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406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9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优秀名师资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从宇宙环境看地球

、天体系统的层次:

河外星系1

地月系(最基本)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宇宙2、理解: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

从运动特征上看,和其他行星运动轨道同向、同面、近圆。

从结构特征上看,和水、金、火同属类地行星。

特殊性:

有生命,原因,

(1)外因:

?

稳定的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

?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安全的宇宙环境。

(2)内因:

?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

?

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中的引力,吸引适中的大气层;

适中的温差。

?

地球公、自转周期适中,形成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和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

(1)类型:

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冕层的太阳风。

(2)对地球的影响:

?

黑子影响降水量,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耀斑干扰电离层,影

响无线短波通讯?

太阳风影响磁场,产生磁暴;?

影响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况

运动方式自转公转

绕转中心地轴太阳

方向侧:

自西向东;俯:

北逆南顺侧:

自西向东;俯:

常默认为逆时针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正)1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1太阳日,24小时

除极点为0外,其他地点均相近日点时(1月0角速度/天平均角速度约为10等,约为15/,速初)较快;远日

度点时(7月初)较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赤道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线速度慢最大,两极等于零/秒

导致了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

产生昼夜交替?

产生时差

意义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

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

替、五带划分偏转

5、地球自转的意义之一:

产生昼夜交替

(1)成因:

?

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

自转

(2晨昏线

定义: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又叫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

画法:

先画与太阳光线平行的地球切线,连接切点,必过地心。

判定:

先在晨昏线上画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入夜的为昏线,由夜入昼的为晨线。

(3)表示方法——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α)

α>0时,表示当地处于白天;α<0时,表示当地处于夜晚;

α=0时,表示当地正处于晨昏线上,以上三句话反推也成立。

【拓展1】:

关于晨昏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始终和经线圈垂直B(时刻必然是6点或者18点

C(太阳高度等于0D(晨昏线始终和经线圈重合,

6、地球自转的意义之二:

产生时差

1

(1)成因:

自转

2)地方时(

定义:

由于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永远相等。

(?

计算:

经度相差1?

,地方时差4分钟;经度差15?

,地方时差1小时。

越往东时刻越早,越往西时刻越晚。

注意:

所有东经在所有西经的东面,时刻越早;都是东经,度数越大越在东面,时刻越早;

都是西经,度数越大越在西面,时刻越晚。

【拓展2】:

东经121?

比东经120?

的地方()

A(区时B(地方时早C(一定先看到日出D(地方时晚(3)时区和区时

理解:

时区:

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

/个,(12页书图)

时区计算:

所属时区=经度数/15(四舍五入)

中央经线:

每个时区中间那条经线。

东(西)n区的中央经线=15n?

E(W)

区时:

把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统一使用的时间,即该时区的区时。

提示:

伦敦—0时区;开罗——东2区;莫斯科——东3区;曼谷—东7区;

中国—东8区;东京—东9区;悉尼、堪培拉——东10区;

纽约、华盛顿—西5区;洛杉矶、旧金山---西8区;

计算方法:

知道一地区时,求另一地。

先算两地差多少个时区(用同侧加异侧减的方法),

再加减(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4)中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

E的地方时?

北京市的地方时(116?

E)(5)日界线:

地球上今天(新的一)天和昨天(旧的一)天的分界线,为两条经线。

一为人为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

经线(不完全重合,中间有弯折)

二为自然界线:

此时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

【拓展3】:

下列有关日界线两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十二区在东半球,西十二区在西半球B(东十二区在日界线以东,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以西C(西十二区总比东十二区早24小时D(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差一天7、地球自转的意义之三:

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原因:

地球的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规律:

相对于物体原始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处不偏。

【拓展4】下图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画法正确的是()

赤道WE

DABC

8、地球公转概况:

【拓展5】1月初,开普敦的气候特征是,此时地球公转至____(近、远)日点。

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呈现_______(顺、逆)时针运动,

9、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直射点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自转:

赤道平面

0

(1)两种运动的叠加黄赤交角(2326’)

公转:

黄道平面

2

【拓展6】读右图回答

1、画出太阳光线、黄道面,标出黄赤交角。

、AB是(晨线或昏线),E地正值地方时点。

2

3、与C地地方时相同的是点。

4、此时C、D、E三点的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6、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向北移动(从12、22日到6、22日);向南移动(6、22日到

12、22日)。

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含义:

正午(地方时间为12点)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最大值(90?

)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高度日变化中的

变化:

随纬度的变化/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变化: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于夜;赤道和其他纬度的春秋分日:

昼夜等长;

赤道:

终年昼夜等长

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夏至日:

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

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北半球的冬半年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相反)冬至日:

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极夜范围达最大

春秋分:

全球昼夜等分

【拓展7】1、读下图~回答:

(l)请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C处用斜线“///”表示此时的夜半球。

在公转示意图中的C点处标出黄赤交角,并注明度数。

(2)请将甲、乙、丙、丁四图与A、B、C、D四点的对应关系写出:

3

A是图,B是图,C是图,D是图。

3)地球公转运动到C点时,日期大约是,太阳直射在(纬度)。

此时地(

球公转的速度较(快或慢)。

(4)(用图中字母表示)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

厦门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是;

20?

N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20?

S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时段是。

(5)地球自A点经C、B、D再运行到A点,地球绕太阳公转360?

,所需的时间为,这叫一个年。

A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实线圆表示赤道,虚线圆表示极圈和回归线,D

太圆心表示极点。

要求:

画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

同FB阳时标出晨昏线、地球自转方向、用斜线“///”表示夜CO

半球、并画出东西半球分界线。

(2)C点的坐标为(,)(3)在A、B、C、D、F、P各点中90?

P地方时相同的是。

45?

CF的实际距离大约为千米。

W属于低纬度地带的是。

此时,太阳高度为0?

的是。

此时,太阳高度为90?

的是。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的是。

此日,昼长=12小时的是。

昼长=24小时的是。

此日,F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或小于)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4)A、C、D、P四点中正处于日出的是。

(5)A、D、B三点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6)此时北京时间是时。

纽约时间(西五区)是时。

(7)写出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8)写出此日图示半球的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写出新一天的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图上判断方向:

(1)没有指向标或其他标志,则按“上北下南”

(2)若有指向标,则

法一:

将练习卷或试卷转过一定角度,使箭头指向正上方,

然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

法二:

确定甲地位于乙地什么方向,则以乙地为中心,做指

向标的平行线和垂线,建立方向坐标,然后看甲在坐标里的位

置。

【拓展8】:

请按上法画图,判断果园在医院的方向,

(3)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方向的辨别应根据纬度和经度的变化来进行。

(教材21页图)

4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岩石圈与地壳物质循环:

11、

(一)、岩石圈结构组成:

包括地壳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二)、物质组成:

(按成因分类)

(1)岩浆岩成因: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代表岩石:

喷出岩:

如玄武岩;侵入岩:

如花岗岩

成因:

已生成的岩石被风化、侵蚀形成碎屑经流水、风、冰川搬运至低处堆

积,慢慢固结成岩(简称外力作用)

(2)沉积岩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代表岩石: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变质岩成因:

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

代表岩石:

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花岗岩变质成片麻岩(三)、物质循环

(1)过程:

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一系列外力作

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各类

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

(2)意义:

?

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

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的环境。

【拓展1】:

读图填表

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

?

?

?

?

12、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成了六大板块(亚欧、太平洋、美洲、非洲、南极洲、印度洋板块);板块一直在运动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拓展2】:

分析某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3、内力作用

(1)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最常见的有褶皱、断层。

(2)褶皱:

?

形态:

背斜和向斜

岩层形态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

判断方法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从岩层的新老

关系上向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5

山岭;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未侵蚀地貌:

背斜常形成

?

构造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

蚀成谷地

侵蚀后地貌

向斜槽部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谷地(3)断层:

?

含义: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

构造地貌:

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

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4)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背斜:

A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顶部可作采石场,因为顶部受张力易破裂,减少开采成本

C打隧道常选背斜,因为天然拱形,符合力学原理,岩层稳定。

向斜:

可开采地下水,因为岩层向下弯曲,槽部易储存地下水。

断层:

隧道、水库等建设避开断层,避免引起地震、滑坡、渗漏等。

14、外力作用:

(1)主要表现: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流水侵蚀作用:

常形成沟谷、峡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流水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常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

注意: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的。

风蚀作用:

例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3)风力作用

风积作用:

例如沙丘、黄土高原

【拓展3】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

?

?

?

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

处的地形属山地。

(2)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

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B(长江三蛱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

6

15、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主要作用

N2含量最多,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含量次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须的物质

干洁空气CO2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可吸收红外线,调节地表气温

O3可吸收紫外线,生命“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

依据分层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对人类的影响大气垂直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即对流运动强烈风、云、雨雪等方向上的下热上冷天气现象复杂,温度、密(因为热量来自近地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度、和运动平流层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即平流为主天气晴朗状况下冷上热适合高空飞行

(因为上部有臭氧层)

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可反射无

线电波16、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直接吸收

太阳辐射少(辐射能力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很少)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向外辐射热量——即地面辐射,其能量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

波段(对流层大气可大量吸收)

【拓展4】:

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3)对流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地面辐射开始增温,也向外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即大气辐射。

小部分给了宇宙空间,绝大部分还给地面,由于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4)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拓展5】: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读图回答

(1)图中A表示,

属于(长、短波)辐射。

D表

示,属于(长、短

波)辐射,其除极少一部分射向宇宙

空间,其余绝大部分都被对流层大气

中的和等吸收,使

大气增温,所以是对流层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图中B表示作用。

受其影响强烈时,白天气温(高、低)一些。

(3)E表示作用,受其影响很小的太阳辐射是,臭氧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说明E作用具有特点。

(4)C表示,其方向与D相反,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D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作用。

天空有云,C将更(强、弱),所以夜晚时气温(高、低)一些。

7

17、热力环流:

1)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3)过程:

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上升或下沉?

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变化

?

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4)规律:

?

等压面上各点气压相等

?

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等压面向高空凸出,表明该处气压比同一海拔高度上的其他地方气压高;

反之,若等压面向下凹,表明该处气压比同一海拔高度上的其他地方气压低;

?

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水平方向上气体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

气体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气体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区。

画图:

热力环流示意图

A(热)B(冷)

(5)应用:

?

海陆风

?

城市风(注意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

城市风的影响范围之外)

注意:

首先要判断地表何处冷、何处热,然后再画图。

【拓展6】:

右面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并回答:

(1)(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况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A(?

B(?

C(?

D(?

(2)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中四点为高气压的是()

A(?

?

B(?

?

C(?

?

D(?

?

18、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受力情况:

2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2)高空中的风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南半球左偏)

8

画图:

南、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百帕)(百帕)(百帕)(百帕)

542542542542

544544544544

546546546546

548548548548

550550550550

北半球南半球

受力情况:

3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3)近地面的风

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南半球左偏)画图:

南、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百帕)(百帕)(百帕)(百帕)(百帕)(百帕)

100210021002100210021002100410041004100410041004100610061006100610061006100810081008100810081008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北半球南半球(4)实际当中风向的画法:

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再画风向(北

半球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南半球左偏)(5)风力大小的比较: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了

风速)

【拓展7】:

下图是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读图回答: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

,?

?

,?

(2)?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其方向

是。

(3)若无?

,只受?

?

影响,则?

与等压线的关系

是。

此时?

与?

的关系是。

(4)实际大气中的?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半球,理由

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地,原因是。

19、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

(1)形成原因:

地表受热不均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结果:

近地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对天气、气候(降水)的影响:

多雨带—低压带、西风带;少雨带—高压带、信风带

9

画图:

填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画出风带的风向

90:

N

60:

N

30:

N

0:

30:

S

60:

S

90:

S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相反。

【拓展8】:

读下图,回答:

(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2)一般说,A地比B地降水,原因是。

(3)C气流来自气压带,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20、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陆地比海洋吸热快?

陆地气温高,气压低?

形成陆地热低压

冬季?

陆地比海洋放热快?

陆地气温低,气压高?

形成陆地冷高压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

绝对优势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割,断裂成块状分布:

见下表

时间温度气压陆地上形成的气压中心被切断的气压带

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10

夏季:

冬季:

21、季风环流

注意:

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最为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拓展9】:

下图是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此图为月份气

压分布情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

是。

(3)A气压形成原因

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4)受A、B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

(5)D地7月盛行风,形成原因是,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外,还有等。

11

22、常见的天气系统

(1)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流运动

类型气压中心天气状况天气实例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四周向中间

气旋低压上升阴雨台风

旋转辐合

中间向四周北方秋高气爽;

反气旋高压下沉晴朗

旋转辐散长江流域伏旱

画图:

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图

1004100410281028

100010321032100099610361036996

北半球南半球

【拓展10】: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后,回答下题。

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M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2)锋面系统

类型冷锋暖锋气团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