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760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docx

西安邮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本科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学 科:

工学---电气信息 专业: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Engineering---ElectricInformation) (IntegratedCircuitDesign&IntegratedSystem)

专业代码:

080615w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 专业培养指导思想

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两化融合”的时代精神,把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按照“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拓宽专业、优化课程、提高能力”的原则,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领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坚实的数理基础、外语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特别是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主要有:

①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电路与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必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外语基础;②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通信、计算机、信号处理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系统知识及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总结实践经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应用;④掌握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⑤良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协同工作与组织能力;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身心素质。

毕业学生能够从事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教学和管理工作,成为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 学制与学分

学制四年,毕业生应修最低学分198学分,其中必修课110学分,限选课36学分,任选课10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4学分,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8学分。

四、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五、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有: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半导体器件、VerilogHDL数字系统设计、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EDA技术实验、SoC设计方法学等。

六、 培养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本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安排2496学时,分为三个平台:

1.全校公共基础课平台:

1216学时,占课内总学时48.72%。

2.学科基础课平台:

768学时,占课内总学时30.77%。

3.专业课平台:

512学时,占课内总学时20.51%。

本专业四年课内总学分156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为:

7:

3。

本专业四年内实践环节教学总时间(包括课内实验、上机等),安排不少于50周,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34周,除此之外,学生必须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实践活动,并取得8个以上的学分,实践环节总学分为62学分。

理论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

课外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

性质

课程门数

学分

占总学

分比例

学分

占总学

分比例

学分

占总学

分比例

公共基础平台

必修

14

72

36.36%

34

17.17%

8

4.04%

限选

2

4

4.04%

学科平台

必修

6

24

12.12%

限选

12

22

11.11%

专业平台

必修

4

14

7.07%

限选

4

12

6.06%

任选

3

8

4.04%

合计

45

156

78.79%

共计(学分)

198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

1.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

2. 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二)

3. 课程安排表(按学期分配)(见附表三)

4. 本专业提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

八、实践教学体系安排表

实践教学体系表---课程实验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实验性质

观察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综合设计

性实验

单独设

课实验

物理实验

48

25%/12

50%/24

25%/12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6

0%/0

50%/8

50%8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6

0%/0

50%/8

50%/8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6

0%/0

50%/8

50%/8

高频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16

0%/0

50%/8

50%/8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

16

0%/0

50%/8

50%/8

EDA技术实验

64

0%/0

0%/0

100%/64

课内实

验教学

新编电类专业计算机基础

64(32)

50%/16

50%/16

0%/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64(24)

0%/0

0%/0

100%/24

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

80(16)

0%/0

0%/0

100%/16

VerilogHDL数字系统设计

48(20)

0%/0

0%/0

100%/20

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48(16)

0%/0

0%/0

100%16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64(16)

0%/0

0%/0

100%/16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48(8)

0%/0

0%/8

100%/0

实践教学体系表---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

类别

名称

学分

实践性质

技能及

操作能

力训练

工程设

计能力

训练

科学研

究能力

训练

社会实

践能力

训练

综合能

力训练

课程

设计

高级语言课程设计

1.5

电路设计与仿真基础训练

2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2

SoPC课程设计

2

集成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2

科研训练

2

实习

军训(含入学教育)

2

电装实习

2

认识实习

0.5

生产实习

4

毕业

设计

毕业设计

14

课外

实践

环节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1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训练

1

社会实践活动

1

学术报告和讲座

1

专业综合

1

发表科技论文、校内科技立

项、学生学术报告、学科竞

赛、开放性实验、专业培训

及认证、选修课程

1

校园文体活动及学生社团

活动、素质拓展类选修课程

2

九、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在四年中安排了军训、认识实习、高级语言程序课程设计、电装实习、数字

逻辑设计课程设计、电路设计与仿真基础训练、SoPC课程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

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共计34周。

这些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本专业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特色之一。

1、 认识实习

时间:

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0.5周。

内容目的:

组织学生到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电信公司等相关企业和部门参观学习。

了解这些部门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

获取对集成电路设计的感性认识。

地点:

相关企业、机构与学校。

组织形式:

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2、 高级语言程序课程设计

时间:

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1.5周。

内容目的:

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所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自行

设计并实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或小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其主

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程调试,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初步掌

握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灵活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地点:

校内。

组织形式:

由教务处组织安排。

3、 电装实习

时间:

安排在第三学期后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

在学习模拟电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知识分析模拟电路(如:

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并动手焊接一些电路。

掌握焊接技术,更深刻地理解电路的

工作原理。

指导老师给出实习的相关内容,并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

分析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完成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

重点分析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点:

电装实验室。

组织形式:

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4、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时间:

安排在第四学期后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和“数字电路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实践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理解数字电路系统的概念,掌握小型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小型数字电路系统的组装和调试技术,掌握查阅有关资料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任务是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小型数字电子系统。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加强学生“数字电路系统”的概念,从“系统”的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基本方法除了实验课中要求掌握的功能测试、故障排除等各种一般方法以外,要特别注重使用“电路组装”的方法。

地点:

校内。

组织形式:

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5、 电路设计与仿真基础训练

时间:

安排在第五学期前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

通过一个经典设计实例,基本掌握Multisim和AltiumDesigner两个实用EDA软件工具。

掌握Multisim模拟、数字电路仿真,虚拟仪器观察使用;掌握AltiumDesigner原理图设计,包括原理图元件库设计;掌握AltiumDesignerPCB设计,包括封装库设计,自动布线规划。

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地点:

校内。

组织形式:

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6、 SoPC课程设计

时间:

安排在第六学期后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

巩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VerilogHDL数字系统设计》、《微机原理与嵌入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所学知识,使用NiosII软核设计并实现高性能嵌入式硬件/软件系统,硬件电路采用VerilogHDL设计方法,使用C语言进行软件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字电路设计能力、C语言编程能力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要求学生完成技术规范制订、总体方案设计、详细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仿真验证、综合布局布线、后仿真、下载实现、软件编程调试等全过程,并提交相应文档。

初步具备FPGA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以及数字集成电路前端设计能力。

地点:

校内。

组织形式:

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7、 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

时间:

安排在第七学期后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

巩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

等课程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