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西桂林市柳州市届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文综历史试题 1.docx
《届广西桂林市柳州市届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文综历史试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西桂林市柳州市届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文综历史试题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西桂林市柳州市届高三综合模拟金卷1文综历史试题1
2017-2018学年
1.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
这说明西周春伙时期贵族
A.享有特权,免于诉讼B.享受保护,等级森严
C.集权专制,无视法律D.地位高级,免于处罚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贵族只是享受保护而不能免于诉讼、免于处罚,也必须正视法律。
2.据史料记截: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札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答案】A
【解析】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举行,可以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故A正确;B不符合“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C与材料无关;D材料无法体现。
3.“清粮”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清运京师的税粮。
宋代把当时的清粮支出分为三份,“两分在军旅,一分在冗粮”。
这客观上反映出宋代
A.中央集权加强存在局限B.中央政府统治积贫积弱
C.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D.经济发畏呈现失衡状态
【答案】A
4.李贽说:
“嗟夫!
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这反映出李贽
A.宜扬男女平等B.批判愚昧和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D.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李贽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徒失佳偶,空负良缘”可知是指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5.宝顺轮是近代第一艘出现在山东沿海的轮船,所以,当山东官员于1555年8月14日发现宝顺轮及其他几艘船只后,惊慌失措,咸丰带调查后下谕称既然“与夷人毫无牵涉”,宝顺轮可以护航清粮海运的船只,“以清洋面而利清行”。
这一过程说明晚清统治者
A.闭关锁国,愚昧无知B.中体西用,师夷长技
C.因势利导,守内虚外D.因循守旧,盲目排外
【答案】D
【解析】山东官员“惊慌失措、与夷人毫无牵涉”等字眼意在强调晚清统治者是因循守旧,盲目排外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闭关锁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中体西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因势利导而是盲目排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6.图5为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声》,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育音。
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
C.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D.报刊舆论高度关注热点新闻
【答案】B
【解析】逊位是主动下台的意思,图片也就说明了革命党人其实是期盼结束封建帝制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共和观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反映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影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逊位”,体现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
7.1938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提出“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其目的是
A.速战速决B.民族同化C.蚕食鲸吞D.以华制华
【答案】D
【解析】1938年7月正处于抗日期间,“拉拢归顺”等字眼说明日本是要分化抗战阵营以华制华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速战速决而是以华制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同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显示出蚕食鲸吞方面的文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抗战期间日本的以华制华策略。
8.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
《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B.苏联援华的落实
C.一五计划的实施D.科教兴国的推进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使中国能够制造飞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大改造和制造飞机无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援华只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得益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教兴国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一五计划实现了中国的飞机梦。
9.下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刊的材料,据此可知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D.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刊是雅典民主的弊端的产物,是典型的冤假错案,看上去程序的公正但却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意的广泛性未必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表决的单一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0.下面是一部专著的部分章节标题:
第四章价格垄断损害了美国的商业
第五章阻碍农业发畏
第六章失业者并不真整受益
第七章更多失败的公共计划
第八章干预金融
第九章以保护工人的名义损害劳工和利益
第十章奇高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
A.垄断组织产生不和利于经济发展B.胡佛的经济政策加聚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D.福利国家制度带来了负面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
垄断组织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价格垄断”“公共计划”可知不是胡佛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从材料“价格垄断损害了美国的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失业者并未真正受益”“更多失败的公共计划”可知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故C项正确;根据“失业者并未真正受益”可知,材料说的不是福利制度,故D项错误。
11.图6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将军的神秘失踪》。
该漫画说明
A.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成败具有客观原因
B.二战中日本投降离不开大国政治施压
C.美国积极支持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
D.日本极右势力复活具有重要国际原因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日本极右势力复活问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的问题,和甲午战争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的问题,和二战中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大国而涉及军国主义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2.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
这意味着美国
A.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D.缩减社会福和的的开支
【答案】C
【解析】“减少、取消”等字眼意味着美国是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城市发展的规模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削弱而非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福利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4年7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蒋介石委派财政部长孔祥熙参加会议。
以下内容为1944年7月6日孔祥熙致蒋介石密电。
重庆,委员长蒋:
4493,密表,货币会议开幕五日,现在分组商议,距离具体程度有待此次集会,美国内部原不一致,国会及银行界尚抱怀疑或持反对,毛财长《美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因急于表现成效,勉强召开,罗(罗斯福)总统亦觉难有把握,于开幕演说词己经略能窥及。
协定将来须经各国政府批准,意在应付国会,各国代表对自身希望甚大,而美舆论则认为美国担负太重,连日弟为此事力为毛氏说项,以减困难,惟会内情形各国希望分肥者多对基全摊额分配争持甚烈,苏则要求与英同等,英到支持法、印图占我国之第四席,现正分途运用,想无大碍,英,美对基金必须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对予将来若将[?
](原文缺失)之运用亦为争点之一,现正进行商讨中,对我国批评善意恶意皆有,均注意于军政用款不当及浪费致通货膨胀,时币制,物价之不安定概为忧虑,现正分途说明,崎形尚佳。
所幸我方此来人员均程干练,各方感想颇佳,国际环境不错。
不论会议是否圆满成功,总期得一良好印象,以作将来国际会议基础。
知注驰陈,弟熙叩。
鱼(电报日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的背景及美、英各自的战略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该次会议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分析以上“密电”的史料价值。
【答案】
(1)背景:
大萧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二战的深刻教训,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被打破,亟待重建,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为提高;美国的经济实力澎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战略目的:
美国:
确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英国:
试图维持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2)有利因素:
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参会人员精明干练。
不利因素:
中国仍属弱国,抗战中依赖英美外援;中国存在政府腐败、经济混乱等负面新闻。
史料价值:
密电浦于档案史料,原始性较高;孔祥熙是会议的亲历者、参与者,他的叙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孔祥熙作为财政部长.给蒋介石的密电具有帮助政府决策的情报功能,内容相对可靠;密电和其他文献一样具有主观性和目的性;该密电反映的是孔样熙视角下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孔样熙极力突出其自身发挥的作用。
【解析】
(1)背景:
从“1944年7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可以看出,这是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情况下所召开的会议,内容涉及到的是经济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被打破,亟待重建;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原有的欧洲强国英国在战后一蹶不振,而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为了在二战之后避免出现原有的大萧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召开国际会议来进行商讨。
目的:
美国和英国的目的有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对世界霸权的掌控,美国企图确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英国试图保持原有的影响。
(2)有利因素:
从“所幸我方此来人员均称干练,各方感想颇佳,国际环境不错。
不论会议是否圆满成功,总期得一良好印象,以作将来国际会议基础。
”可以看出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参会人员精明干练。
不利因素:
从“对我国批评善意恶意皆有,均注意于军政用款不当及浪费致通货膨胀,对币制、物价之不安定颇为忧虑”可以看出中国仍属弱国,抗战中依赖英美外援;中国存在政府腐败、经济混乱等负面新闻。
价值:
密电属于档案史料,原始性较高,因此对研究这次会议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孔祥熙的身份和密电的内容可以从独特的角度来分析二战后经济体系建立的过程。
点睛:
解答本题第二小问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史记·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合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欲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自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答案】示例一:
论题:
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阐述:
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
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财力消耗巨大,商鞅通过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国力,秦国逐步推行军功制、郡县制,冲击了宗法制、分封制和世官制。
古代希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示例二:
论题: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萦荣。
阐述: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昌盛,如勾栏瓦舍、宋词、话本小说等。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哲学成就突出。
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白己”,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古代希腊在建筑、戏剧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示例三:
论题:
经济发展推动思想的解放。
阐述: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社会出现剧烈变化,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不同派别和阶层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哲学成就突出。
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示例四:
论题: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阐述: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界出现了活跃的局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使儒学正统受到挑战。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回答是主要围绕着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等多方面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解释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
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
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
另一方面,“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
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根据《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意义。
【答案】(l)扩建改造军工企业;成立“资源委员会”;发展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在内地开展重工业建设。
(2)推动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国民经济体系。
【解析】
(1)依据材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可以得出迁移、扩建军工企业;“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可以得出建立资源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可以得出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可以得出在内地开展重工业建设.
(2)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有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统一;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落后;国防力量薄弱;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威胁;国共对峙斗争激烈.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第一问的活动,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有推动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
英国一份刊物上的诗歌写道:
“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
”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
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
协约国对中立国的宣传,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
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散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
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顾国梅、朱静华的《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l)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有杰出的领导和作家参与宣传,部分宣传采用了渲染和夸大的手法,宣传对象、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2)调动了本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争热情;争取到了中立方的同情与支持;瓦解了同盟国的士气和离间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1)从“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可以得出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以及部分宣传采用了渲染和夸大的手法;从“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可以得出有杰出的领导和作家参与宣传。
从整体来看,宣传对象、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2)从“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可以得出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可以得出瓦解了同盟国的士气和离间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调动了本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争热情;争取到了中立方的同情与支持。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明朝人王士性(1547—1598),好游历,相继在河南、北京等地做官,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相继写了《广游志》和《广志绎》等地理学著作,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概括。
王士性全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对“人定胜天”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从理论上总结出“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尤不可好于有为”。
他认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
他将自然与人文地理都当成考察的对象,特别注意观察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物产交通,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在人文地理的各个分支,如风俗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民族地理乃至军事地理的研究都留下真知灼见。
王士性注意观察与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处和短处,以确定环境对某种社会需要的适宜或者有利的程度。
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周振鹤《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
【答案】
(1)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世致用思潮逐渐形成;西学东渐。
(2)重视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认为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认为地理现象存在地域差异;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当做考察对象。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一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地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要从经济方面即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方面即经世致用思潮的形成多方面综合分析。
(2)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主要包括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环境与人的行为方式的关系、地理现象是否存在地域差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属于研究的对象等多方面的内容,此类问题关键是要多概括,以求获得更多的采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