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6253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docx

三农研究协会调研论文

农村外出务工状况及问题探究

——以汉中略阳县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农村务工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旨在寻找当地农村外出务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合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得农民外出务工科学化、正规化,从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农村,务工,问题,对策

1、引言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

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干旱,土壤肥力低,这种自然条件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

而且当地矿产资源及其开采量有限,旅游资源开发较少。

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

如今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这个地区农民收入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略阳县地区农民的收入,保障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农”研究协会小分队在2010年的寒假下乡调研过程中对汉中略阳县的务工状况进行了调查。

这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35份,回收135份,其中有效问卷133份。

2、农民外出务工基本现状

外出务工农民呈现出的特征与其务工获得的收入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男性比重远高于女性;男性多在外省务工,女性则选择在本县务工。

在略阳县外出务工群体中男性居多,占外出务工人数的65%,女性仅占35%。

男性比女性多,可能与男女外出务工收入差别有关。

一般男性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比女性高;从家庭人力资源配置上来讲,则倾向于让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在家务工。

调查中,将务工人员的工作地点划分为本县,本市,本省,外省四个地点。

结果显示,男性务工人口中,在外省务工的人数比重最高,占到43.02%;女性务工人口中,在本县务工的人数比重最高,占到38.30%。

这一现象,一方面受到收入高低的影响,调查中的男性多为家中主要劳动力,是家庭经济的支柱,工作方向的选择以收入的高低为准。

当地经济较为落后,多数男性到外省,甚至广州、北京等地获取高额收益;另一方面收到当地农村风俗影响,女性一般一旦结婚就必须担负起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责任,留守家中。

所以,女性务工的地点多选择离家较近的地方,在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家中的事情。

2.2务工人员中以青壮年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农民年龄分布情况是如表:

16-20岁以上占6.01%,21-25岁占27.81%,26-30岁占14.28%,31-45岁以下占46.62%,45岁以上占5.26%。

由此可见,外出务工人员中以青壮年为主。

外出务工农民多为普工,从事的行业多是劳动强度大,服务性强,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20岁至45岁之间的劳动者符合这一行业要求。

而45岁以上的务工人员因年龄增大而体力不支,其文化程度相对于年轻人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1]。

同时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都外出寻求更高的收入,留在家中务农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创新。

2.3文化程度偏低,但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表1务工人员受教育状况

学历层次

小学

初中

中专

高中

大专及以上

计数

50

64

2

21

5

在调查中,我们将外出务工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分为五类,依次为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及以上。

其中小学学历占37.59%,初中学历占48.12%,中专学历占1.5%,高中占9.02%,大专及以上占3.76%。

结果表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从小学到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都占有一定比例,但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学历和初中学历。

他们一般都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的也想学习一些相关的技术,但是由于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而受阻。

在走出农村之前他们多半没有任何的技术经验,有的只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工人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更加狭窄,加剧了农民工之间的竞争。

这也是影响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主要因素之一。

调查中还发现,小学学历的人数中,老一代务工人员居多;初中学历的人数中,新生代务工人员居多。

31-45岁的务工人员多从事建筑业,包括建房,修房等;而21-25岁的务工人员主要从事搬运,电力部门,电焊等职业。

与建筑业相比,新生代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技术含量更高一些。

这一现象表明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虽普遍不高,但是新生代务工人员的总体受教育水平呈上升趋势。

2.4工作时间长,劳动保障低。

表2务工人员工作时间调查表

每周工作天数

5天以内

5天

6-7天

不定期

务工人数

10

16

55

51

每天工作时间

8小时

8-10小时

10小时以上

不定期

务工人数

32

47

22

31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工作时间在6天以上的务工人数占到总人数的41.35%,不定期的人数占到38.35%。

每天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务工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1.88%。

相当一部分务工人员工作时间不固定。

有的兼职好几份工作,工作连不上就空闲,任务繁忙是就累得不行。

总体而言,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

同时调查中发现,务工人员与所在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极少;所在单位为务工人员购买保险的比例有限,不到总数的一半。

而务工人员多追求于更高收益,忽视自身合法权益。

2.5务工人员收支状况

2.5.1务工人员收入较低,消费支出也少;但新生代务工人员收支额均呈上升趋势。

表3务工人员收支情况表

年龄

收入

消费

16-20

1412.50

981.88

21-25

2105.41

974.05

26-30

2268.42

760.00

31-45

1520.16

551.61

45以上

1414.29

218.58

从务工收入的统计结果显示:

一方面,务工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经计算得其平均月收入为1784.47元。

工资收入与所从事的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型的职业有关;另一方面,收入最高的务工人员在26-30岁这个阶段,其平均月收入可达2268.42元。

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有所提高。

从务工消费的统计结果显示:

一方面,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放缓,农村经济增长也放缓,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经计算,务工农民平均月消费为593.72元;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状况普遍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消费的增长能更好得带动经济。

2.5.2消费结构分析:

表4务工人员消费结构一览表

年龄

给家里

电话

上网

16-20

358.75

223.58

240.25

85.26

56.89

21-25

370

218.18

488.33

70.42

39.72

26-30

452.14

248.75

760

65.79

33.33

31-45

330.8

150.17

852.05

54.32

16.36

45以上

250.63

87.35

1432.9

31.67

0

年龄

衣服

人情世故

娱乐

其他

16-20

165.34

168.92

192.3

154.31

21-25

124.29

111.76

77.14

135.65

26-30

140.77

176.25

51.67

84.78

31-45

83.36

103.76

24.25

77.87

45以上

40.23

84.52

0

72.56

一方面,在务工人员消费支出结构中,用于吃住部分所占消费比重占到全部消费总支出的51.60%。

务工人员大部分消费用于物质生活消费,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以剩余更多的收入满足家庭需要。

另一方面,经计算,老一代农民工的吃住部分所占消费比重占到全部消费总支出的58.14%,新生代农民工的吃住部分所占消费比重占到全部消费总支出的49.16%。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用于精神生活消费的部分有所提高,给家里寄的钱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要少56.57%[2]。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对于老一代农民工,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多为60,70年代的人。

国家百废待兴,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微薄,为保障基本生活而奔波,节俭保守的生活习惯是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的。

同时,外出务工人员多是家庭的支柱,迫于当时有老人,有孩子,庞大的家庭压力,进城打工挣钱只能用于养家糊口。

所以,他们生活十分节俭,赚的钱大都会存下来留给家里挣了钱最后要回到农村去。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则明显不同,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消费观念更开放,而且对于家庭还没有太多沉重的压力,其压力多半来自自身的生活压力,在城市中住房、买车等方面的压力。

其花销不再像父辈那样仅用于简单的衣食住行,他们会把钱花在诸如电器、手机、电脑、网络、服饰,甚至汽车和房子等很多方面,对高档商品和时尚性商品的消费有着一定的渴求。

而电话消费、网络消费、着衣消费、娱乐这些消费金额与年龄成反比。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城打工,或是从小跟随着打工的父辈在城市成长。

也正因为如此,城市人的消费观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影响很大[3]

受城市现代消费观念的影响,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他们的工资收入却没有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长许多,加上储蓄意识比较淡薄,因而他们最后手中剩下的钱并不多。

2.6城市居住的愿望强烈

调查者当中农村户籍的有129人,其中有84人表示希望以后留在城市生活,占到总数的65.12%。

他们对于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和企盼。

因此,对于农民工入城的问题应引起重视,既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建设。

陕西今年放宽政策,40万农民工有望落户城镇[4]。

积极制定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的政策,包括对农民工在中小城镇落户以及在其他城市落户、新生代农民工优先落户、落户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承包土地处置等一系列问题的具体规定和操作办法。

同时,陕西省还将狠抓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后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在城镇低保、廉租房等方面,也将对进城落户的农民工一视同仁,确保其平等享受各项待遇。

为加强日常管理服务工作,陕西省还将积极推进农民工分类型、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在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社区建立健全针对农民工的管理服务机构。

3、农民务工人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有限,缺乏职业教育。

知识水平始终是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虽然新一代农民工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偏少;掌握技术的不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使得他们很难在所在的行业有所发展。

同时由于进城农民的文化程度低,素质低,其诚信度也较低。

有的农民不遵守劳动用工合同协议,看到哪里的工资高一点,就从原单位不辞而别;有的甚至偷拿用工单位的物品而被开除。

3.2企业和社会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有限,且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

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数量极少,为农民工购买保险数量有限。

在一些搬运、装卸、电气焊、建筑施工等与人身健康密切相关的职位中,缺乏相关权利保障是很危险的。

农民工单纯追逐收益,忽略自身权益。

一些拖欠农民工现象仍很严重,农民除了等待,没有其他机构或者相关证据取得权益。

进城农民掌握的法律知识少,有很多民工出于找到工作就不错的心理而不敢要求与用工方签订劳动合同,在自己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的情况下,也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农民工受骗上当、被企业拖欠克扣工资、被老板殴打、污辱人格等严重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3.3农业发展受阻。

男性已婚青壮年是外出务工的主体,这导致留守略阳县农村的人员多是老人、妇女、儿童。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农村风俗中,女性一般在结婚之前外出务工,结婚之后,则照顾孩子、老人,较少外出务工,另一方面是劳动者年龄大后,出外找工作较难,也会选择留在农村。

因此,多数家庭收人的来源主要是男性的外出务工收人,这些家庭不重视农业收人,使农业成为副业。

农业一旦成为副业,农业技术就很难推广,就不利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4、农民务工人员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

4.1加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技术培训

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使其具有更高人力资本存量,也较快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素质可以从两方面人手:

一是基础教育,二是职业培训。

首先,坚决实施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大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让农村孩子至少能完成初中学业,不再产生新的文盲。

其次,外出务工农民只有具有初中水平是不够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文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目前有必要加强高中教育。

对于没有上过高中的外出务工农民则要加强他们的职业教育。

技能以及熟练程度是关系到外出务工农民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在外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职业教育是当前提高略阳县外出务工农民素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在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应注意以实用型培养为主,以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同时,可开设一些技术选修课,培养学生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劳动技能。

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进行基本技能培训。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农产品营销人员、经纪人、农产品深加工、农机修理等技能培训;开展家政、餐饮服务型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使农村劳动力了解就业经商、投资创业及回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其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依法维权;开展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增强他们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等。

这些培训在农民走出农村前要进行,在农民走出农村后也要进行。

可采用夜校班、周末班、广播、卫星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

4.2保障农民权利,并增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5]。

首先,为农民进城经商、居住创造宽松的环境。

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对进城农民办理营业执照、投资注册企业,可降低门槛,减免手续费。

教育部门可以提倡借读制,没有落户的进城农民可凭暂住证送子女入学入托,保证进城农民子女享受基本教育条件。

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展中小城镇住房贷款,为进城农民购房提供资金支持等。

其次,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

各级政府和劳动就业部门,要承担起提供劳务信息的责任。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直接出面组织劳务输出。

同时,对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劳动、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介入支持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民进城工作,加强对劳务合同的管理,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

另一方面,在农村对农民进行广泛的普法教育,宣传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只有在本能反应中建立起防火线,才能使农民工的权利得到最大范围的保护。

4.3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重视程度

农业之所以会成为当地很多家庭的副业,是因为农业收人低于农民外出务工收人。

单纯从种植业来看,农业的比较效益是低,不能吸引青壮年就业。

但如果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综合利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的综合效益将不低。

一方面使外出务工农民多了一条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使外出务工农民离土不离乡,减少转移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收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拓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渠道的好办法。

4.4拓展就业渠道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

劳动强度大,服务性强,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和必要的在外消费使得农民收入有限,而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和第二产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市民化、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的重要途径[6]。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大乡镇企业的科技投入,全面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多渠道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不断改变多数企业现存的技术落后状态。

针对资金不足,在政策上继续对乡镇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扩展筹资渠道,大量吸收社会资金。

针对管理水平低,乡镇企业应派一些管理人员到大专院校去进修,或招贤纳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总之,乡镇企业只有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才能提高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激活企业内部活力,才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5、简要总结

农村外出务工作为当今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务工环境,保障农民权益,解决农村外出务工存在的问题。

在改善外出务工现状的同时,一方面重视农业生产,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缓解农民就业压力,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名望,王莉《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的调查分析:

2000-2008》[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2月第31卷第2期

[2]许叶萍,石秀印《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3期

[3]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2009年

[4]陕西今年放宽政策40万农民工有望落户城镇[N].三秦都市报,2010年03月24日

[5]顾协国《政府的制度安排与农民工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3月第9卷第2期

[6]罗晓容《农民进城务工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3卷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