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997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ocx

近代中国的变迁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变迁2: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变迁

(二)——思想解放潮流

2011考试说明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4.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师夷长技”的主张

(2)维新思想(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新文化运动(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6)毛泽东思想

考点自查

☆填写表格1(正确把握“思想解放”的概念:

突破束缚思想升华行动实践)

方向和层次

时间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背景

主张

实践

影响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地主

阶级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末

资产

阶级

20世纪初

1915-1917年

1917-1919年

无产

阶级

1919-1927年

1927-1949年

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历程

☆(对照“思想解放”概念,阐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填写表格2)

时间

阶级

突破束缚

思想升华

行动实践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地主

阶级

从闭关锁国

到开始学习西方

师夷长技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

阶级

20世纪初

1915-1917年

1917-1919年

无产

阶级

1919-1927年

1927-1949年

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背景(原因或条件)

1、政治:

(阅读材料1)

2、经济:

(阅读材料2)

3、思想:

(阅读材料3)

材料1、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

•……

材料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

材料3、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

思想领域掀起一场更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继承、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合表格1“实践”和“影响”两栏,填写表格3,得出结论1、2)

思想

政治

经济

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民资的产生

维新人士:

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民资发展

革命力量: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民资短暂春天

激进学者: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阅读材料4)4、概括:

(阅读材料5)

材料4、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

”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中山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黎元洪

1

孔子

1

庄周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汉武帝

1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说:

《新青年》等“这些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

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材料5、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征。

☆(阅读表格1的各个栏目,进行归纳总结)

1、。

(从背景)

2、。

(从层次)

3、。

(从方向)

4、。

(从派别、主张)

5、。

(阅读材料6)

材料6(市学情调研卷21题材料3)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

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

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还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杰出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2、对传统文化不同的运作方式

五、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给我们的认识

1、

2、

3、

课堂(后)练兵

1、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2.“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3.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4.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5.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6.《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7.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

“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

……《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

“……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

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

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

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4分)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

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

(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3分)

 

1D2B3C4D5B6B7B

8

(1)方式: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内容:

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1分)

目标:

培养洋务实用人才。

(1分)

(2)背景:

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股取士制度制约了人才培养,维新派推动“百日维新”设立京师大学堂。

(3分)

共同点:

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再儒家经典为唯一内容。

(2分)

局限性:

教育保留封建纲常伦理(或儒家经书)内容,反映了维新变法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2分)

(3)宗旨:

坚持民国民主精神教育。

(2分)

进步性:

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2分)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2分)

(4)评价:

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有利于

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