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26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最新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

2018年高考适应性练习

(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非网上阅卷的,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

透过车窗,①,还来不及定格,又陡然出现一片暗红色的山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些山峦竞有些不可明状的诡异。

再往前行,进入一条峡谷,这里便是佩特拉,一个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之间的峡谷内的神秘古城。

峡谷中,漫长的蛇道蜿蜒伸展,两边堡垒般的巨石高耸入云,岩石扭曲的痕纹犹如②。

雕凿在岩石壁上的卡兹尼神庙、方尖碑,技艺精湛,今人叹为观止:

几千年前的古人,要有怎样的智慧和毅力。

才能建造出这样鬼斧神工的建筑啊!

走出峡谷,回首眺望,夕阳下的佩特拉古城仿佛(搭/蒙)上了一层玫瑰色的轻纱,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再,曾经的繁华也永远(消失/消释)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今,唯有自诩为奈巴特人后裔的贝都因人还在(固守/恪守)着这片家园。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陡然不可明状

B.诡异蜿蜒伸展

C.堡垒叹为观止

D.自诩鬼斧神工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搭消释固守

B.搭消失恪守

C.蒙消释恪守

D.蒙消失固守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我们的眼前掠过点缀着不知名植物的沙丘

②大海中起伏的波浪

B.①点缀着不知名植物的沙丘在我们的眼前掠过

②波浪起伏的大海

C.①我们的眼前掠过点缀着不知名植物的沙丘

②波浪起伏的大海

D.①点缀着不知名植物的沙丘在我们的眼前掠过

②大海中起伏的波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一月份,寿险企业普遍实现“开门红”,华夏保险、前海人寿等22家寿险公司的保费总额全都青云直上,呈现迅猛上涨的趋势。

B.由于受到国内反对派武装的猛烈攻击和西方国家严厉的经济制裁,陷入内忧外患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处境可谓如坐针毡。

C.在智能手机时代,新的品牌不断涌现,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熊猫、波导、夏新等国产手机品牌,而今在市场上几乎不见了踪影。

D.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郭德纲爱徒、德云社的骨干岳云鹏闪烁其词、妙语连珠,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城市建设,深圳市对司法管辖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首批成为全国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城市之一。

B.美国影星莱昂纳多在五次角逐奥斯卡金像奖失利后,最终凭借在电影《荒野猎人》中的精彩表演,第88届奥斯卡组委会将最佳男主角奖授予他。

C.今年全国已有八所高等院校恢复了此前取消的儿科学本科专业,以满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面临的儿科医生越来越紧缺的难题。

D.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电视节目,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原创魅力,深受观众喜爱,这说明以传统文化助推电视节目创新的做法是可行的。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礼学与理学

刘晓东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理念。

礼是外部对人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从而能够使人产生君子意识,不只是求做良民,更要做君子。

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去观察自己,即化而不制。

它只是教化,没有一些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

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这是我们对礼学与理学的大致划分。

礼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用习惯来逐渐改变自己的人格。

礼,第一步是从外开始的,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这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礼是一种“人格面具”,并且这种“人格面具”不是只有一套,而是有若干套。

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却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决定的。

既然礼是人格面具。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如果都能做到符合自己的角色,做到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

恰如其分地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才叫作礼。

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

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往礼制中没有的。

到了唐代,这样的问题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仅是礼的制度应当有变化,礼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人们进一步来思考。

这就产生了理学。

真正代表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的,是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一句话:

“以礼决事,孰著以札制心。

”礼学是用来治世的,理学是制心的,这是一种转变。

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化中,理学把礼学的很多概念观点进一步深化了。

礼学没有提供给我们原始的核心性的东西,但是理学为我们提供了。

理学都有一个原始基本点,我们可以模仿着“天赋人权”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天赋良知”。

由此,理学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比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等,用礼来固化等级的差别。

而就理学来说,天赋良知,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

这样就淡化了人在社会中有不同等级的观念,在理的面前,等级性无效。

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

首先,将应然变为自然,礼学是应当这样做,到了理学,是你自愿地很自然地来这样做。

其次,变治世为治心,把礼学的治世变成了个人精神的修养。

第三,变外铄为内拓,把外部对人的影响变成自己内心向外的拓展。

这些就是理学对礼学的改变。

两千多年的札学与理学的传统,对我们的民族性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影响。

尤其是礼学,让我们知道应当怎么做,而不是让我们必须怎么做。

我们不能认为礼学与理学和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关系。

它对我们整个民族性的深层次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礼学与理学建立的是中国传统式的美德,但是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公共道德,中国是把私德夸大作为公德,这是咱们中国化的。

我们中国传统只是把自己私人道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这固然很好,但是这个路走起来相当漫长,我们应当有一个公共道德的标准。

(选自2018年1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有关“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从外部对人的言行进行制约和限定,使人不断学习、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最终用完善的人格来改变自己原先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B.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它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

C.礼作为“人格而具”有多种形式,意在使人们在面对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时,恰当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

D.礼通过对人进行教化,使人不仅要做良民,更要做君子,但礼有局限性,它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也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和精神依归。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理学是从礼学转化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出现以往礼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礼的制度就当有所变化,理学也就应时而生了。

B.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礼学没有提供的原始的核心性东西,类似“天赋良知”的观点提出以后,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除了。

C.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凭借人的“自省”精神,向内去观察自己,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D.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它把硬性要求变为自愿,把巩固社会秩序变为提升个人修养,把外部对自己施加影响变为自己内心向外部拓展。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在《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提到两本理学著作——《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意在点明他的身份和思想:

捍卫封建道统,崇尚孔孟之道。

B.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就是说要约束限定自己,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他希望以此来改变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秩序混乱的社会局面,重建社会秩序。

C.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代表着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这意味着礼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礼学与理学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式美德,把私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固然很好,但我们仍然有建立一个公共道德标准的必要。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诗集自序①

李梦阳

曹县盖有王叔武云,其言曰:

“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

今途鼓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

孔子曰:

‘礼失而求之野。

’今真诗乃在民间。

而文人学子,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

夫孟子谓《诗》亡然后《春秋》作者,雅也。

而风者亦遂弃而不采,不列之乐官。

悲夫!

”李子曰:

“嗟!

异哉!

有是乎?

予尝聆民间音矣,其曲胡,其思淫,其声哀,其调靡靡,是金、元之乐也,奚其真?

”王子曰:

“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

古者国异风,即其俗成声。

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

故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辨也。

”李子闻之,矍然而兴曰:

“汉以来不复闻此矣!

’’

王子曰:

“诗有六义,比兴要焉。

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

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也。

夫途巷蠡蠡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故曰:

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

”李子曰:

“虽然,子之论者,风耳。

夫雅、颂不出文人学子手乎?

”王子曰:

“是音也,不见于世久矣,虽有作者,微矣!

李子于是怃然,已洒然醒也。

于是废唐近体诸篇.而为李、杜歌行。

王子曰:

“斯驰骋之技也。

”李子于是为六朝诗。

王子曰:

“斯绮丽之余也。

”于是为晋、魏诗。

曰:

“比辞而属义,斯谓有意。

”于是为赋、骚。

曰:

“异其意而袭其言,斯谓有蹊。

”于是为琴操②、古诗歌。

曰:

“似矣,然糟粕也。

”于是为四言,入风出雅。

曰:

“近之矣,然无所用之矣,子其休矣。

”李子闻之,暗然无以难也。

自录其诗,藏箧笥③中,今二十年矣,乃有刻而布者。

李子闻之惧且惭。

曰:

予以诗,非真也,王子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

然又弘治、正德④间诗耳,故自题目《弘德集》。

每自欲改之以求其真,然今老矣!

(选自《空同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这是李梦阳晚年为自己的诗集写的序,文中的“李子”是作者自称。

②琴操:

琴曲名。

③箧笥:

竹箱之类。

④弘治:

明孝宗年号。

正德:

明武宗年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孟子谓《诗》亡然后《春秋》作者,雅也作:

创作,写作。

B.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原:

起源,根本。

C.非雅俗之辨也辨:

分辨,区别。

D.异其意而袭其言袭:

因循,沿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埋然而兴曰②拔剑切而啖之

B.①不见于世久矣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C.①子其休矣②吾其还也

D.①乃有刻而布者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B.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C.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D.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武在与作者的对话中,提出了“真诗乃在民间”的观点,并用孔子“礼失而求之野”的言论来加以佐证。

B.作者认为一些具有金、元时代特点的民间歌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王叔武表示赞同,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C.王叔武强调“比兴”的重要性,认为文人学子创作的诗大多过于直白,主要是过多考虑用词而忽略情感造成的。

D.在这篇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认为自己的诗只是“韵言”而非“真诗”,这种自我反省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途鼓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

(5分)

(2)古者国异风,即其俗成声。

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

(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8分)

春别

沈宜修①

帘前残月五更风,江上征帆挂碧艟②。

客路片云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

索愁芳草千山绕,送恨啼莺万里同。

待约荚蓉③秋水绿,莫教黄菊冷烟尘。

【注】①沈宜修:

江苏吴江人,明代女诗人。

②艟:

古代的一种船。

③荚蓉:

指诗人家乡的荚蓉湖。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4分)

(2)请简要赏析颈联在表情达意上的巧妙之处。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陋室铭》中,刘禹锡写陋室主人摆脱世俗喧嚣、远离官场羁绊,以此表现安于陋室、自得其乐的句子是“①,②”。

(2)在《蜀道难》中,李白通过描写星辰的触手可及、行人的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③,④”。

(3)在《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明月与江水发出感叹,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⑤,⑥”。

五、(12分)

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联合国消除歧视妇女委员会批评了日本政府在向该委员会提交的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对包括退役军官在内的相关人员及档案进行的“全面实情调查”均不能证实日本军方和政府曾强征慰安妇的相关报告中所阐明的立场。

17.结合下面关于“现代交流症”的典型表现,归纳“现代交流症”的主要特征,不超过45字。

(4分)

微信圈里大家情意绵绵,现实生活中却很少相见;和妻子同睡一张床,却经常在她微信里留言道晚安;参加宴会聚餐,忙着拍照发微信;陪伴在父母身边,却只顾将自拍照修饰后发到微信圈里让朋友点赞。

18.请分别概括下面两张表格包含的主要信息。

要求:

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据。

(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城市之门

查一路

①闲散的光阴里,我去过许多城市。

有些城市,一进入,就找到了归属感,喜欢它,想住下来,哪怕一住多年;而另一些,置身其间格格不入,一心想着逃离。

南方的一位朋友,他在一座城市居住了十几年,还是感觉自己是过客,梦里尽是故乡的山河。

②看来,融入一座城,未必是空间的进入,而是意愿的首肯和心灵的融汇。

我一直以为,城市有一扇隐秘的门,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朝你轰然开启,置身门外,是挥之不去的流浪与漂泊之感。

同时它像一本书,需要寻找到一种阅读的方式,才可以渐入佳境。

③今年夏天去北京,天坛公园的古柏,一瞬间将我击中。

我触摸它们的时候仿佛在触摸这座城。

数百年的成长中。

它们积淀下这座城的文化记忆。

风缠绕着古柏无言地诉说,这座城的历史,瞬间在我眼前鲜活而生动。

我感慨树的生命力,如此旺盛——有些树一半死去一半仍然活着,枝繁叶茂,给人内心以深深的震撼。

因为它们,这个城市林立高楼与通衢大道,没有遮蔽过去,现代化没有遮蔽人性化,相反赋予了它恒久弥新的特质、个性与魅力。

瞬间,我找到了这个城市之门。

④去平遥古城的路上,我还在猜想,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

浸淫其中,体味到了它营造的悠然古意。

一个“古”字成为理解它的门径,古老的城墙与街坊,人头攒动的庙会,古玩古籍与地方风味特产,乃至蓝天下青黑色的瓦棱,均可见风貌与个性。

在这里,由于没有云的遮挡,阳光像金箔一样贴在大地与古建筑的表面,风悠悠地尾随行人在街道徜徉,陶笛声隐隐约约。

快节奏的生活被隔离在城墙之外,时光慢了许多。

⑤堆砌得越来越高的高楼,拓展得越来越宽的街道,装饰得越来越豪华的火车站与商场,未必是人们的心愿之乡。

如果它没有给人的心灵置留下值得怀念与追逐的细节,没有一景一物带有人性体温的温暖与惬意,这样的城市,虽然华丽的光芒让人眩晕,但它的门始终是向人关闭的。

甚至,进入它,相反会离它越来越远。

⑥有些城市已经在反思中转身了。

广州市近日将中山四路原来设计为58米的高楼压低到30米,以守住历史城区范围内新建筑高度不超30米的底线,目的是更好地与周边的骑楼街风采相协调。

为此政府果断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了整改——城市建设在痛定思痛中渐渐觉醒。

⑦《旧约·出埃及记》中,记载先知摩西带领寄居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寻找心中理想的城市之门,他们预设的标准是这里“流淌牛奶与蜜”。

物质与精神的食粮都不可或缺,城市是人居住的。

它的空气中需要流淌一种关怀,一种人生活的习惯,一种适于人的妥帖。

或许微不足道,但却能开启人的心灵搭扣。

适合人生活的空间和氛围,一旦进入它,即便有些凌乱和噪杂,感受还是鱼在水中。

朱光潜先生曾写到对某个城市的印象,他感慨说:

“那里所有的颜色和气味都是很强烈。

这些混乱而又秽浊的景象有如陈年牛酪和臭豆腐乳,在初次接触时自然不免惹起你的嫌恶,但是如果你尝惯了它的滋味,它对于你却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引诱。

”某种癖好,蕴含对生活趣味的隐喻和指向,可能不雅,却可以形成对某个城市的眷恋。

⑧城市的风味和韵致,是人贴近它的理由,忍不住亲近,进而赏玩和怀念。

散文家黄裳先生走进成都,“觉得是走进晚唐诗句里来了”。

大概这里的光与影,旋风与落叶,街道与建筑,构成了诱人深入的城市意境。

我喜爱家乡的城市安庆,在我的记忆中,那个七八岁的男孩拽着妈妈的衣角,第一次羞怯而紧张地进城,街边草木葳蕤,梧桐树粗大,树叶在头顶片片生光,撑出片片阴凉,树下的大妈拍打着木箱叫卖奶油冰棍,甜蜜冰凉的感觉此后一直在我心头撩拨。

远离故乡,一别经年,我想在心中打开这座城时,那一瞬间的甜蜜被我当成了钥匙。

⑨打开城市之门,不需要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木马。

城市需要适应人,而非人需要适应城市,当城市也这么想的时候,它的大门已经朝着人的心灵轰然开启,而被它接纳的人,即便旅痕遍天涯,依然对它深情回望。

(选自2018年第2期《散文选刊》)

19.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20.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

(4分)

(1)同时它像一本书,需要寻找到一种阅读的方式,才可以渐入佳境。

(2分)

(2)堆砌得越来越高的高楼,拓展得越来越宽的街道,装饰得越来越豪华的火车站与商场,未必是人们的心愿之乡。

(2分)

21.简要说明“城市之门”的含义及以它为题的作用。

(4分)

22.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什么样的城市更容易得到人们“意愿的首肯和心灵的融汇”。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儿子忿忿地对父亲说:

“我的上司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父亲说:

“我建议你将公司当作免费学习的地方,把公司的商业运作流程、管理经验完全掌握,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技术都学会,再辞职不干。

这样既出了气,又有了许多收获。

”儿子听从了父亲的建议,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父亲问儿子:

“你现在应该把该学会的都学会了,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儿子说:

“可这半年来,老板已经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如今我已经是公司的红人了。

怎能辞职不干呢!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