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514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黄河颂

自主预习

自主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澎湃()狂澜()屏障()

屏障()哺育()滋长()山巅()

坚强九曲连环

强强迫曲

倔强曲艺

2.解释下列词语。

(1)狂澜:

(2)宛转:

(3)一泻万丈:

3.光未然(1913--2002),本名,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

现代家、家。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洗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4.“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一句中“望”的内容有哪些?

 

随堂学练

整体感知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的?

 

文本探究

知识点1体会修辞的作用

1.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笔记反复修辞,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知识点2理解借物抒怀的写法

2.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誓死保卫祖国。

课堂笔记借物抒怀,是指借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要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写出事物的特征。

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即物人合一。

课堂达标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求书写规范。

jiān()强wǎn()转

摇lán()bǎng()样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澜()劈()

谰()壁()

3.“望”的内容在描写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品读诗歌,完成

(1)~(4)题。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

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

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诗中赞美黄河气势磅礴的诗句有哪些?

 

(3)诗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原因是什么?

 

(4)诗歌的歌词部分包含哪两部分内容?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巅峰(diān)流泻(xiè)狂澜(lán)屏障(zhàng)

B.体魄(pò)澎湃(pài)滋长(zī)浊流(zhuó)

C.臂膀(bǎng)摇篮(lán)哺育(fǔ)发扬(yáng)

D.英雄(xióng)坚强(qiáng)扮演(bàn)亚洲(y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堤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是比喻支流)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啊!

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全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严谨。

B.诗中“啊!

黄河!

”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

C.全诗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和浓烈。

D.本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兼用短句。

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2015东营中考)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6.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

向往与期待

“       ”:

             “       ”:

              

7.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

 

8.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能力提升

9.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训练。

学习本文之后,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近之黄河】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

“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

“啊!

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2)理解:

 

【今之黄河】2015年7月29日,《渤海日报》以“执笔绘黄河一片赤子心”刊登了一则新闻,介绍我国一级美术师卢庆生专注“黄河”画作的事迹。

为考察黄河,他曾徒步一万三千余里,他的代表作《母河吟》,抒发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画家的情感投入。

在巨浪奔涌、黄河滔滔的图像背后,是艺术家痴迷黄河的一片赤子之心。

(3)假如卢庆生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pòpénglánpíngzhàngbǔzīdiānqiángqiǎng

jiàngqūqǔ

2.

(1)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2)在文中是曲折、辗转的意思。

(3)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3.张光年作评论

4.“望”字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随堂学练

整体感知

自然特点:

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地理特征:

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历史贡献:

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文本探究

1.反复:

“啊!

黄河!

”三次出现,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比喻:

(1)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表明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2)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2.中华民族伟大坚强

课堂达标

1.坚宛篮榜

2.lán波澜lán谰言pī劈开bì墙壁

3.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4.这是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无数条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其次,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他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5.

(1)序曲部分总括黄河的伟大坚强,以呼告的手法开明宗义表达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4)主体部分:

描绘黄河、歌颂黄河;尾声部分: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C(“哺”应读“bǔ”)

2.C(这里是“气势”的意思)

3.D(A句运用了比喻修辞,B句运用了对偶修辞,C句运用了比喻修辞)

4.D(正确的划分应该是: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5.D(本诗以短句为主,兼用长句。

6.示例:

“摸索”:

痛苦和仇恨  “轻抚”:

热爱与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

先找到“手掌”变化的词语,如“摸索”、“轻抚”等,再具体分析情感,“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则表现的是热爱、幸福的情感。

7.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

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

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意象及主题的理解。

结合时代背景,从表层含义和象征意义两方面分析其内涵,进而分析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以及对祖国挚爱的情感。

8.示例:

虚拟:

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着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

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

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赏析,可以从对比、想象、虚实的角度分析,结合诗句分析概括,如国土沦陷前后有对比、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

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诗人也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抓住某一点,具体分析即可。

9.

(1)示例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示例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3)示例一:

请问卢老师,是什么原因促使队画作黄河这么痴迷?

示例二:

在画作黄河的过程中,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

你是怎么克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