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935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理论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会计理论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会计理论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会计理论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会计理论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理论复习.docx

《会计理论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理论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理论复习.docx

会计理论复习

一、会计理论体系的层次划分(了解)

•会计理论体系可以理解为会计理论中各个概念或要素组成的体系。

阿迈德·贝克奥伊教授认为,会计理论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Ø财务报表的目标

Ø与环境和主体有关的假设和其他理论概念

Ø基本会计原则

Ø会计方法

1.1会计理论体系的层次划分

•会计理论体系内部存在层次性的问题,会计理论层次的划分,主要取决于理论说明对象和说明方式的差别。

•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一般可划分为两个层次:

会计规范和会计基本理论。

Ø会计规范——采用直接、具体和规范的方式,侧重说明个别会计实务的理论

Ø会计基本理论——采用间接、抽象和指导性的方式,侧重说明会计实务整体的理论

专题一

1、现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概述(两个方法、概念、本质)

会计研究方法是会计人员探讨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手段、工具、方式、程序、途径和措施的总称。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

因此,人们一般从研究方法角度(研究风格角度)出发,将会计理论划分为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

1.1、规范会计理论

•规范会计理论是试图从会计实务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用这些理论概念引导出“良好的”会计实务。

•这种理论着重于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whatshouldtobe),而不限于说明会计“是什么”。

规范会计理论并不完全满意于现有的会计惯例和做法,而是要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怎样才算是“良好的”会计实务。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属于典型的规范会计理论。

•例如,《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表述为:

(1)财务报告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旨在提供对商业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2)财务报告应当向现在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做出理性投资、信贷或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

•(3)财务报告应当提供企业经济资源、义务和所有者权益方面的信息;

•(4)财务报告应当提供企业一定期间财务业绩方面的信息;

1.2实证会计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以确凿的证据证实或检验某些会计现象的存在及其经济后果,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寻找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

(回答“实际是什么”)

2.1、实证会计理论的起源

Ø实证会计源于哲学中的实证理论。

实证理论是19世纪30年代由孔德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的。

Ø孔德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而应以实证的、确实的事实为依据,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而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

Ø弗里德曼最早将实证理论应用于经济学。

他指出:

实证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拓展这样一种“理论”或“假设”,即对还未观察到的现象做出有效和富有意义(即不落俗套)的预测。

瓦茨(Watts)和齐默尔曼(Zimmerman)将这一理论移植到会计学领域:

2.2、(实证)会计理论的目标:

•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

•解释是为观察到的实务提供理由。

例如,实证会计理论应当解释为什么一些公司采用的是后进先出法(LIFO),而不是先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法。

(去证实)

•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

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必就是未来现象,它们包括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尚未从数据中收集到的现象。

(去检验)

3、规范会计研究的方法

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

1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对大量事项进行观察、计量、分类,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基本特点

•通过对大量的事项进行观察、分析,然后科学地加以归类,从中概括出符合一般规律的相关概念,并将这些概念用符合逻辑的简练语言表述出来。

2演绎法

•按照逻辑学法则的解释,“演绎”是指由一定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个别性的结论。

•会计理论研究的演绎法是指以会计目标、假设等为先决条件,推导得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3伦理法

•伦理法又称道德法,它是提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原则、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

•这些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公允、真实、合理、不偏不倚等。

4社会学法

•用社会学法构建会计理论,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一研究方法是把“公允性”的概念扩展到“社会福利”方面,并强调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社会效应。

•根据社会学法,对所有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的评价,要依据它们所规定的财务报告对社会各个集团利益的影响。

这一研究方法包含一种期望,即会计数据要有助于“社会福利政策”。

5经济学法

•经济学法侧重于不同的会计技术方法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的控制能力的影响,讲求总体的经济影响和后果。

•以经济学法构建会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应当反映经济现实

(2)会计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经济后果

经济现实主要是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形势;经济后果主要体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目标。

3、实证法的基本程序:

专题二

1、财务报告目标(对各观点的认识及理解、深入理解)

•定义:

就财务会计而言,其目标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体现,财务报表又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部分。

因此,这里财务报告目标即会计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其目的是更好地规范信息披露,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意义:

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基本理论的核心,也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体系中起指引方向的作用。

2.、财务报告目标的两种不同观点

•在20世纪70—80年代,会计理论界对财务报告目标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在研究方法上以描述为主,因此也被称为“描述性目标”。

•决策有用观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这种观点主要采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因而也被称为“规范性目标”。

2.1、受托责任观

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资源的受托方(企业管理层)如实的向资源的委托方反映对受托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

企业历史的、客观的信息,即强调信息的可靠性。

•多数会计专家和学者认为,在资本市场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受托责任观较切合实际,它可以使企业的会计行为与其经济行为相一致。

•由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非常活跃,因此,这种观点没有被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采纳。

2.2、决策有用观

•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包括现有、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

包括企业现金流动、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现实的信息。

即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

•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内容

•债权人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内容:

是否贷款给企业。

•政府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内容:

加强税收等管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多数会计专家和学者认为,这种观点适用于资本市场发育十分成熟,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具有全面影响的情况。

FASB发布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就是按决策有用论的观点确立财务报告目标的。

◆两种观点的兼容性及趋同趋势

有人认为,两种观点对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兼容性

【例】澳大利亚《会计概念公告》指出:

“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一目标要包含“履行报告责任”目标;英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认为:

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可调和和并行不悖的。

决策有用学说包容了受托责任学说。

并将两者放在同等地位。

见英国会计目标的规定:

【例】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

原则一:

会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报告主体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以有助于范围广泛的使用者评价报告主体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作出经济决策。

原则二:

这个目标通常能够通过仅聚焦于现行和潜在的投资者(有代表性的用户类别)的信息需要实现。

原则三:

现行和潜在的投资者需要报告主体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他们评价报告主体产生现金的能力和评估报告主体的财务应变能力有用。

趋同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兴起,会计目标也必将走向趋同。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会计目标。

【例】我国的会计目标

第四条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4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和制定

按“决策有用观”建立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比较恰当,因为:

•第一,“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实质基本相同,只是决策目的不同;

•第二,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决策有用观”所需的环境已基本具备;

•第三,有利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国际化;

•第四,避免经常修改财务报告目标,节约研究制定成本。

专题三

1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几种代表性观点)

•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中,资产和收益的确认与计量被认为是两项最为重要的内容。

•其中,资产是企业存在和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

在所有会计要素中,资产是关键性要素,其他要素的定义都以资产为基点。

资产计价通常决定着收益确定。

1.1未来劳务观点

•主张这种观点的是坎宁。

1929年他在《会计经济学》中将资产解释为:

•“资产指任何货币形态的未来劳务或任何可转换为货币的未来劳务(对那些由合同而产生的未来劳务要扣除合同双方都未履行的部分),这种劳务只有对某人或某批人有用时才是资产。

•资产早期的一种认识,认为资产是劳务。

虽然指出了资产对人有用的属性,但与现代会计的资产概念有明显的不同。

1.2借余观点

•出自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术语委员会1953年所发布的“会计术语公报”,认为:

•凡根据会计标准正确地结转下期的借方余额或理所当然地应该结转的借方余额(应该认为是负债项日的那些偶尔出现的借方余额例外)都是资产,因为它们反映了已取得的财产权或财产价值,或者代表为取得财务权或有利于未来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纯粹是从会计计量技术角度去定义资产,而并没有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即资产具有什么样的用途,能为其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什么。

1.3成本观点

•将资产的性质强调为未耗用的成本或应按这种观点需将成本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耗用的,称为费用;另一部分是未耗用的,称为资产。

•将资产作为未耗用的成本,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角度来看,是把资产的形成看做是资本耗费,凡在当期支出但没有转化为费用的都是资产,而已经转化为费用的支出则不作为资产。

•没有揭示资产具有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而且也会导致对会计学中两个基本概念的混淆。

1.4经济资源观点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

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企业经济资源,也包括某些虽不是资源但按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借项。

•IASC也认为:

资产是一项作为过去活动的结果而为企业所控制的资源,由此所产生的经济利益预计在未来将流人该企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务、债权和其他权利。

•认为资产是经济资源的同时,又限定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

其优点是把资产的界限与经济学联系了起来,可以明确资产的经济属性,也剔除了那些不能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但没有明确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特征。

现行对资产的理解-------经济利益观(FASB)

•这种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FASB,它在1985年发表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报中明确指出:

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

因为从一个营利性企业来看,它持有资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在未来获得经济利益。

•【例1】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就采用了经济利益观这种观点。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能导致企业现金流入者为资产,凡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者不为资产。

•【例2】2006年IASB会议和IASB与FASB的联合会议对资产定义做出了修改,修改后的资产定义主要强调以下内容:

(1)资产与特定企业的关系

(2)现行权利或其他进入权

•(3)现有经济资源

•(4)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2007年10月IASB和FASB联合会议修订了资产的定义。

• “资产是主体目前具有实施权利或其他人不具备的其他进入权的现行经济资源。

2资产计量属性

•概念:

资产计量是以特定的计量尺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的数量化描述,是对资产进行的货币性量化过程。

•资产计量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方面。

•计量属性也称计量基础,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如原始成本、现行成本、变现价值、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等。

•资产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组合是实施资产计量的重要条件。

对同一资产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会产生不同的计量结果。

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

•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中指出:

•每一个财务报表要素都有多种属性可以计量,而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必须先确定应予以计量的属性。

•计量属性直接影响计量的结果,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

选择计量属性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1)计量对象-----资产和负债计量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确定取得(投入)的价值;二是确定变现(产出)价值。

•收入和费用的计量:

主要是为了揭示企业的经营的净收益,或者说是为了实现配比的需要。

•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可采取历史成本和变现价值的双重标准,

•收入和费用的计量更适合于用现行价值标准。

(2)计量环境

Ø币值稳定环境下,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就足以保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

Ø在币值波动环境下,历史成本显然会遇到极大的挑战,它会导致计量结果的失真,不利于衡量企业财富的真实价值。

Ø因此,应考虑在不同环境因素下,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以保证计量结果的有用性。

•(3)计量效果

Ø会计计量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计量结果具有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

Ø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现代经济制度;经济环境的不适应性终将会引导人们走向实践性和突破。

因为计量属性的选择应以保证会计信息有用性为原则。

资产计量属性的种类

•资产计量的时间上可以将计量属性归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区界;

•对资产估价的立场上则又有反映投入价值的计量属性和反映产出价值的计量属性。

资产计量属性的划分:

过去

现在

未来

投入价值

历史成本

现行成本

未来成本

产出价值

历史售价

现行售价

未来售价

Ø

(1)历史成本,即原始成本,是取得资产时的原始交易价格。

Ø

(2)现行成本,又称重置成本,是指在本期重置持有资产所要付出的代价,它又有多种涵义,如重新购置同类或具有相同生产能力新资产的市场价格等等;

Ø(3)现行售价,又称脱手价值,是指资产在正常清理条件下的变现价值或现实现金等值;

Ø(4)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指资产预期可创造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理智和知情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它可以用市场价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代表。

3收益的概念(经济学、社会学上的概念)

(1)经济学中的资本

v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两个有关资本的定义:

资本是提供收益的储蓄;资本是用来继续生产的积蓄。

v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经济学家所研究的资本,其内涵包括了以劳动为中心的各种生产要素,它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资本是劳动的条件,劳动是资本的目的。

一定的资本规模可以组织一定的劳动规模。

一定的劳动规模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

(2)会计学中的资本

是指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的那部分财产,即企业的净资产。

(3)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关于资本概念的区别

•会计学的资本概念强调其法律意义而不完全是其经济意义,反映的是产权关系;

•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指的是作为劳动条件的资产,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2.收益的概念

(1)经济学上的收益概念(一般称为经济收益)

v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最早将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并认为收益“乃是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从而使收益与资本保全联系起来。

v20世纪初,经济学家费雪(Fisher)认为经济学的收益有三方面含义:

精神收益—心理满足;实际收益—财富的增加;货币收益—资产货币价值的增加。

v对于实际收益,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实际收益的来源有3个:

资本收益、风险收益、垄断收益。

v英国经济学家J.R.Hicks认为,收益是一个人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程度的前提下可能消费而非可能支出的最大金额”。

在会计上,“保持同等富有程度”可理解为资本保全。

v所谓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后,多余的部分才可确认为收益。

它取决于会计期初与期末预计未来净收入的资本化价值的对比,而预计未来净收入的资本化价值存在着不确定性,故经济收益又被称为主观收益。

v经济收益概念以实物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强调收益是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

具有几个主要的特征:

1.以现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有利于生产耗费的足够补偿,使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经济价值。

2.反对币值稳定的假设,既考虑交易对收益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对收益的影响,使收益表能够反映货币价值的变化,即通过货币价值调整来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和资产的现时价值。

3.既包括营业所得,也包括意外收获和其他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益,也包括未实现收益。

(2)会计学上的收益概念

①传统会计收益概念

收益是指企业在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

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假定企业处于静态的外部经济坏境之中,即假定没有物价变动、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不存在交易之处的各种潜在风险与报酬。

在理论上,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

②扩展的会计收益概念

收益应当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富的净增长”;某些未实现的或意外收获和周围或其他活动的所得也应当确定为收益;某些资产应当按其现行成本、公允价值计价等。

扩展会计收益仍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但允许有适当的灵活性。

v会计学收益向经济收益概念变动的趋势

全面收益概念的产生

FASB在1980年发表的SFACNo.3《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

全面收益包括在一个期间内非业主交易的权益(净资产)的全部变动。

即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的业主权益的变动。

全面收益=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包含已实现与未实现)

4收益与资本的关系

v资本是某一特定时点存在的财富,收益是某一特定期间内由财富产生的利益流动。

v收益来自资本货物,而收益的价值并非来自资本货物的价值。

资本的价值来自于收益的价值。

只有清楚了某个项目可能为我们带来多少收益以后,我们才能对那部分资本进行估价。

v贴切的比喻:

树—果实土地—庄稼

5资本保全的(概念、种类、不同资本保全模式下收益额的计算)

(1)三种主要的资本保全概念。

财务资本保全(名义资本保全)

主张所保全的应是以名义货币所表示的资本,收益被认为是一个特定会计期间的名义收入超过其发生的成本费用的部分。

在这一资本保全概念中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

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

主张在不改变会计计量标准但改变会计计量单位的前提下确定收益,即企业收益的确定必须保持原有资本的购买力不变。

企业的现实收入超过原有资本购买力的部分,才确认为收益。

实物资本保全概念

即再生产能力资本保全。

该概念假定,如果企业能以其资产置换同一类型的资产或能保持生产固定数量商品或劳务的能力,则资本得到了保全。

在这种概念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必须以重置成本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在企业已消耗的实物资本未得到重置前,不能确定企业的损益。

v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对收益计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Ø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下,收益是以货币表示的净资产的增加。

Ø实物资本保全概念下,收益是保持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不变之后的实际物质财富的增加。

(2)四种不同的资本保全模式及其收益变动规律

Ø①名义货币单位/财务资本保全

Ø②一般购买力单位/财务资本保全

Ø③名义货币单位/实物资本保全

Ø④一般购买力单位/实物资本保全

例如,某企业期初资产净值为5000美元,期末资产净值为8000美元。

假定期末要维持与期初相同的实际生产能力需要的资产净值是6000美元。

该期内物价上涨指数为5%。

计算在4种模式下的收益额是多少?

v在名义货币单位/财务资本保全模式下:

收益=8000-5000=3000(美元)

v在一般购买力单位/财务资本保全模式下:

收益=8000-5000*(1+5%)=2750(美元)

v在名义货币单位/实物资本保全模式下:

收益=8000-6000=2000(美元)

v在一般购买力单位/实物资本保全模式下:

收益=8000-6000*(1+5%)=1700(美元)

专题四

1、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

(一)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披露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告的内容是沿着下面的路径来发展和丰富的:

账户余额表一资产负债表一收益表一财务状况变动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一现金流量表一财务报表附注一财务报表以外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他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发展遵循了充分披露原则,如今必需要用“财务报告体系”才能准确、完整地加以描述。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等

2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

受财务报表格式与内容高度规范化的制约,财务报表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均显示出难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巨大需求。

表外披露这种创新的信息披露方式应运而生,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表外披露的范围:

•财务报告的表外披露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Ø信息过量问题

Ø重要信息隐藏问题,如关联方关系及关联方交易涉及的重大投资、融资活动,风险性和隐蔽性都很高的衍生金融工具以及或有负债等

Ø反客为主的问题

表外披露的内容:

Ø

(1)报表项目注释;

(2)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揭示;(3)重大事件;(4)预测信息;(5)环境信息;(6)人力资源信息;(7)增值信息:

(8)或有事项;(9)期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0)会计差错更正;(11)会计估计变更;(12)分部信息;(13)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