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040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docx

棉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棉花害虫种类很多,而且世代重叠,交替发生,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抗虫棉品种的推广与发展,有些原来的非靶标性”害虫,前些年在棉花上的危害很轻微,现在已上升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比如绿盲蝽、棉蓟马等.

F面我把棉田常发生常见的危害明显的一些害虫作阐述

、地老虎

又称土蚕,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危害棉花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危害较重的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有时小地老虎和大地老虎混合发生。

1、特征

•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3mm,前翅深灰褐色,后翅灰白色;幼虫,初孵幼虫砂褐色,取食后体色转绿,入土后转为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7-47mm,头部褐色。

•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mm前翅黄褐色,后翅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3-45mm,头部深黑褐色,有不规则的深褐色网纹,体表多皱纹。

2、危害特点:

地老虎初在顶心昼夜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天窗”式被害状;幼虫稍大可将叶片咬透,形成小洞或缺口,也危害棉苗生长点,致使真叶长不出来,形成子叶肥大的公棉花”或多头棉,这是低龄幼虫造成的常为人们疏忽的严重危害;3龄后幼虫入土昼伏夜出,从幼苗近地面处咬断嫩茎,特别是5-6龄的幼虫食量大,进入暴食期,能转移危害,有的能在已经木质化的红茎处咬断,把上半截幼苗托入洞中,常造成缺苗断垄。

3、发生特点:

小地老虎在黄淮流域棉区一般每年发生4代。

但是以第一代幼虫

危害最重。

第一代孵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幼虫危害盛期在4月中旬?

-5月上旬。

4、防治方法

1清除棉田内及周围的杂草,消灭草上的卵和幼虫。

2药剂防治毒饵诱杀:

用2.5%敌百虫粉250g加热水化开,再加10份水喷在棉仁饼上拌匀,傍晚撒于田间,每亩用量4-5Kg,对于3龄以上的幼虫杀伤效果好。

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1000倍液或80%DDV乳油1500倍喷洒,也可用2.5%敌杀死或20%速灭杀丁1500倍,在地膜直播田或育苗移栽前后(苗床内或大田于傍晚喷洒,防治效果可达97%以上。

、棉铃虫

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在黄河流域棉区危害严重,是常发区。

1、特征:

成虫体长15-20mm,雌蛾前翅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幼虫5-6龄,多数为6龄;老熟幼虫体长34-36.7幼虫体色变化较大,随着虫龄不同,体色也有变化,大致有黄白色,橘黄色、淡红色、绿色、灰色、棕褐色和黑色几种类型。

2、危害特征:

因为棉铃虫的生活习性是成虫具有趋光性(黑光灯,趋嫩性,趋味性(杨树枝杷,所以一般旺长幼嫩棉田发生重,在同一株上开始都在嫩叶及顶心处危害,随虫龄增大,逐渐危害幼蕾,4龄后,幼虫食量大增,取食大蕾、花朵和青铃。

幼蕾被害后,苞叶张开,发黄有空洞,继而脱落。

1只幼虫在整个幼虫期危害蕾、花铃可达10-20个。

蕾受害后脱落,花受害后不能发育成铃,青铃受害后,虫孔易遭病菌浸染,形成烂铃、僵瓣,产量、品质下降。

1992年,棉铃虫大暴发,曾经发生5代,整天都在棉田打药,并配合人工捕捉幼虫,结果还是造成了减产。

3、发生规律:

温度25r~28C,相对湿度70%~90%最适合棉铃虫发生。

每年4-5代,多数年份发生4代,第5代发生不完整;棉铃虫的第一代在棉田以外的寄生植物上发生危害第2、3、4代在棉田危害,一般北方棉区出现的第3代危害严重第4代在南方棉区特重,幼嫩棉田发生重。

4、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根据多年来的虫情定点观测,棉田第一代多数年份在6月

日前后开始落卵,6月15日前后进入落卵高峰,落卵量以后逐渐下降。

根据棉铃虫的防治原则:

即治虫不见虫,施药用在卵高峰,以及治早、治小”的原则所以非抗虫亲本在6月15日前后也正是防治棉铃虫第一次用药的有利时机。

由于初孵化的幼虫耐药性差,所以一见药就易死亡,再根据棉铃虫有趋嫩性产卵的习惯,所以绝大部分都在顶心及嫩叶上,因此,这一遍施药重点是保顶心。

方法:

可采用40%久效磷800-1000倍或50%甲胺磷600-1000倍滴芯,可把喷头去掉,用个棉球或其它物品微堵喷杆,气不要打的过足,每株1-2滴,这样既省药,保苗效果又好,6月19日-20日对非抗虫亲本进行第二次用药,用药的种类要有单一的有机磷类+菊脂类药物,即可用久效磷1000倍+敌杀死(2000倍,由于有乱代现象,给防治会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每代虫至少要治上3遍,即每月的

15日-25日之间,用3-4遍药,每遍药间隔3天左右,用药种类可结合各地情况,选用市

场销售的复配药;也可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如灭多威或菊脂类(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等。

总之要掌握经常替换农药品种的原则,以免产生抗药性,对抗虫亲本,这一代棉铃虫可不治,但蚜虫、红蜘蛛、盲蝽蟓不可忽视。

三、棉盲蝽

属于半翅目盲蝽科。

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和牧草盲

蝽,在黄河流域棉区以绿盲蝽、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较普遍,其中又以绿盲蝽最为严

重。

1、绿盲蝽的特征:

体长5.2mm,绿色,前胸背板上有微弱的小刻点,前翅绿色。

2、危害特点:

棉盲蝽蟓的成虫和幼虫均以刺吸危害,将刺吸口器刺进棉花的嫩头、生长点或幼蕾、花、铃。

危害后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顶芽边心受害子叶期顶芽受害使真叶芽枯死,成为无头苗,3-6片真叶期顶芽受害严重的棉株,侧芽便形成分叉头苗、破头疯,轻的新叶先出现黑色斑点,随叶生长成为孔洞,称为破叶疯。

这在前几年发生相当严重,它的危害远远超过了棉铃虫。

②幼蕾和幼铃受害受害幼蕾变黑枯死脱落,幼铃受害呈现黑色刺点,若刺点多于

20个,蕾、铃则全部脱落,受害刺点较少的形成畸形铃,受害部位棉籽受损,纤维发育不良。

3大蕾和花受害若15天以上的大蕾受害,一般不脱落,但在花蕾的花冠部位出现

黄色水斑。

开花后柱头两旁的花药萎缩发黑成为黑心花,花药内花粉囊干瘪,花粉粒

发育不全,严重进因花粉死亡不能受精。

3、发生规律绿盲蝽在黄河流域棉区一般每年发生5代。

3月下旬-4月初,当5

天平均温度达10C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完成1代后,6月份陆续迁入棉田危害,6月低至7月份危害盛。

4、防治方法苗期可结合治蚜虫兼治。

6、7月份后,可用久效磷1000倍+盲蝽蚧

杀(复配药(1500倍喷雾防治。

四、蓟马

危害棉花的蓟马主要是烟蓟马和花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

1、棉蓟马的特征:

成虫体长1-1.3mm,淡褐色。

花蓟马的特征:

成虫体长1.3-1.5mm,雌虫全体淡褐色,雄虫全体黄色。

2、危害症状:

蓟马体型小,在幼芽、嫩叶或花内活动、取食,棉花受害后,呈锈斑,以后逐渐枯焦,造成子叶期幼苗焦头或无头苗,在嫩叶背面危害3天后,受害处形成白色有光泽的斑痕,叶片变厚变脆,叶面皱褶不平。

3、发生规律:

烟蓟马每年可发生6-10代,危害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成虫能

借风力迁飞到远处,成虫多分布在棉株的上半部叶上,成虫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背面取食,阴天和夜晚在叶面活动,雌虫可进行孤雌生殖,蓟马喜欢干旱,春季干旱不雨,有利于蓟马大发生。

4、防治方法:

根据此习性,结合治蚜虫、红蜘蛛在叶背和正面都要喷到药,用药以内吸性强的药为主,如50%入效磷、幸硫磷及25%伏杀磷和20%抗蚜威1000-

1500倍液喷雾防治。

五、蚜虫

属于同翅目,蚜科,又叫蜜虫。

1、棉蚜的形态是多型性的。

生活在不同的越冬寄主以及不同的季节里的棉蚜

无论从体长、体色、触角的长短及节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略

2、发生特点:

每年发生20-30代,早春在越冬寄主上繁殖2-3代后,产生有翅蚜迁入棉田危害棉苗,第一个危害高峰出现在5月上、中旬,第二个危害高峰在6月上、中旬,棉蚜的繁殖力很强,在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10多天可繁殖一代,气温转暖时,4-5天就繁殖一代,每头成蚜一生可产60-70头若蚜,繁殖期10多天,苗蚜和伏蚜是棉蚜的两个生态型,苗蚜发生在苗期,个体较大,深绿色,适应偏低的温度,适宜繁殖温度16-24C。

伏蚜是由残存的零星棉蚜经过一定时间的较高温度,产出黄绿色、体形较小、在触角等形态上与苗蚜不完全相同的后代,这就是伏蚜,伏蚜可以在偏高的温度下正常发育繁殖(孤雌生殖。

3、危害特点:

棉蚜在棉叶背面危害,以口器刺入棉叶表皮吸食汁液。

棉苗受害

后,叶片向后卷曲,棉株嫩叶皱缩成团,出现锈头”现象;生长发育缓慢,1~3叶期极易受害,严重时影响新叶发育,甚至死亡;推迟生育期,造成棉苗晚发,晚熟减产,对我们制种更为不利;蕾铃期受害严重时,果枝不易伸展,幼蕾铃大量脱落。

4、防治措施:

在苗蚜点片发生时,用200倍久效磷或100倍氧化乐果滴心,也可用10%吡虫啉或10%吡丹1500倍喷雾,也可用蚜虫净、20%康福多或10%虱蚜净

+50%久效磷1000倍+盲蝽绝杀1000倍兼治蓟马和盲蝽蟓。

六、棉叶螨

俗名红蜘蛛,又称火龙,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1、发生特点:

每年发生13代以上,从4月下旬-9月上旬,一般有3-5次危害高峰,5月上旬后陆续迁移到棉田危害。

棉红蜘蛛是喜温、喜干燥害虫,最适发生的温

度为25-30r,相对湿度在80%以下。

2、危害特点:

它们是群集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并吐丝结网掩蔽虫体,被害

叶正面初呈黄白斑点,多数都靠近叶片主脉基部,随虫增多,遍及全叶至全株,叶正面由黄白斑点变为红色至桔红色,叶片开始脱落,严重时会使叶片脱光,甚至全株死亡,这在前些干旱年份是经常见到的现象;在棉花生长的7、8月份,若连续高温、干旱天气,红蜘蛛就会猖獗危害,造成减产,所以,无论是抗虫亲本或是非抗虫亲本,今年都要密切注意蚜虫,红蜘蛛的发生与危害,以利于及时防治,减少损失。

3、防治方法:

针对棉叶螨发生特点,在药剂防治上要选用一些既能杀虫又能杀卵或残留期较长的农药。

在红蜘蛛单发地块,可选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

700~800倍喷雾,可以杀死卵和虫体,如需兼治其它害虫,可选用新型的有机氯杀螨杀

虫剂,如20%双甲脒1000-1500倍+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喷雾,也可与久效磷复配,对防治红蜘蛛、棉蚜、玉米螟效果也很好,该药效可持续15-20天;另外,也可结合当地农药市场,选用一些杀虫杀螨剂。

七、白粉虱

又叫烟粉虱,属于同翅目粉虱科。

1、粉虱特征:

成虫长仅1mm,翅纤细身被白粉,头圆,初孵若虫有足能活动,蜕皮附于叶背面,黄色。

2、危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都可危害,但以若虫危害严重,若虫固定在叶面上,吸取叶绿素和淀粉,被害部分出褪绿斑点,温度低时,变成花色斑,甚至黑红色斑点。

同时由于若

虫分泌的蜜露盖满叶面,影响光合作用,使棉株生长不良。

3、发生特点:

一般每2-6同发生一代,每年有10个重叠世代,由于世代重叠严重,同一时期各种虫态同时存在,5月上旬开始迁入棉田繁殖危害,9月份是危害盛期,成虫喜在温暖无风的天气活动,高温高湿条件下适宜天发生繁殖。

(在03、04年曾大发生

4、防治方法:

用10%虱蚜唑+50%甲基对硫磷1500倍均匀喷雾或10%扑虱灵8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均匀喷雾,由于棉粉虱世代重叠严重,故应间隔3-4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3%涕灭威颗粒剂每亩1.5-2.5Kg土壤施用,控制期可达20天。

八、甜菜夜蛾

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1、形态特征:

卵粒馒头形(这是与棉铃虫卵粒相同之处,卵粒重叠为卵块,产于棉叶背面(这是与棉铃虫卵及产的部位不同之处。

幼虫体长20mm左右,体色有绿色、灰褐色至黑褐色(以绿色和灰褐色为主。

2、发生规律:

每年5-6代,各代常重叠发生。

3、危害特点:

前1-2代主要危害小麦、春玉米、棉苗、蔬菜和杂草等,中间代主要危害粮食作物和棉花,末代主要危害蔬菜,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群集哨食,1~2龄常群集于叶背面危害,吐丝结网,在其中取食叶肉,只留下上表皮,形成烂窗纸状虫害叶,3龄以后幼虫分散危害,大量取食棉叶成孔洞或缺刻,严重发生时也危害蕾、铃和幼茎,幼虫有假死性,幼虫怕强光,所以常在早晨和晚上危害,阴天可全天危害。

4、防治方法:

40.7%乐斯本乳油700倍+10%杀灭菊脂乳油3000倍或用50%辛

硫磷1000倍或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混配(也可兼治斜纹夜蛾;75%杀虫双与25%灭幼脲3号混配,50%辛硫磷1000倍与氰戊菊脂2000倍混配。

九、蝼蛄、金龟子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又称拉蛄,它三年完成一代;金龟子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幼虫又称蛴螬,它每年发生一代;这两种害虫都称为地下害虫。

蝼蛄危害时,可危害刚播种或已发芽的种子,或扒宣表土,造成种子与土壤不能密接吸水,致使种子不能发芽;或将根茎扒成乱麻状,造成棉株萎蔫或发育不良;金龟子的成虫可危害棉花的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影响光合作用,而幼虫主要危害根部,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

对上述地下害虫的防治可采用毒饵或毒土诱杀,方法是大田每亩用1.5%林丹粉

2-3Kg兑细土15-20Kg拌匀,撒施地表翻入土中,也可采用甲拌磷颗粒剂,每亩1-2Kg撒施翻入土中;在苗床可采用毒土与毒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每标准苗床用0.5Kg呋喃丹或甲拌磷颗粒剂掺入钵土中,苗床播种覆土后,再用甲胺磷或敌百虫拌夫子成堆放于床面上。

十、红铃虫

属于鳞翅目麦蛾科,一年发生2-3代,各代羽化盛期为6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中旬,成虫棕黑色;幼虫桃红色,头部棕褐色,以幼虫危害棉花的蕾、花、铃和棉籽;第一代危害蕾,第二代主要危害青铃,第三代大多蛀食棉籽,由于幼虫危害青铃和棉籽,使棉籽、纤维发育、产量降低,同时由于虫孔,易引起病菌侵入,造成僵瓣甚至烂铃,品质下降,损失严重,黄河流域棉区的第二代为主(即8月上旬。

防治可用2.5%敌杀死每亩30-40mL20%的速灭杀丁每亩35-50mL或50%辛硫

磷35-50mL喷雾防治

、棉花几种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棉花病害常多达20-30种,有的病害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能发生危害,有的则危

害某一

阶段或某一器官,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轮纹斑病、红腐病等。

但以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普遍,危害也比较严重;这些病害往往是混合发生,不是单一的。

、棉花立枯病

它的病原菌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

1、发生特点:

这种立枯病丝核菌对不良的环境抵抗力比较强,比如:

高温、冷

冻、干旱等。

在土壤中一般能存活2-3年或者更长,立枯病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于

土壤中的病菌,当然带菌的种子也可传染;它的发适温(5cm土壤温度在20C以下,所以一旦遇到寒流或者低温多雨时就会大发生。

发病的时间:

在出苗后半月内,幼茎没有木质化时极易得病,半月后发病减轻。

另一个特点:

病组织上的菌丝可以向四周扩散,进行继续侵染危害,所以会引起成穴或成片的棉苗发病甚至死亡,这种病害,不但在苗期发生,到棉花的成株期乃至现蕾开花期,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也能发生。

2、病苗症状:

棉苗受立枯丝核菌侵染后开始在近地表的幼茎上产生黄褐色斑点

然后逐渐扩大,病斑相连,环绕茎的一周。

由于发病部位失水过多,产生凹陷内缩,病部

变细,成为蜂腰状”此时,若从土中拔出病苗,可见幼根上有附着小土粒,随风飘动;

随病部发展,病部颜色变成黑褐色,并腐烂,严重时枯死或萎倒,发病的部位较炭疽病低。

3、防治方法:

在病害的防治策略上,提倡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①苗床管理:

苗床增施钾肥,注意适时通风炼苗,晒床散湿,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轻苗病。

②药物防治:

每亩地苗床(15m2用50%多菌灵0.25Kg或65%敌克松0.2Kg处理钵土;下种后在种子上面和种子上覆土后,分两次用五氯硝基苯毒土撒施(每15m2苗床用50-100g。

待子叶平展后,可喷保护性药剂1:

1:

200波尔多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65%敌克松800倍或恶霉灵5g+代锰锌15g+杜邦克露10g+营养肥进行喷药防治。

③注意事项:

上述几种药剂要与波尔多液间隔5-7天后再喷;波尔多液配制时不

能用铁器,配制顺序不能错,否则会影响药效;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不能与含铜制剂混配(比如多菌灵,防治各种病害时,注意杀菌药与营养肥同时使用,这样能起到治病与恢复、增强棉苗抗性的明显效果。

、棉苗炭疽病

病原主要是普通炭疽菌,只危害棉花。

1、发病特点:

种子外部和内部均可携带炭疽病菌,病菌可随风雨可昆虫等传播,形成再次侵染。

该病流行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温度与湿度,在多雨潮湿低温时棉苗最易得病,致病适温是25C-30r;在温度适宜时,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该病就会加剧

危害。

秋季如遇连绵秋雨,棉铃炭疽病也会严重发生;该病的死苗高峰期常在棉苗出土后的15天左右,较立枯病偏晚(立枯病在棉苗出土后10天左右。

2、病害症状:

•子叶病斑黄褐色,病斑边缘红褐色,上面有桔红色粘性物质,即病菌分生抱子;

•幼茎下部感病后,产生褐色梭形条斑,以后逐渐扩大变褐,略微凹陷,病斑上有桔红色粘性物质,可使幼苗枯死,有的也叫烂根病;

•真叶受害后,会产生圆形或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病斑边缘呈紫红色,叶柄和茎秆上也能产生红褐色长条型病斑,易断。

•铃上病斑初为暗红色小点,扩大凹陷后变为灰褐色,上面也有桔红色粘性物质,病铃腐烂形成僵瓣。

3、防治方法

在苗床除用防立枯病的药剂外,另外也可?

****缇谢蛄15•菥?

00倍进行灌根或者喷雾,

蔽下来。

•耕作栽培方面:

若常年种植棉花病害重,经常进行轮作倒茬,可减轻病害,地洼积水,地温低,单施N肥,病害重。

▲黄萎病的侵染过程与枯萎病基本相似,只是在温度与时间上与枯萎病有些差异,第一次发病高峰较枯萎病偏晚,

气温在25r-28r为黄萎病发病适温,高于30r发病缓慢,高于35r症状隐蔽,进入7-8月份花铃期达到发病高峰造成大量落叶、落蕾。

3、症状:

枯萎病▲苗

期有5种类型:

①黄色网纹型,即叶脉褪绿成黄白色,叶肉部分保持绿色,呈黄白色网纹;②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先从叶缘部分开始,叶片的局部或整个叶片变黄,但不出现黄白色网纹;③紫红型,子叶或真叶的局部或全部变成紫红色,叶脉呈深紫红色,叶片枯萎、脱落;④青枯型,叶色呈深绿,叶片变软下垂,青枯

干死;⑤皱缩型,顶部叶片发生皱缩、畸型,叶色深绿,叶片变厚,节间缩短,植株变矮。

▲成株期表现为:

①黄化型,中、下部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叶脉变黄呈网纹状,或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叶脉变黄呈网纹状,或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变黄;②

急型凋萎型,大雨后猛晴,棉株突然失水,萎蔫,青枯下垂,叶、蕾、花脱落成光

秆。

▲以上各种类型茎剖面都是深褐色。

黄萎病症状有4种:

①黄斑型:

棉株由

下向上,病叶边缘稍向上卷曲,叶脉间呈不规则黄斑,近叶脉处保持绿色(西瓜

皮型);②叶枯型:

叶片局部枯斑,枯死后即脱落;③萎蔫型:

结铃期大雨过

后,叶片主脉间产生水浸状淡绿色斑块,叶片萎蔫下垂;④落叶型:

感病棉株叶

片萎垂,迅速脱落,植株在枯死前即成光秆。

▲以上几种类型茎剖面都是浅褐

色。

4、防治措施:

对枯黄萎病的防治,重点要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适当的化学防治才能

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否则,单靠化学防治是不易达到理想效果的,况且有些

化学药物处理土壤的措施在农村可操作性也不强。

①合理安排抗病品种。

在老棉

区安排抗病性都相对比较好的亲本进行制种。

②实行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2年以上,病害比不轮作倒茬的明显减轻,特别是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更明显;即使得了病,棉花耐病性提高,恢复的快。

③加强棉田管理。

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N、P、K合理配比,切忌过量使用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和喷施优质有机肥,为棉花早发,促壮生长,一壮到底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可增施棉株自身的抗逆能力,起到一壮抗三灾”的作用。

④药物防治:

在零星病田,可用50%棉隆

140g,在病株周围1m2内撒匀,再均匀掺入30-40cm深的土层中,然后再浇15公斤水助渗,再封盖细土封闭;在棉花3-5片真叶时用25g高锰酸钾加水25Kg喷施一次,开花时再用30g高锰酸钾加水50Kg喷施第二次;及早用50%多菌灵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灌根;也可用1%的硫铵水或2%碳铵水等化肥水灌根,对促进病株复壮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红叶茎枯病是与栽培环境

条件密切相关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1、发生特点:

每当7-8月份出现较长时间干旱,造成耕作层缺水或者是土壤板结缺氧,影响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并且干旱

会促进土壤中钾素的固定,根系吸收钾肥受阻,造成棉株体内生理失调,很快表

现出未老先衰”症状,尤其是久旱后又下暴雨或连续阴雨,会导致红叶茎枯病的

暴发,一般是耕作层浅的地块,由于根部营养面积小,加上再缺钾,根系生长发

育不良,根系活力衰退,发病就重。

再一点是,沙土地,保水肥能力差的棉田,土壤瘠薄、盐碱地、基肥不足和缺少钾肥的棉田发病重。

总之,红叶茎枯病主要是

中后期营养不足造成的,它与典型的缺钾症状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红叶茎枯病与低钾有关,但它不同于单一的缺钾症。

2、红叶茎枯病的症状:

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是自上而下(单一缺钾是由下而上)从外向内出现褪绿变黄,从叶边缘开始,沿叶肉部分向内扩展,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以后变为紫红色,叶片

增厚,皱缩、发脆,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致使叶片萎蔫下垂,以

后茎顶端呈干焦状;蕾铃大量脱落,主根短而细,须根少。

3、防治措施:

因红叶

茎枯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所以应采取改良土壤、增施农家肥料、注意

使用钾肥、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①改良土壤:

采取深耕细作,增加熟

土层,前期勤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肥能力。

②合理施肥:

注意重施底肥,巧施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相结合,定期补施微肥;后期注意喷施钾肥。

③合理化调:

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进行。

④合理运筹肥水:

做到涝时速排积水,旱时及时适量灌水。

注意四个时期伯浇水,一是播种前或移栽前旱时注意浇好底墒水;二是六月份遇旱时及时浇水,7-8月份是雨季,若

遇旱进行隔沟浇或采取浇半沟水的方法,防止浇后遇雨会因水分过多而造成蕾铃

脱落;三是花铃期要满足棉花对水份的要求,浇好丰产水;四是初絮期遇旱要坚持浇水,因此时大部分棉铃还处在充实膨大时期,仍需要大量水分,所以这一时期遇旱要坚持浇水,不可忽视,对增加铃重,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可以水调肥,促进棉花对N、P、K及各种元素的吸收,预防红叶茎枯病的发生。

棉花缺素病的诊断与预防

缺氮症状:

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下部老叶后变红,中下部叶片为黄色,上部幼叶为黄绿色,叶柄和基部茎秆变为暗红色,果枝小,结铃小,易早衰。

预防:

除施好底肥外,在棉花各生育期注意补施氮肥,并用好叶面肥。

但是,氮肥用量又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叶面积过大,相互遮荫,通风透光不良,将会造成蕾铃脱落,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

缺磷症状:

植株矮小,叶色暗绿,蕾铃脱落,生育期延迟,下部叶片易出现紫红色斑块,棉桃吐絮差,棉籽不

饱满。

预防:

底肥增施磷肥,在棉花生育前期可用氮、磷、钾复合肥配合尿素作

追肥,整个生育期间配合喷施磷酸氢钾或2-3%的过磷酸钙液,但磷肥过多,又会增加棉株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营养多,同时又会引起缺锌、缺铁、缺镁的失绿病症。

缺钾病症:

初期,下部老叶叶肉组织褪绿,出现黄白色斑块,随着病斑扩

大,叶片严重失绿,从叶绿开始向内出现淡褐色斑块,随后形成棕褐色坏死组织,向下卷曲,棉铃小,吐絮差,推迟成熟。

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