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453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题卷

2022.04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字最初讲究的是实用功能,但随着时代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美学追求。

这样,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也出现了。

综合来看,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简约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讲究得意忘象,以有见无;讲究虚实结合,计白当黑。

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渗透进书法、绘画、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影响深远。

汉字字体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追求简约是其美学基础。

形象简洁、寓意丰富、线条朴素无雕饰便是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基础。

二是中和之美。

中和即中正平和,字体设计中规中矩、敬正端明,枯润浓淡、断连藏露都十分恰当。

在现代的各种字体类型中,最常见的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隶书等都能充分体现出字体的中和之美。

汉字设计的另一个美学追求是意境之美。

宗白华曾经这样评价意境:

“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莺飞鱼跃,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之中心。

”在汉字字体设计中,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整体美,给每一个字都赋予生命,给它充分的自由和多样性,并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观看者沉浸在一种美妙的意境之中。

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还可从心理学视角进行分析。

心理学视角是从观看者的心理层面考虑的。

在设计汉字字体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人视觉思维的接受性。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人类认识这个世界就是从视觉开始的。

传统的心理学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通过视觉产生的第一反应是一个人最为直接的反应,也是人最为本能的反应。

所以,在字体设计时要注重字体的美感,从而保证所设计的字体能够及时抓住观看者的眼球。

其次,汉字字体设计还要关注内容的民族性。

内容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在设计字体时所用元素要考虑观看者的民族特性,以适应观看者的接受心理。

比如,对于一些忧伤的内容要选择暗淡的颜色,对于一些喜庆的内容要选用热烈的红黄色等。

第三,汉字字体设计还要重视形式的融合性。

著名学者滕守尧在《审美心理描述》中曾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字体设计,他指出:

“许多事实证明,在大多数人眼里,那种极为规则的图形是没有多大意思的。

相反,那种稍微偏离一点的、稍不对称的、无组织性的、排列上有点零乱的图形似乎有更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

这种图形一般能唤起更长时间和更强烈的视觉注意和更大的好奇心。

它的有趣恰恰就在这里,先是唤起一种注意和紧张,既而是对其积极的组织,最后是组织活动得以完成,开初的紧张消失。

这是一种有始有终、有高潮起伏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当然不再是平直乏味的。

”滕守尧先生的这段话很好地从心理学视角说明了汉字字体的设计原则。

最后,汉字字体设计还要符合时代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里,个性张扬,中西文化融合,并且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新闻热点。

在设计汉字字体时,若根据这些热点来设计汉字字体,赋予汉字字体以时代特征,能充分引发接受者的心理共鸣。

材料二

作为平面设计中信息传达的构成元素之一,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中占有主导地位。

设计师们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的运用由来已久,他们不仅充分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特征,而且结合几千年来汉字书法的演变,用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加以提炼,设计出了许多既符合现代造型特征又融入图形创意元素的作品。

综合起来看,常用的字体设计主要有印刷字体、手写字体和创意字体,这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各具特色。

印刷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规整调和。

印刷字体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为书籍装帧、包装设计、海报招贴等很多都需要印刷出来,所以印刷字体的设计十分常用。

印刷字体的设计法则是更加注重规整调和,它有传递画面主题、阐述思维方式、调和整个画面的作用。

在整个作品设计中,印刷字体起着协调平衡、统一画面内容的作用,能够促使形式美的最终达成。

手写字体的设计更注重。

手写字体不同于印刷字体,手写字体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和亲切感。

手写字体的设计没有太多固定规则的约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融入手写字体能够更有个性风格。

手写字体的书写工具有很多种,如钢笔、毛笔、铅笔或者马克笔等。

不同的书写工具传递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再加上字体书写的随意性,所以手写字体能够十分巧妙地传递一些个性化的思想和风格。

创意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装饰传导。

所谓的创意字体,就是借助印刷字体的结构对字体进行重新设计,重新修改,从而使整个字体产生新的特征。

比如,对字体的笔画进行弧度、斜度上的调整,或者通过对笔画的变形使原来传统的字体变得更加特殊,更加新颖。

这种新的字形能够吻合画面整体设计的风格,也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美学追求,同时还能够折射一定的时代特征。

这些创意汉字字体的设计,在注重装饰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传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取材于李美清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的美学追求并非与生俱来,是随时代发展慢慢出现的。

B.汉字字体设计的中和之美表现为不仅形象简洁还中规中矩。

C.富有意境美的汉字字体设计能让观看者沉浸于美妙的意境。

D.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和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高度一致。

2.根据材料一,对汉字字体设计美学追求的心理学视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理学视角既包括了字体设计者的心理角度也包括观看者的心理角度。

B.关注视觉思维的接受性主要因为人的内心感觉首先是通过视觉产生的。

C.关注内容的民族性主要是从适应观看者的接受心理这一角度来考虑的。

D.重视形式的融合性是因为不规则图形能带来更有趣的经验,避免乏味。

3.根据材料二,在文中画横线出填写恰当的词语。

(2分)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字体设计融入了得意忘象、有以见无、虚实结合、计白当黑等哲学理念,有简约之美。

B.汉字的字体设计要符合时代需求是因为根据社会热点设计的字体更容易引起观者心理共鸣。

C.作为信息传达构成元素之一的汉字能在平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是因为汉字有表意的特征。

D.虽然印刷、手写和创意这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各有侧重,但使用范围最广的还是印刷字体。

5.下面三幅图片是星辉中学为迎接“五•一”劳动节设计的黑板报大字标题,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说明理由。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

太后(武则天)欲周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请铸铜为匦以受天下密奏。

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

可入不可出。

太后善之。

乃铸铜匦四,涂以方色,列于朝堂:

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

常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1]一人为知匦使,专知受状,以达其事。

事或要者,当时处分;余出付中书及理匦使据状申奏。

理匦使常以御史中丞及侍御史[2]一人为之。

知匦使掌申天下之冤滞,以达万人之情状。

未几,其怨家投匦告保家为敬业作兵器,杀伤官军甚众,遂伏诛。

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

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

乃盛开告密之门。

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3]。

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4]于客馆。

所言或称旨,则不次[5]除官,无实者不问。

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武后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

苏安恒投匦上书曰:

“陛下膺先圣顾托,受嗣子揖让,应天顺人,二十余年,岂不闻虞舜褰裳[6]、周公复辟事乎?

今太子孝谨,春秋盛壮,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身抚天下哉!

胡不传位东宫,休安圣躬?

”书奏,后虽猜克,不能无感,乃召见赐食,厚慰遣之。

穆宗长庆三年,理匦使谏议大夫李渤奏:

“今后有投匦进状者,请事之大者奏闻,次申中书门下,小者各牒诸司处理。

处理不当,再来投匦者,即具事闻奏。

如无理妄诉,本罪外加一等。

”从之。

文宗开成三年八月,谏议大夫知匦使事李中敏奏:

“应旧例,所有投匦进状及书策文章,皆先具副本呈匦使。

臣以为本置匦函,意在使冤滥无告有司不为申理者,或论时政,或陈厉害,宜通其必达之路,所以广聪明而虑幽枉。

若使有司先见,裁其可否,即非重密其事,俾壅塞自申于九重之意也。

臣伏请今后所有进状及封章,臣但为引进,取舍可否,断自中旨[7],庶使名实在兹,明置匦之本意。

”敕旨,依奏。

(取材于《资治通鉴》《新唐书》《唐六典》《唐会要》,有删改)

注释:

【1】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

谏官。

【2】御史中丞及侍御史:

监察官。

【3】行在:

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武太后住地。

【4】廪:

供应饭食。

【5】不次:

不依寻常次序。

犹言超擢,破格提拔。

【6】褰裳:

提起衣服,喻帝王让位。

【7】中旨:

皇上的诏令。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欲周知人间事周:

遍,尽。

B.则不次除官除:

授,拜。

C.陛下膺先圣顾托膺:

接受

D.所以广聪明而虑幽枉聪明:

智力发达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铸铜匦四乃召见赐食

B.事或要者或论时政

C.虽农夫樵人后虽猜克

D.太后自徐敬业之反请事之大者奏闻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抑屈者投之

想要陈诉冤屈的投给它

B.余出付中书及理匦使据状申奏

腾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让中书令和理匦使依据情状申奏皇上

C.小者各牒诸司处理

小事交给各有关部门处理

D.即非重密其事,俾壅塞自申于九重之意也

既不能引起重视也不能为其保密,达不到让被堵塞言论的人能自己向皇上申诉的目的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匦由铜铸,共四个,分涂青丹白黑四色,列朝堂东南西北四面,对应接收四种不同类型的诉状。

依据匦制,鱼保家的怨家应投丹匦,苏安恒应投黑匦。

B.鱼保家建议创置匦,自己也不能幸免,遭反噬成为投匦制度的牺牲品;苏安恒投匦建议太后让位于太子还能得到敬重对待。

匦上发生的史事耐人寻味。

C.知匦使由谏官担任,其职责是受理诉状,下情上达,使言路畅通;理匦使以监察系统的官员充使,其职责是负责处理投书事状,或将投状申奏给皇上。

D.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匦制度也在不断地作出调整和完善,如出台分类处理投状的办法,打击无理妄诉的行为,取消不符合置匦初心应先具副本的规定。

10.提取、综述有关“匦”的核心信息,给“匦”拟写一则说明性词条。

词条须包含:

①性质含义;②背景目的;③效果影响。

(6分)

11.阅读《论语》的两则章句,回答问题。

(6分)

①子路问事君。

子曰:

“勿欺也,而犯之。

”(《宪问》)

②子曰:

“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里仁》)

注释:

【1】几(jī):

轻微,婉转。

【2】劳:

忧愁。

(1)请从《匦》文中为章句①找出一个实例,并解释理由。

(2分)

(2)请提炼章句①②里包含的孔子的思想主张。

(4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5题。

(共20分)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1】

〔唐〕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2】,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3】,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4】。

十日过沙碛【5】,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注释:

【1】天宝八年(749),岑参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兼任都护)高仙芝幕府掌书记,本诗为作者首次赴安西途中所作。

宇文判官,高仙芝属下。

【2】谁家子:

指宇文判官。

【3】安西:

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

【4】西州:

唐时州名,在吐鲁蕃一带。

【5】沙碛:

沙漠、戈壁。

【6】飕飗:

风声。

1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驿”两句写西行路程的遥远,同时也写出行进的迅速。

B.“沙尘”两句勾画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象。

C.“自道”一句点出骑者身份与近况,又暗示其兴奋与自豪。

D.“十日”四句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描绘非常真切。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初次赴安西边塞,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

B.诗人既赞赏宇文判官的坦率真诚,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

C.本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D.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富有音乐美感。

14.本诗前面已说“令人愁”,结尾又说“不愁”,前后是否矛盾?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

(1)亲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也是古代诗文的重要内容。

李密在《陈情表》中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的真情;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令人长号不自禁”抒写了物是人非、睹物怀人的伤痛。

(2)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并美。

现实主义风格的《无衣》中,“,”叙写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场面;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中,“,”两句以香草设喻,表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二)《红楼梦》阅读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6分)

《红楼梦》宁、荣二府的诸多女性有一个相同的身份:

贾府媳妇。

其中有贾赦的媳妇邢夫人、贾政的媳妇王夫人,有贾珍的媳妇尤氏、贾琏的媳妇王熙凤,以及贾珠的遗孀李纨等,她们活跃在小说中,性格各异,形象鲜明。

请从小说中任选一位贾府媳妇,结合原著内容,简析其形象特点。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尚古风俗:

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柳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

“林妹妹怎么不见?

好个懒丫头!

这会子还睡觉不成?

”宝钗道:

“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

“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

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

“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说话:

“可不是我那块!

拿来给我罢。

”又听道:

“你拿什么谢我呢?

难道白寻了来不成。

”又答道:

“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

“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

”又回道:

“你别胡说。

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我拿什么谢他呢?

”又听说道:

“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

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

“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

──你要告诉别人呢?

须说个誓来。

”又听说道:

“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

”又听说道:

“嗳呀!

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

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

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

“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

“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

“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

”坠儿道:

“何曾见林姑娘了。

”宝钗道:

“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

“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

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

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

“了不得了!

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

”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

红玉又道:

“这可怎么样呢?

”坠儿道:

“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

”红玉道:

“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

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

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

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跟前,堆着笑问:

“奶奶使唤作什么事?

”凤姐打谅了一打谅,见他生的干净俏丽,说话知趣,因笑道:

“我的丫头今儿没跟进我来。

我这会子想起一件事来,要使唤个人出去,不知你能干不能干,说的齐全不齐全?

”红玉笑道:

“奶奶有什么话,只管吩咐我说去。

若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凭奶奶责罚就是了。

”凤姐笑道:

“你是那位小姐房里的?

我使你出去,他回来找你,我好替你说的。

”红玉道:

“我是宝二爷房里的。

”凤姐听了笑道:

“嗳哟!

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

也罢了,等他问,我替你说……”

(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17.下列对选文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选自《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这里的“杨妃”指薛宝钗,因杨玉环素以丰腴著称,而宝钗生得肌肤丰泽,故以“杨妃”代之。

B.对“宝钗扑蝶”的正面描写虽只有十余字,却写出了宝钗天真烂漫的小儿女情态,是宝钗内心世界与自由天性的自然流露,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

C.宝钗把无意中听到的“还帕传情”定位为“奸淫狗盗”,说明宝钗在“冷香丸”的压制下,早已成为一个绝情绝爱、没有七情六欲的封建思想卫道士。

D.小红其人,连宝玉自己都不熟知,凤姐也毫无印象,宝钗竟能从“语音”听出,可见她对宝玉身边人特别关注,而关注其身边人,正是关注他本人。

18.《红楼梦》中不同节日的场景描述,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作者的深意。

下列对《红楼梦》中节日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芒种节有祭饯花神的习俗。

选文借芒种节引出了宝钗扑蝶和偷听的情节。

红玉和黛玉的性格借他人直接点出,宝钗性格则需要借助其动作、心理、语言体会。

B.英莲被拐、元妃归省、通灵宝玉丢失宝玉变傻等事件都发生在元宵期间。

“元宵”即“圆消”,在一次次元宵节中可体会作者描绘热闹繁华节日背后的真实用意。

C.中秋节是象征团圆的节日。

但第75至第76回的中秋节,因大观园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抄检,气氛冷清。

曹雪芹用欢乐的中秋图景来反衬大观园人们的悲凉心情。

D.元春的端午节赐礼,用意深远。

元春赐给宝玉和黛玉的节礼相同,借此表达她代表贵妃娘娘对弟弟贾宝玉婚事的明确指向:

林黛玉作为兄弟媳妇是最佳人选。

19.宝钗听到红玉和坠儿谈论一段“情事”,请结合原著相关情节,简述这段“情事”的来龙去脉。

(6分)

20.对宝钗使用“金蝉脱壳”计一事,早期点评家说宝钗“卸罪于黛玉也,虽云急解,实有成心。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说明理由。

(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

①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价值的深度应用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②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强数据治理、深化数据开发、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优化数据功能的关键环节;而强化数据安全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大数据时代,所有数据都具有特定的价值。

④但价值的背后()着巨大风险,大量敏感数据被贩卖、窃取和无授权(),这一问题解决与否,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个人隐私、企业发展甚至国家安全。

⑤因此,。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中加点的“源动力”改为“动力”不影响该句语意。

B.第②中的分号修改为逗号,不会影响语句逻辑和语意表达。

C.第④句括号中依次填入“潜藏”与“滥用”,则文意贯通。

D.第④句画横线部分是病句,病因是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2)在第⑤句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前文衔接紧密的句子。

不超过20字。

(2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星辉学校在《论语》自主阅读活动中,计划开设“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君子之风”“为学修身”“教育思想”等学习专题,请你代为其中一个专题拟写一则学习提示。

要求:

语言简明,条理清楚。

150字左右。

(2)“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

“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近来,一种被网友戏称为“林黛玉‘发疯文学’”的二次创作因融入古典模仿和网络表达元素而迅速走红。

对此你怎么看?

请为这一网络现象写一则短评。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150字左右。

(3)高中学习阶段,我们从教材中认识了一个个富有魅力的作者:

司马迁、李清照、鲁迅、海明威……请从教材中任选一位,为他(她)写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

感情真挚,富有文采,150字左右。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拾起时光的碎片,搭起心灵的桥梁,一张张“拼”图随之展开,它浓缩着时代澎湃的图景,留下了双向奔赴的痕迹。

“双向奔赴”是你坚定走向我、我热情欢迎你,是彼此爱意的共鸣,是时代与你我的共逐,是穿越时空的探寻。

“双向奔赴”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

请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最近,一位在校学生多次向他所在的城市建言。

建议有的是细节方面的,比如公交站可以有创意设计,红绿灯、人行横道可以采用粉色斑马线,垃圾桶、井盖可以有不同图案等;还有一些建议,反映出他对“更好城市”的向往。

建言得到了积极回应。

有人进一步指出,建言本身固然可贵,而这位学生对自己所在城市的热情和主人意识更值得珍视。

因为“成为一个市民”,是相当重要的青春课题。

你对材料中“成为一个市民”有何看法和思考?

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22.04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1.B2.A3.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