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92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重点

大学课程复习系列之管理学复习要点

…我国管理思想:

1、以和为贵;2、守信;3、利器;4、求实;5、对策;6、节俭;7、法治;8、用人。

…经济现象是基于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国富论》

…经济人:

利己主义的人。

…分工:

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

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科学管理制度有:

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2、在成本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4、进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

…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意义:

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

…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

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

…欧文的试验包括:

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体恤金等。

…试验的目的:

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巴贝奇:

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工人的收入组成:

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对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亨利·汤:

收益分享制度。

…收益分享:

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报酬。

…收益分享的办法:

1、每个职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2、每个部门按科学方法制定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3、定额应在3~5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提高工人积极性。

…哈尔西:

奖金方案。

…奖金方案:

1、给予每个工人每天的“保证工资”;2、以该工人过去的业绩为基准,超额者发给约为正常工资率1/3的奖金。

…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关系:

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依次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分为:

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科学管理:

指的是与当时雇主所运用的管理制度相比,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

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

“科学管理之父”;

…工作定额的本质是:

单位时间的工作量。

…标准化原理: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式,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第一流的工人:

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

…差别计件工资制:

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经验工作方法:

是指每个工人采用什么操作方法、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个人经验来决定。

…科学工作方法:

是指每个工人采用什么操作方法、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试验和研究的结果来决定。

…计划部门的具体工作:

1、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工具;3、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4、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等。

…吉尔布雷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主要是工作研究和工作简化。

…甘特:

创造了“甘特图”,这是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

…计件奖励工资制:

对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除了支付给他日工资,超额部分以计件方式发给他奖金;对于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工厂只支付他日工资。

…组织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管理只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法约尔:

“管理过程之父”提出组织管理理论。

…管理的五种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企业的基本活动:

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管理的14条原则:

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韦伯:

“组织管理之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权威包括:

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一合法的权威。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或理想组织形式的特点:

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巴纳德:

“社会系统理论”,提出经理人员的重要性。

…经理人员的职能:

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标。

…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1、工作场所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访谈;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数量管理理论包括:

1、运筹学;2、系统分析;3、决策科学化。

…运筹学是数量管理理论的基础。

…系统分析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必须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之间的互相关系和互相影响。

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方案。

…决策科学化:

是指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系统管理理论:

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的要点: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权变管理理论:

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她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

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学习型组织:

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精益思想:

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业务流程再造:

通过重新设计流程,可以在流程绩效的改善上取得飞跃激发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核心能力理论的本质:

学习技术能力。

…核心资源:

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的条件:

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5、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自身的因素、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主体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

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组织自身的因素包括:

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决策问题的性质:

1、问题的紧迫性;2、问题的重要性。

…时间敏感型决策:

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决策。

…知识敏感型决策:

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

…决策主题的因素:

1、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2、个人能力;3、个人价值观;4、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集体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菲尔技术。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

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加以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德尔菲技术的步骤:

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在确定某个单位经营活动方向时,应该考虑它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率两个维度。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种以上的产品;相互区分的产品;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方向。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确定标准:

相对竞争地位;业务增长率。

…“瘦狗”型:

经营单位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只能带来很少的现金和利润,甚至可能亏损。

…“幼童”型:

经营单位业务增长率都较高,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

…“金牛”型:

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

…“明星”型:

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

…政策指导矩阵法是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创立的。

…确定型决策:

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解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等。

…解线性规划模型方法有:

单纯形法、改进单纯形法、对偶单纯形法等等。

…不确定型决策: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

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大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风险型决策: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最大期望效用准则与最大期望收益准则的区别:

计算期望时,用收益的效用乘相应的概率,再求和。

…模拟:

是一种通过产生随机数的实验来求解随机问题的技术。

…企业竞争模拟:

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企业的竞争环境,供模拟参加者进行经营决策的练习,适合学校进行管理教学和企业进行人员培训之用。

…计划编制过程:

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演绎法:

是将某一大前提应用于个别情况,并从中引出结论。

…归纳法:

是从个别情况发现结论,并推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前提。

…拟定和选择行动计划包括:

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

…战略性计划:

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和计划。

…战略性计划的内容:

1、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2、战略环境分析;3、战略性计划选择;4、计划的组织实施。

…战术性计划:

是指规定如何实现总体目标的细化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间内的行动方案。

…全面地完成计划:

是指组织整体、组织内的各个部门要按一切主要指标完成计划,而不能有所偏废。

…均衡地完成计划:

是指要根据不同时段的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按年、季、月,甚至旬、周、日完成计划,以建立正常的活动秩序,保证组织稳步地发展。

…企业愿景和使命陈述的内容:

核心意识形态和远大的愿景。

核心意识形态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远大的愿景由10~30年的宏伟大胆冒险的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

…核心价值观:

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

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不能把它与具体的生产或经营做法混为一谈,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或短期的好处而放弃它。

…核心目标:

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2、入侵者研究;3、替代品生产商研究;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

1、规模经济;2、产品差别化;3、转移购买成本;4、资本需求;5、在位优势;6、政府政策。

…影响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

1、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2、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3、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4、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的大小;5、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6、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策略;7、买方行业获利状况;8、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

…影响供方讨价还价的因素:

1、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2、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3、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4、要素是否为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5、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其转移成本是否低;6、要素供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竞争对手如何研究:

1、不在本行业但可以克服进入壁垒进入本行业的企业;2、进入本行业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的企业;3、由其战略实施而自然进入本行业的企业;4、那些通过后向或前向一体化进入本行业的买方或供方。

…简述价值链分析的基本内容:

按照价值活动的工艺程序,基本活动分为5个部分:

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辅助活动有3个部分:

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简述目标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

1、总体市场分析,包括市场容量分析、市场交易便利程度分析。

2、市场细分,包括确定细分变量并细分市场、细分结果描述。

3、目标市场确定,包括评价各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

4、产品定位,包括为各细分市场确定可能的定位概念、产品定位选择。

…基本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特色优势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

…特色优势战略:

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

…目标集聚战略:

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成长战略1:

即核心能力企业内扩张,包括:

一体化战略(前向、后向、横向一体化)、多元化战略(同心、混合多元化)、加强型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

…前向一体化:

企业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后向一体化:

企业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横向一体化:

企业获得与自身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同心多元化:

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有业务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混合多元化:

企业增加新的,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渗透:

企业通过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市场开发:

企业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的区域市场。

…产品开发:

企业通过改进或改变产品或服务而提高销售。

…成长战略2:

即核心能力企业外扩张,包括:

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出售核心产品。

…战略联盟:

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价值活动中进行合作,相互利用对方资源。

…虚拟运作:

企业通过合同、参少数股权、优先权、信贷帮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同其他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从而将企业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的优势方面,将其非专长方面外包出去。

…出售核心产品:

企业将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少数优势方面,产出产品或服务,并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出售给其他生产者作进一步的生产加工。

…防御战略:

以退为进,包括:

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

…收缩战略:

通过减少成本和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加强企业所具有的基本的和独特的竞争能力。

…剥离战略:

企业出售分部、分公司或任一部分,以使企业摆脱那些没有盈利、需要太多资金或与公司其他活动不相适宜的业务。

…清算战略:

企业为实现其有形资产的价值而将公司资产全部或分块出售。

清算与企业成立相反。

…何为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滚动方式计划的基本特点:

1、缩短了计划时期,加大了计划的准确和可操作性,从而是战略性计划实施的有效方法;2、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3、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组织设计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利和应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设计的任务:

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设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环境的影响;2、战略的影响;3、技术的影响;4、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部门化:

就是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部门化的形式:

1、职能部门化;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3、地域部门化;4、顾客部门化;5、流程部门化;6、矩阵型结构;7、动态网络型结构。

…职能部门化:

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就是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

…地域部门化:

就是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顾客部门化:

就是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流程部门化:

就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矩阵型结构:

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阵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

…动态网络型结构:

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

…管理(组织)幅度:

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如何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

1.计划制定的完善程度。

事先有良好、完整的计划,工作人员都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清楚自己应从事的业务活动。

2.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

若主管人员经常面临的任务较复杂,解决起来较困难,并对企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则他直接管辖的人数不宜过多;反之,可增大管理幅度。

3.企业员工的经验和知识水平。

当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较强,管理经验丰富,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其工作量,加大管理幅度;同样,下属人员训练有素,工作自觉性高,也可采用较大的管理幅度,让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实行自主管理,发挥创造性。

 4.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协调程度。

如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或一个部门内部需要协调的程度高,则应减少管理幅度,以较为高耸的结构为宜。

5.企业信息沟通渠道的状况。

当企业沟通渠道畅通,通讯手段先进,信息传递及时,可加大管理幅度。

…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分权的因素:

1、组织规模的大小;2、政策的统一性;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4、组织的可控性;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授权的含义:

1、分派任务;2、授予权力和职权;3、明确责任。

…有效授权的要素:

1、信息共享;2、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3、充分放权;4、奖励绩效。

…授权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2、适度原则;3、权责一致原则;4、级差授权原则。

…外部招聘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2、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局限性:

1、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2、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3、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内部提升的优点和弊端:

优点:

1、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弊端:

1、可能回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2、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对管理人员的一般要求:

1、管理的愿望;2、良好的品德;3、勇于创新的精神;4、较高的决策能力。

…绩效评估的作用:

1、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2、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3、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4、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5、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绩效评估的步骤:

1、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2、确定考评责任者;3、评价业绩;4、公布考评结果,交流考评意见;5、根据考评结论,将绩效评估的结论备案。

…组织文化:

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的特征:

1、超个体的独特性;2、相对稳定性;3、融合继承性;4、发展性。

…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3、提炼定格;4、巩固落实;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组织文化的形成:

1、管理者的倡导;2、组织成员的接受:

“社会化”与“预社会化”

…“路径—目标”:

是指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

…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

1、使下属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