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078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docx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学年下期开学联考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2018—2019学年下期开学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以渭北高原陕西铜川耀州区为原型,以正、反、合三个篇章,以鲜活的时代性、深沉的思考性,展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中国新农村的蓬勃图景。

作品中的让礼村,是泾渭流域典型的农业村社,它是耀州区乃至铜川地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缩影。

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今天,在培育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之地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变化,是对当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形象证明。

作者以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和扎实的文学描述功力,展示了时代的进步,揭示了进步的根由。

在邢小俊的笔下,当下的村庄日益鲜活立体。

他在凡俗的生活中发现并提炼出力量和美,又把村庄的劳动、生活、人文、季节、生老病死搬进文字,对乡村进行充满诗意的呈现。

新闻的敏锐判断与文学的雅致凝练,呈现了一个新农村代表性村庄的历史韵味和现实意义。

作品的独特价值,正在于新闻和文学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图景。

  与广大农村一样,由于时代变迁,让礼村暮霭升起、倦鸟归巢的景象早已渐行渐远。

而正如人类来自黄土,终将还要回归黄土一样,乡村,以一种完美的姿态,又终于在岁月流变中翻转成一道耀眼风景。

更重要的是,曾经伴随着庄稼野草朴素生长,传承千年的文化根脉和基因,依然鲜活流淌,在果木葳蕤中升华成新的吟唱。

作者平实、优雅地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可喜变化,透露出乡村社会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文学对现实的深刻投影和作家的使命担当。

  看多了乡村萧条衰败的书写,我们在内心里时常翻动着田园诗意审美一去不复的忧伤。

而这部作品,以别致的视角,对乡村进行了一次出走和返回的深度扫描,真实可信,令人感动。

相对于当下许多习惯于正确与急切叙事、缺乏耐心观察与剖析的作品,邢小俊对新时代的巨变和农民的精神风貌,有着真诚广博的思考。

他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捕获灵感,有独到的发现。

作者的笔下,乡村既接续时空,传承文化,又负载情感,展示变迁,这是对农村和生命永恒简单而朴素的深刻揭示。

  审视时代的发展脉络,思考国家的大政方略,以更宽广、更前沿的视野记录时代的波澜,是文艺家应该担负起的使命。

有经济学家断言,“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就是每个人都有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中国农村最美好的前景,就是每个人都能幸福生活,都能寄托乡愁。

如此,可以设想,当一粒粒种子叩动大地之门,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会从地底喷薄而出,凝聚成激越上升的壮观能量。

让礼村的生命和前景终究会是何种模样,无人能精准预测,包括作者自己。

而作者的可贵之处,是将新农村巨变的思索的闸门打开,让思考起航。

 (摘编自刘玉琴《凝视故乡,发现蓬勃之美——从邢小俊的<拂挲大地>说开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邢小俊的小说《拂挲大地》以鲜活的时代性、深沉的思考性,展示了中国新农村的蓬勃图景。

B.《拂挲大地》中的让礼村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缩影,是对当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形象证明。

C.《拂挲大地》之所以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因为作者对乡村进行了充满诗意的呈现,使之鲜活立体。

D.《拂挲大地》描写了以让礼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发生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振兴的思考和见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议结合,既概括介绍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又指出了价值,结构清晰,层次清楚。

B.文章对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以人类和黄土的关系为例论证了乡村振兴的可行性

C.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评论对象与同题材作品的区别,使评论更有深度。

D.文章结尾引用了经济学家的话,是为了说明中国农村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和活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拂挲大地》的突出成就启示我们,在快速城镇化的今天,农村仍然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B.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的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背后的文化基因是一脉相承的。

C.作家邢小俊笔下的乡村不仅是现实意义上的村庄,还是一个抽象的文化符号,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D.作家要善于审视时代的发展脉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土文学将迎来一个创作上的春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磨面的老王

杨振声

一个伏天的午后,午饭刚过,满地都是树荫,一丝风也不动,好像大地停止了呼吸,沉闷得很。

一团炎炎赤日,很庄严地在长空中缓缓渡过,这个世界像被它融化了,寂静得可怕。

在一个花园东北角上,立着两间茅草的破房,从腐烂的窗格中间,滚出一阵阵隆隆的磨音。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那里磨面,黄色的脸皮上有着一缕一缕的汗纹,一条蓝布裤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

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

除了对门李家的花狗儿时常跑来看看他,对他摇摇尾巴要点冷饭吃,只有那两片又冷又硬的磨石是他离不开的友伴。

墙下的日影渐渐长了,树荫下睡醒的老牛,哞哞地唤它的小牛。

巢上的小鸦儿伸长了脖子,张着宽大的嘴儿叫老鸦回家。

压山的太阳照出半天的红云。

老王出了黑魆魆的磨房,拍一拍头发,走到左边的河里把身上洗一洗。

坐在河边草地上,看李家的花狗儿和一个黑狗儿扑着石玩。

张家的小福儿伸着两只泥手,从一株柳树后面转了出来,一直跑到河边对老王说:

“妈妈要你磨麦子,你明天有工夫么?

” 

“有工夫,明天一早就磨起。

”老王回答说。

那小孩子又眉开眼笑地说道:

“妈妈要面给我做巧果子,后天过七月七啦!

”说着跑到那两个狗的跟前,抱着那个黑狗的脖子,和两个狗滚作一块儿。

爬起来又往北面一个菜园里跑了去,两个狗也跟在后面跑。

她口里嚷道:

“我叫爸爸吃饭去啦。

”不一会儿张老三扛着锄从北面走了过来,福儿在前面跑。

她又站住等她爸爸一回,仰着小脸儿问她爸爸几句话,扯着她爸爸的手儿往村西头走去了。

老王看得出了神:

那个小孩子含笑的小脸儿,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

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

他呆呆地坐了一会儿,顺着脚走回自己屋里,饭也不吃,瞪着眼睛仰卧在炕上不动。

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

一个大驴子给他推磨,他只在一旁忙着加麦子收面。

这个长脸的驴子,竖起两个大长耳朵来在磨前飞跑,面落得十分快。

他看着自是高兴,忽听身后一声叫道:

“爸爸,你不去吃饭么?

妈妈都预备好啦。

”老王回头一看,一个五岁的小孩子站在他的面前。

这是他的小孩子,比白天看见的福儿还长得好看些。

抱起来亲个嘴,他喜得唇都颤动了。

“你磨面给我做巧果子么?

”小孩子抱着他的脖子问他说。

“是呀!

是呀!

做一大串巧果子,好不好?

”老王忙着回答说。

小孩子喜得张了小嘴笑,露出一口洁白的小牙来。

他抱了孩子走回家,他的女人指着桌子说:

“快吃吧,等会就冷了。

”看见桌子上放着一盘子热气腾腾的黄瓜炖牛肉,刚蒸好的馒头,他觉着腹中饥饿得很。

饭吃得香甜极了,却是越吃越觉着饿。

小孩子坐在桌子头上,伸出小手来要馒头,又张着小嘴儿要菜吃。

他心中说不出来的快乐,泪包着爱的眼光常射在他的小孩子脸上。

一阵脚步响,张老三闯了进来,嚷道:

“福儿!

福儿!

我好半天没找到你,你跑到这里来了。

”说着抱了小孩子往外就跑。

老王吓呆了,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

睁开眼屋内漆黑,死沉沉地寂静,只听远远的鸡声和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声音相答。

老王瞪了眼,躺着不动。

直到窗纸发白了,树上的雀儿噪起来了,他才懒懒地起来,仍旧一转一转地磨他的面。

他渐渐地瘦下去了。

秋天的黄昏,屋角上黄色的夕阳照在草园里一堆堆的落叶上。

下面的蟋蟀,唧唧!

唧唧!

时断时续地叫它的友伴。

草屋里的老王已经绝粒几日了。

他起初受了风寒,头烧得厉害。

后来腰腿都痛起来,他不得不和他那两块又冷又硬的磨石分手了。

他躺在床上,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

倒是对门王家的花狗儿有时想起他,跑来打两个转身,见他躺在炕上,把两只前爪子搭在炕沿上,摇摇尾巴,对他汪汪地叫两声就跑了。

他一阵一阵地发昏。

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那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呼他,他也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不仅形象地写出了伏天午后的炽热难耐、死寂无声,也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感情基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命运。

B.小福儿这一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连接起老王的现实生活境况和老王幻想的美好生活,有利于塑造老王的形象,并引起读者对梦境的思考。

C.小说综合运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贫穷、孤单,受雇于人,热爱生活,有幻想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

D。

小说聚焦社会问题,描写民间疾苦,情节简单却打动人心,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也委婉地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5.文中划线的两处都写到了老王“瞪眼”“躺着不动”的行为,有何用意?

请简要说明。

(6分)

6.小说的结尾段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9月17日上午,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此次大会主题为“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自38个国家、23个国际科技组织、境内外有关方面代表1000余人参加大会,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和各国院士。

会议交流活动围绕“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素质促进责任与担当、科学素质促进创新与发展”等具体议题展开,内容涉及健康素养、疾病防控、气候变化、太空探索、人类未来、人工智能等。

大会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年)》显示,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高。

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3.27%提升到2015年的6.20%,2018年进一步达到了8.47%,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此外,我国科普人才队伍明显壮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显著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大众传媒科普资源持续增加。

(摘编自张航《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北京晚报》2018年09月17日)

材料二:

中国科协于2018年9月17~19日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

人民网承办“科学素质促进与政府的责任”主题论坛,该论坛于18日上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该主题论坛主要分为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核心议题包括“科学领域的全球化合作对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意义”“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之路”“协调社会各界科技力量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实践方向”。

在论坛现场,美国科学促进会执行主任拉什·霍尔特(RushHolt)以“科学素养教育”为题进行了演讲;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王合清与大家一同探讨“新时代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力点”;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前主席戈登·麦克比恩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他关于“全球科学与政府合作共促人类社会科学素养提升”的观点;内蒙古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麻魁则结合当地特点,进行了题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科协履职全面推动民族地区公民素质跨越提升”的主旨演讲。

(摘编自郭博雅《“科学素质促进与政府的责任”主题论坛18日在京举办》,人民网2018年09月18日)

材料三:

所谓科学素养,指的是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个数字非常重要。

可以说,8.47%,反映了我国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内容的整体状况。

不断缩小国家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差距,力求到2020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对中国而言,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一批有建树的科学家,更应该让越来越多的人具备科学素养,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面临这样那样的“科学尴尬”。

比如,微信朋友圈中常常出现“喝白酒能抗癌”“地震云可以预报地震”“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等不科学言论,相信并转发者不在少数。

须知,信息爆炸式增长并不代表科学素养会提高,相反,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披沙拣金、澄清谬误的成本在增加。

此外,科学知识的通俗化传播不够,科学家、科普工作者与公众沟通不在同一频道上,输入与输出存在“中梗阻”。

这些情况的存在,提醒着未来做好科学普及与传播工作,进而提升公众科学素养,需要建立一套以人民为中心,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摘编自李洪兴《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人民日报》2018年09月2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快速增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B.人民网承办的论坛主要有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这些演讲和讨论都围绕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主题开展。

C.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指标。

D.当今科学普及与传播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来解决“科学尴尬”、成本增加、科学知识的通俗化传播不够等诸多问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在我国北京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大会,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得到了不少国家、国际科技组织和相关专业人士的认可。

B.人民网承办的论坛有助于凝聚政府和科学界的力量,共同担负起科学传播的责任,引导社会以多种形式和途径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C.我国要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也需要越来越多具备科学素养、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民众。

D.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整体状况虽有大幅改善,但要实现两年后“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依然任务艰巨。

9.以上三则材料中,各自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克仁,句容人。

由行省都事进郎中。

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

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

卿以为何如?

”克仁对曰:

“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

”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

“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

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因感叹久之。

又曰:

“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

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

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

”克仁顿首曰:

“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

”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

太祖曰:

“汉治道不纯者何?

”克仁对曰:

“王霸杂故也。

”太祖曰:

“谁执其咎?

”克仁曰:

“责在高祖。

”又尝问克仁:

“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

”克仁对曰:

“知人善任使。

”太祖曰:

“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

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今豪杰非一,我守江左,任贤抚民,以观天下之变。

若徒与角力,则猝难定也。

”及徐达等下淮东、西,又谓克仁曰:

“予揆天时,审人事,有可定之机。

今师西出襄、樊,东逾淮、泗,首尾相应,击之必胜。

大事可成,天下不难定。

既定之后,生息犹难,方劳思虑耳。

”克仁侍帷幄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

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入学。

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

(节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

B.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

C.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

D.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

麻布衣服,代指平民或未当官的读书人。

“布衣之交”指贫贱之交;“布衣蔬食”形容生活俭朴。

B.顿首:

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属于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C.《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班固编撰,主要记载了两汉四百多年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D.江左:

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即江东,是以南京为首都的孙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六朝的中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克仁尊崇太祖,认可太祖谋略。

他赞同太祖积粮训兵、以观时机的策略,赞赏太祖的筹划非常英明,一定能够一统天下。

B.太祖志图中原,富有远见卓识。

太祖以汉高祖为榜样,深知汉高祖取得天下的原因,也了解张士诚的弱点,自信能取胜。

C.克仁侍奉太祖,深受太祖信任。

太祖多次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他陪侍太祖最久,知道太祖的谋略最多。

D.克仁颇有才学,被任命为经师。

太祖发现他在读《汉书》,就查问汉朝治道,他对答如流;后太祖任命他教授诸子经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5分)

(2)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

高祖知其然。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①烟柳,曲江②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灞桥:

位于长安城东。

②曲江:

唐代长安著名的皇家园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一二句写登高兴亭的见闻,叫声哀鸣,为下文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B.“悲歌击筑”,借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故事,抒发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

C.“凭高酹酒”,是奠祭为国捐躯的将士,也是预祝收复长安,获得全胜。

D.词中写月的方式和“明月不谙离恨苦”相同,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

15.这首诗中“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有何含义?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乞丐也不会接受,以此来论证义比生更珍贵。

(2)李商隐《锦瑟》中“,”两句,借用有关虫、鸟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和无尽哀思。

(3)苏轼《赤壁赋》中“客”借用《短歌行》中“,”两句,引出曹操来谈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感叹。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地进行,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

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的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以愈发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B.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时尚文化

C.使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情结

D.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方兴未艾心驰神往匠心独运饱经风霜

B.如火如荼纷至沓来别开生面饱经风霜

C.方兴未艾纷至沓来别开生面饱经沧桑

D.如火如荼心驰神往匠心独运饱经沧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0.第37届洛阳牡丹花会于2019年4月举行。

下面是洛阳牡丹花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5分)

21.2019年是我国传统农历的猪年。

下面八个句子中有三副规范春联,请找出这三副春联的上下联,分别填写在横线上。

(6分)

猪拱华门报吉祥 燕衔喜信春光好  狗问平安随腊去  鹿衔寿草福临门

亥岁跃马奔小康 名题雁塔登金榜  猪拱华门春贴画  戌年乘龙立宏志

第一副:

(上联)(下联)

第二副:

(上联)(下联)

第三副:

(上联)(下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据媒体1月初报道,今年的深圳卫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成功举办,台下上万观众和屏幕前几百万人听他对过去一年的反思与总结,对未来的展望,体现出文化涵养和知识服务。

从2015年深圳卫视开启跨年演讲活动以来,短短四年,“知识跨年”成为一场特殊的“跨年礼”,为公众所期待和热捧。

它打破娱乐化的格局,在知识服务上不断实现引领,促使多家媒体不断开拓知识内容服务。

“知识跨年”成为潮流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豫南九校2018-2018学年下期开学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考点说明:

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B级。

参考答案:

D

详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