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39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

《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NG行业分析报告.docx

LNG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LNG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7月

一、行业发展态势:

政策、需求保证国内LNG行业增长空间

中短期来看,日本地震导致东北亚地区LNG供求关系紧张的格局,以及管道天然气价格管制和LNG市场定价的差异,构成了相关企业大力发展LNG相关产业的核心动力。

长期来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煤炭用量占比逐渐降低的趋势已经明确,作为重要清洁能源之一的天然气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但是从供给的角度看,由于油田溶解气丰度降低,非常规油气开采进展速度较为缓慢,国内天然供需缺口仍将主要依靠进口管道气和LNG弥补。

1、长期:

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只能依靠LNG弥补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导致国内的天然气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

按照《天然气“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十二五”期间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会达到20%,到2015年的天然气消费量要达到2500亿方左右。

但是从供给的角度看,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我们认为LNG可能是填补这一缺口的唯一可行途径。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产量大约900亿方左右,其中90%为产于气田或油气田内储气层中的气层气。

按照天然气产出历史数据以及《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十二五”期间的气层气的产出大体能够保持10%的增速增长,达到1250亿方左右。

由于我国油田大部分处于开采后期,溶解气丰度有所降低,即使考虑到“十二五”期间,西北地区仍会有一些溶解气高的油田投产,油田伴生气的产出仍不可避免会有所降低,大体能维持在70亿方的水平,如此“十二五”末,我国的常规天然气产出大体能够维持在1300亿方。

由于北美地区的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崛起,使得全球的能源市场,石化市场发生影响深远的变革,国内资本市场对煤层气、页岩气也寄予厚望。

但我们认为,投资者对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业需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是页岩气产业得以产业化的重要推手,但是北美地区的水力压裂技术向外扩散进度低于预期,国内对水力压裂的关键技术并不掌握。

煤层气也因为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数地区呈现低压力、低渗透、低饱和度,煤质较软等缺点缺乏适合国情的开发技术进展甚慢。

按照《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2009年探明煤层气可采储量不足300亿立方米,大体对应的煤层气年产量当在60亿方,如果考虑到页岩气的技术进展更慢,有理由认为2015年页岩气的产出可能会明显低于市场期望值,维持在30亿方的规模。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陆上管道天然气计划。

按照相关资料,中亚管线有望在2015年实现年输入300亿方气的任务,更多的中亚天然气需要等到“十三五”择机而动,俄罗斯的天然气虽然在最近几个月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价格因素以及其他战略考虑)短期内难以看到突破性的变化,中缅天然气管道也只是主体工程投产,配套项目仍需时日,目前缅甸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也没有外运到中国的报导。

因此,虽然“十二五”期间,管道天然气的年输气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要实现2500亿方的目标,重任只能依靠液化天然气。

2、中短期:

东北亚LNG供求偏紧局面不会改变

日本国内大约有50座核电站,由于福岛地震,目前这些核电机组都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由于福岛地震导致核电失去国民的信任,这些核电机组基本无法重新投运。

受之影响,天然气的需求大幅增加。

按照经验数据匡算,日本的天然气的需求会从目前的7000万吨增加到9000万吨。

受之影响,东北亚地区的LNG的价格将会长期居高不下。

从日本国民的态度看,放弃核电基本是不可避免。

另一个挑动东北亚LNG价格不断走强的因素是伊朗,由于伊核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全方位制裁,导致伊朗的天然气出口锐减,东北亚地区的天然气供求关系偏紧。

对于大家担心的北美地区的页岩气产业可能会对东北亚地区LNG价格构成冲击,对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北美的页岩气开发模式和经验能否迅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北美地区没有LNG输出终端,最快的在建项目也要到16年才能投产,而且根据美国政府的规定,能源物质只能出口到FTA国家和地区,所以这一个因素至少在“十二五”期间,不需多虑。

从这一角度来看,即使由于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化开采使得北美局部地区油气价格走低,但东亚地区LNG价格仍可保持相对坚挺。

3、原煤、石油传统能源替代是LNG产业的长期驱动力

年初以来,北方地区出现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氮氧化物和PM2.5的排放超标。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煤炭燃烧时产生的NOx、SO2、烟尘等污染物远高于油和天然气,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源自于火电和交通运输。

虽然通过脱硫脱硝除尘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问题的压力,但从根本上来讲,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比例,特别是煤炭使用量占比才是最终途径。

从世界上目前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料来看,以天然气燃烧排放污染物最少,天然气替代煤和石油是较为环保的能源选择。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09年我国能源消耗量达21.46亿吨标准油,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9.22%。

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70.4%,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实际操作性来看,由于目前国内天然气综合运用成本明显高于煤炭,因此大范围推广天然气对煤炭资源替代目前来看不具备实际操作性。

但对于大中型城市中心城区小锅炉、重型商务车而言,其在推行上则较为迫切,我们看好其长期发展潜力。

(1)散烧锅炉

由于原煤的灰分和硫分高,末煤量大、水分不适宜、粒度不符合要求,燃烧时不仅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还会降低燃煤设备的热效率。

特别是小容量的锅炉直接燃用原煤,因炉膛小、烟气停留时间短、供氧不充足,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烟尘,降低煤炭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消原煤散烧的政策法规,在城市中心区域禁止工业锅炉直接燃烧原煤,以洁净煤、柴油、天然气等洁净能源作为替代燃料,部分地区甚至要求全部拆除中心城区燃煤锅炉。

从经济性角度来看,LNG作为替代能源在性价上比也具备高于柴油的优势。

(2)LNG汽车

交通部门的氮氧化物的排放占比仅次于煤电,但是交通部门的氮氧化物排放上升速度较快,控制难度较大,是氮氧化物治理的核心环节。

2000年交通部门的氮氧化物排放占比大约20%左右,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会达到30%左右。

LNG汽车在尾气排放污染物方面明显低于柴油和汽油,同时在经济性上也明显优于传统燃料,因此也是目前LNG下游应用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

4、LNG装备行业高速增长已启动

从LNG产业所涉及到的相关产业来看,我们认为随着天然气应用范围的推广及进口LNG的增加,首先将带动LNG装备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而长期来看,随着北美及全球其他地区非常规油气开采规模的上升,LNG价格存在向下的空间,天然气应用企业将成为下一主要受益对象。

LNG装备行业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及LNG行业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从生产环节上可以分为上游液化压缩装备、中游储运装备和下游应用装备。

梳理目前的投资逻辑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由于LNG由市场定价,而管道天然气则由政府确定价格,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价差,换言之,目前从事LNG液化产业是有利可图的业务,只要是能够拿到稳定气源的公司都有开展LNG业务的动力。

二是由于天然气下游应用的大面积推广,仅靠现有管道气供给量难以满足,进口LNG是弥补缺口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在役液化天然气气站3座(广东大鹏湾、福建莆田、上海洋山港),己动工液化天然气项目8个。

但是即便这11个天然气项目都达产,也只能输入400亿方天然气,仍有300亿方天然气的缺口。

因此,下一步LNG接收站仍将是重点建设目标之一。

三是随着天然气下游应用领域的扩大,下游相关装备及延伸领域订单需求都会随之出现快速增长。

我们相对看好上游的小型撬装液化设备,中游的大型储罐设备,以及下游大型LNG气化装备,LNG汽车、LNG船舶、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相关应用设备。

二、行业标杆分析:

富瑞特装

1、公司是国内LNG设备生产龙头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富瑞锅炉;2007年11月,公司合并华瑞科技;2008年6月,公司更名为福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公司在深圳创业板发行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为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根据产品应用领域及客户所处行业不同,可以划分为LNG应用设备为主的低温储运及应用设备、以海水淡化设备为主的换热设备和用于分离空气的气体分离设备三大类。

近年来,随着近年来国内LNG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2008-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1%,年均复合增长率25.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37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3%。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LNG应用设备研发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从LNG液化、运输、储存、LNG汽车加气站、LNG车船用供气系统整个产业链的系统设备制造能力。

公司把握国内LNG产业链的蓬勃发展的机遇,提升LNG相关设备在整体业务中的比重。

2012年年底,公司低温储运应用设备和储罐设备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合计占比达到87%。

2、全产业链布局,公司LNG业务加速进行时

公司LNG业务涉及液化、运输、储存、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包括LNG车用瓶、低温绝热气瓶、天然气液化装置、加气站、阀门、低温液体储罐、安逸迅等产品。

公司经过多年研发技术积累,产品涉及各个主要环节。

目前来看,受益于下游LNG汽车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车用气瓶和撬装式加气站是公司规模扩张最为迅速的盈利点。

随着公司在LNG应用产业链向相关上下游延伸的过程,撬装式LNG液化装置、分布式能源供应装置或将成为其未来业务发展的新亮点。

(1)车用LNG产业链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①LNG作为车用燃料优势明显

由于LNG的主要组成部分为CH4,相对于汽油发动机车辆尾气排放更为清洁,可减少大量有害物质。

统计数据显示,以LNG作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CH(碳氢化合物)减少72%,NOx(氮氧化物)减少39%,CO(一氧化碳)减少90%,SOX(硫化物)、Pb(铅)降低至零,环保优势是传统车无法相比的。

CNG(压缩天然气)作为替代汽油、柴油的第一车用清洁能源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国CNG车辆保有量为148.5万辆,加气站总数为2072座。

与CNG相比,LNG在在兼备其主要特点的同时,LNG安全、高效、环保、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

高安全性:

LNG的燃点为650℃,比汽油、柴油的燃点更高;其爆炸极限为5%-15%,-106.7℃以上的LNG蒸汽比空气轻,稍有泄露立即挥发分散,很难形成遇火燃烧爆炸的浓度。

因此,无论LNG,还是它的蒸汽都不会在一个不封闭的环境下爆炸;

高效、降自重:

LNG的储存压力一般小于1.6MPa,远低于CNG的储存压力,避免了CNG因采用高压容器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容器自身的重量;

高经济性、高续航里程:

天然气低温液化后,其密度为标准状态下的600多倍,体积能量密度约为汽油的72%,为CNG的2-3倍,因而同等燃料体积下LNG的续航里程是CNG的2-3倍,与汽油车相当;

高环保性:

天然气液化必须经过严格的预净化,因而LNG中的杂质含量远低于CNG,这为汽车尾气排放满足更加严格的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国IV标准加速LNG车用燃料推进速度

1)柴油机国IV标准渐行渐近

我国机动车排放法规起步较晚,2011年7月1日起,汽油车开始推行国IV标准,目前已基本全部实施。

但车用柴油机国IV排放标准却由于油品升级问题没有完成,使得排放升级实施时间一再推迟。

年初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