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491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学实习指导.docx

气象学实习指导

前言

《气象学实习指导》是为园林、资源与环境、水保等院系开设的课堂实验、综合教学实习课程教材。

气象学实验、实习是气象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实习,可以补充和巩固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进行观测、分析、统计等基础科研能力,是学生以后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

《气象学实习指导》共三章,第一章内容为地面气象观测场地的建设和要求、气象观测程序和观测基本守则。

第二章为辐射、温、湿、风、气压、降水、蒸发等气象要素测量仪器设备的原理、安装、观测方法及步骤。

第三章为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小气候的观测原则、仪器特点、观测程序、地点及时间安排等,并介绍了森林小气候和城市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常规自动气象站系统。

前言1

第一章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1

一观测场地环境建设和仪器布置要求1

二地面气象观测与观测程序1

三观测基本守则2

第二章地面气象要素的测量3

实验一辐射的测量3

实验二空气温、湿度与土壤温度的观测10

实验三气压、风、降水和蒸发的观测20

第三章小气候观测35

第一节小气候综合实习35

第二节不同类型小气候观测42

第三节常规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46

第一章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

气象观测场地、周围环境、气象仪器、观测程序和时间等符合观测规范要求,是做到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基础,是取得科学观测数据的重要保证。

为此,观测场建设和观测仪器要符合规范标准,观测员要严格遵守观测守则,按观测程序进行观测。

一观测场地环境建设和仪器布置要求

气象观测场应选择在四周平坦空旷,无任何障碍物且能够反应本地较大范围气象要素特点和区域土壤特性的地方。

在城市或工矿区设立观测场应选择在最经常出现风向的上风方。

观测场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应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三倍以上,距成排障碍物高度10倍以上。

为保证气流通畅,观测场四周10m范围内不能种植高秆作物。

观测场地要求平整,场内应种植浅草(不长草的地区除外),草的高度不能超过20cm。

不准种植作物。

观测场大小应为25×25m。

因条件限制可设为16(东西向)×20m(南北向)。

为保护场内仪器设备,观测场四周应设高度为1.2m漆成白色的稀疏围栏。

观测场内仪器布置的基本原则是各仪器互不影响,便于观测和操作。

高的仪器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顺次向南安置,仪器东西向排列成行,南北向相互交错。

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m,东西间距不小于4m。

仪器距围栏不小于3m。

观测人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各类仪器安置的高度、深度、方位、纬度、角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二地面气象观测与观测程序

地面气象观测基本项目有气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蒸发、日照、地温、云状、云量、天气现象、能见度等。

种类大致可分为气候观测(定时观测)、天气观测、航空天气观测、危险天气观测等几类。

国家基本站每天进行2、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昼夜值班;国家一般站由省、市、自治区气象局确定,每天进行2、8、14、20时四次或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昼夜值班或白天值班。

气象要素的观测以北京时间20时为日界;日照以日落为日界。

表1-1定时地面气象观测程序表

定时观测时间(北京时)

定时观测项目及观测顺序

08、14、20、02

正点前30分

巡视仪器及观测准备工作,特别注意湿球湿润或溶冰

08、14、20、02

正点前20分~正点

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空气温度和湿度、风、气压、0~40cm地温

08

降水、冻土、雪深、换降水自记纸

14

0.8、1.6、3.2m地温,换气压、温、湿自记纸,13时换电接风自记纸

20

降水、蒸发、最高、最低气温和地面最高、最低温度。

并调整以上温度表

日落后天黑前

换日照纸

为使各观测站观测记录具有比较性,中国气象局统一规定了各气象要素的观测时间和顺序。

原则是先观测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太大的气象要素,接近正点时观测易变化的要素。

观测程序见表1-1。

三观测基本守则

观测员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观测。

严禁漏测、迟测和缺测,只能记载自己亲眼看到的数据和天气现象,禁止用任何估计或揣测的办法来代替实际观测。

严禁伪造和随意涂改观测记录。

正确地安置和使用仪器,观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巡视,避免影响记录准确性的临时事故发生。

观测结果应立即用黑色铅笔记入观测记录簿,记录须准确,字迹整洁清晰,要认真填写各种簿、表。

第二章地面气象要素的测量

实验一辐射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测量太阳辐射常用仪器的构造和原理。

掌握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观测、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原理

太阳辐射以两种方式到达地面,一是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质点散射后,以散射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为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不能完全被地面吸收,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地面反射辐射的大小与地面对太阳辐射或者称短波辐射的反射率有关。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

辐射能的单位用焦耳(J)表示。

辐射通量密度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或吸收的辐射能量。

单位为W/m2(瓦/米2),在早期的气象文献中,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单位为Cal/(cm2·min)(卡/厘米2·分),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Cal/(cm2·min)=697.8W/m2

测量辐射常用的仪器有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和净辐射表。

直接辐射表:

测量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天空辐射表:

测量水平面上的天空散射辐射和下垫面反射辐射通量密度;净辐射表:

测量天空(太阳、大气)向下与下垫面(土壤、植物、水面等)向上发射辐射通量密度之差值。

1.辐射表的构造及测量原理

1.1.直接辐射表

直接辐射表主要由感应器、进光筒、支架和底座构成,如图2-1。

直接辐射表的感应器是由36对康铜-锰铜薄片串联组成的热电堆,置于进光筒的底部,其接受日射面涂有吸收率很高的黑色涂料,背面焊有星盘状温差热电堆的热接点,冷接点焊在底座的铜环上与进光筒外壳相连,便于与气温平衡。

为了消除风及旁侧辐射的影响,进光筒内有5个直径逐渐变小的环形光栅,光栅内侧涂黑,外侧镀镍。

测量时,必须将进光筒感应面正对太阳,让穿过小孔(3)的光点正好落在筒尾端的小黑点(4)上。

当涂黑的银箔片受日光直射后,温度升高,由此产生温差电能,温差电能的大小与直接辐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成正比。

通过换算可得到太阳直接辐射的辐射通量密度。

图2-1直接辐射表

1.进光筒2.圆环3.小孔4.黑点5.筒盖6.螺丝7.支架

8.对准当地纬度的刻度线9、10.螺丝11.底座12.指北箭头

进光筒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上有螺丝用来对准当地纬度刻度。

为使感应面对准太阳,可用螺丝(9)(10)进行调整,其中螺丝(9)能使进光筒口作上下移动,而螺丝(10)能使进光筒做单项圆弧形转动。

底座(11)上有一箭头(12)指向北,用此来对准当地子午线。

观测完毕,用筒盖(5)盖上进光筒口。

1.2.天空辐射表

天空辐射表是测量水平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总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的仪器。

其构造如图2-2。

天空辐射表由玻璃罩、干燥器、水平泡、螺丝、遮光板、支杆、玻璃罩盖子、底座构成。

黑白型天空辐射表的感应面是黑白相间的锰铜片和康铜片,两端彼此紧密焊接,串联组成温差热电堆,形成一块棋盘状的平板。

其中黑色部分涂有无光炭黑,白色部分涂有氧化镁,感应面黑色背面串联成热电堆的热端;白色背面串联成冷端。

有太阳辐射时,黑色板面强烈吸收太阳辐射能,而白色板面几乎把能量全部反射掉,两者之间产生温差电能的大小与太阳辐射通量密度成正比。

天空辐射表的感应面上安有一个玻璃罩

(1),它的作用主要有:

滤去感应面上的大气及地面长波辐射;防止风吹去黑白片上的热量。

当玻璃罩内有水汽时,会影响感应面吸收辐射能的能力,因此在感应面下方一侧,安有一个干燥器

(2),用以存放干燥剂以便于吸收罩内水分。

天空辐射表旁边有一水平泡(3),可通过座架上的三个螺丝(4)来调整仪器水平。

仪器还有一遮光板(5),可用来遮挡感应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用以测定散射辐射。

遮光板是一直径与玻璃罩相等的圆形黑色铝板,遮光板的一侧固定有支杆(7),支杆的长度是遮光板直径的5.7倍,被支架上的螺丝(6)夹住,遮光板大约遮住10°立体角的天空。

图2-2天空辐射表

1.玻璃罩2.干燥器3.水平泡4.螺丝5.遮光板

6.螺丝7.支杆8.玻璃罩的盖子9.底座

当感应面翻转朝下时,感应面上的玻璃罩就滤去了地面长波辐射,这时黑白片上所接受的辐射,就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辐射。

1.3.净辐射表

净辐射表测量从2π立体角分别投射到一个平面上、下两面的辐射总量之差。

净辐射所提供的能量是全球水分蒸发、加热空气与土壤的重要能源。

因此净辐射是一项重要的辐射观测内容,目前世界上较通用的全波段净辐射表是聚乙烯防风膜式净辐射表。

净辐射表由感应元件,聚乙烯防风膜罩和附件组成。

如图2-3。

感应元件由两块表面涂黑,特性完全一致的平板构成上下两个感应面。

这两个感应面的黑体能够吸收所有波段的辐射。

当平板水平置于自然条件下时,由于上、下感应面接收到的辐射强度不同,使得两端产生温差,温差的大小由串联在上下感应面背面的热电堆测定。

净辐射表测到的净辐射通量密度与上下两面温差之间的关系如下:

式中Rn为净辐射通量密度,T1、T2分别为上、下感应面的温度,k为仪器常数,f(u)是与感应面上、下风速有关的函数值。

测定时为使上、下感应面不受自然的影响,用特定的聚乙烯膜制成半球形防风罩,加盖在上、下感应面上,这样f(u)可以近似常数,聚乙烯防风罩用橡皮密封圈固定在仪器上下感应面上,将罩内充满干燥空气,使其成半球形。

附件主要有表杆,干燥器,上、下水准器,上、下金属盖,橡皮球等。

其中干燥器被装在表杆内,内装硅胶。

橡皮球用于充气。

2.辐射仪器的安装

辐射仪器一般要求安装在气象观测场地的中部。

测量来自天空的各种辐射时,要求仪器上方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影响;测量来自地面的各种辐射时,要求有一个空旷、无障碍物、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

辐射表应安装在有固定支架的平台上,平台离地面1.5m高,安装时要保持水平。

直接辐射表底盘箭头指向正北,然后对准当地纬度刻度线。

为避免天空辐射表翻转时落地损坏,安装时要固定在辐射观测平台上,调整螺丝使天空辐射表感应面保持水平状态。

三、实验内容

1.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的观测

当着手进行各种辐射观测之前,首先应记录日光状况,即云遮蔽日光的程度,可用下列符号记录:

(1)⊙2无云

(2)⊙1薄云、影子明显(3)⊙°密云、影子模糊(4)∏厚云、无影子。

1.1.太阳光线垂直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观测

观测前,接通直接辐射表与万用表的电路,把直接辐射表的正极接到万用表的正极上,负极接到万用表的负极上。

打开进光筒盖并检查光点位置,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对准太阳,使透过进光筒上方小孔的光点正好落在小黑点上。

每隔5~10秒读万用表读数一次,连续读数三次Nl、N2、N3。

盖上进光筒盖,直接辐射观测完毕。

记下观测时间。

1.2.太阳散射辐射、下垫面反射辐射的观测

观测前,接通天空辐射表与万用表的电路,把天空辐射表的正极接到万用表正极上,天空辐射表的负极接到万用表负极上。

打开天空辐射表盖子,装上遮光板,挡住感应面,遮住太阳直射光,此时为散射辐射读数,读数方法同上,连续读数三次:

Nl、N2、N3。

取下遮光板。

翻转天空辐射表,使感应面朝下,进行地面反射辐射观测。

读数方法同上,连续三次读数得到Nl、N2、N3。

记下观测时间和日光状况。

1.3.记录整理

计算各辐射观测量三次读数Nl、N2、N3的平均值N。

由仪器检定证分别查取直接辐射表和天空辐射表的K灵敏度,将N、K值(包括单位)整理到辐射观测记录表上。

2.辐射通量密度和反射率计算

2.1.太阳光线垂直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反射辐射通量密度计算

太阳光线垂直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S)、散射辐射(Sd)和反射辐射(Sr)通量密度根据观测得到的温差电能N及辐射仪器K灵敏度直接换算得到。

计算式如下:

注意辐射通量密度要换算为法定计量单位w/m2。

2.2.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

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Sb)与太阳光线垂直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S)及太阳高度角(h)有关。

任一时刻h的计算式及Sb与S的换算关系分别为:

式中:

φ是纬度,δ表示赤纬,ω为时角,用真太阳日作为基本时间单位。

由此式可见,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由当地纬度、年、月、日(δ)和所处时刻(ω)决定。

要计算某地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还需要将观测时间也就是日常钟表显示的时间换算成公式中需要的真太阳时时角ω。

自1984年起全世界建立了区时制度。

经线每隔15°,地方时相差1h,这样将地球表面分成24个时区,我国采用东八区(即中央经线120°E)地平时为全国标准时,称“北京时间”(北京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所以东边先见到太阳,即经度不同,同一“北京时间”太阳高度不同。

例如:

北京经度是116°20′E,天津是117°10′E,即天津位于北京的东面,天津北京时间正午12时比北京太阳高度高。

为去除经度影响,根据一地的太阳位置确定该地的地方时,太阳上中天为12时,下中天为零时,以时角表示,经度15°为1h。

所以由“北京时”(即120°E的地方时)换算成地方时,按下式计算:

某地方时=北京时-(120°-当地经度)×4分/经度

例:

北京时上午9时,上海(121°26′E)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

上海地方时=9时一(120°-121°26′)×4分/经度=9时05分44秒

由于地方时所示的时间是匀速的,所以叫地平时,而真太阳运动是非匀速的,真太阳运动有时比平均速度快,有时慢,地平时和真太阳时二者之差称时差(n)。

时差的计算公式为:

时差n只决定于日期(年、月、日),与地理纬度无关。

n有正,负之分,可从天文年历查出。

由上可见,时间换算经过两个步骤:

(1)由“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时;

(2)将地方时换算成真太阳时。

例:

北京(116°20′E)1996年10月10日北京时12时,求北京的真太阳时是几时几分?

(1)将北京时换算成地方时

北京地方时=12时-(120°-116°20′)×4分/经度=11时46分

(2)将地方时换算成真太阳时

由于时间是1996年10月10日,查附表得n=+13分。

故真太阳时:

11时46分+13分=11时59分

即1996年10月10日北京时12时,北京(116°20′E)的真太阳时为11时59分。

将真太阳时查表可换算为时角(ω)。

根据纬度(φ)、观测年、月、日的赤纬(δ)和观测时刻的时角(ω)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正弦,从而由太阳光线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S)就可以得到水平面上太阳辐射通量密度(Sb)。

例如:

求北京(40°N,116°19′E),1958年5月1日15时45分(北京时)的太阳高度角。

第一步求ω值:

(1)北京时换算为地方时:

1545+(116.3-120)×4=1530;

(2)地方时换算为真太阳时:

从时差表中查得该日时差为+3分,真太阳时=1530+030=1533;(3)将1533查表换算为时角ω=53.3°。

第二步求δ值:

从太阳倾角表中查得:

5月1日δ=15.0°

将φ=40°,δ=15.0°,ω=53.3°代入公式得:

2.3.总辐射通量密度和反射率(r)计算

总辐射(St)=水平面上太阳辐射通量密度(Sb)+散射辐射通量密度(Sd)

反射率(r)为某一表面上的反射辐射(Sr)与投射到该表面上的总辐射(St)的比值

四、仪器的维护

为避免天空辐射表翻转时落地损坏,安装时要固定在辐射观测平台上。

保持玻璃罩的清洁,不要使罩内有水汽。

若干燥剂失效要及时更换新干燥剂。

五、复习思考题:

1.辐射表主要有哪些类型?

2.如何确定直接辐射表的感应面与太阳直射光线正好垂直?

实验二空气温、湿度与土壤温度的观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气象常用温度表、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安装使用方法,掌握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整理方法。

了解测定空气湿度的原理,掌握空气湿度的测定、计算与查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原理

1.各种液体温度表

液体温度表一般采用水银或酒精作为测温液体,利用水银或酒精热胀冷缩的特性来对温度进行测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表有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

1.1.普通温度表

普通温度表的特点是毛细管内的水银柱长度随被测介质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常用的普通温度表主要有:

(1)干球温度表:

干球温度表用于测量空气温度。

(2)湿球温度表:

在干球温度表的感应球部包裹着湿润的纱布,因而被称为湿球温度表。

干球温度表和湿球温度表配合可测量空气湿度。

(3)地面普通温度表:

地面普通温度表用于测量裸地表面的温度。

1.2.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最高温度。

其构造与普通温度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在最高温度表球部内嵌有一枚玻璃针,针尖插入毛细管使这一段毛细管变得窄小成为窄道,如图2-4所示。

图2-4最高温度表

升温时,球部水银体积膨胀,压力增大,迫使水银挤过窄道进入毛细管;降温时,球部水银体积收缩,毛细管中的水银应流回球部,但因水银的内聚力小于窄道处水银与管壁的摩擦力,水银柱在窄道处断裂,窄道以上毛细管中的水银无法缩回到感应部,水银柱仍停留在原处,即水银柱只会伸长,不会缩短。

因此,水银柱顶端对应的读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温度。

为了能观测到下一时段内的最高温度,观测完毕需调整最高温度表,调整方法是:

用手握住表身中上部,感应部向下,刻度磁板与手甩动方向平行,手臂向前伸直,离身体约30°的角度,用力向后甩动,重复几次,直到水银柱读数接近当时的温度。

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应先放感应部,后放表身,以免毛细管内水银上滑。

1.3.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最低温度。

最低温度表以酒精作为测温液体。

主要特点是在温度表毛细管的酒精柱中,有一个可以滑动的蓝色玻璃小游标,如图2-5所示。

当温度上升时,酒精体积膨胀,由于游标本身有一定的重量,膨胀的酒精可从游标的周围慢慢流过,而不能带动游标,游标停留在原处不动;但温度下降时,毛细管中的酒精向感应部收缩,当酒精柱顶端凹面与游标相接触时,酒精柱凹面的表面张力大于毛细管壁对游标的摩擦力,从而带动游标向低温方向移动,即游标只会后退而不能前进。

因此,游标远离感应部一端(右端)所对应的温度读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

最低温度观测完后也应调整最低温度表,调整方法是:

将感应球部向上抬起,表身倾斜使游标滑动到毛细管酒精柱的顶端。

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应先放表身,后放感应球部,以免游标下滑。

图2-5最低温度表

1.4.曲管地温表和直管地温表

曲管地温表用来测量浅层土壤温度,其球部呈圆柱形,靠近感应部弯曲成135°的折角,玻璃套管的地下部分用石棉等物填充,以防止套管内空气的流动并隔绝其它土壤层热量变化对水银柱的影响。

一套曲管地温表有四支,分别测量5、10、15、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

直管地温表用来观测40、80、160、320cm等深度的土壤温度。

直管地温表是装在带有铜底帽的管形保护框内,如图2-6所示,保护框中部有一长孔,使温度表刻度部位显露,便于读数。

保护框的顶端连接在一根木棒上,整个木棒和地温表又放在一个硬橡胶套管内,木棒顶端有一个金属盖,恰好盖住橡胶套管,盖内装有毡垫,可阻止管内空气对流和管内外空气交换,以及防止降水等物落入。

2.自记温度计

自记温度计是自动记录空气温度连续变化的仪器。

自记温度计由感应部分(双金属片)、传递放大部分(杠杆)、自记部分(自记钟、纸、笔)组成,如图2-7(a)所示。

图2-7自记温度计及其工作原理

自记温度计的感应部分是一个弯曲的双金属片,它由热膨胀系数较大的黄铜片与热膨胀系数较小的铟钢片焊接而成,如图2-7(b)所示。

双金属片的一端自记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自由端)连接在杠杆上。

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膨胀或收缩的程度不同,其内应力使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发生改变,自由端发生位移,通过所连接的杠杆装置,带动自记笔尖在自记纸上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7(c)所示。

自记纸(专用坐标纸)紧贴在一个圆柱形的自记钟筒上,并用金属压纸条固定。

温度自记纸上的弧形纵坐标为温度,横坐标为时间刻度线。

自记钟和自记纸都有日记型和周记型两种,日记型自记纸使用期限为一天,每天14时更换自记纸;周记型自记纸使用期限为一星期。

3.毛发湿度计

毛发湿度计是自动记录相对湿度连续变化的仪器。

它由感应部分(脱脂人发)、传动机械(杠杆曲臂)、自记部分(自记钟、纸、笔)组成,见图2-8。

图2-8毛发湿度计

4.干、湿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由两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

一支用于测定空气温度,称干球温度表,另一支球部包扎着气象观测专用的脱脂纱布,并使纱布保持湿润状态,称湿球温度表。

自然通风干湿球温度表和通风干湿表较常用。

(原理是甚么?

4.1.“干、湿球法”测定空气湿度的原理

湿球温度表的湿球球部被纱布湿润后表面有一层水膜。

空气未饱和时,湿球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所消耗的潜热直接取自湿球周围的空气,使得湿球温度低于空气温度(即干球温度),它们的差值称作“干湿球差”。

干湿球差的大小,取决于湿球表面的蒸发速度,而蒸发速度又决定于空气的潮湿程度。

若空气比较干燥,水分蒸发快,湿球失热多,则干湿球差大;反之。

若空气比较潮湿,则干湿球差小。

因此,可以根据干湿球差来确定空气湿度。

此外,蒸发速度还与气压、风速等有关。

用干湿球法测湿的公式如下:

式中e为水汽压(hPa),t为干球温度(℃),即气温,tw为湿球温度(℃),P为本站气压(hPa),A是与通风速度和温度感应部分的形状有关的测湿系数,根据干湿表型号和通风速度来确定,Ew为湿球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hPa)。

只要测得t,tw和P,根据tw值从饱和水汽压表中查得Ew。

将它们代入上式就可算出e值,进一步可计算出相对湿度(U)、饱和差(d)、露点温度(td)等湿度物理量。

4.2.自然通风干湿球温度表

自然通风湿球温度表纱布浸在蒸馏水杯里,使纱布保持湿润状态。

干湿球两支温度表垂直悬挂在小百叶箱内的支架上,球部朝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

干湿表的观测读数方法与气温观测相同。

观测时应注意给浸润纱布的水杯添满蒸馏水,纱布要保持清洁。

纱布一般每周更换一次,纱布包扎方法如图2-9所示:

采用气象观测专用吸水性能良好的纱布包扎湿球球部。

包扎时,将长约lOcm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平贴无绉折地包卷在水银球上,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1/4。

包好后,用纱线把高出球部上面和球部下面的纱布扎紧,并剪掉多余的纱线。

纱布放入水杯中时,要折叠平整。

冬季只要气温不低于-10℃,仍用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

当湿球出现结冰时,为保持湿球的正常蒸发,应将纱布在球部以下2~3mm处剪掉,将水杯拿回室内。

观测前要进行湿球融冰。

其方法是:

把整个湿球浸入蒸馏水水杯内,使冰层完全融化。

蒸馏水水温与室温相当。

当湿球的冰完全融化,移开水杯后应除去纱布上的水滴。

待湿球温度读数稳定后,进行干、湿球温度的读数并作记录。

读数后应检查湿球是否结冰(用铅笔侧棱试试纱布软硬)。

如已结冰,应在湿球温度读数右上角记上“B”字,待查算湿度用。

4.3.通风干湿表

通风干湿表(阿斯曼)的构造如图2-10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