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866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面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斜面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斜面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斜面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斜面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斜面教学实录.docx

《斜面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面教学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斜面教学实录.docx

斜面教学实录

师:

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镜头一:

工人直接用手把油桶抬上车;镜头二:

工人用木板搭成一个斜坡搬油桶)

生:

(看录像)

师:

刚才我们看到了录像中的工人们同样是在搬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那么用手直接搬运和用木板搬运有什么不同呢?

生:

用木板搬运省力

生:

油桶是圆柱形的,利用滚动的原理,用木板搬运比用手直接搬要省力的多。

师:

还有吗?

生:

(没人回答)

师:

其实像这种斜架的木板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

(板书:

斜面)

师:

刚才有同学说斜面省力,是吗?

生:

师:

你能证明斜面省力吗?

生:

(有为难情绪)

师:

刚才有好几个同学说斜面省力,你能证明吗?

生:

圆柱体在地上滚的时候,利用下坡力省力。

师:

刚才老师是问你,把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对吗?

生:

师:

斜面真的能省力吗?

生:

(有为难情绪)

师:

你觉得斜面省力吗?

生:

我觉得斜面不省力,它往上搬的时候要用更大的力。

师:

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你觉得呢?

生:

我觉得用斜面比较省力。

师:

你觉得用斜面比较省力?

能证明斜面省力吗?

生:

能!

师:

你怎么证明?

生:

我觉得用手搬得用好几个人的力气,用斜面搬只要两个人的力气就可以了。

师:

你能想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吗?

生(回答不了)

生(另一位):

老师,可以做实验。

师:

可以吗?

生:

可以

师:

那你想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生:

我们可以用桌子上的材料

师:

那你怎么做呢?

生:

(好长一段时间,没人回答)

师:

用手直接搬和用斜面哪一个省力,你怎么做实验?

师:

怎么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用斜面到底是不是省力呢?

生:

用测力器

师:

怎么用?

生:

用测力器挂在这个油桶上。

师:

继续说

生:

然后往上拉,看看刻度。

师:

你想的方法非常好。

他想用直接提油桶和用斜面提的数据来比较。

(板书:

直接提 用斜面提)

师: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直接提还是用斜面提省力了,对吗?

生:

师:

那么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生:

木板、油桶

师:

木板和油桶,我们大油桶没有,用小油桶来代替可以吗?

生:

可以

师:

还有吗?

生:

测力器

师:

还有吗?

生:

(摇头)

师:

没有了

生(另一位):

架木板的工具

师:

用架木板的工具来代替什么?

生:

代替车

师:

桌子上老师提供了木板、油桶、测力器、铁架台,那么你来看一看这些实验器材,做这个实验还有什么困难吗?

生:

(看实验器材)

师:

(发现一学生举手)你有困难了,你说。

生:

这个油桶没有口子

师:

不好用,老师也为你们发现了这个困难。

师:

(发现一生举手)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生:

(拿起木板)这样放是不是会滑下去

师:

老师为他(指前一位)这个油桶不好用是吧,老师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

(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油桶钩)看,这是什么?

一个钩钩。

这个钩钩怎么用啊?

仔细看,油桶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孔,我们只要把钩子的两端分别夹在小孔里,油桶就可以自由地滚动了。

(说着示范)看清楚了吗?

生:

看清楚了

师:

那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为了测量的准确,在斜面上测力器尽量与斜面平行,并且匀速地慢慢地向上滚动。

(演示实验)

师:

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误差,所以我们多做几次。

最后再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听懂了吗?

生:

听懂了

师:

开始

生:

(实验)(老师巡回指导)(8分30秒)

师:

停!

现在我们进行小组汇报,先请第一组。

生(第一组):

直接提3.8(N),用斜面提1.7(N)(N---牛顿)

生:

(第二组):

直接提3.7(N),用斜面提2(N)

生:

(第三组):

直接提3.7(N),用斜面提2(N)

生:

(第四组):

直接提3.8(N),用斜面提1.8(N)

生:

(第五组):

直接提3.8(N),用斜面提1.5(N)

生:

(第六组):

直接提3.8(N),用斜面提2.3(N)

师:

刚才我们用实验得到的这些数据,请你仔细看一看,你有什么反应?

生:

我发现用斜面提省力

师:

你发现用斜面提比直接提要省力。

那么我们可以说用斜面是省力的,对吗?

生:

师:

(板书:

用斜面省力)

师:

那么我想请同学再来看一看这些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

为什么都是3.8牛顿?

师:

对了,我们看一看这些都是3.8的数据,直接提3.8牛顿,用斜面呢?

生:

有1.7、1.8、1.5、2.3牛顿

师:

直接提的时候用力都是3.8牛顿,那为什么用斜面时的数据会不一样呢?

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

我觉得是我们做的误差

生:

我觉得是木板造成的

生:

有可能是提的速度快慢造成的

生:

我觉得是木板的斜度不一样

师:

木板的斜度是什么意思?

生:

木板的斜度就是木板架在一个地方,高度和低度不同。

师:

高度和低度是木板的吗?

生:

是的

师:

好,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原因(见一同学要说),你要说是吗?

你说。

生:

我觉得是滚动原理,滚动的比直接提的肯定要轻。

师:

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

有木板造成滚动,滚动就减轻重量,我觉得是这个原因。

师:

好的,坐下。

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原因,那么你们认为究竟哪一个原因是主要原因?

造成直接提和用斜面提比,用斜面省力?

哪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生:

我觉得用木板有一个缓冲的作用

师:

你觉得哪个是最主要的?

生:

木板的高度

师:

木板的坡度是吗?

生:

师:

木板的坡度缓一些或者陡一些影响了我们的用力情况,是这样吗?

生:

师:

那么,你觉得斜面的坡度到底与我们的用力情况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

越陡,木板的承受力越小。

师:

那你觉得我们的用力就越费力,是吗?

生:

师:

好的,请坐。

那你们能想办法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生:

做实验

师:

那你想怎么做实验?

生:

把架子往下放一次,再往上放一次。

师: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

因为看看是不是跟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

师:

你想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是吗?

生:

是的

师:

好的,请坐下。

想法非常好,我们同学只要对不同坡度的斜面进行研究就可以得到结论,是不是?

生:

师:

一会儿,我们小组可以对坡度陡一点的斜面进行测量,再对坡度较缓一点的斜面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数据记录下来。

听懂了吗?

生:

听懂了

师:

好!

开始!

生:

(实验: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用力情况)4分钟

师:

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坡度较缓、坡度较陡的斜面用力情况。

生(第一组):

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0.6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9牛顿。

生(第二组):

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0.3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5牛顿。

生(第三组):

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1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牛顿。

生(第四组):

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0.3牛顿,坡度较陡的是4.4牛顿。

生(第五组):

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1.2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4牛顿。

生(第六组):

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1.9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2牛顿。

师:

那我们来看一看刚才得到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呀?

生:

我发现了坡度越缓用的力越小,坡度越陡用的力越大。

师:

好的,请坐。

看来做实验我们发现了一条规律:

斜面的坡度越平缓,越怎样?

生:

越费力

师:

越怎么样?

生:

用的力越小。

师:

(板书: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可以吗?

生:

可以

师:

咱们一起说一遍

生:

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师:

刚才我们做实验得到了数据,现在请大家闭上眼跟老师想想这样的画面:

如果现在油桶的体积变小一点,重量也变轻了,那它还会不会适用这条规律?

师:

睁开眼睛,看我。

你说。

生:

师:

你能肯定吗?

生:

能肯定

师:

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

你有什么办法?

生:

(说不出)

师:

可用实验证明吗?

生:

(点头)

师:

那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生:

用小一点的油桶

师:

好的,用小一点的油桶,是吗?

请坐。

师:

我们用小油桶再次来做这个实验好吗?

师:

(每组发小油桶)

生:

(实验:

研究小油桶的用力情况)2分50秒

师:

好!

第一组把你们得到数据汇报一下。

生(第一组):

坡度较缓的0.2牛顿,坡度较陡的3.7牛顿。

生(第二组):

坡度较缓的0.5牛顿,坡度较陡的3.8牛顿。

生(第三组):

坡度较缓的1.5牛顿,坡度较陡的2.5牛顿。

生(第四组):

坡度较缓的0.8牛顿,坡度较陡的2.5牛顿。

生(第五组):

坡度较缓的1.5牛顿,坡度较陡的1.8牛顿。

生(第六组):

坡度较缓的1.1牛顿,坡度较陡的2.6牛顿。

师:

好的,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发现什么了?

生:

我发现坡度较缓的要比坡度较陡的要省力。

师:

也就是说斜面的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再次验证了这条结论。

师:

好了,工人们也正是发现了这条结论,才在工作中有所应用。

我们看一下,回顾一下刚才看的画面。

生:

(看录像,内容:

工人用木板达成一个斜面搬油桶)

师:

看到这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

木板是用两根的

师:

和用一根的一样。

刚才我们实验验证了斜面的坡度越平缓越省力,可是工人们为什么不使用一个坡度更平缓的斜面来工作呢?

师:

发现了吗?

(演示)如果这是工人工作的斜面,在不改变斜面高低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搭个更省力的斜面?

师:

能吗?

你来。

生:

可以在木板的底部再垫上点东西。

师:

你为什么这样做?

生:

这样可以使斜面的坡度变得更缓一些。

师:

实际上这样木板怎么样了?

你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

使斜面的坡度变得缓一些。

师:

(发现另一位同学举手)你来说

生:

木板变长

师:

木板变长,斜面的坡度就变缓了,对吗?

师:

看来,他发现这个了。

要想坡度变缓,就需要更长的……

生:

木板

师:

工人们在工作的时候会考虑到客观的因素。

好了,刚才我们对斜面说了这么多,生活中你在哪使用过或见过斜面吗?

生:

爬楼梯

师:

爬楼梯,是吗?

生:

在工地上

师:

在工地上,是吗?

看来生活中还真不少,只要我们同学细心地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

下课!

生:

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

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跟听课的老师们再见。

《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缙云县紫薇小学陈志强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制定一个较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3.科学知识:

经历“斜面省力”研究活动,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的原理,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科学实验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课前准备:

学生材料:

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30厘米、50厘米、80厘米的木板和三角架等),重物(小滚筒、载重小车、小木块等不同重量三组),测力计(平板),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演示材料:

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的课件,纯净水桶一个,厚实的大木板三块(长、中、短)。

教室布置: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合,全班成马蹄形组织;在中间空地上放置装满水的饮用水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

谁能把这桶水搬到这桌子上来?

(先请一男生提,再请一女生提)

(估计女生有困难)我这儿还带来了几块木板(出示),你能利用这些木板,用比他小的力把水桶放上桌子?

2.学生反馈交流,并让该女生去操作。

后问:

两次搬水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师:

看来这木板还真有些作用,其实像这种斜架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

(板书:

斜面)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感觉到利用斜面来搬能怎样?

比谁省力?

(贴图出示:

并板书:

斜面能省力)

4、师:

如果把这两块木板也分别搭成斜面,再让大家来搬这个水桶,你估计会怎么样?

如果按谁更省力来给这四种方法排排队,你会怎么排?

(根据学生发言的意见把示意图贴在黑板的相应位置)

5、师:

既然大家都说斜面能省力,那为什么这三种都是斜面,却有些更省力些呢?

(生分别阐述其推测理由)

二、自主实验,探究问题

1、那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这些推测到底对不对呢?

到底斜面是否真能省力?

如果能省力,是不是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幻灯显示两个问题)我们又能不能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数据来证明这些问题呢?

2、我们桌子上也有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验证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3、交流讨论,质疑修正。

师作以下引导:

验证这两个问题至少要做几组实验?

哪几组?

那每组实验做几遍比较合适?

为什么至少要做3遍?

(由于做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误差,所以我们每组都应多做几次。

最后再取平均数作为实验的结果。

明白了吗?

(幻灯逐步出现各项内容直至出现整个学生记录表)

4、师:

由于在实验中我们还要用到测力计,我们是第一次用到,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为了测量的准确,老师有几个注意事项想给大家提一下。

(幻灯图文及动画依次出示——注意事项:

①使用之前先检查测力计竖直时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②拉动时要匀速、缓慢。

③在斜面上测力器尽量与斜面平行。

④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手别放松,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5、师指导学生讨论当指针在两个刻度中间时该如何读数。

6、分发记录单,并开始小组实验

7、分小组上台汇报数据,师汇总数据(幻灯),组织讨论: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获得了这些数据,请大家仔细看看,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科学数据能不能说明我们的问题?

说明了什么问题?

8、学生归纳结论(师幻灯出示结论):

同意这个结论吗?

三、联系生活,延伸问题

1、师:

刚才我们通过科学的实验验证了我们的问题,得出了关于斜面的这些结论。

那么在生活中你在哪使用过或见过斜面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质疑。

2、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其中的奥妙,看看跟我们今天研究的斜面有什么联系?

如果有,是哪个地方应用了斜面?

(出示生活中人们应用斜面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其中的斜面原理。

如果学生在解释螺丝钉时有困难,可以用卷纸的方式进行演示。

3、师:

看来生活中斜面还真不少,是吧?

其实咱们今天研究的只是关于斜面一小部分知识,关于斜面还有更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

今天下课回去后,就请大家加倍用心地去寻找、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斜面,好吗?

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