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7730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docx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西安邮电学院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2010)

 

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

080604

所属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

杨武军2010年6月17日

院长(系主任)签字:

2010年6月17日

2010年6月17日

2010年6月17日

主管校长签字:

2010年6月17日

西安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

工学—电气信息专业:

通信工程

Engineering-ElectricalInformationCommunicationEngineering

专业代码:

080604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势。

主动适应21世纪科技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协调统一;强化实践教学,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我校特色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是面向通信与信息行业,口径宽、学科交叉融合多、适应面广的专业,西安邮电学院的定位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围绕我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传统与特色,遵循“重视基础、加强实践、突出特色,分方向培养”的原则,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坚实的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于通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重点在通信网与交换、无线通信、IP网络技术、光通信等方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设备研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运营维护、营销等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基础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初步的软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

3、掌握通信和信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重点掌握通信网与交换、无线通信、IP网络技术、光通信中至少一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和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我知识更新能力;

7、初步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

三、学制与学分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应修最低198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8学分(包括必修111学分,选修4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2学分,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8学分。

四、主干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数理基础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波与电磁场、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网、无线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等。

六、培养体系结构及学时比例

理论与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

课外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门数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平台

必修

12

63

32%

32

17%

8

4%

限选

4

9

4.5%

学科平台

必修

12

37

18.6%

限选

7

18

9%

专业平台

必修

3

11

5.5%

限选

5-6

14

7%

任选

2-3

6

3%

合计

45-47

158

79%

共计(学分)

198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

1.各学期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

2.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二)

3.课程安排表(按学期分配)(见附表三)

4.本专业提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

八、实践教学体系安排表

实践教学体系表——课程实验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实验性质

观察性

实验

验证性

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单独设课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A

48

0

36

12

电路分析实验

16

0

12

4

模拟电路实验

16

0

8

8

数字电路实验

16

0

8

8

高频电路实验

16

0

12

4

通信原理实验B

32

0

24

8

通信网实验

32

0

8

24

下一代网络实验

32

0

24

8

移动通信实验

32

0

24

8

CDMA2000系统实验

32

4

16

12

光纤通信实验

32

4

24

4

光纤通信测量

32

0

24

8

IP网络基础与实验

64

8

32

24

高级路由协议与实验

48

8

24

16

开放式实验

32

2

24

6

课内实验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B

32(12)

2

10

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

64(24)

0

10

1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D

64(10)

0

4

6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C

48(16)

0

8

8

数据结构C

48(12)

0

8

4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B

48(12)

0

8

4

操作系统B

32(8)

0

6

2

数字信号处理A

64(8)

0

4

4

协议与接口软件设计

32(16)

0

10

6

下一代互联网

32(16)

0

10

6

网络程序设计与开发

32(16)

0

8

8

网络安全技术

64(16)

4

8

4

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B

48(8)

0

4

4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

48(32)

0

16

1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

48(8)

0

6

2

MATLAB与通信仿真

32(16)

0

8

8

实践教学体系表——集中实践及课外实践环节

类别

名称

周数

(学分)

实践性质

技能及操作能力训练

工程设计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能力训练

社会实践能力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

课程

设计

C语言课程设计

1.5(1.5)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2

(2)

专业课课程设计A

2

(2)

专业课课程设计B

2

(2)

科研训练

2

(2)

实习及实践

军训

2

(2)

认识实习

0.5(0.5)

电装实习A

2

(2)

生产实习

4(4)

毕业

设计

毕业设计

14(14)

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及实践

8

(1)

各类竞赛与科技活动

8(0.3-5)

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

8(0.2-3)

各类讲座、考级、职业资格认证

8(1-3)

开放实验

8

(2)

九、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在四年中安排了C语言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电装实习、数字逻辑课程设、专业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系列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共约32周。

这些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以及课内实践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维护、开发、调试等工程应用专业人才的特色之一。

1、C语言课程设计(第二学期1.5周)

配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C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工具,为后续课程使用高级语言编程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为指导教师给出课程设计的题目,并提出明确的功能要求,学生给出设计思路、编写和调试程序,并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2、认识实习(第二学期0.5周)

通过组织学生到学院实验基地、各大通信运营公司、相关通信企业等部门参观学习,了解这些部门的技术设备构成、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获取对相关通信领域的感性认识。

培养初步的工程能力。

3、电装实习A(第三学期2周)

在学习电路和模拟电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知识,分析日常典型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动手焊接电路。

掌握焊接、排除电路障碍等技能,理解实际电路的连接和工作原理。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焊接、调试出合格的电子产品。

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

4、数字逻辑课程设计(第四学期2周)

学生在电子设计中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题目,给出功能设计方案,通过插、接、调试电路,巩固和应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数字电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

5、专业课程设计A(第五学期2周)

根据所开设专业课程,按不同专业方向,开设专业课程设计,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抽象设计能力。

学生根据所选方向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某一个问题,利用相关工具来完成,包括软件编程、硬件设计、仿真验证等。

6、专业课程设计B(第六学期2周)

根据所开设专业课程,面向所有专业方向,基于开放业务平台开设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典型通信业务的设计、实现和测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学生利用所学的通信系统、以及软硬件知识,针对某一个具体业务,利用相关工具来完成,包括系统分析、设计、测试、验证等。

7、科研训练(第七学期2周)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科研的基本过程,使其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工具和文献检索方法,掌握科技文献阅读方法和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并通过参与教师科研来实践,最终提交一个综述性报告。

8、生产实习(第八学期4周)

深入到学院实习基地、相关通信运营公司和制造企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要求是熟悉工作环境和相关岗位职责,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参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过程,掌握设备的维护管理方法,掌握通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理解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并能进行测量,最后提交实习报告。

9、毕业设计(第八学期14周)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通信系统中理论和实际问题,包括进行算法、方案论证,数据分析比较和计算,设计和开发通信产品,使用和开发计算机软件,阅读外文资料,撰写论文等,并培养团结互助和协同工作的工作作风。

十、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

学生必须参加科技和课外社会实践,听学术报告和讲座等,并取得8个以上学分。

学分的获得由学院、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按有关标准执行。

具体包括:

1.(必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写出论文或调查报告,可获得0.5-1个学分。

听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可获得0.2学分/次。

2.(任选)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1)发表论文,按照刊物等级及作者顺序,可获得0.3-5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