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637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

《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教学语言升温.docx

给教学语言升温

给教学语言升温

【苏氏格言】

我想建议我们的老师们: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教学成为艺术,磨砺自己的语言吧!

在我们民族语言那取之不尽的宝库中,寻找能让孩子们的眼睛闪出兴奋之光的瑰宝。

……要用美丽的语言给孩子们讲美丽的周围世界。

我相信教育者的话语有着强大无比的力量。

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们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

【我的解读】

语文姓“语”,当然离不开语言。

每一个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会自然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而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其教学语文一定会赋有感染力,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而艺术的教学语言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能聚焦为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满足学生对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审美期待。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媒介,我们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科学性、启发性、美感性。

从而练就一口艺术的语文教学语言,把学生带进无比瑰丽的语言世界。

【案例及点评】

《安塞腰鼓》教学片段(执教:

武汉特级教师董琼)

三.情动“腰鼓”  

师:

来,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生:

(读句子)我喜欢这一句,是因为我觉得这一句读起来很有气势

生:

……

师:

正如大家所说,作者用整齐的排比、贴切的比喻、铿锵的短句,把打腰鼓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来,全班齐读这一句。

生:

(全班齐读)

师:

你们读得很有气势,但老师总感觉缺点什么。

“骤雨”和“雨”,什么区别?

生:

骤雨是很大的雨。

师:

回忆生活中下大雨的情景,你耳边仿佛听见了什么?

生:

……

师:

是呀,一瞬间天昏地暗,茫茫雨幕中什么都看不太清,只听见噼里啪啦的雨声,多么急促!

来,谁能读出“急促的鼓点”?

生:

(指名读)

师:

我们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前后照应着读;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着读。

来,用老师教的方法读后面几行。

生:

(轻声自由读)

师:

后面几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

我喜欢“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我查了字典,知道流苏是指的一种穗状饰物,在这里我想它是指鼓上的大红色绸子。

因为前面说后生们打鼓是“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我想象中这大红绸子也会随着后生们的动作在空中旋转、舞动。

师:

来,读出流苏的飞扬。

生:

(感情朗读)

生:

我喜欢“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我觉得这个“乱”字用得太好了。

我理解这个乱不是指打鼓的动作不一致,而是表现出一种自由,一种不加修饰,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把内心的一种活力完全释放出来了。

师:

我记得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个乱字写出了春天繁花似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受。

理解得这样深,你一定能读出这种蹦跳的火热。

生:

(感情朗读)

生:

我喜欢“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我仿佛看见了表演腰鼓的后生们他们眼神中迸发出的一种激情,似乎可以让观众燃烧。

我想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

大家启发了我,感染了我。

老师想把这几行连起来读,好吗?

(师范读)还有同学想读吗

生:

(感情朗读)

师:

听你的朗读,我感到这一个个文字,似乎从纸上站了起来,在和我说着话,唱着歌,跳着舞呢!

同学们,想亲眼看看吗?

……

感知着无比精彩的语言,感悟着赋有深意的语言,感受着充满魅力的语言,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安塞腰鼓表演时那气势恢弘的场面,董老师通过不同的“读”让我们体会到了语文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语言文字的立体性。

学生通过优美、鲜活的语言文字,充分地“感知”安塞腰鼓的形和声,使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在头脑中“立起来”“活起来”。

为了鲜活地烘托出舞者击鼓时的整体形象和喷发的浓烈情绪,教师准确地抓住了本文中的几个排比句(每句都采用隐喻的手法):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通过抓骤雨——急促、旋风——飞扬、乱蛙——蹦跳、火花——闪射、斗虎——强健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被形象所吸引、被情绪所感染,从而产生思想上到认识上的飞跃。

在解释“乱蛙”的“乱”字时,学生认为“乱”不是指杂乱,而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董老师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个乱字写出了春天繁花似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受。

这样的妙解词语说明了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的时候,他的潜在的智慧就会被激发出来。

一定的语言产生于一定的语境,一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定的语义。

教师善于在上下文的联系中,在揭示语句的关系和联系中,在语言的变化中,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的含义,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我们极为丰富的语汇中挑选如露水般清澈纯洁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如淙淙有声的清泉,如动人心弦的鸣唱,总是能让我们眼前一亮,让我们的心灵温暖起来。

在课堂上关注你的每个学生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李娟

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我的解读: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发展的,完善的人,我们无权让他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而无奈静坐。

他们只是由于知识的经验背景不同,没有听懂,屈于老师的威严而只能被动地做个“乖”学生。

此时,他们多么渴望听懂,他们多么希望老师看自己一眼,扶自己一把。

其实,能跟着老师思路投入学习的,只是一部分学生,其它都充当了陪客。

事实上在课堂上确实存在个别学生乃至更多的学生因听不懂而煎熬40分钟的现象。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留意到了那些一动不动静坐了40分钟的同学,想过那些被遗忘在某一角落、从未正眼看过的孩子得到了什么?

也许我们会说,面对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尤其是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多的班级。

在短短40分钟里怎能兼顾基础不一,禀赋有别的孩子?

的确,有困难,可是不能因为有客观困难,就不去尊重那些听不懂的孩子,因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绝对不允许象工厂那样出现一件次品而回炉,只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温馨、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能少”,让每一个学生在她的人生旅途上充满掌声与笑声,充满决心和信心。

要真正做到的确不易。

但无论什么事终难不倒有决心、有毅力的人。

我想,从现在开始试着这样去做不算晚。

案例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8、7加几”的教学片段

一、复习导人,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9加几的算式,学生口答。

(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人回答后,请其余学生按要求用手势来判断正误或表示自己的观点。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些题目的计算;教师也能从中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2.师:

你们算得那么快,用了什么好方法呀?

学生用凑十法说一下9+4的计算过程。

3.问:

还想到哪两个数也可以凑成10

4.大家想的很好,那呆会儿希望你们在上课时,能用你知道的东西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

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怎样列式?

(2)提问:

8+7等于几?

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

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

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

2.教学小棒图。

(1)学生摆一摆小棒,同桌讨论方法

(2)演示操作过程和计算过程

(3)学生在书上填出方框里的数。

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他们各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小结:

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说明可以拆大的数,也可以拆小的数

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课堂

---读苏氏格言有感

【苏氏格言】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

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地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

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使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时认识到:

不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欢乐。

【我的解读】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常常错误的认为把教学内容讲解得越明白易懂,学生的错误就越少,学生的疑问也就会越少。

在教学中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就怕学生出错,在课堂上总是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的牵着学生、扶着学生走。

因此也就出现了课堂上看看学生都很懂,一做题就不会的现象。

原因何在呢?

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答案,我们教师用自己的劳动代替了学生的劳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听讲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然后教给他们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探索,解决困难。

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探索获取的知识,才能为学生真正掌握,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

【案例及点评】

《认识整万数》教学片段

师:

计数器能拨出大小不同的数,那每个数位上最多能拨几颗珠?

生1:

最多能拨10颗珠。

生2:

不对,最多能拨9颗珠。

(其他学生附和:

对的,只能拨9颗珠。

师:

满了10颗要怎么办啊?

生齐:

向十位进一。

(师多媒体出示:

满十进一)

师:

下面我们来玩个拨珠游戏。

(生拿出四档计数器)

生随着老师报的数在计数器上拨出3、30、300、3000。

师:

这几个数的大小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那用到的珠子一样吗?

生:

一样,都是3颗珠子。

师:

为什么都是3颗珠子,表示的数的大小却不一样?

生:

因为这3个珠子放的数位不同。

师:

想想,接下来要拨多少?

生猜测:

三万。

师:

用你手中的计数器能拨出三万吗?

学生沉默片刻。

部分学生(不太自信):

不能。

部分学生:

能,只要在千位上拨30颗珠。

师多媒体出示计数器图(千位上拨了30颗珠):

在千位上拨30颗珠是不是表示三万呢?

一部分学生沉默不知可否。

一生:

不可以,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

师:

按照规则去拨三万是有点难,那,是我们手中的珠子不够?

生:

不是。

师:

是什么不够?

生:

是数位不够。

师:

数位不够怎么办呀?

生:

在前面加一个数位。

师拿出学生作业纸展示刚才拨珠用的计数器:

前面再加一个数位,好象有点挤啊!

学生一个个皱眉思索。

师:

同桌两人合作能不能拨出三万呢?

(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豁然开朗,一个个表示赞同。

学生同桌两人合并计数器然后合作拨珠。

集体交流时,一生提出:

要把计数器上的个位改成万位后再拨。

师:

要把哪个“个位”改成“万位”?

生:

把左边一个“个位”改成“万位”。

师多媒体演示改。

师:

你能照样子改一改吗?

学生照样子将左边的个位改成万位。

师:

现在这个计数器有问题吗?

学生交流后试着改动前面的数位。

师:

老师观察到刚才有些同学在调整数位时竟然没有用橡皮,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调整的吗?

生:

直接在“十”“百”“千”的下面添上“万”得到“十万”“百万”“千万”。

师:

看来,新增加的计数单位千万、百万、十万、万和原来的四个计数单位千、百、十、个之间还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呢!

”“十万位”和“十位”对应,“千万位”和“千位”对应……

“学生不是带着空着的脑袋进教室的。

”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真正积极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不断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就本课而言,学生在走入课堂之前,头脑中已具备了很多关于认数的知识。

本课的导入从用四档计数器进行拨数游戏开始,巧妙地复习了计数器、计数单位、数位的有关知识,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另外游戏的形式又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本课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将八档计数器展示给学生,而是大胆地把问题抛给学生:

“用你手中的计数器(四档计数器)能拨出三万吗?

”巧妙地为学生制造认知矛盾,使学生产生疑问:

“用手中的四档计数器不能拨出3万,该怎么办?

”从而引起他们的主动思考,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当学生发现可以将同桌两人的计数器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计数器,就能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时,他们无疑是兴奋的,快乐的。

同时同桌合作将两个计数器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计数器”,还加深了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了“每四个数位为一级”的思想,为后面学生更好地理解个级和万级埋下了伏笔。

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路径

11月13日下午,有幸聆听特级教师潘文斌上了一课《诺贝尔》,又听大师剖析了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对自己所执教的语文这门学科有了些思考:

潘老师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为开场白,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一教学目标的“缩水”

其二教学内容的“庞杂”

其三教学过程的“琐碎”

其四双基实践的“浮泛”

1.教学目标的“缩水”

在这个问题中,他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

教师要带学生到文本中走那么两个来回,体会文中的言语智慧。

例如:

《草原》一课,老师不仅要引领孩子们从草原的美景中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更要关注作者如何将草原美景写出来的。

再如:

《诺贝尔》,不仅要让孩子们理解诺贝尔钻研科学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狂人精神,更要引导发现文中的细节描写,关注文章的选材角度,明白写人物小传的基本要求。

他强调,教语文不要得意忘言,要得意得言,语文与思想品德课还是有区别的,要让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听说读写,通过文本阅读,获得言语智慧。

2.教学内容的“庞杂”

一篇文本,教学内容庞杂。

例如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有一名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孩子认识词牌名;第二,了解李清照与《如梦令》;第三,体会词意和意境;第四,词的评价。

这么多繁杂的内容,老师全都要抓在手里。

那么,这一课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什么?

是老师和学生都觉得迷惑的。

作为一名老师,就要学会从文中寻找适合你的切入点。

老师们所关注的,应该是共同的目标,殊途同归,大家的目标应该是一样的。

其三教学过程的“琐碎”

现在教学形式“花哨”,“花哨”常常让学生的思想游走到文本外边去了。

老师要学会把繁琐的提问构建成一两个有意义的话题,让文本的语言走入学生的思想,使课堂有相对稳定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美,让孩子们去想象,让语言走进孩子的心灵,去丰富孩子们想象的画面。

勿让媒体代替语言的美,代替语言的魅力。

其四双基实践的“浮泛”

在这个问题中大师谈到,小学老师是看不到的“地下工程”。

虽然孩子们考上大学后想到更多的是高中老师,但是小学基础确实很重要。

在小学阶段,如果孩子们的写字、读书习惯养不成,他将一辈子不知所措。

笔尖上的智慧,是要靠日积月累历练出来的。

最后,潘老师提出,语文就是语文,应该展现自己的魅力。

一部《红楼梦》,让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语文老师也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语文的魅力展现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蕴含在回味缠绵的情意中,潜藏在生动形象的文字中,显现在见仁见智的个性化解读中。

2008-11-1321:

57:

46

緈諨約錠

等级:

社区游民

权限:

普通用户

积分:

19

金钱:

19

声望:

19

经验:

19

发帖数:

19

注册:

2008年9月23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删除引用第2722楼

奋斗吧!

王春燕

一直以为我们80后的我们很个性,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在宿舍讨论将来要是真的成为老师了我们会怎么样,在我的那不成熟的思想里曾经这么想过:

如果是小学那我要上课给小朋友讲很多很多的故事,要做道人手一本《安徒生童话》每天中午让他们看。

让他们有空的时候自己演。

整个教室都是开开心心的,没有问题学生,没有谁不会,为此我常被我的舍长狂批说我只长肉不长思想。

如今我如愿的实现了我所想的前面真的做了老师,看着那群孩子我有了我人生中很大的困惑.其实我还是很想在中午的时候给他们讲讲故事,让他们自己玩,可是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比如练习册,写字册等等,想想为什么这些我不能在课上尽量把这些东西弄好,这样小朋友就可以在中午的时间得到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是我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怎么样让自己在课堂上既能有质量的完成教学的任务又能把一些课后的辅助作业完成掉。

我没有很高尚的思想但不能那么平庸,只想让小孩子能够快快乐乐的,尽量的还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我要努力,奋斗吧!

2008-11-1415:

33:

11

緈諨約錠

等级:

社区游民

权限:

普通用户

积分:

19

金钱:

19

声望:

19

经验:

19

发帖数:

19

注册:

2008年9月23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删除引用第2723楼

读苏式格言有感

王春燕

【苏式格言】

苏赫姆林斯基曾指出:

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

【我的解读】

所以从我们这个班级组成的第一天起,我便对所有的学生说: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同兄弟姐妹一般,我们要互相关心和帮助,互相鼓舞和照顾,要一起长大,一起成熟。

所以,我非常注重班级的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案例分析】

我觉得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管对于他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晚上回去我一般不会布置什么作业而是让他们回家帮助他们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

记得一次思想品德课,我上的是盼盼迟到了,我问小朋友怎么在早上能够节省时间,谈到了一点就是自己的衣物,他们都很积极的告诉我说衣服是自己叠着放在床旁边这样起床就可以不用忙着找袜子什么的浪费时间.我还让他们到前面去参加看谁衣服穿的快的游戏,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生活.我也十分注重学生富有爱心的情感培养。

我对我们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付出我的真心和爱心,同时也要求他们要具备一颗“善良和朴实”的爱心。

我经常岁他们说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而他们也非常的有爱心,谁没带毛巾了就会有人递上他的毛巾,中午谁没扫地同桌总会扫地的时候帮他把地扫了,离开教室的时候谁的凳子没有塞总会有只小手轻轻的把凳子塞进去,可能你会觉得这只有很平常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了不起,对于这些小事情我都会在晨会课的时候进行表扬,让其他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为的就是让他们懂得不仅只考虑自己还要关心别人,这样我们这个大家庭才能和谐,愉快的相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习谁会不愉快呢?

在我们班成绩相对不怎么好的小朋友都有一个小师傅,我对那些小师傅说你们得把你们的小徒弟带上去看看哪个小师傅先变成小名师,他们的积极性很高的,这样小朋友之间相处的时间长了,他们之间就会默默的有一根纽带,既在竞争着又在相互帮助着,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找到了友谊。

冰心说过: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

”是的我也始终坚信只要我对他们付出我的真心与爱心,做到“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相信他们也一定会与我有心灵的感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