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

3000

44.3%

27.5%

51%

6000

51.3%

24.8%

55%

10000

53.1%

23.9%

57.3%

8.该组数据可以反映出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这样一些基本事实

①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正相关

②提高劳动者报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随着经济发展,投资占GDP的比重在降低

④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状况取决于投资多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借鉴的经验有

①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合法性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由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

④加快需求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三、加强流通环节改革,降低流通成本,稳定物价

含义:

稳定物价就是要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持币值的稳定,因此又常把这一目标称之为“稳定币值”

背景: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通过扶持农业生产、稳定化肥等生产资料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政策,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压力,保障居民平稳度过物价上涨过快的时期。

举措:

“稳定物价”的当务之急,在于是否能持续地、稳健地推进相关行业的体制改革。

国家应当从宏观上把握,从价格形成机制入手,优化市场竞争主体,杜绝和防范部门垄断利益要挟市场价格,逐步形成竞争性的市场价格。

例题:

我国居民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

 

注:

国际上通常把CPI指数3%作为通货膨胀警戒线。

1.CPI是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的指标,上图为我国居民CPI走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和C点,物价总水平比较稳定,经济发展相对健康

B.B点和D点,物价总水平偏高,适宜扩大财政支出

C.A点和C点,物价总水平比较稳定,就业压力有所减缓

D.B点和D点,物价总水平偏高,适宜控制货币流通量

2.A点和C点的形成都与当时的金融危机有关,这一现象综合反映了

A.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政治多极化的影响D.贸易全球化的影响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六大亮点:

亮点一: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

亮点二:

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

亮点三:

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

亮点四:

在“三农”投入上,要求“三个持续加大”文件表述:

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详细

亮点五:

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三是三性”

文件表述: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亮点六:

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

现实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数据统计显示,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6,但2009年这一数据攀升至3.33。

粮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耕地保护问题、粮价攀升问题。

背景: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同比名义增长20.7%。

城乡绝对差距10426元,城乡收入比为2.77:

1。

是自2002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回落到“3”以内。

数据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

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一直在“3”以上,并在2007年和2009年扩大到了“3.33”,城乡收入差距的居高不下一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实际增长14.3%。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

2011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一至三季度城乡收入比分别为2.73:

1,2.99:

1和2.77:

1,是2002年以来首次回落到“3”以内。

上述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迅速,城乡收入比正在回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走向缩小。

国家政策:

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城镇化,消除二元结构。

2010年,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学科依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进一步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是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例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一根海南辣椒的旅程”反映了商品流通中存在什么问题?

(2分)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0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7%,拉动CPI上涨3.8%,“贡献”率是74%,成为拉动物价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

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

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国家如何稳定农产品价格提出合理化建议。

(1)本题2分

不合理收费、乱涨价、投机严重等,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

(2分)

(2)本题6分本题要求事理结合,找好对应关系。

国家应进行宏观调控。

①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2分)

②国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减免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费、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等措施,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2分)

③国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强化价格监管。

(2分)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某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农业科技贡献率

农产品加工率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30%

20%

6年

10%

5%

60%

上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请用经济知识为其改革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

建议:

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近5年来,我国投资率连续保持在40%以上,出口额占GDP比重均在三分之一以上。

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5.3%,远低于美国的70.1%,也低于印度的54.7%。

现实问题:

1、市场环境还未净化,消费者权益屡屡受损

2、居民收入偏低,收入差距偏大

  3、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覆盖面还不广,消费者不敢放心消费

国家政策:

今后,国家要继续实施并完善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例如扩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的试点范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减轻居民负担,加快全民社保建设,增加社保投入,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创建城乡居民持续消费的条件。

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完善市场供应体系

2、引导新型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3、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信心

4、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学科依据:

消费和生产的关系;发展方式转变

六、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现实问题:

收入差距高于国际警戒线;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不利于社会稳定。

国家政策: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首次提出: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即要求居民收入的每年工资增长不低于8%。

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表明中国正力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改变财富分配失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

这也将成为中国未来30年从国富到民富转型的起点。

具体举措:

扩大居民消费,首先就要增加居民收入,这就要求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学科依据: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例题:

 

(1)请阅读上面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反映了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什么举措?

(2分)

(2)某世界知名电子产品供应商将工资水平提高了30%,受到员工的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这个改变,一些经营者就有这样的担忧:

涨工资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担忧进行辨析。

(10分)

参考答案:

(1)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分)

(2)①涨工资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利的一面;(2分)

②涨工资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增加了劳动者收入,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3分)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劳动者收入增加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2分)④成本的提高会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消化成本增加的压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3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减除费用(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时调整了税率。

表1、表2是个人所得税调整前后的税率表。

回答第10、11题。

表1调整前的税率表2调整后的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20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40

9

超过100000元

45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7

超过80000元

45

 

10.读表1和表2,可以看出

①它只适用于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②个税调整使个人收入分配更趋公平合理

③个税税率调整使所有纳税人的税负下降

④国家通过再分配对劳动者收入进行调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是6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个税调整前后其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分别是

A.475元,145元B.600元,250元C.825元,645元D.1200元,1200元

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

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现实问题:

文化逆差;文化竞争与国际竞争。

抵制“三俗”。

国家政策:

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

学科依据: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文化的力量;发展先进文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1、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文化产业属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具有无污染、低能耗、高产出、高附加值等特点,吸纳就业能力也比较高,政府在进行城市改造、产业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往往要选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其角色定位是:

(1)搭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公共服务、信息服务等平台,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产权人利益。

(3)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少量的有效的投入撬动更大的社会投入。

(4)净化文化市场,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5)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改善消费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4)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3、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1)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资文化产业。

(3)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

(4)加强文化产业的对外交流、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