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912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docx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

我国环保服务业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分析

 

一、中国环保服务行业运行现状

(一)行业运行特征

我国环保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环境咨询取得新进展

环境规划、生态市(县)、生态省和区域生态规划已在部分省市得到应用,并向中小城市延伸;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规划环评、建设工程生态评价等领域得到重视和发展;以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环境监理为示范,推动了工程建设环境监理服务。

2)环境服务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环境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工程技术规范、环保产品标准取得了新的进展。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技术标准体系、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环保产品行业标准陆续发布,国家对环境技术监管纳入管理议程。

3)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加强了推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发展的力度,制定了有关政策并加快了实施进度,对水价、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收费、市场管理与市场准入等问题加大了改革力度。

国家所有—特许经营的市场化改革模式(BOT、TOT等)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中的应用,加快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4)环境保护产业市场化启动了环保投融资市场,吸引了国内外资本和强势企业投向环境污染治理市场,促进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在国家投资和社会资本拉动下,城市污水处理、水体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医院废物处理与处置、火电厂烟尘除尘脱硫等重点领域的市场不断扩大,加快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国产化的发展,推动了环境技术的进步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行业发展进程

环保服务业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环保服务业从业单位主要是各种科研设计单位,服务业也相应以开发、设计等技术性服务为主。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工程项目增加,以工程为基础的环境工程公司大量进入服务业,环保服务业的内涵也从单一的技术服务向决策、管理、金融等综合、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务发展,结构性调整明显加快。

近10年来,我国环境技术开发的主体有所变化,已改变了以单一科研设计单位开发为主的格局,企业自主开发和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已成为主体。

(三)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物总量控制、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社会环保服务需求增加,为环保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环保服务市场容量扩大的同时,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30%。

到“十二五”末,我国环保服务业年收入总额超过2000亿元,环保产业中环保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约为15%,从业单位约1.2万个,从业人员约270万,持有有效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许可证书的单位有2100多个。

虽然我国环保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环保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发展环保服务相关产业,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四)行业试点情况

自2010年开始国家对环保产业日趋重视,为了促进环保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部先后出台了《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环发[2011]36号)、《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2]185号)、《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方案》(环办[2012]41号)、《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环发[2013]8号)。

环保服务业19家企业试点名单

国家环境保护部为了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环保产业对环保事业目标的支撑作用。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的背景下,以着力发展环保服务业为主导,引领中国环保产业发展。

2014年4月4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环办[2014]377号),据了解包含19家环保服务业试点单位。

此次试点除了涵盖保障政策及环境管理机制、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管机制、环保服务业公共平台构建、第三方运行服务模式及管理要求、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环境金融服务等方面以外,重点突出以环保效果为导向的环保综合服务,促进环保产业与环保效果、环保质量紧密挂钩,这将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部对于环保产业的话语权。

(五)市场需求态势

2011年以来,环保部相继发布了《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环保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2013年,大批环保服务业试点纷纷建成,环境综合解决服务商迅速发展成为环保产业中间力量和未来方向,环保服务业正在进入全速启动时期。

2014年,政策“暖风”更是频频吹向环保服务业,4月环保部正式向19家单位下发《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同时环保部拟出台《政府采购环保服务指导意见》,将许多环境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地方政府采购,并一律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随着环保服务模式的转型,有望迎来环保产业新的时代。

基于目前国内迫切的环境治理需求、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化的进展,中国下一步将迎来环保产业发展的又一波高潮。

其中,环保服务业未来将成为引导环境技术和环境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

国家将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建立以投融资、工程设计、运营管理、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为主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探索PPP(公私合营)模式。

二、中国环保服务业运行模式分析

(一)主流商业模式解析

所谓合同环境服务,是环境服务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是指环境企业与用户以经济型服务合同,约定双方的环境服务关系,并以可计量的环境效果作为服务标的。

环境企业以环境服务总包为出口,涵盖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咨询、投融资等全部或部分产业单元。

合同环境服务涉及污染治理、环境修复的不同领域。

环境产业发展至今,无论是政府环境管理战略转变下采购内容的变化,或是环境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驱使,传统模式在服务质量、效率、资金等诸多方面,都已经难以满足各方要求。

合同环境服务作为环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创新,能够更好地使不同参与主体的供求得到匹配,尽管目前仍存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向前迈进的契机已经形成。

对于中央政府,合同环境服务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环境产业的可行途径,推动合同环境服务,能够促进环境产业的转型,成为环境产业新的增长点。

对于地方政府,合同环境服务是引入市场机制的手段,同时也是解决短期资金不足的一种措施。

它可以把短期、大规模的一次性投入,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服务采购,解决地方政府在预算法约束下的资金困境。

同时,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正迫使政府的环境管理方式发生转变,由先前相对简单的污染物排放管理,转向更加综合的环境整体质量的改善,在这一趋势之下,政府对环境服务的采购需求也将随之更加综合化、持续化。

对于环境企业,合同环境服务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基于对环境效果负责这一比传统方式更先进、更彻底的责任承担方式,环境企业得以在市场上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并能在这一模式下获得广阔、灵活的操作空间,在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同时获得更高收益。

对于金融机构,合同环境服务打开了一扇进入的窗口,成为市场资金参与环境服务的投资渠道。

一方面,合同环境服务项目的规模将超越以往,有利于投资金额起点较高的金融机构进入。

另一方面,合同环境服务模式的逐渐成熟和推广,将带动整个环境产业的快速增长。

在合理的收益保障、风险控制下,前一阶段关注环境产业而难以大规模参与其中的社会资本,其进入环境领域的渠道将拓宽,体量将增大,期限将延长。

(二)转型期商业模式创建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环境治理的规划和强制执行力度不断在升级,但仅针对是COD、氨氮、总氮、总磷等个别污染指标作为标尺衡量,远远没有达到将环境污染程度扭转,甚至出现了更加恶化的尴尬局面。

国家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欠下了大量的环境债,环境污染因素多样化,并且错综复杂叠加着污染环境,仅靠个别污染指标减排控制,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必须从对环境治理效果负责的角度出发。

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解决几辈欠下的环境债,他们也非既得利益的受益方。

环保部出台的《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环保部首次从产业的角度出台的文件,从产业的高度定位了我国环境产业未来升级的方向,其指导意义和对产业界的影响将如蝴蝶效应般,影响我国环境产业未来20年,或更加长远50年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竞争格局。

产业升级中,新的商业模式将培育出综合环境服务商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

我国地方政府是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面对社会、公众对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必须从环境治理的效果出发,找到真正解决环境恶化并使之好转的途径。

在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两个小的环境领域支点,自2002年开始已经开始超脱EPC传统的商业模式,尝试了BOT这样新的商业模式,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成绩,造就了一大批上市公司。

而BOT模式正是合同环境服务用于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标志性模式,是环境综合服务业的重要组成。

另外一个例子,电厂脱硫问题是长期困扰政府的环境问题,“十一五”以来一个通过电价补贴直接采购脱硫服务的商业模式一下就激活了脱硫服务市场。

目前,面对地方政府的资金匮乏,而市场资金富余的背景,市场将培育出一批综合环境服务商,政府仅对环境治理效果进行采购,综合环境服务商需要具备将融资能力、技术集成能力、运营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多方融合,并具备一定的规模。

在美国、日本地方政府资金充裕,他们发展了一种称为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服务模式,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等方式融资,企业提供全套环境服务。

我国的情况不同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1994年的《预算法》并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因此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没有成为中国环境服务的主流模式。

当然,在我国东部沿海等发达省市,部分地方政府资金充裕,在环境产业转型中,受资金制约较少,为实施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环境服务提供了空间。

综合环境服务商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具备融资能力和项目运行的时间长短。

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于不需要具备融资能力,因此在项目的运行中将不获取融资能力带来的收益,而且项目运行的收益时间要远小于综合环境服务商。

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一项新的技术创新,我国自2002年以来在水和垃圾领域开展的BOT新的商业模式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

造就了首创、北控等一批上市公司,BOT公司运行的项目合同时间都比较长,一般为20年或者30年,并具备稳定的现金流,不同于EPC公司疲于在市场中寻找项目。

并且BOT这种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使更多的资金可以具备平台进入环境治理的领域。

目前,个别的企业意识到了环境服务业升级中企业定位的重要性,在我国环境产业战略转型期间,只有具备融资能力、技术集成能力、运营能力和好的品牌管理能力的企业才能成长为环境综合服务提供商。

综合服务商必须在投资、技术、运营、政府关系等方面,具有非常强的能力,才能拿到综合性的收益。

如首创、北控、美华博大、中持、南海发展、中山公用都在向综合环境服务商转型,但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定位的重要性,而先知先觉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北京市政总院、上海市政院、中国城建院等具备技术优势的技术型企业,除缺乏强大的融资能力外,具备了优秀的技术、运营能力,将会成长为有影响的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企业业务模式探索

如今我国的环保企业正逐渐从“装备制造商”转为“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商”再逐步转向“环境综合服务商”,进而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

但是这个转型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环保部的某位官员曾表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产业,环保服务业是发展重点,但目前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大、政策机制不完善困扰着我国的环境服务业。

服务模式和设备技术需要创新,企业规模偏小,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政策的不完善导致了地方保护、低价竞争以及企业积极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想打破我国环境产业在转型中存在的一系列壁垒,不仅需要政策扶持,同样需要企业的积极探索,推广全新商业模式与优秀技术路线。

近年,政府陆续发布了几个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与规划,明确了环境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制定了环境服务业在“十二五”的发展目标与时间表,并指出以试点方式探索环境服务业的新模式。

伴随着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的展开,企业也希望抓住此契机,扩展业务,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

合同环境服务是一种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合同目标的环境保护服务形式,对于湖泊河流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有一定优势。

环境综合服务业是环保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端业务形态,以环保效果为导向,以综合集成为业务模式,以合同环境服务为商业模式。

可见合同环境服务的重要地位。

据了解,目前湖南、江西等省份已经开展了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工作,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与一些地方政府签订了合同环境服务协议,拟在环保咨询、培训、监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设施运营等多领域展开综合环境服务。

另外,一些企业也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探索,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的技术为核心,积极技术研发与实践,是国内最早掌握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的企业之一,2012开始进一步拓展合同环境服务业务,提供综合型环境服务。

目前,已成功开展了多个合同环境服务项目,其中成都金堂国际铁人三项赛水质净化与保持项目与北京市大兴区新凤河中段污水综合治理工程较为典型,“成都项目”最初是以“建设+运营维护”的形式运作,赛事结束之后签署了合同,以合同环境服务的形式为成都建设和维护了这一的水域环境,“新凤河工程”采用合同环境服务管理模式,按处理水量收取服务费用,对新凤河中段水质改善起到良好作用。

目前看来,合同环境服务模式的推广符合环保产业成为真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环境产业的市场化的客观规律,它对我国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成为推动合同环境服务发展的先行者,不断实践,积累并分享经验,形成行业智慧和规范。

(四)区域试点创新模式

自2011年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紧密结合当地环保实际需求,针对阻碍环境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和服务模式,特别是在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区域环境质量服务、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综合服务园区建设、环境金融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其中,在区域发展环保服务业综合政策机制、区域流域合同环境服务、小城镇污水处理综合环保服务、工业园区第三方计费标准及管理模式、环境监测服务管理制度与付费机制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截至2014年4月,共有地方环境管理部门、产业园区、环保企业等22个试点单位,结合当地环境保护实际需求,针对阻碍环境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环保服务发展路径和服务模式。

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基本达到了试点目的。

在试点的推进过程中,形成政策文件9项、管理办法2项、相关标准规范9个,建立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技术、信息、联盟等)18个,完成合同环境服务合同范本5个。

目前,各试点单位仍在积极推进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探索解决制约环保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环保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借鉴和参考。

(五)行业模式面临转型

环保投入将从以往的“过程买单”转向“见效付费”,这将帮助政府更加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服务领域,放大财政环保投入资金的作用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已经非常健全,“公共事务”政府购买服务方面有了很大改变。

目前,美国环境服务业已逐渐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下大力气进行环保投入,保守估计最近10年用于环保的总投入约为4万亿元。

但是,巨额环保资金却没有完全用到该用的地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审计问题频发的“重灾区”。

为确保环保资金发挥实效,环境保护部拟出台《政府采购环境服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许多环境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地方政府采购,并一律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

环境服务模式的转型,有望迎来环保产业新的时代。

政府采购环境服务的内容和产业引导政策有望明确,由“过程买单”转向“见效付费”,让环保产业升级与转型进一步明朗化,进入综合环境服务业时代。

从购买治理工程到购买服务,环保投入将从以往的“过程买单”转向“见效付费”。

这将帮助政府更加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服务领域,放大财政环保投入资金的作用。

此前,环境保护部已经就环境服务进行过多次调研,北京、山东、河北等地进行了政府采购环境服务的试点工作,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出售和剥离一部分环境服务类企业和资产。

比如,过去地方政府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承担了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运行等多项费用。

以后更多的模式将是由社会资金筹建污水处理厂,企业成为政府的污水处理服务商,政府根据治理服务的效果来付费。

据了解,《意见》明确了引导环境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这都将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作用。

比如环境服务的投融资、环境服务收费、消除条块分割、打破行业壁垒、税收、建立企业提供环境服务的考核机制等。

另外,此次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定调,也让环保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进一步明朗化。

环保产业将进入综合环境服务业时代,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的时机正在成熟,合同环境服务将成为环境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在新政策推动下,环境公共服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管网运营与维护、土地修复、水体修复、河湖修复、生态修复等更多环境领域市场需求将被进一步释放,并进入合同环境服务范围之内。

公共服务的采购方也将转型和扩大,从单一的城市政府向跨区域、跨流域转变。

产业格局将随之改变。

由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改变了以往将资金直接拨付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做法,使环保资金发挥最佳使用效果。

2002年后,我国的环保工作进入基础设施快速建设阶段,产业发展也进入到了工程建设阶段。

到2008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一批优秀企业已经成长形成,产业发展也进入了转型过渡期。

政府在环境治理服务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对环保的投入也在普遍增加。

据统计,2014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安排上,节能环保的预算支出达到2109.09亿元,比2013年增长7.1%。

但是,很多资金在流转过程中被“雁过拔毛”,以至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历年审计问题频发的“重灾区”。

据报道,国家审计署对9个省市2010年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13个单位将污水垃圾处理资金用于出借、股权投资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涉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财政资金3308万元、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贷款10.03亿元,占9个省市专项投入的6.14%。

此外,有些项目未实现预期目标,造成严重的资产闲置、损失浪费现象。

据审计署发布的《10个省1139个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已完工节能减排项目达不到预期的节能减排效果,涉及专项资金15.87亿元。

《关于环保领域34个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绩效情况的审计结果》显示,13个项目存在资产闲置或损失浪费现象,金额共计4.3亿元。

而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购买环境服务有利于堵住资金使用“黑洞”。

比如将政府投入统一到由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改变了以往将资金直接拨付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做法,使环保资金发挥最佳使用效果。

如果政府什么都管,难免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社会上有很多专业化的公司愿意提供服务,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购买环境服务,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购买的时候要公开招标,确保竞争公平公正,防止出现腐败、权力寻租等问题。

环境服务业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双剑合璧”,产业模式转型将带来市场井喷,产值迅速增长

当今社会的运作和发展模式,离不开“有形的政府之手”和“无形的市场之手”。

而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只发挥调节作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双剑合璧”,共同推动。

对环境的管理体不应该是行政性的、简单的、命令式的。

环境是一种资源,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已经非常健全,“公共事务”政府购买服务方面有了很大改变。

目前,美国环境服务业已逐渐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0年,美国环境服务业占GDP份额为1.13%,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产值为611.5亿美元,污水处理服务产值为469.1亿美元,环境咨询与工程设计服务产值为270.2亿美元,环境修复服务产值为121.8亿美元,环境测试与分析服务产值为18.4亿美元。

近年来,包括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对“公共事务”部门进行改革,在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引入BOT、BOO等运行模式,引导私人部门进行资金投入。

环境服务业模式的转型意味着产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可能会使产值由原来的1000亿元增长到几万亿元甚至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