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161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实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实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实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实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实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实习1.docx

《毕业实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实习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实习1.docx

毕业实习1

结尾

短暂的实习结束了,真正走进了媒体,并参与其中,带着实践的经验,要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为以后成为真正的媒体人做好充足的准备。

我参与其中,我乐在其中,我仍然充满了斗志。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媒体的前辈们看齐,积累更多的经验,多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当个“杂家”,不求为中国的新闻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只求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别人的报告

自我放这半年一直在奔波中。

从央视到世界新闻报,再到深圳电视台,再回到北京来。

打一枪换个地方,在各种战壕间匆忙游走却到哪里都无所适从。

在大学生活进入倒计时阶段,任何回顾性的文字都难免要带上一些个有气无力的喃喃自语,以此给自己一点慰藉并作吓唬低年级的小辈们。

这种唬人的念头其实很多人都在酝酿,只不过最后大多在"我很卖命实习很圆满"中收场。

我无意于用这种方式浪费看客的感情,不过借这个机会,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下半年来自己的轨迹。

一半是例行差事,一半是发泄。

  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后多年,大多会有种走上不归路的自我放逐感

逐感。

当然,前提是他还在媒体圈子里混。

我这人并没有多少高瞻远瞩,连当初进新闻系也是在阴差阳错的恍惚中完成。

不过在这个准圈子里混了三年,自然也沾染了一些圈子里好大喜功的习气。

二零零四年七月,在教二那个明亮教室的讲台上,雷蔚真老师负责代表学院向台下二十五个懒散且孩子气十足的学生宣布你们的实习开始了。

我的位置距离雷老师不是很远,在这个重要时刻,雷老的表情被我很不小心但很忠实地记录下来。

这是一种复杂的表情,一种过来人的故作镇定和一丝狡诘。

台下这批学生的实习以及以后的命运,似乎早已在他的意念之中——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

对于实习,台下的学生看起来有很多选择,不过实际上就两种:

决定工作的,去央视新闻中心实习,为的是毕业时能在那里留下几个;想考研的,自己找个地方弄份实习鉴定有大红公章就行。

我当时就知道这是新闻人的试行放逐,为了见识一下我泱泱大国第一大台的风范,我没多想就选择了前者。

于是在七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被告知我的发配接收地是央视新闻中心编辑部时段一组。

  所谓时段一组,就是早间组。

所谓早间组,就是夜班。

夜班组三班倒,也就是说干一天休息两天。

这个待遇很是不错,搞得我上铺的小C很是艳羡。

我得以将夜猫子的习性在夜间央视方楼二层发挥得淋漓尽致,白天则回到宿舍蒙头睡觉。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生活实在有悖人性。

我现在回忆那段时光,马上感觉有千万个苍蝇瓮地冲进脑袋并将其吞食。

人说睫毛长的人爱睡觉,我睫毛长,但根据多年生活经验,我了解自己并不是很嗜睡的人,我能一次性熬个48小时不睡觉,但我却始终没法适应没48小时就要倒一次生物钟的生活。

我没有熬过几个班就开始疲倦并开始怠工。

到最后虽然我的怠工并没有影响我留下的可能,但几个月下来我欠下的睡眠帐最终让我选择离去。

  在早间组值夜班,所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其实我是有心睡眠而身不由己啊。

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地方台用卫星传送过来的稿子放到对编机上重新编辑一下。

这个工作没什么挑战性,因此我的斗志在无用武之地的情境下开始休养生息。

说到这里要提醒诸位看官:

想做事的兄弟,就找点挑战性的工作,不然斗志会很快消磨光,等哪天你想振作一下都找不到感觉了。

我就在那里无意识地消磨着我的斗志。

看看HBO的电影,翻翻栏目组的杂志自得其乐。

每每自感无聊之时,就开始做起未来的春秋大梦来。

我开始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

钱多,活少,逍遥,有自己时间可以搞点私活。

按照这个标准看,央视编辑部的日子也是过得的。

只是最终我实在没法忍受那万恶的夜班,只得拜拜了。

  在这期间,我还跟CRI的《世界新闻报》有过一段短暂的邂逅。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她的招聘启事就投了份简历。

后来就被通知笔试,然后面试。

很轻松的搞定了一切,然后过去上班。

主编对我也是颇为照顾,他安排我跟他做头版。

在MSN上我跟他说前辈您要多多照顾我,他回话说没问题你很有灵气。

现在想起来,在一个新环境中领导这种赏识还是相当难得的。

以后我还碰到过一些领导就没那么好了。

于是我又得出个结论:

在别人瞧得起你的时候,千万别瞧不起人家,等到你之后被另外的人家瞧不起时,你会很怀念被人瞧得起的时光。

这结论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很是重要,遗憾的是我当时竟以为有央视的夜班在手,工作便不用发愁,参加CRI的招聘只是练练兵而已。

当然,报纸本身有它自己的局限,我知道这个事情做不大。

于是带着半分糊涂和半分理智,我向主编提出我要回去考研。

主编有些愕然,他肯定明白这是个托辞。

当然我也知道在他看来,这无意于一种背叛。

在我留下工作证走出CRI的大门一刹那,我有些莫名的怅然,又有点莫名的释然。

 

  这种不痛不痒的日子一晃就是半年,我逐渐从央视夜班的迷梦中苏醒过来。

这里只会不定时地发一些钱,没有三保一金且不解决户口。

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并没什么感受,难道就是央视三天一倒的夜班?

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必须要从头开始找工作。

我被迫开始照相,做简历,去招聘会,到处乱撞。

这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形势并不好,同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我和所有人一样感到彷徨,绝望。

而实际上我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心里并没底。

直到深圳电视台的出现。

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是怎么得知深圳台招人信息的。

在一个阳光有些刺眼的下午,我去中关村陪一个朋友看笔记本,顺便去了趟北大。

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木楼里,我漫不经心地填写了他们发给我的报名表。

之后的第二天傍晚,他们通知我去深圳大厦参加笔试面试。

我去了,依然是有些漫不经心。

试的题很空,什么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媒体应该怎么有竞争力之类,都是博士论文的题目。

我答起来竟毫无感觉,四道大题竟只用千把字答完了。

接着就是面试,HR问我喜欢做哪类新闻,我说做时政类,他说做民生类你干不干。

民生?

我只在南方周末上看见有个民生版,似乎也有些深度,做起来也应该不难。

于是我马上表示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了解下层人民生活疾苦云云。

HR略略点头,跟他旁边两位同伴说还需不需要问其他的,另两位均表示没有问题。

临走告别时,一位副考官冲我笑了笑,我知道这应该是个好兆头。

  十二月底的笔试面试,等到一月中还没结果。

同考的人曾打电话过去询问,那边说集团正在高层换血,需要缓一缓。

我已托人买好了回家的车票,一月十九号。

就在我准备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深圳电视台给实习消息了。

一个年轻的声音通知我在三十一号之前赶过去报到并开始实习,时间是一月十七日上午十时二十分。

  在家过了一个礼拜神仙的日子,二十七号,离过年还有十天,我却不得不坐上南下的火车。

到达深圳后找电视台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深圳电视台,现在全名叫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深圳却有着三处办公地点。

我的住处,电视台的招待所,在深圳东面的罗湖区,而工作的广电大厦,却在深圳西头的福田。

这样,我每天都在要坐着大巴穿越这个城市的东西。

我是厌恶坐公交车的,但这是生活,由不得我的,只能忍忍了。

不过等真正开始实习之后,才知道这原来只是个很小的case。

  我被告知分到了都市频道的《第一现场》。

去频道报到,总监说了很多,大意就是年轻人要多下基层锻炼之类。

不过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新人必须要在一周之内上手。

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毕竟是科班出身。

不过说实话我在学校确实没怎么动过机器的,我指的是摄像机。

至于对编机,我在央视已经玩了半年,早已不是问题。

但这里的人告诉我,他们已不再用对编,在他们的节目生产线上,已经普及了索贝非编系统。

这套系统我在央视时曾接触过,在那里的最后一个班我还用它编过片子。

我认为这并不是这玩意有多么先进,很多的bug,跟adobe的premiere比起来简直差远了。

原本我认为这是个垃圾软件,不想中央台用了,地方台便一窝蜂地跟着用。

后来一个主编告诉我,一个领导一拍脑袋,深圳台便成了中国第一个实现硬盘播出的电视台。

几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并没有收到多少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于这套系统太不成熟,加上硬件上的瓶颈,硬盘直播只能是水月镜花罢了。

  所谓第一现场,实际上是全国各城市兴起"民生新闻风"的产物。

这类节目,多是反映老百姓生活冷暖,投诉纠纷,因此节目多为曝光新闻为主。

现在比较知名的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等等。

这类节目收视率高,但成本很大。

需要大量的人力整日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第一现场》的采编一共有五十多人。

按照领导的安排,我加入了这支庞大的采编队伍。

 

  很快便来玩真的了。

第三天我便被派往关外去做一个不幸家庭的采访。

夫妻二人在深圳打工,丈夫患上了尿毒症,毒素没法通过膀胱排出,肚子鼓得像只气球。

现在丈夫的父亲想把自己的肾捐出来,这样可以将尿毒症根治。

但这个手术费需要十万,小夫妻俩现在穷得家徒四壁,还有个九岁的女儿要上学。

只得向媒体求助。

这是我第一次出来做采访,大约花了一个小时时间搞定。

回来之后片子也很快编出来了。

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地报道了这个事,但主编看了过后认为稿子写得太正,煽情不足。

这是我的软肋,我向来不滥情,但如今为了救人必须要我必须要牺牲本性。

等到片子播出后,果然没见到什么反响,我有些沮丧。

不过十多天后那对夫妻打电话给我们说,节目播出后,有个小学决定无偿赞助他们的女儿读完九年义务教育。

这个有些迟到的消息多少还是给了我一点安慰。

  这样温情的料并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

后来我跟同事又合作做了几个片子,都是些......我也忘了。

乱七八糟的,民工街头讨薪被打,老乞丐街头受冻,东门贩卖窃听器,如此等等。

我一个北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是个"中部人",把中国地图上下对折,我老家就在这折线上。

但因为人文地理学家们并没有提出"中部人"的说法,其结果便是这批人到了北方像南方人,而到了南方,便成了北方人。

于是我在这里便以北人自居,操着一口带些京腔的普通话穿梭于一群南人之中——我一个北人,早已习惯了不紧不慢、伸屈自如的北京,面对这个大街上充斥着挟着大小公文包匆忙奔波人流的城市,多少会显得有些不适。

  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暗访,街头聚众赌博,亲历关外黑诊所,深大西街妓女当街叫卖追踪。

我虽然讨厌这让人不死不活的工作,但这种体验式的暗访却让人给人不少意想不到的刺激。

去清水河商业街抓赌一节,我们被当地马仔盯上,倘不是报警在先,恐怕就难以脱身。

深大西街抓嫖,我们没被窑子的马仔****,却被第二天当地派出所的"压惊酒"灌倒。

最搞笑的是在黑诊所中,我的三位同事都被那里的医生诊断得了性病,并一口咬定他们肯定出去嫖过。

当我们回台后,所有人见着我们都在坏笑:

你个性病。

  写到这里,我突然被告知本届学生将不用上交实习报告。

于是这个流水账的帖子也该就此打住。

那些抓嫖抓赌的细节,以后有空再说吧。

  我以回京写论文的理由在月底撤离了这个城市。

如今我坐在电脑前,悠闲的敲打着熟悉的键盘,本想完成当初院里定下来的任务,现在看来不必了。

那就谨以此笔流水账对我此半年来作一了结吧。

那天在QQ上跟第一现场的老记者说,深圳此行,我有两个收获。

一是老天赐与我几个不错的朋友,他们比我大六七岁。

他们老练,但不世故。

为人真诚,却不失于意气。

我们因生活来到了深圳,又因理想走到了一起。

其二,在城市的草根深处行走,让我拥有了真正面对现实的勇气。

那记者回复:

其实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可怕,到最后始终是要面对的,大学毕业只是又拿到了社会大学的录取通知而已,而且这个大学永远没有毕业的时候,不用担心。

 

别人的

 

初涉江湖——懵懂

 

本人在南方电视台总编室宣传管理科实习。

报到的第一天显得有点羞涩和紧张,毕竟这是第一次到大媒体实习,来到总编室,几位宣传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一位叫张璇,是宣传管理科的科长,我称呼她为张姐或璇姐,中等身材,年纪四十有几,可是年轻风范依然,嘴巴能说会道,是个很成熟很有经验的女士;一位叫黄兰凤,总编室的人都称呼她为兰凤姐,自然我也不例外,她个子不高,都三十出头了看起来还像个学生妹,而且是属于可爱型的那种;还有一位叫刘红丽,曾经在湖南台工作过,这位就超级苗条,很瘦小,她们都非常热情,笑容以待。

总编室的人都管我叫小朱。

报到期间,兰凤姐带我逐一认识了几位总编室领导,说这是“打招呼、讲礼貌”。

之后,她递了一本《南方博奕》给我看,叫我认真阅读,说对我的实习会很有帮助,我发觉这本书记载的是南方台的历史、频道定位、经营理念、人事制度、技术保障、机构设置和媒体形象等资料问题,有助我更好地了解南方台。

而璇姐也说:

“无论是到单位工作还是到单位实习,都必须对这个单位有所了解,不然就是说空话讲假话,虚多于实。

”当时我迷迷糊糊地连连点头,在短时间内要全方位地了解南方台,谈何容易?

不过轮廓性概括性的东西是必须要知道的。

 

其实还没有正式实习之前,我就上网搜索了很多关于南方台的资料,并打印出来阅读,对它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南方电视台正式成立于2001年7月1日,她由原广东有线电视台和经济电视台整合而成的一个全新的广东省级电视台。

由于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广东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高要求;同时,因海外媒体已渗透广东珠三角,为了增加广东地区电视专业化频道的竞争力,因而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省级电视台——南方电视台。

南方台在规划中有七个频道,现在推出了五个频道,传输方式以有线和无线并存,但以有线传输方式为主,地域主要是广东,具有专业化、对象化、本土化的特点。

南方电视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办好节目,多出精品,多方面进行了系列的革新、创新,使全新的南方电视台充满了生机。

她在频道定位、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新的尝试与突破。

 

恰逢新丝路模特大赛——幸运

 

这个暑假实习不寂寞。

上班的第二天,璇姐就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

跟2007第六届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这条线跑,包括大赛的开营、复赛、南方国际时尚周开幕式与闭幕式、半决赛、总决赛,我的主要任务是跟着红丽招待广州各大平面媒体记者、写新闻通稿给平面媒体和网站、跟南方新丝路花絮组的记者出外采访拍摄等。

 

“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是南方电视台在启动半年后第一个精心打造的时尚品牌赛事。

她通过国际化、时尚化的“专业模特大赛”来宣扬自己的活动品牌内涵和特色创意,至今已经成功地创办六届了,充分地体现了电视与时尚的水鱼关系。

 

开营:

这是我第一次接待媒体记者,时间是7月19号晚上7点,地点在广州正佳广场北门。

那天我跟红丽提前一个小时在那里坐待,广州各大媒体拟邀记者陆续来临,有的是摄影记者,有些是文字记者,我跟红丽负责把记者证或摄影证、开营通稿、请柬分发给记者们。

当晚,50名入围复赛的新丝路模特一起登场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摄影记者和摄影师的照相机琳琅满目,“咔嚓”声响个不断,闪光灯也闪个不停,一有吸引人的地方,他们就马上挪动起来以选取一个好的拍摄方位;我还亲眼目睹了电视采访的经过,看懂了电视摄像机的一些最基本的操作。

所有的这些场面,都是我的第一次亲身经历,告破了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观看到的记录。

 

复赛:

今天是7月21日星期六,是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复赛的日子,地点在广州天汇城。

红丽约好我在离南方台不远的广州友谊商店没口会合,可是天公不作美,那天下午下起了及时的倾盆大雨,交通也阻塞,我跟红丽到达天汇城时几乎成落汤鸡了。

我的任务还是跟红丽接待媒体记者,负责他们的签到,分发记者证、新闻通稿、晚会请柬给他们。

这些都完成后,我跟红丽凭着贴在胸前的工作证也进入了比赛现场。

那天,璇姐负责场务,把位置划分为嘉宾席、评委席、记者席、摄像席、观众席等,总体还是井井有条。

比赛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我观察到,现场一共架用了五台摄像机,T台左、右各一台,正面有两台,一天正对模特,一台正对评委,还有一台是腾在上空以俯拍为主的摇转式的。

比赛正式开始时,最紧张的要数拥挤在一起的记者和摄影师了,虽然他们在舞台前面,但毕竟人数多了,想挤个好位就显得相当困难,所以大多数记者和摄影师只能站着或蹲着,坐在第一排的大多就坐着,活动范围很狭窄。

可幸的是,我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融入了拥挤的行列,与记者和摄影师们同处一条战线,原因是我写稿要用到图片,璇姐也希望通过此来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实践体会,况且我自备了相机。

那天我拍摄了很多图片,虽然比赛结束后我双腿麻痹,站立不稳,但是我却觉得很快乐很充实,最后我还勇敢地主动邀请复赛晚会主持人刘再丽跟我合影留念。

 

至于南方国际时尚周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大赛的半决赛跟总决赛,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次大赛的主题“向尚”而展开的,形式变化而已,形散而神不散。

 

领导请吃“鸿门宴”——心跳加快

 

没正式开始实习之前,我总以为伙食费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是我“吃”它,而是它“吃”我。

其实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总编室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请我吃饭,如果跟总编室花絮组的记者们出去拍新丝路活动的花絮,还有工作餐或自助餐吃,感觉非常不错哦。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8月2日总编室周主任请总编室负责“南方新丝路”活动的记者们吃饭,我也幸运地被叫上了,地点是广东电视台荧海阁餐厅。

所谓“鸿门宴”,就是通过一种轻松舒闲的吃饭方式“开工作总结会议”。

那天周主任用直接的方式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和指出了当前的不足,也用很委婉的方式批评了大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大家都对之前的工作做了总结并简述了今后的工作计划,这无疑就是间接地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会议实习课。

鸿门宴接近尾声时,周主任问我:

“小朱,在总编室实习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了?

”话音刚落,我的心就怦怦跳起来,想不到领导最后不忘说出一声关心我的话,说:

“还好,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总编室很开心。

”“那就好,多跟璇姐她们学习……”

 

像周主任这些在电视台工作已有四分之一个春秋的新闻工,可谓身经百战的资深人士,像我这些见识颇浅有待加深的“毛头小伙”,就应该多从他们身上吸收营养,古语也有云:

后人不鉴前人事,空负前人一片心。

所以,千万别认为在媒体实习只是对专业的实践操作,其实不然,在实习的过程中还能学会为人处世,修身养性,锻炼自立奋进的品质,就像这次的鸿门宴一样,既有好饭好菜吃,又可以学到东西,一举两得。

 

总编室的温暖

 

我上班的第二天,璇姐就说要在总编室内腾出个空位帮我安置一台电脑,说没电脑没法工作。

于是兰凤姐就领着我到财务科搬了一张椅子,到秘书科搬了一个柜子,到会议室搬了一张桌子,当我看见自己那像模像样的办公位置时,我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抬起头定定地看了看兰凤姐,又看了看璇姐,我们都相视而笑。

璇姐说:

“小朱你是幸运的,我们接待过很多实习生,不过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工作位置,每天都像游客一样到处邂逅,所以我们希望你把这份幸运投入到你的实习工作中。

”我的回答很认真,我的努力证实了这一点。

 

总编室的上班工作日是周一到周五,周末两天是休息的(有活动除外),这有异于频道,无论何时,只要有任务有新闻,他们一般都要跟去采访拍摄。

总编室的人注重劳逸结合和身体素质的培养,每逢周末他们都会去体育馆打羽毛球,璇姐一般都会把我叫上。

有一次快晚上7点了,璇姐还给我电话:

“小朱,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打球……”,我很高兴,感觉周末的无聊和沉闷远离了我,在羊城这片热土上,我并不是孤单一个。

 

7月20日,南方新丝路主办方在广州大学城举办了一次以“向尚”为主题的T-shirt大赛,这是整个新丝路模特大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天我跟着总编室公关策划科负责花絮的记者秦雅来到了现场,里面陈设了几十件经已涂鸦了的优秀T-shirt作品,个性与新颖兼备,还有十来件净白的是给兴趣爱好者现场涂鸦。

我随意地对秦雅说了声:

“如果我有件这样的T-shirt就好了。

”回到总编室后,秦雅从袋子里拿出一件T-shirt递给我,说:

“小朱,这给你。

”我顿时呆了,定定地看着秦雅,差点连谢谢都没说出口。

 

在为期一个来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发觉自己竟然瘦了将近十斤,如果给妈妈知道肯定会心疼万分,而璇姐好像知道我瘦了一样,时不时问我在电视台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问多了反而我变得不好意思去回答她了。

 

心得体会——一言难尽

 

在南方台的实习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多月,可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没有几天几夜难以诉尽。

只要肯耕耘,就是个收获的季节,至于收获的果实,总结起来就有一下几点:

 

采访要讲究技巧,让被采访者的答案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即要预先知道被采访者会怎么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而且回答的内容也在记者的预料之中。

8月3日南方国际时尚周李小燕个人专场那天,我跟着总编室花絮组的秦雅、陈锦章等一起去采访拍摄,由于当晚有位记者要赶着把新丝路的花絮片剪辑出来,所以他留在台里没过去,本来那晚拿电视麦克风采访的任务是他负责的,现在只能委托给我了,不过我很乐意,也很期待,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拿着电视台的麦克风站在摄像机面前跟名人面对面进行采访,而且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实践的机会。

采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要沉思应该问被采访者什么样的问题、该怎样问才能体现深度和主题、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等等,当然,采访时保持镇定也非常重要。

为了做好这一次采访,我向扛摄像机的陈锦章咨询了很多关于采访技巧方面的问题,别看他专业于扛摄像机拍摄,其实他肚子很有料头,在南方台工作的记者们的专业综合水平都非常高,而且几乎都是年轻一代。

我清楚地记得陈锦章是这样对我说的:

“采访分两种,一种是专业性采访,即要用记者专业的目光对事件的实质内涵进行提问;另一种是非专业采访,可以通过现场一些有趣新奇的细节进行采访等。

采访前要弄明白将要看这次采访的受众有哪些人,在事实的基础上尽量根据受众口味提问题,还有就是不要提一些诸如全世界都知道的问题,否则这位记者就很不专业很没水平,观众会说这记者是白痴……”他还教我面对摄像机镜头时应该这样正确握麦克风:

麦克风不能太靠近被采访者的嘴,遮掩了被采访者的脸部形象;也不能离被采访者太远,会造成声音录制效果不好。

采访前要检查麦克风开关是否已开,还要把电视台的表示正面醒目地对着摄像机镜头。

后来陈锦章还跟我强调:

“一个比较高明的记者,能让被采访者的答案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而且尽量保持微笑。

 

经过这样的一番开导,我的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对采访要提问的问题也来了不少灵感,最后使出浑身解数成功地采访了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的赞助商之一通景堂凉茶的老总、台湾知名时装设计师李小燕还有当晚获得李小燕时装专场最佳表现奖的模特,过后秦雅和陈锦章都鼓励我要继续努力。

那晚我真的很开心,虽然免不了紧张,也免不了采访时存在的经验上的不足和内容上的些少肤浅,但我觉得学东西不能一步登天,我又向前跨了一步了,我会继续努力的。

 

无论在电视台还是在平面媒体实习,稿件始终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起着关键的宣传作用,所以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职业的道德素养非常重要。

只要我在总编室有空,我就会坐在电脑旁写有关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的稿件,一方面给网站提供,另一方面模特大赛的各个环节也需要。

实习一个多月,我一共完成了12篇稿件,其中给网站提供了八篇,作为新闻通稿给平面媒体记者的有五篇,电视剧《中国近卫军》的宣传稿一篇,暑期媒体宣传推广方案一篇,公益广告策划稿一篇。

我没来总编室实习前,新闻通稿一般都是由编辑刘红丽完成的,我来后她们就让我来尝试了,初稿由我写,写好后交给红丽审改,接着交给璇姐或总编室主任看,只有经过这么一轮程序,最终才能决定稿件能否发出去。

而正好那时假新闻《纸馅包子》炒得火热,所以审稿就得很谨慎了。

 

红丽说:

“写稿要抓住亮点,尽可能挖掘新的东西。

 

璇姐说:

“写完稿后要给我们看过再去发表,否则出问题了很难下台。

 

总编室主任说:

“稿件内容要到位,主题要鲜明,要体现南方台突出南方台。

 

不管是谁,只要自我所处的立场不同,观点就会大相径庭。

可是,不管怎样,打好采写基础才不用在战场上临阵磨枪,扎实的文笔功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平时点滴积累下来的,而且还要不断追求自己的写作个性。

我在总编室写的稿件虽称不上是优秀作品,但这是我勇敢的尝试和坚持了,我觉得没有辜负学院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因为我有收获带回去。

大学期间学好各门专业课程非常重要,真正派上用场时就会如虎添翼,所以在短短四年的大学生涯里,有时间就应多扩充自己的视野,有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